第11课 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24 22:33: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央视公益广告片《这就是中国梦》
导入新课
第11课
为实现 而努力奋斗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知道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过程,认识它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作用。
2.通过时间轴和表格的方式学会知识的归纳,对相关历史知识线索和要点进行梳理,培养综合分析和归纳能力,理清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框架,进而认识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和基本趋势。
3.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确立与发展过程的学习,培养实事求是的品质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本课重点
学习目标
一、什么是中国梦?
1.中国梦的提出:
首次提出:
2012年11月,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2012年11月,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
深刻阐述:
2013年,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对中国梦的宏伟蓝图进行了深刻阐述。
一、什么是中国梦?
1.中国梦的提出: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习近平2013年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
中国梦的基本内涵
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思考:据材料说明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概括指出实现中国梦的路径?
(1)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2)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依靠人民来实现
中国梦的实现途径
一、什么是中国梦?
回顾历史,说说实现中国梦为什么必须坚持走中国道路?
合作探究
2.正式提出
道路 史实 结果
走西方路
走苏俄“城市中心”路
走中国自己的路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
井冈山革命道路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科学发展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失败,没有改变近代半殖半封社会性质,没有会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起义失败,使中国革命力量损失惨重
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党和人民的历史选择
一、什么是中国梦?
2.“两个百年”奋斗目标:
两个
一百年
到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第一阶段:2020年——2035年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二阶段:2035年——本世纪中叶 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1921——2021年
1949——2049年
已实现
二、怎么实现中国梦?
1.“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从严治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从严治党
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
2014年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
2014年12月,习近平在江苏调研时强调
2012年中共十八大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二、怎么实现中国梦?
1.“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怎么实现中国梦?
1.“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2) 全面深化改革
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目标:提出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二、怎么实现中国梦?
1.“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3) 全面依法治国
2014年10月,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二、怎么实现中国梦?
1.“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4) 全面从严治党
2014年12月,习近平在江苏调研时强调
地位:从严治党是全党的共同任务,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
二、怎么实现中国梦?
1.“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战略目标
法治保障
政治保证
动力源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从严治党
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意义: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二、怎么实现中国梦?
2.五大发展理念:
材料一:当前,虽有量子计算、高铁等部分领跑项目后发先至,但我国科技创新跟跑的领域占多数。与欧美等国家相比,我国原始创新能力还较薄弱。我国许多产业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适应创新驱动的体制机制亟待建立。
——吕薇《科技日报》
材料二:在过去大约十年的时间内,人均财富的年增长率达到22%,特别是房产价值的年均增长率达到了25%。而农村的财富积累速度年平均增长率只有11%,相当于全国水平的一半。 ——北师大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李实
材料三:我国生产单位GDP能源消耗是美国的5倍、日本的14.3倍、印度的2.5倍、世界平均水平的的2倍。
——刘寒春《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蕴及其重大意义》
材料研读:阅读下列材料,找出关键词句,概括中国快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矛盾。
创新能力薄弱,核心技术受限
城乡发展不均衡
能源过度消耗
1.提出: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新发展理念
2.内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二、怎么实现中国梦?
2.五大发展理念:
创新,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
协调,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绿色,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
开放,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
共享,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1
2
3
4
5
意义:五大发展理念针对的是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回答的是中国当前最为紧迫的现实问题,关系我国发展全局和未来前景。
三、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1.表现:
①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持续高速增长
三、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1.表现:
棚户区居民迁入新居
2000—2016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规模及环比增长率
②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综合国力不断跃上新台阶
三、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1.表现:
③综合国力不断跃上新台阶
三、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2.应对内外环境变化的新判断新举措:
(1)对内方面: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科学判断。
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
结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什么是新常态?
具体措施:①、创新宏观调控的思路和方式
②、优化升级产业结构
③、积极推进科技创新
三、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
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
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1)对内方面:
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2.应对内外环境变化的新判断新举措:
四、开启新征程
开启新征程
2021年7月1日
我国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2021年11月 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
总结党在四大时期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
号召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已经实现
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我们中学生能为中国梦做什么呢?
1、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领
2、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
3、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法制观念
中国梦宏伟蓝图
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奋斗目标:“两个一百年”
提出:2012年11月,习近平提出
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演化: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表现:国内生产总值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优化产业结构;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影响:综合国力持续增强,具备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
内涵: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新发展理念
提出: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
内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开启新征程
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1.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这反映了我国(  )
A.开始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B.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
D.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大型展览“复兴之梦”时提到,实现什么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
A.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B.建立新中国
C.赶走日本侵略 D.实现现代化
D
A
随堂训练
3.“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为此中国共产党确立了怎样的奋斗目标( )
A.“四个全面”战略 B.“实现共产主义”
C.“两个一百年” D.“三步走”战略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人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相互激荡、观念创新和实践探索相互促进。这充分显示了( )
A.思想引领的强大力量 B.制度保障的强大力量
C.科技创新强大力量 D.独立自主的强大力量
C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