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19..枣儿同步练习(word版 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19..枣儿同步练习(word版 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26 10:04: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9.枣儿
【基础过关】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蜷(quán) 伏簇(zú)新 断壁残垣(gèn) 吹毛求疵(cí)
B.阴霾(mái) 诘(jí)难 呱(guā)呱坠地 味同嚼(jué)蜡
C.看(kān)护 号(háo)啕 浑身解(xiè)数 不可限量(liáng)
D.凫(fú)水 趱(zǎn)行 文采藻(zǎo)饰 销声匿(nì)迹
2. 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我的心想要像小天使飘出教堂。
B.古老的修道院优雅、肃穆,从院里传来阵阵唱圣诗的和协女声。
C.我就捡了一棵,我没有吃,给你。
D.爷爷是个糍粑心肠,你有源遇上我,时来运转了。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只是一些粗茶淡饭,李先生依然津津有味地吃著。
B.每天下夜班后,他总是蹑手蹑脚走进家门,生怕吵醒了妻子和女儿。
C.小张今天下午才收到了他盼望已久的足球票,真叫他喜出望外。
D.他卡车的轮胎故障,修车师傅推荐他三个价位的轮胎,无可奈何,让他选择了中间价位的轮胎。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型犯罪手段,公民个体也应该具有一定的信息安全防范。
B.漫步于风光旖旎的半山公园,皎洁的月光和悠扬的歌声从远处传来。
C.阅读是否肤浅化,既取决于阅读者的思考,也取决于作品本身的深度。
D.杨绛先生将全部稿费和版税,捐赠给母校清华大学,设立了“好读书”奖学金。
5.创建文明卫生城市,需要人人参与,从我做起。请参照画线句,在横线上仿写两个句子。(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 )
校园里,你的文明,也许就表现在上下楼梯时的靠右行走,___________,表现在阅览室取书时的轻拿轻放;校园外,你的文明,也许就表现在公交站台上的有序上下车,_________ ,表现在公共场所的轻言细语……
5.表现在接受同学帮助时的真诚道谢_ __表现在参观博物馆时的静静欣赏
6.《枣儿》一文发出了对亲情的深切呼唤,歌曲《常回家看看》也表达了父母对子女亲情回归的渴望,中央电视台公益广告中那位做好了饭菜等儿女回家的老妈妈孤独的身影,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人们对亲情的企盼。请你围绕“亲情”这一主题拟一句公益广告词。
6.儿女是父母永远的牵挂——常回家看看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題
【材料一】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学生每天”宅在家里学习,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的亲子关系如何?某校学生会打算发起对研们的问卷调查。
(1)以下选项不适合作为疫情期间亲子关系调查问题的一项是( )
A.疫情期间你与父母每天有争吵吗?
B.疫情期间你会帮助父母做家务吗?
C.疫情期间你每天坚持体育锻炼吗?
D.疫情期间父母限制你使用手机吗?
【材料二】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于2月10日至3月4日对四川、重庆、湖北等省市9013名中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其中关于疫情期间亲子关系的调查数据如下:
(2)根据以上数据,能够得出的结论有(写出2点即可)
(3)在对父母进行的亲子关系调査问卷中,对于“孩子经常说的哪句话最让你伤心?”这个问题,大部分父母的选择是;“你别管我”对此你有什么看法?(80字以内)
7.(1) C
(2)认为自己与父母在疫情期间的亲子关系处于“一般”状态的学生人数最多;认为亲子关系“比较冷淡”的人数略多于“比较亲密”的人数;认为“非常养密”和“非常冷淡”的人数相对最少;认为“非常亲密”的人数略多于“非常冷淡”的人数……
(3)【答案示例1】我能够理解父母这样的选择,孩子们经常用“你别管我”隔断与父母的交流,让父母很伤心。作为孩子,我们应该向父母敞开沟通的大门,促进亲子交流。
【答案示例2】我认为这样的调查结果也从侧面反映出很多父母对孩子干涉或多,导致孩子抵触父母,拒绝沟通。作为父母应该信任孩子,给孩子足够的空间。
【答案示例3】我认为这个调查结果很准确/不准确,我也经常/很少对父母说这句话,我和父母之间的关系非常好/我很讨厌我的父母管我。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老人 回吧,回去等你爹。
男孩 哎,爹带巧克力回来,我分你吃。(踌躇欲下,又垂头丧气站住)
老人 怎么了
男孩 爹不会回来了。
老人 嗯
男孩 我爹在城里又有了一个家。
老人上前抚着男孩的头。
男孩 爷爷,我没有巧克力给你吃了。
老人 咱们有枣儿,我们吃枣儿。
老人将枣儿塞进男孩嘴里,自己也拿起枣儿咀嚼。
老人 (见男孩不动)快吃快吃,几颗枣儿一起吃,使劲吃。
男孩 (掀起外衣,露出红肚兜上的衣袋)爷爷,我瞒着你,还偷偷藏着一颗枣儿,是留给我爹的……
老人 (愣住,继而激动不已)这地上的、匾子里的、树上的枣儿全是你的。想给你爹留多少就留多少。
男孩 不,还是留给枣儿叔叔吧。爷爷,枣儿叔叔会回来的。
老人紧紧搂住男孩。
男孩 我娘说,出远门的人有时候不认识回家的路了,只要家里人天天喊,他早晚会回来的。
老人 那,咱们喊喊
男孩 喊喊!(爬到土坡上,使劲儿喊)
枣儿甜,枣儿香,
要吃枣儿喊爹娘;
爹娘给个竹竿竿,
打下枣儿一片片;
爹不吃,娘不吃,
留给娃娃过年吃。
二人翘首远望,状如雕塑。响起无数个童声呼唤声。
8.“踌躇欲下,又垂头丧气站住”,男孩为什么“踌躇”又“垂头丧气” 试分析其原因。
8.“踌躇”是想走又想留,“垂头丧气”是因为自己刚才说了假话,更是因为爸爸有了新家,不回来了。表现了小男孩的孤独。
9.上文中对小男孩的语言及动作刻画,体现了男孩怎样的性格
9.男孩的语言体现了他纯真活泼、稚嫩可爱的性格。
10.“愣住,继而激动不已”“紧紧搂住男孩”“将枣儿塞进男孩嘴里,自己也拿起枣儿咀嚼”,这些文字在剧本中叫做什么 它们是不是可有可无的
10.叫作舞台提示(或舞台说明)。剧本中做舞台提示的文字虽然很少,但对表现人物的感情、推动剧情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这里的几处舞台提示,都传神地写出老人对男孩的疼爱,以及他在与男孩交谈过程中的感情变化。
11.“我娘说,出远门的人有时候不认识回家的路了”,体会一下男孩娘的这句话的言外之意。
11.戏剧语言,有时候含蓄蕴藉,有丰富的潜台词,即言外之意。这句台词除了它本身的字面意义外,“不认识回家的路”还应该比喻情感的迷失、人生的迷失,亲情、传统的失落。
课外阅读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们都是好孩子
①上高中那会儿,我最喜欢的时间段是上午第二节课与第三节课的课间,因为那个课间比其他课间要多出足足10分钟,也就是所谓的“大课间”。这意味着我可以潇洒地挽着同桌的胳膊一起去校外的书店,租借有关言情小说的书刊来看。
②我每次都是竖着耳朵等第二节课的下课铃声的,总感觉它的声音能穿透灵魂,陪我探寻更恣意盎然的人生。
③同桌尚文虽然外表看起来文文静静,但骨子里有着让人难以捉摸的不同寻常。她的家境优渥,在小镇上是数一数二的。她跟穷乡僻壤里出来的我,气质完全不一样。我这个寒门子弟,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要么是“知识改变命运”,要么是“去广州等沿海城市打工,做一个流水线上的工人”。我不愿意让自己的生活圈子被死死固定,一想起流水线上机械的工作,我就感到要命似的痛苦,所以在那时,我更信奉前者。
④尽管如此,信念在神奇又力量强大的青春期叛逆面前还是甘拜下风,仿佛一瞬间,我就缴械投降了。
⑤临近考试,我还在一本又一本地看言情小说。那个时候,我的青春读物的基调多以伤痛悲凉为主,我至今都能想起,看郭敬明的《梦里花落知多少》时,是怎么偷偷在课堂上哭起来的。还没等我缓过神,一只发现战利品的手就伸了过来。班主任言辞尖锐:“你们这些不务正业的坏孩子,真是自毁前程!”接着,她又从同桌尚文的桌兜发现几本新的“战利品”。我愣在那里,“坏孩子”三个字像《大话西游》里唐僧念经一般萦绕在我的耳旁,折磨着我的心智。什么时候,我被归于“坏孩子”的阵营了呢?
⑥我依稀记得,初中时我还是老师眼中标准的“三好学生”,是父母嘴里“别人家的好姑娘”。有一次期末考试,校领导还亲自到我家发放奖学金,虽然只有100元,但在我们那个小村庄里已经是家家户户争相谈论的头号新闻了。
⑦我被单独拎出来谈话: “你刚来班里时成绩在前10名,你忘记了?你跟人家尚文不一样,知道吗?你父母是怎么说的?这个星期内把你的家长叫来谈一谈。”
⑧听到要叫家长,我开始慌了,内心还在艰难地消化着终于被人指出来的“从好孩子到坏孩子”的转变。其实我早就知道了,只是自己不敢正视,接受不了。那时的感觉,就像被戳到了难以启齿的痛处,也失去了拉紧我的最后一条救命线,在双重打击下,我的躯体开始下沉,眼泪像掉了线的珠子一样落下来。班主任看我特别伤心,放缓了语气说:“叫家长的事情,我再考虑考虑,你先回去上课。”
⑨回到座位上,我趴在桌子上继续沉浸在悲伤里。尚文开始安慰我,我不听,直到她说:“嘿,有什么大不了的,中午我请你吃炸鸡。” 我一听就炸了,冲她吼道:“我才不要当坏孩子,我也没有你那资本不务正业,有钱也没什么了不起的。” 那一刻,我分明看到了尚文眼中闪现的难过与惊愕。
⑩两个星期后,她换了座位。
我好像又变回了通俗意义上的好学生,即便成绩提升很慢,但已经作为“改过自新”的例子被老师在班上表扬,但我并不开心。
直到在某个大课间的前一节课上,我收到她传来的一张小字条:“送你一个礼物,是课间播放的第一首歌曲,里面有我想对你说的话。”
那是王筝的《我们都是好孩子》:
那时我们什么都不怕
看咖啡色夕阳又要落下
你说要 一直爱一直好
就这样 永远不分开
我们都是好孩子
异想天开的孩子
相信爱 可以永远啊
我们都是好孩子
最最善良的孩子
……
后来,我才知道,冷战的那段日子,她争取到了校园广播站播放员的职位,之后在大课间的20分钟里,一直都会响起王筝的那首《我们都是好孩子》,每每此时,我心中都会涌起一股暖意。
多年后的我,已经小有成就,已经理解了老师“望生成龙”的急切,也依稀记得尚文说的话:“即便我们是坏孩子,我们也有梦想,你想做的,只不过要在适合自己的环境和时间做适合的事,你想做的,加油去做,我支持你!”
在某个傍晚时分,偶然网易云音乐的电台播放《我们都是好孩子》这首歌,不觉又想起了中学时代那个大课间的20分钟里,那个还未出芽就干hé枯wěi的言情小说梦,还有那个拥有踹生活两脚精神的好同桌。
(选文有删改)
12.根据文章内容,完成表格
时间 事件 “我”的心情
大课间 “我”和尚文去校外租借言情小说。 (1)
临近考试 (2) 伤心
回到座位后 “我”不顾尚文的安慰,向她发火 生气
两个星期后 (3) 感动
12.(1)期待
(2)我看言情小说被老师发现并批评。
(3)我收到尚文的小字条,听到她给我点的歌。
13.分析段画线句的语言表现力。
13.示例:戳”“下沉”或比喻的修辞:具体地描写出“我”被老师批评后受打击的样子;生动地表现出“我”内心的伤心、难受。
14.第段写出歌名和歌词,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14.表现出尚文的善良、宽容;表达了“我”对青春友谊的美好回味;结构上与标题呼应。
15.下列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__
A.告诫我们任性放纵的青春期叛逆是要付出代价的。
B.提醒我们要多阅读那些有助于身心健康的经典读物。
C.表现青春期追梦多愁的特质,赞美同学间的纯真友谊。
D.批判了老师教学方式不当,对“我”造成了心理伤害。
15.C
(二)精读下面的独幕剧,完成问题。
错 对
  (涵静趴在书桌前,四周昏暗,台灯明亮。涵静一边写,一边推推宽边眼镜。音乐逐渐响起,舞蹈演员在昏暗的四周跳舞,他们是涵静作品的再现。涵静脸色愉快时,他们轻快地跳;涵静脸色沉重时,他们抑闷地跳。最后,涵静在书桌前入睡了。灯光暗,舞蹈演员和涵静下。)
(白天,在教师办公室,涵静跟着李老师上)
李老师:(先坐下,喝口水)你今年多大
涵 静:(噤立)十六。
李老师:几年级
涵 静:初三,老师,我……
李老师:你为什么不完成作业
涵 静:(不语,扯衣角)
李老师:我承认你有写作天分,你的小说很感人。可是现在是初三,你知道吗 初一初二,你写多少我都不管你,初三毕业后,你怎样写都是对的,不过初三,你还把心思泡在这上面,这就是大错特错了!你自己考虑吧!
涵 静:我……
李老师:让你妈妈打个电话给我。(灯光暗,涵静和李老师隐于黑暗中,李下)(一束柔和的光由上而下铺在台中央的涵静身上,她蹲在地上,脸埋在手臂中。)
涵 静:(抬头)错,对,对,错。老师、妈妈、爸爸、爷爷、奶奶,都说我错了,可是编辑姐姐、同学、朋友,却说我是对的,写作究竟是对还是错 (站起)为什么有初三 为什么有中考 为什么有六门课等我去过 为什么我不能继续写小说 为什么 为什么 向右走两步。灯光变白些,(涵静的脸越发苍白了)王姐姐说我再努力些,或许就能出一期专号,可是,我初三了……(涵静下)
(白天,办公室)
涵 静:我考虑过了,我决定休学。
李老师:你说什么 你疯了!
涵 静:我想我是对的。
李老师:你父母怎么说,他们也疯了
涵 静:他们反对,可是我会使他们明白,我是对的。(涵静转身走下)
李老师:(望着涵静)唉……
16.本文的戏剧冲突是什么
初三了仍坚持写作究竟是对还是错。李老师认为初三了还泡在写作上是大错特错的;涵静认为自己是对的,并要证明自己是对的。
17.从涵静的内心独白你能看出什么
17.涵静在学习上的迷惘,这也是当代中学生的困惑。
18.可否删掉开篇的舞台提示 为什么
18.不行。因为此处描写得当,对表现人物形象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这段文字可以清楚地看到涵静爱好写作,有写作天分。
19.读了这一独幕剧,结合自己初三的学习生活,谈谈你的感想。
19.(示例一)涵静的选择是对的。一个人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天分来发展自己,干自己喜欢干的事,这样才能成功。再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何必非在一棵树上吊死呢 (示例二)涵静的选择是不明智的。初中是打基础的阶段,没有过硬的基础,不要谈什么写作。即使能写一点文字,也是昙花一现。
三、微写作
20.由于时代的发展,在中国的农村有很多的“留守儿童”,他们缺少父母的关爱,请你写一份信,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20.略
19.枣儿答案
【基础过关】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蜷(quán) 伏簇(zú)新 断壁残垣(gèn) 吹毛求疵(cí)
B.阴霾(mái) 诘(jí)难 呱(guā)呱坠地 味同嚼(jué)蜡
C.看(kān)护 号(háo)啕 浑身解(xiè)数 不可限量(liáng)
D.凫(fú)水 趱(zǎn)行 文采藻(zǎo)饰 销声匿(nì)迹
【答案】D
【解答】A项簇(cù)新、断壁残垣(yuán)、吹毛求疵(cī) , B味同嚼(jjiáo)蜡、 诘( jí)难、呱(ɡū)呱坠地, C不可限量的“量”是第四声。
2. 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我的心想要像小天使飘出教堂。
B.古老的修道院优雅、肃穆,从院里传来阵阵唱圣诗的和协女声。
C.我就捡了一棵,我没有吃,给你。
D.爷爷是个糍粑心肠,你有源遇上我,时来运转了。
【答案】A
【解答】B.协——谐;C.棵——颗;D.源——缘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只是一些粗茶淡饭,李先生依然津津有味地吃著。
B.每天下夜班后,他总是蹑手蹑脚走进家门,生怕吵醒了妻子和女儿。
C.小张今天下午才收到了他盼望已久的足球票,真叫他喜出望外。
D.他卡车的轮胎故障,修车师傅推荐他三个价位的轮胎,无可奈何,让他选择了中间价位的轮胎。
【答案】D
【解析】无可奈何指没有一点办法,只好这样了。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型犯罪手段,公民个体也应该具有一定的信息安全防范。
B.漫步于风光旖旎的半山公园,皎洁的月光和悠扬的歌声从远处传来。
C.阅读是否肤浅化,既取决于阅读者的思考,也取决于作品本身的深度。
D.杨绛先生将全部稿费和版税,捐赠给母校清华大学,设立了“好读书”奖学金。
【答案】D
【解析】A缺宾语中心语,应补上“的意识”;B不合事理,“皎洁的月光”不能“传来”;C前后没有呼应。
5.创建文明卫生城市,需要人人参与,从我做起。请参照画线句,在横线上仿写两个句子。(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 )
校园里,你的文明,也许就表现在上下楼梯时的靠右行走,___________,表现在阅览室取书时的轻拿轻放;校园外,你的文明,也许就表现在公交站台上的有序上下车,_________ ,表现在公共场所的轻言细语……
5.表现在接受同学帮助时的真诚道谢_ __表现在参观博物馆时的静静欣赏
6.《枣儿》一文发出了对亲情的深切呼唤,歌曲《常回家看看》也表达了父母对子女亲情回归的渴望,中央电视台公益广告中那位做好了饭菜等儿女回家的老妈妈孤独的身影,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人们对亲情的企盼。请你围绕“亲情”这一主题拟一句公益广告词。
6.儿女是父母永远的牵挂——常回家看看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題
【材料一】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学生每天”宅在家里学习,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的亲子关系如何?某校学生会打算发起对研们的问卷调查。
(1)以下选项不适合作为疫情期间亲子关系调查问题的一项是( )
A.疫情期间你与父母每天有争吵吗?
B.疫情期间你会帮助父母做家务吗?
C.疫情期间你每天坚持体育锻炼吗?
D.疫情期间父母限制你使用手机吗?
【材料二】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于2月10日至3月4日对四川、重庆、湖北等省市9013名中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其中关于疫情期间亲子关系的调查数据如下:
(2)根据以上数据,能够得出的结论有(写出2点即可)
(3)在对父母进行的亲子关系调査问卷中,对于“孩子经常说的哪句话最让你伤心?”这个问题,大部分父母的选择是;“你别管我”对此你有什么看法?(80字以内)
7.(1) C
(2)认为自己与父母在疫情期间的亲子关系处于“一般”状态的学生人数最多;认为亲子关系“比较冷淡”的人数略多于“比较亲密”的人数;认为“非常养密”和“非常冷淡”的人数相对最少;认为“非常亲密”的人数略多于“非常冷淡”的人数……
(3)【答案示例1】我能够理解父母这样的选择,孩子们经常用“你别管我”隔断与父母的交流,让父母很伤心。作为孩子,我们应该向父母敞开沟通的大门,促进亲子交流。
【答案示例2】我认为这样的调查结果也从侧面反映出很多父母对孩子干涉或多,导致孩子抵触父母,拒绝沟通。作为父母应该信任孩子,给孩子足够的空间。
【答案示例3】我认为这个调查结果很准确/不准确,我也经常/很少对父母说这句话,我和父母之间的关系非常好/我很讨厌我的父母管我。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老人 回吧,回去等你爹。
男孩 哎,爹带巧克力回来,我分你吃。(踌躇欲下,又垂头丧气站住)
老人 怎么了
男孩 爹不会回来了。
老人 嗯
男孩 我爹在城里又有了一个家。
老人上前抚着男孩的头。
男孩 爷爷,我没有巧克力给你吃了。
老人 咱们有枣儿,我们吃枣儿。
老人将枣儿塞进男孩嘴里,自己也拿起枣儿咀嚼。
老人 (见男孩不动)快吃快吃,几颗枣儿一起吃,使劲吃。
男孩 (掀起外衣,露出红肚兜上的衣袋)爷爷,我瞒着你,还偷偷藏着一颗枣儿,是留给我爹的……
老人 (愣住,继而激动不已)这地上的、匾子里的、树上的枣儿全是你的。想给你爹留多少就留多少。
男孩 不,还是留给枣儿叔叔吧。爷爷,枣儿叔叔会回来的。
老人紧紧搂住男孩。
男孩 我娘说,出远门的人有时候不认识回家的路了,只要家里人天天喊,他早晚会回来的。
老人 那,咱们喊喊
男孩 喊喊!(爬到土坡上,使劲儿喊)
枣儿甜,枣儿香,
要吃枣儿喊爹娘;
爹娘给个竹竿竿,
打下枣儿一片片;
爹不吃,娘不吃,
留给娃娃过年吃。
二人翘首远望,状如雕塑。响起无数个童声呼唤声。
8.“踌躇欲下,又垂头丧气站住”,男孩为什么“踌躇”又“垂头丧气” 试分析其原因。
8.“踌躇”是想走又想留,“垂头丧气”是因为自己刚才说了假话,更是因为爸爸有了新家,不回来了。表现了小男孩的孤独。
9.上文中对小男孩的语言及动作刻画,体现了男孩怎样的性格
9.男孩的语言体现了他纯真活泼、稚嫩可爱的性格。
10.“愣住,继而激动不已”“紧紧搂住男孩”“将枣儿塞进男孩嘴里,自己也拿起枣儿咀嚼”,这些文字在剧本中叫做什么 它们是不是可有可无的
10.叫作舞台提示(或舞台说明)。剧本中做舞台提示的文字虽然很少,但对表现人物的感情、推动剧情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这里的几处舞台提示,都传神地写出老人对男孩的疼爱,以及他在与男孩交谈过程中的感情变化。
11.“我娘说,出远门的人有时候不认识回家的路了”,体会一下男孩娘的这句话的言外之意。
11.戏剧语言,有时候含蓄蕴藉,有丰富的潜台词,即言外之意。这句台词除了它本身的字面意义外,“不认识回家的路”还应该比喻情感的迷失、人生的迷失,亲情、传统的失落。
课外阅读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们都是好孩子
①上高中那会儿,我最喜欢的时间段是上午第二节课与第三节课的课间,因为那个课间比其他课间要多出足足10分钟,也就是所谓的“大课间”。这意味着我可以潇洒地挽着同桌的胳膊一起去校外的书店,租借有关言情小说的书刊来看。
②我每次都是竖着耳朵等第二节课的下课铃声的,总感觉它的声音能穿透灵魂,陪我探寻更恣意盎然的人生。
③同桌尚文虽然外表看起来文文静静,但骨子里有着让人难以捉摸的不同寻常。她的家境优渥,在小镇上是数一数二的。她跟穷乡僻壤里出来的我,气质完全不一样。我这个寒门子弟,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要么是“知识改变命运”,要么是“去广州等沿海城市打工,做一个流水线上的工人”。我不愿意让自己的生活圈子被死死固定,一想起流水线上机械的工作,我就感到要命似的痛苦,所以在那时,我更信奉前者。
④尽管如此,信念在神奇又力量强大的青春期叛逆面前还是甘拜下风,仿佛一瞬间,我就缴械投降了。
⑤临近考试,我还在一本又一本地看言情小说。那个时候,我的青春读物的基调多以伤痛悲凉为主,我至今都能想起,看郭敬明的《梦里花落知多少》时,是怎么偷偷在课堂上哭起来的。还没等我缓过神,一只发现战利品的手就伸了过来。班主任言辞尖锐:“你们这些不务正业的坏孩子,真是自毁前程!”接着,她又从同桌尚文的桌兜发现几本新的“战利品”。我愣在那里,“坏孩子”三个字像《大话西游》里唐僧念经一般萦绕在我的耳旁,折磨着我的心智。什么时候,我被归于“坏孩子”的阵营了呢?
⑥我依稀记得,初中时我还是老师眼中标准的“三好学生”,是父母嘴里“别人家的好姑娘”。有一次期末考试,校领导还亲自到我家发放奖学金,虽然只有100元,但在我们那个小村庄里已经是家家户户争相谈论的头号新闻了。
⑦我被单独拎出来谈话: “你刚来班里时成绩在前10名,你忘记了?你跟人家尚文不一样,知道吗?你父母是怎么说的?这个星期内把你的家长叫来谈一谈。”
⑧听到要叫家长,我开始慌了,内心还在艰难地消化着终于被人指出来的“从好孩子到坏孩子”的转变。其实我早就知道了,只是自己不敢正视,接受不了。那时的感觉,就像被戳到了难以启齿的痛处,也失去了拉紧我的最后一条救命线,在双重打击下,我的躯体开始下沉,眼泪像掉了线的珠子一样落下来。班主任看我特别伤心,放缓了语气说:“叫家长的事情,我再考虑考虑,你先回去上课。”
⑨回到座位上,我趴在桌子上继续沉浸在悲伤里。尚文开始安慰我,我不听,直到她说:“嘿,有什么大不了的,中午我请你吃炸鸡。” 我一听就炸了,冲她吼道:“我才不要当坏孩子,我也没有你那资本不务正业,有钱也没什么了不起的。” 那一刻,我分明看到了尚文眼中闪现的难过与惊愕。
⑩两个星期后,她换了座位。
我好像又变回了通俗意义上的好学生,即便成绩提升很慢,但已经作为“改过自新”的例子被老师在班上表扬,但我并不开心。
直到在某个大课间的前一节课上,我收到她传来的一张小字条:“送你一个礼物,是课间播放的第一首歌曲,里面有我想对你说的话。”
那是王筝的《我们都是好孩子》:
那时我们什么都不怕
看咖啡色夕阳又要落下
你说要 一直爱一直好
就这样 永远不分开
我们都是好孩子
异想天开的孩子
相信爱 可以永远啊
我们都是好孩子
最最善良的孩子
……
后来,我才知道,冷战的那段日子,她争取到了校园广播站播放员的职位,之后在大课间的20分钟里,一直都会响起王筝的那首《我们都是好孩子》,每每此时,我心中都会涌起一股暖意。
多年后的我,已经小有成就,已经理解了老师“望生成龙”的急切,也依稀记得尚文说的话:“即便我们是坏孩子,我们也有梦想,你想做的,只不过要在适合自己的环境和时间做适合的事,你想做的,加油去做,我支持你!”
在某个傍晚时分,偶然网易云音乐的电台播放《我们都是好孩子》这首歌,不觉又想起了中学时代那个大课间的20分钟里,那个还未出芽就干hé枯wěi的言情小说梦,还有那个拥有踹生活两脚精神的好同桌。
(选文有删改)
12.根据文章内容,完成表格
时间 事件 “我”的心情
大课间 “我”和尚文去校外租借言情小说。 (1)
临近考试 (2) 伤心
回到座位后 “我”不顾尚文的安慰,向她发火 生气
两个星期后 (3) 感动
12.(1)期待
(2)我看言情小说被老师发现并批评。
(3)我收到尚文的小字条,听到她给我点的歌。
13.分析段画线句的语言表现力。
13.示例:戳”“下沉”或比喻的修辞:具体地描写出“我”被老师批评后受打击的样子;生动地表现出“我”内心的伤心、难受。
14.第段写出歌名和歌词,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14.表现出尚文的善良、宽容;表达了“我”对青春友谊的美好回味;结构上与标题呼应。
15.下列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__
A.告诫我们任性放纵的青春期叛逆是要付出代价的。
B.提醒我们要多阅读那些有助于身心健康的经典读物。
C.表现青春期追梦多愁的特质,赞美同学间的纯真友谊。
D.批判了老师教学方式不当,对“我”造成了心理伤害。
15.C
(二)精读下面的独幕剧,完成问题。
错 对
  (涵静趴在书桌前,四周昏暗,台灯明亮。涵静一边写,一边推推宽边眼镜。音乐逐渐响起,舞蹈演员在昏暗的四周跳舞,他们是涵静作品的再现。涵静脸色愉快时,他们轻快地跳;涵静脸色沉重时,他们抑闷地跳。最后,涵静在书桌前入睡了。灯光暗,舞蹈演员和涵静下。)
(白天,在教师办公室,涵静跟着李老师上)
李老师:(先坐下,喝口水)你今年多大
涵 静:(噤立)十六。
李老师:几年级
涵 静:初三,老师,我……
李老师:你为什么不完成作业
涵 静:(不语,扯衣角)
李老师:我承认你有写作天分,你的小说很感人。可是现在是初三,你知道吗 初一初二,你写多少我都不管你,初三毕业后,你怎样写都是对的,不过初三,你还把心思泡在这上面,这就是大错特错了!你自己考虑吧!
涵 静:我……
李老师:让你妈妈打个电话给我。(灯光暗,涵静和李老师隐于黑暗中,李下)(一束柔和的光由上而下铺在台中央的涵静身上,她蹲在地上,脸埋在手臂中。)
涵 静:(抬头)错,对,对,错。老师、妈妈、爸爸、爷爷、奶奶,都说我错了,可是编辑姐姐、同学、朋友,却说我是对的,写作究竟是对还是错 (站起)为什么有初三 为什么有中考 为什么有六门课等我去过 为什么我不能继续写小说 为什么 为什么 向右走两步。灯光变白些,(涵静的脸越发苍白了)王姐姐说我再努力些,或许就能出一期专号,可是,我初三了……(涵静下)
(白天,办公室)
涵 静:我考虑过了,我决定休学。
李老师:你说什么 你疯了!
涵 静:我想我是对的。
李老师:你父母怎么说,他们也疯了
涵 静:他们反对,可是我会使他们明白,我是对的。(涵静转身走下)
李老师:(望着涵静)唉……
16.本文的戏剧冲突是什么
初三了仍坚持写作究竟是对还是错。李老师认为初三了还泡在写作上是大错特错的;涵静认为自己是对的,并要证明自己是对的。
17.从涵静的内心独白你能看出什么
17.涵静在学习上的迷惘,这也是当代中学生的困惑。
18.可否删掉开篇的舞台提示 为什么
18.不行。因为此处描写得当,对表现人物形象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这段文字可以清楚地看到涵静爱好写作,有写作天分。
19.读了这一独幕剧,结合自己初三的学习生活,谈谈你的感想。
19.(示例一)涵静的选择是对的。一个人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天分来发展自己,干自己喜欢干的事,这样才能成功。再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何必非在一棵树上吊死呢 (示例二)涵静的选择是不明智的。初中是打基础的阶段,没有过硬的基础,不要谈什么写作。即使能写一点文字,也是昙花一现。
三、微写作
20.由于时代的发展,在中国的农村有很多的“留守儿童”,他们缺少父母的关爱,请你写一份信,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20.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