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认知音的时值--《野兔饿了》 课型或模块 口风琴辅助教学
学校 年级 花城版小学音乐第4册第4课
执教人 性别 年龄 职称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的习惯,启发学生不做不劳而获、损人利己的事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运用课件直观展示教学内容,逐步引导学生视谱进行拍、读、唱、奏相结合的活动,掌握四分音符与四分休止符的时值。
3、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学习活动,学生能发现歌曲是a a’b a’的乐句结构进行记谱,能自然、自信地表现歌曲。2.运用口风琴演奏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旋律。
教学重点 运用演奏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旋律,掌握四分音符及休止符的时值。
教学难点 能运用“转指法”进行演奏,感知含有四分音符与休止符的旋律。
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分析:《野兔饿了》的旋律活泼而风趣,歌词富有教育意义,C大调,4/4拍,音域只有一个八度,歌曲的音符时值全部为四分音符(休止符),歌词采用一字一音,由四个乐句构成的旋律上下行走向明显,并在每一句尾有一个休止符,是一首学习四份休止符时值的歌曲。讲述野兔虽然饿了,但它懂得不做不劳而获、损害他人利益的事。学情分析:学生的先备能力已学习过四分休止符和口风琴吹奏C大调音阶的演奏技能。二年级学生是很喜欢听故事或带有情节性的音乐,本歌曲中的故事非常适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策略 1. 多媒体课件逐步展示教学内容;运用五线谱、口风琴键盘的直观手段进行教学。2. 运用“语言、图片、示范、练习、唱唱、奏奏、合作”等方法组织教学。
教具学具媒体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音响、投影,双响筒、五线谱、节奏元素: 学生准备:口风琴课时设计:第一课时
教 学 过 程
教学程序 教学内容 教师教的活动 学生学的活动 教具、学具以及媒体运用 教学环节设计意图
导入阶段 一、组织教学 1.音乐问好。2.播放视频 向老师问好。欣赏歌曲视频 视频播放 培养师生感情,创设情境。
展开阶段 二、重点乐句(一)a乐句(二)b乐句三、唱奏感知歌曲旋律 四、理解歌词,思想升华。 1.出示节奏1,引导拍读 认识四分休止符。2.逐步出示a句旋律,检查学生视唱:3.引导学生分析旋律的走向,唱谱。4.示范吹奏5.分析吹法与指法6.检查,处理吹奏情况:7.引出相同乐句1.出示节奏2,引导拍读2.b句旋律,检查学生视唱:3.口风琴帮助学生视唱旋律:1.出示全谱,钢琴伴奏,组织视唱乐谱:2.引导分析a a’b a’的曲式结构。3.范奏4. 指法引导,教师巡回指导视谱吹奏: 请学生展示,分析:组织齐奏钢琴伴奏组织学唱歌词问题讨论:野兔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播放图片问题:歌曲中是一只怎样的小野兔? 打拍子读歌词,认识四分休止符的停顿。尝试打手号视唱。讨论音的走向。唱谱。看谱,听范奏。指法模仿练习:自主练习能发现旋律的异同,学唱。打拍子读歌词,能发现不同。能视唱乐谱:唱谱练习视唱歌曲旋律。了解歌曲结构:用“Tu”轻唱:练习吹奏旋律。个别学生演奏。全班齐奏:跟琴轻唱歌词。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说歌词。小结对歌词的理解。讨论歌词内涵 PPT的动画功能口风琴钢琴口风琴PPT的动画功能图片 逐步展开学习内容,解决歌曲的重难点。激发兴趣,促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培养视谱唱奏的能力。分析歌曲的结构,掌握异同,帮助学生了解和记忆,更好地感知旋律。设计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理解歌词来渗透思想教育。
拓展阶段 五、表现歌曲: 组织唱奏活动:歌曲处理,引导野兔形象的塑造: 一部分吹奏歌曲,一部分唱: 双响筒口风琴 师生合作,唱奏结合,体验创造音乐的乐趣。
结束阶段 六、小结与布置课后练习。 今天我们认识的新音符是谁?课后需要复习吗? 回答: 采用采访试小结。 提出课后练习的目标,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板书设计: 四分音符、休止符
上行、下行、同音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