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海区2022-2023第二学期高二生物(3月)
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试卷
考生注意:
本试卷分第Ⅰ 卷基础题(78分)和第Ⅱ 卷提高题(22分)两部分,共100分。其中学习习惯占8分(含3分卷面分)
知 识 与 技 能 学习能力(学法)
内容 免疫能量流动 发酵工程 植物细胞工程 动物细胞工程 易混易错 关键环节 信息筛选 方法规律提炼 学习习惯(新学法)
分数 4 36 25 27 8 4 8 6 8
第Ⅰ 卷 基础题(共78分)
一、选择题: (1-10题每题1分,11-20题每题2分,共30分)
1.利用传统发酵技术和发酵工程生产产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传统发酵技术酿酒与发酵工程酿酒的基本原理不同
B.两者均可获得高纯度微生物菌体本身及其代谢物
C.发酵工程利用微生物进行发酵,传统发酵技术不是利用微生物
D.传统发酵技术通常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发酵工程可人为控制发酵条件
2.下列关于腐乳制作原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腐乳制作的实质是将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的过程
B.腐乳发酵中,起作用的微生物为异养型真菌
C.发酵过程中,毛霉、曲霉等微生物为互利共生关系
D.家庭自制腐乳时,一般不需单独接种菌种
3. 下列关于制作泡菜的叙述中,正确的说法是( )
A.泡菜制作的过程中,乳酸发酵在产生乳酸的同时还有亚硝酸盐的产生
B.可以使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对泡菜坛进行消毒
C.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和使用的食盐量都会影响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D.泡菜坛子内的白色菌膜和变酸的果酒表面的菌膜所含的主要菌种相同
4.《齐民要术》记载了一种称为“动酒酢(“酢”同“醋”)法”的酿醋工艺:“大率酒一斗,用水三斗,合瓮盛,置日中曝之。七日后当臭,衣(指菌膜)生,勿得怪也,但停置,勿移动,挠搅之。数十日,醋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方法的原理是醋酸菌在缺少糖源时可将酒精转化为醋酸
B. 加水的目的是对酒进行稀释,避免酒精浓度过高杀死醋酸菌
C. “衣”位于变酸的酒表面,是由原酒中的酵母菌大量繁殖形成的
D. 挠搅有利于酒精与醋酸菌充分接触,还可以增加溶液中的溶解氧
5.如图是果酒、果醋的制作流程,以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菌种1、菌种2分别代表酵母菌和乳酸杆菌
B.接种初期菌种2的主要呼吸方式是无氧呼吸
C.酒精发酵阶段需多次补充氧气利于菌种1的繁殖
D.接种菌种2后需将温度调高,以提高其醋酸发酵能力
6.下表为某培养基的配方,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成分 牛肉膏 葡萄糖 K2HPO4 伊红美蓝 琼脂 蒸馏水
含量 10 g 10 g 2 g 0.46 g 适量 1 000 mL
(注:伊红美蓝可用于检测大肠杆菌,使菌落染成深紫色,带金属光泽)
A.能在此培养基上生长的只有大肠杆菌
B.培养基中葡萄糖作为碳源,牛肉膏可以作为碳源和氮源
C.该培养基调节合适的pH后就可以接种使用
D.从物理性质看,该培养基属于固体培养基,从用途看,该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
7.如图为实验室培养和纯化大肠杆菌过程中的部分操作步骤,下列正确的是( )
A.制备培养基是先灭菌再调pH
B.操作步骤②③④时只需要在接种前和划线结束后灼烧灭菌
C.完成上述纯化过程,接种环共需灼烧处理6次
D.接种结束后,将平板倒置培养,在皿盖上标注菌种及接种日期等信息
8. 下列对发酵工程及其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有几项( )
①生产谷氨酸需将pH调至酸性 ②生产柠檬酸需要筛选产酸量高的黑曲霉
③发酵工程的产品可以是微生物的代谢物也可以是菌体本身
④利用发酵工程生产的根瘤菌肥作为微生物肥料可以促进植物生长
⑤啤酒的工业化生产过程中,酒精的产生积累主要在主发酵阶段完成
⑥用诱变育种或基因工程等方法选育出性状优良的菌种并进行扩大培养
⑦用单细胞蛋白制成的微生物饲料,可通过发酵工程从微生物细胞中提取
2项 B. 3项 C. 4项 D. 5项
下列有关细胞全能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繁育花卉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B.动物克隆技术说明动物体细胞具有全能性
C.用植物的种子繁殖后代说明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D.细胞分化程度越高,全能性越高,分裂能力越强
10.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快速生产出脱毒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获取的植株茎尖切段需用70%的酒精和5%的次氯酸钠进行消毒处理
B. 生产脱毒苗和培养克隆动物所依据的原理不同
C. 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及细胞分化
D. 利用植株茎尖细胞培育的脱毒苗不能抗病毒
11.一定浓度的福尔马林(甲醛的水溶液)通过使蛋白质变性而起防腐作用,可从活性污泥中分离出高效分解甲醛的细菌,以处理废弃的福尔马林。如图是筛选和纯化甲醛分解菌的实验过程示意图,其中LB培养基能使菌种成倍扩增。下列错误的是( )
A.筛选甲醛分解菌的培养基中要添加甲醛作为唯一的碳源
B.③→④接种的目的是通过形成单个菌落分离出甲醛分解菌
C.步骤⑤中,各个培养瓶中的甲醛溶液要有一定的浓度梯度
D.测定并选出甲醛浓度最低的培养瓶后,筛选对应的菌株
12. 甲、乙两种远缘植物体细胞融合会导致一方的染色体被排出,若甲细胞的染色体在融合前断裂,形成的染色体片段在细胞融合后可能不会被全部排出,未排出的染色体片段可以整合到另一个细胞的染色体上而留存在杂种细胞中。依据该原理,将抗黑胫病的黑芥与不抗黑胫病的甘型油菜进行体细胞杂交获得了抗黑胫病的甘型油菜新品种,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④过程用到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B.抗黑胫病的甘型油菜染色体上整合了黑芥的染色体片段
C.②紫外线照射剂量不同会导致黑芥染色体断裂程度不同
D.可利用聚乙二醇或灭活的病毒诱导两种植物原生质体融合
13. 为解决大面积烧伤病人的植皮难题,科学家研制出人造皮肤,研制过程中需要将人的皮肤细胞置于培养液中进行培养。培养液配制除必需的已知成分外,还必须加入天然成分,细胞才能正常生长和增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的皮肤细胞培养前须用胃蛋白酶处理,使细胞分散开
B . 细胞培养过程中只需不断通入氧气,就能保证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
培养液中加入的天然成分可能是血清,用于补充细胞生长和增殖所需的物质
经培养可得到由多层细胞构成的人造皮肤,能直接用于移植
14.如图为某同学构建的细胞工程知识框架。以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②属于分子水平上的生物工程技术
B.体外培养的动物细胞大多数都需要贴附于某些基质表面才能生长增殖
C.动物细胞培养液不需要定期更换,只需要定期添加营养物
D.植物组织培养和动物细胞培养依据的原理都是细胞的全能性
15.如图为科学家制备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的操作流程图。下列错误的是( )
A.该项技术可用于器官的再生研究
B.诱导多能干细胞分化程度较低,具有分裂和分化的能力
C.诱导多能干细胞分化成表皮细胞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D.诱导多能干细胞应用前景不如胚胎干细胞
16. 下列有关动物细胞培养和植物组织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少数动物细胞具有不死性,这是某些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B. 筛选出来的杂交瘤细胞可直接生产单克隆抗体
C. PEG能促进动物细胞融合,形成的杂交细胞经动物细胞培养后能得到新品种个体
D. 动物细胞培养和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不是都要用到胰蛋白酶
17.犬细小病毒(CPV)单克隆抗体(CPV McAb)可抑制病毒对宿主细胞的侵染及病毒的复制,进而杀灭幼犬体内病毒。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在CPV McAb的制备过程中用到了动物细胞培养和动物细胞融合技术
B.给幼犬注射CPV后,CPV抗体检测呈阳性,说明发生了体液免疫反应
C.经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来的杂交瘤细胞即可直接生产CPV McAb
D.对杂交瘤细胞培养时,需要无菌、无毒环境,且温度、气体环境等要适宜
18. CD47是一种跨膜糖蛋白,它可与巨噬细胞表面的信号调节蛋白结合,从而抑制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肺癌、结肠癌等多种肿瘤细胞表面的CD47含量比正常细胞高1.6~5倍,导致吞噬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清除效果减弱。科学家推测,抗CD47的单克隆抗体可以解除CD47对巨噬细胞的抑制作用,为此他们按照如下流程进行了实验。下列错误的是( )
A. 多次进行步骤①的目的是获得更多已免疫的B淋巴细胞
B. 经多次筛选可得到既能大量增殖又能产生抗CD47抗体的细胞
C. 实验组中巨噬细胞和肿瘤细胞的共培养体系需放入CO2培养箱
D. 对照组中吞噬细胞的吞噬指数显著高于实验组可验证上述推测
19.下图为新冠病毒入侵人体引发的部分免疫反应(数字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a属于抗原呈递细胞,可将抗原处理后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
B.细胞c要需要③④过程提供的相应信号才能完成⑤⑥过程
C.物质乙能够进入被新冠病毒入侵的靶细胞内与之结合,阻止其增殖
D.治愈的新冠肺炎患者发生⑨时,⑦过程能迅速完成并由细胞e产生大量物质乙
20.草鱼是四大家鱼之一,为典型的草食性鱼类。下图是某人工池塘中的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字母表示能量(单位:kJ)。下列错误的是( )
A.草鱼和生产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小于c/a×100%
B.d是草鱼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C.若在自然水域,如果定时计量,草鱼同化的能量除图示流向外,还存在部分未利用的能量
D.草鱼同化的能量分为两部分(h+i)流向分解者
二、判断题:(7分)
21. 判断以下概念是否正确,对的标明√,不对的标明×,并改正:
(1) 酿酒酵母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度。( )
(2) 获得纯净微生物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杂菌污染。( )
(3) 植物细胞培养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
(4) iPS细胞可以来自于病人自身的体细胞,移植回病人体内后,可以避免免疫排斥反应。( )
(5) 制备单克隆抗体时,2次筛选的目的不同。( )
三、填空题(41分)
22.(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9分)
研究人员拟从土壤样品中分离该类酵母菌,并进行大量培养。如图所示为操作流程:
(1)配制培养基时,按照培养基配方准确称量各组分,将其溶解、定容后,调节培养基的__________,及时对培养基进行分装,并进行________________灭菌。
(2)过程②梯度稀释时,先分别向A、B、C三支试管中加入9mL__________,再依次加入酵母菌培养液的上清液或稀释液1mL,摇匀。取多个稀释倍数的酵母菌培养液0.1mL分别接种到多个平板上。甲、乙研究员在105稀释倍数下得到的结果:甲涂布4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150、178、259、310;乙涂布4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152、165、175、148,则1mL培养液中含有的酵母菌数量最可能为_____个。
(3)挑取分离平板中长出的单菌落,按步骤④所示进行划线。合理的有____(多选)
a.为保证无菌操作,接种针、接种环使用前都必须灭菌
b.划线时应避免划破培养基表面,以免不能形成正常菌落
c.挑取菌落时,应挑取多个菌落,分别测定酵母菌细胞中甲醇的含量
d.可以通过逐步提高培养基中甲醇的浓度,获得甲醇高耐受株
菌株名称 酒精度/% 总糖/g L-1 总酸/g L-1
DY5 7.0 34.23 12.045
RY1 9.0 15.01 12.675
JW14 6.5 33.64 12.099
杨梅汁 — 78.80 10.737
(4)步骤⑤中,为使酵母菌数量迅速增加,培养过程中需保证充足的营养和________供应。为监测酵母菌的活细胞密度,经等体积台盼蓝染液染色,理论上应统计______色细胞的个数。
(5)分离获得的酵母菌还需经过多级筛选才能获取到理想菌株。科研人员利用DY5、RY1、JW14三种菌株,发酵制作杨梅酒,并进行酒精耐受性检测,结果如下表和图:
三种菌株中,最适于杨梅果酒发酵的是__________。
23.(每空2分,共16分)中医治疗疾病多用复方,三白草和鱼腥草是同科不同属的两种常见药用植物,二者因疗效相近且具有叠加效应常被用作“药对”,在我国全年可采收两次。研究者欲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将复方的配伍(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配合使用)提前到个体生长或生产过程,并实现有效成分的工厂化生产,具体操作如下图。
(1)植物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建立在植物细胞培养的基础上。植物细胞培养是指在_____条件下对单个植物细胞或细胞团进行培养使其增殖的技术。
(2)过程①是利用酶解法去除细胞壁获取原生质体,过程②除了可利用化学诱导剂PEG透导融合外,还可以采用的化学法有_____等。融合成功的标志是 。
细胞融合完成后,融合体系中有_____种融合细胞。
(3)过程③诱导愈伤组织期间一般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光照。
(4)若三白草细胞内含2N=26条染色体,鱼腥草细胞内含4N=48条染色体,则图示培育的杂种原生质体的细胞内含______条染色体;由此杂种原生质体继续培养得到的杂种植株 (是/不是)新物种。
【规律提炼】如何计算体细胞杂交时,杂种植株的染色体数目?
24.(每空2分,共16分)某抗膜蛋白治疗性抗体药物研发过程中,需要表达N蛋白胞外段,制备相应的单克隆抗体,增加其对N蛋白胞外段特异性结合的能力。N蛋白胞外段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如下图:
(1)用N蛋白胞外段作为抗原对小鼠进行免疫后,取小鼠腺组织用___方法或___酶处理,制成细胞悬液,置于含有___气体的CO2培养箱中培养,离心收集小鼠的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
(2)用选择性培养基对融合后的细胞进行筛选,获得杂交瘤细胞,将其接种到96孔板,进行___培养。用___技术检测每孔中的抗体,筛选既能产生N蛋白胞外段抗体,又能大量增殖的单克隆杂交瘤细胞株,经体外扩大培养,收集___,提取单克隆抗体。
(3)利用上述流程制备的N蛋白胞外段抗体能准确识别___的细微差异,与之发生特异性结合,并可___,因此被广泛用作诊断试剂。
第Ⅱ 卷 提高题(共22分)
25. (每空2分,共14分)营养缺陷型菌株就是在人工诱变或自发突变后,微生物细胞代谢调节机制中的某些酶被破坏,使代谢过程中的某些合成反应不能进行的菌株。以下是实验人员利用影印法初检氨基酸缺陷型菌株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①的接种方法为______,平板倒置可以防止培养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以免造成污染。用此方法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______。
(2)从培养基成分分析,图中基本培养基与完全培养基存在差异的成分是______。
(3)为了进一步完成对初检的营养缺陷型菌株的鉴定,实验人员进行了如下操作:
①用接种针挑取菌落______(填“A”或“B”)接种于盛有完全培养液的离心管中,28℃振荡培养1~2天后,离心,取沉淀物用无菌水洗涤3次,并制成菌悬液。
【规律提炼】由此可知,营养缺陷菌株在基本培养基和完全培养基上生长的特点是:
②吸取1mL菌悬液加入无菌培养皿中,倾注15mL融化并冷却至50℃左右的基本培养基,待其冷凝后用记号笔在______(填“皿盖”或“皿底”)划分A、B、C、D、E五个区域。 ③在划分的五个区域对应的培养基上放入少量分组的氨基酸粉末(如下表所示),经培养后,观察生长圈出现的区域,从而确定属于何种氨基酸缺陷型。
组别 所含氨基酸
A 组氨酸 苏氨酸 谷氨酸 天冬氨酸 亮氨酸
B 精氨酸 苏氨酸 赖氨酸 甲硫氨酸 苯丙氨酸
C 酪氨酸 谷氨酸 赖氨酸 色氨酸 丙氨酸
D 甘氨酸 天冬氨酸 甲硫氨酸 色氨酸 丝氨酸
E 半胱氨酸 亮氨酸 苯丙氨酸 丙氨酸 丝氨酸
在上述鉴定实验中,发现在培养基A、D区域出现生长圈,说明该氨基酸缺陷型菌株属于______缺陷型。
【新学法】26. 如果遇到真不会做的题,如何使用现成的答案才是科学的?
静海区2022-2023第二学期高二生物(3月)
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试卷答题纸
学校: 姓名: 班级: 考场: 座号
选择题:涂卡
判断题:(7分)
(1)( )
( )
( )
( )
( )
22.(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9分)
(1)
(2) (3) (2分)
(4) (5)
23.(每空2分,共16分)(1)
(2)
(3) (4)
24.(每空2分,共16分)
(2)
(3)
25.(每空2分,共14分)(1)
(2)
(3) ①
② ③
【新学法】26.(5分)
27.卷面分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