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第七课 近代科学与文化 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通过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和贝多芬等人的成就,了解科学和文化在近代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教材分析 本课共分为三个部分:①科学家:分别介绍了英国的牛顿以及达尔文的成就观点以及地位评价;②文学巨匠:分别介绍了法国的巴尔扎克以及俄国的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及文学成就;③音乐美术大师:分别介绍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以及荷兰画家梵高的代表作及作品特点。
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由于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对历史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学生对历史的认识仍处于感性认识阶段,所以学生运用历史知识的综合能力不是很强。同时这部分知识涉及到其他科目知识,比如物理、生物、语文、音乐、美术等知识,综合性较强,也比较有趣,学生会相对比较感兴趣,但也会导致学习的深度不够,需要老师加以必要的指导。
核心素养 通过呈现图片、文字、音频等多种类型的史料,让学生感知历史,认识历史进而理解历史,培育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最后立足时空综合考虑探究这些人之所以成为时代巨人的原因以及他们体现的时代精神,培育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与历史解释素养。最后引导学生当下我们应该弘扬巨人们的时代精神,既要仰望星空,树立科学精神,又要脚踏实地,坚定文化自信,借此达成家国情怀素养,达成师生情感上的共鸣。
教学重点 掌握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和贝多芬等人的成就
教学难点 理解科学和文化在近代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感受巨人们身上体现的时代精神
【教学流程】
环节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情境 引入 以美国人麦克·哈特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一书作为导入,书中记载了影响人类进程的100位名人,而本课要讲的牛顿、达尔文以及贝多芬恰好位列其中,他们为什么能够位列其中,接下来我们将通过本课的学习来回答这个问题。 通过新颖的导入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一、推动世界的巨人——科学大家 ①首先提出问题:有人说,有三个“苹果”曾改变了世界,你知道是哪三个“苹果”吗? ②围绕牛顿的“国籍、贡献、地位、影响”几个方面,请同学根据书上内容进行完善补充。 ③简单讲解牛顿的三大重要成就以及结合牛顿本人的话,分析牛顿身上体现的精神品质。 ④其次提出问题:我们说牛顿的发现是科学发现,那么科学界是如何证明的牛顿的发现呢 ⑤巨星陨落:1727年,牛顿因病与世长辞,得到了后世的隆重纪念。今天物理学能取得如此巨大的发展依然离不开牛顿的贡献。有人这样说,“17世纪英国科学家牛顿把造物主从无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到了19世纪另一位英国科学家把造物主从有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他就是达尔文。”接下来我们学习达尔文的成就。 ⑥学生自主梳理达尔文的基本情况,简单介绍达尔文提出进化论的背景,以及介绍达尔文进化论的三个方面的内容。并根据图片指出进化论提出的历史意义:人类第一次真正站立起来,与上帝平等对话。 ⑦然而达尔文提出的进化论,在当时并没有得到认可,反而遭到了世人的嘲笑与讽刺,但这如培根所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真理因为像黄金一样重,总是沉于河底而很难被人发现。相反地,那些牛粪一样轻的谬误倒漂浮在上面到处泛滥。”真理被人们认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⑧最后提出问题:晚年牛顿转而信奉神学,研究证明上帝的存在,但最终是一无所获。达尔文逝世半个世纪后,美国发生了一场滑稽的“猴子审判”官司。请结合这两位科学家的故事,思考科学与神学二者存在怎样的关系? 过渡:我们既需要科学的理性主义,也需要文学的人文关怀,你知道近代哪些文学巨匠呢? 二、生而不凡的灵魂——文学巨匠 ①学生自主梳理巴尔扎克的基本情况,简要介绍巴尔扎克的著作《欧也妮·葛朗台》,引导学生解读作品蕴含的现实价值。 ②最后借用雨果的话高度评价巴尔扎克光辉的一生,同时指出与巴尔扎克同时期的俄国也出现了一位现实主义的伟大作家,他就是列夫·托尔斯泰。 ③学生自主梳理托尔斯泰的基本情况,简要介绍作者三大代表作的创作时间,重点探究《战争与和平》里面蕴含的人道主义思想。 ④最后以托尔斯泰之墓作为小结,高尚的灵魂不需要死后不需要任何物质上的纪念,他将永远活在世界人民心中。 ⑤最后提出问题:巴尔扎克、托尔斯泰同为现实主义的伟大作家,请思考文学与现实的关系? 过渡:除了科学的启蒙,文学的关怀,我们还需要艺术的熏陶,你知道近代哪些艺术家呢? 超越时空的天才——艺术大师 ①引导学生自主梳理贝多芬的基本情况,播放其代表作《命运交响曲》,介绍《命运交响曲》的创作背景及作品特点。 ②介绍贝多芬的逝世的情景,指出贝多芬是一位超越肉体的束缚,摆脱命运桎梏的伟大音乐家——他完成了最伟大的事业。 ③除了音乐事业迅速发展,绘画艺术也在不断进步。荷兰的梵高就是其中的佼佼者。首先指导学生梳理梵高的基本情况。接着具体介绍梵高的两幅代表性作品《夜间的咖啡馆》以及《向日葵》。 ④《向日葵》表达作者对生命的赞美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是作者本人的一生却是十分窘迫,生前只卖出过一幅画,大部分时间都是靠着弟弟资助度日。 ⑤1890年,37岁的孤独的梵高,用一把手枪永远地告别了我们的世界,他生下来,画画。他死后,麦田里一片金黄,一群乌鸦惊叫着飞向天空。 ⑥设问:贝多芬因患耳疾,致使双耳失聪 ;梵高一生困窘,生前只卖出一幅画。请你思考个人遭受的种种命运苦难与人生价值的实现二者之间的关系? 最后聚焦时空,重点探究两个问题:探究一、他们何以能成为时代的巨人?探究二、他们有着怎样的时代精神? 最后呼应开头,指出《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同样也有中国人的身影,当下我们既要仰望星空,树立科学精神,又要脚踏实地,坚定文化自信。 通过讲述与“苹果”相关的三个小故事,激发学生兴趣,自然的引出牛顿的故事。 充分发挥同学的主观能动性,同时熟悉教材内容。 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培育学生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 通过这样一句话,实现两位科学家内容的有机过渡。 通过漫画以及名人名言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成为真理的艰难过程以及科学家们为推动人类进步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以及承受的批评。 阅读作者著作原文,更能理解作品表达的意图。 抓住重点,集中体现作者的思想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顺其自然的过渡,让课堂显得更加流畅生动。 用耳朵来感受音乐的魅力,进一步感知历史、认识历史。 梵高的一生是孤独且不被世人认可的一生,而他死后,他的作品在国际上却屡屡拍出天价,这对梵高来说,不知道是高兴还是悲伤?通过这样的讲述,可以让学生再一次感悟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而在于他们的坚韧不拔与坚持自我。 本课除了需要具体介绍各位巨人大师,也需要重点探讨这两个问题,归纳出巨人们的共性特征。培育学生们的家国情怀。
板书设计
习题演练 一、选择题 1.(2020·江苏无锡·20)恩格斯曾说:“他在《人间喜剧》里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现实主义历史”。“他”是( ) A.莎士比亚 B.维克多·雨果 C.巴尔扎克 D.列夫·托尔斯泰 2.(2020·贵州铜仁·23)学会抓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与关键词“英国”、“近代自然科学”相吻合的历史人物是( ) A.牛顿 B.巴尔扎克 C.贝多芬 D.梵高 3.(2020·江苏南京·19)他“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他的代表作是( ) A.《查士丁尼法典》 B.《哈姆雷特》 C 《高老头》 D.《物种起源》 4.(2020·江苏苏州·18)《人间喜剧》的内容可以归纳为贵族衰亡、资产者发迹、金钱罪恶三大主题,展示了法国19世纪早期复杂的社会图景,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这部书的作者是( ) A.莎士比亚 B.列夫·托尔斯泰 C.巴尔扎克 D.高尔基 5.(2020·江苏扬州·17)他出生在德国的一个 音乐世家,28岁就患有耳疾,后双耳完全失聪。《英雄交响曲》是他的代表作。他是( ) A.达·芬奇 B.莎士比亚 C.贝多芬 D.巴尔扎克 6.(2020·江苏连云港·28)某同学来图书馆想借阅一部“打破了神创论,在生物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革命”的著作。如果你是图书管理员,应向其推荐( ) A.《神曲》 B.《哈姆雷特》 C.《高老头》 D.《物种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