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3届 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3届 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6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26 20:35: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名称 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
授课年级 设计者
授课类型 复习课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中的第一子目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讲述了苏联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三代领导人的改革。苏联的改革有成就,也有问题,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的改革都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的经济问题。戈尔巴乔夫的改革,造成思想混乱,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二、教学目标
通过表格了解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 通过分析图片史料与文字史料,探究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的原因,辩证看待苏联的经济改革。 通过学习本课,了解二战后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与挫折,形成对苏联解体的正确认识与对社会主义事业的正确认知。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 史料分析法 问题探究法
四、教学重难点
项目 内容 简述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 苏联三位领导人改革的成就与问题 通过插入表格、史料分析等方式来讲解
教学难点 苏联解体的原因 史料分析、问题式探究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教学辅助手段 设计意图
导 入 新 课 《时代周刊》创刊于1923年,是了解全球新闻的一个窗口,它的内容广泛,对国际问题发表主张和对国际重大事件进行跟踪报道,今天我们跟随者《时代周刊》的脚步,来复习苏联三位领导人的改革内容。 展示图片,学生欣赏感悟 PPT 以《时代周刊》切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欲望,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展开,同时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围绕问题进行思考。
讲 授 新 课 【五年高频考点】 师:同学们请看时间轴,结合所学知识回顾苏联的发展进程。 师:请同学们结合表格,具体回顾苏联模式的表现 师:结合苏联模式的表现,请同学们谈谈苏联模式对苏联有何影响? 师:故成也苏联模式,败也苏联模式。 【过渡】二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迅速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流。苏联也进入和平发展时期,过去在特定条件下形成的苏联模式,在很多方面已明显不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然而这种模式并未随着客观形势的变化而变化,反而陷入僵化状态。所以改革势在必行。 明晰高考重点 生:结合时间轴,思考后回答 生:紧跟思路,思考后回答 生:(1)积极: ①苏联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为卫国战争的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 ②国民经济恢复与发展 ③国防工业取得巨大突破 ④人民教育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局限性 ①排斥市场经济 ②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没有变化,农业、轻工业落后的局面没有改观 ③个人崇拜严重 PPT 通过时间轴可以培养同学们的时间观念,提升核心素养 深化对苏联模式的理解,了解战后苏联的经济恢复与存在的问题
师:1953年斯大林去世,赫鲁晓夫上台着手进行改革,我们来看看时代周刊是如何评价赫鲁晓夫的? 师:新的方向指的是什么呢? 师:红色的镰刀挥向庄稼,意味着什么? 师:多媒体出示表格,了解赫鲁晓夫改革内容 【知识拓展】“三和路线”即“和平过渡”“和平竞赛” “和平共处”。其基本构想是:与西方国家和平共处,在和平竞赛中超过美国;对亚非拉地区则加紧渗透扩张,鼓吹通过和平过渡走非资本主义道路,以便把这些国家纳入自己的战略轨道。 【知识拓展】《关于个人迷信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 材料: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作了《关于个人迷信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秘密报告揭露了斯大林违背集体领导原则,破坏法制,进行大规模逮捕、镇压的罪行问题,号召在各个领域内批判、肃清个人迷信的流毒。 赫鲁晓夫的作法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引起了很大的思想混乱…… 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秘密报告的发表对苏联及中国有何影响? 教师引导总结: 苏联: ①积极:有利于打破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②消极:没有对斯大林的功过做出科学评价,造成思想混乱。 (2)中国:客观上有利于中共破除对斯大林模式的迷信,有利于中共探索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合作探究】 赫鲁晓夫既是苏联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你是如何来理解这句话的? 师:赫鲁晓夫改革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 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打开了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但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苏联模式,它只是在维持原有经济体制的基础上进行局部改革,改革最终失败。 【过渡】1964年,苏联发生政变,赫鲁晓夫上台,勃列日涅夫担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针对赫鲁晓夫的改革,勃列日涅夫也进行了他的改革。我们来看看《时代周刊》是如何描述勃列日涅夫的。 师:为什么会在1973年得到拥护呢?我们来具体了解下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措施。 【知识拓展】军备竞赛 材料:从战略核导弹的数量对比看,1962年美国占有多一倍的优势,1969年双方已成平手, 1978年,苏联拥有的洲际弹道导弹和潜射导弹数都超过了美国,常规武器方面苏联原本就拥有数量优势,美苏军事实力对比的天平已向苏联一端倾斜。 【思考】军备竞赛对苏联有何影响 教师总结:①积极:苏联军事实力增长,美苏争霸中处于攻势 ②消极:导致经济负担不断增长,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日益严重,严重阻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师:从勃列日涅夫的改革内容来看,依旧还是没有从根本上突破苏联模式,国民经济比例依旧失调,所以在改革中,苏联的经济和各方面的体制又进一步僵化了。 【过渡】1982年。76岁的勃列日涅夫因病去世,他的继任者安德罗波夫和契尔年科都因年老体弱,就任仅一年多就先后病逝,而后戈尔巴乔夫上台,他上台后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我们来看看时代周刊对他的评价。 师:为何是转过后背,背叛列宁?我们来具体了解下他的改革内容。 师:戈尔巴乔夫承认了市场调节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但改革急于求成,没有说明市场要发挥怎么样的作用,相应的配套措施未跟上。 戈尔巴乔夫认为经济领域改革收效甚微的原因在于僵化了的政治体制阻碍了经济改革措施的落实,1988年他开始在政治领域改革。 材料:“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直接借用 “人道”、“民主”这些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口号反映了前苏联资产阶级与其他各国资产阶级在本质上的契合。 ——陈立旭:《“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评析》 师:他的改革虽然突破了苏联模式,但否定了党的领导,脱离了社会主义方向,苏联解体。 生: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生:开始对苏联模式有所突破 生:赫鲁晓夫的改革以农业为主 生:阅读书本,思考后填表 生:阅读材料,思考后作答 生:讨论后回答 进步性 ①推进了农业的发展。 ②注入某些市场成分取得了一些成效。 ③打破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局限性 ①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 ②没有对斯大林的功过做出科学评价,造成严重的后遗症。 生:根据表格内容填表 生:思考后回答 生:根据所学填表 PPT 通过图片和问题引导学生多视角看待赫鲁晓夫改革,拓展学生的思维,为了解、评价赫鲁晓夫改革奠定了基础。 讲解中注重知识的迁移,注重链接中国的内容, 有利于完善同学们的知识框架体系。 通过小组讨论、多视角分析赫鲁晓夫改革,培养学生的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能够全面评价认识赫鲁晓夫改革 介绍赫鲁晓夫改革的失败,为其勃列日涅夫改革进行铺垫。 通过表格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勃列日涅夫改革前期所起到积极作用,为其后期的执政反差埋下伏笔。 通过时代周刊的封面解读,使学生认识到戈尔巴乔夫改革存在的问题,从而加深对改革艰巨性的理解。
师:我们一起结合地图来学习苏联的解体。 ①1990年,立陶宛率先独立。 ②俄罗斯发表主权宣言,其他加盟共和国也纷纷效仿。 ③1991年8月19日,试图阻止苏联分裂的政变,很快失败。 ④1991年12月26日,苏联解体。 【名词解释】苏联解体 一是国家政权性质发生根本变化,不再是社会主义制度; 二是同时伴随着瓦解,分裂为15个国家。 【思考】结合材料,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 材料一: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及戈尔巴乔夫以前的苏联其他领导人虽然也在局部领域进行过这样或那样的改革,但都由于教条主义的束缚,而只限于浅层次的调整与变革,没能触动原有经济体制的根基。结果是,传统的体制弊端非但没能得到消除,反而不断加强。 ——《世纪末的思考》 材料二:"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认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面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剩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 ——一位苏联杂志主编讽刺戈尔巴乔夫 材料三:对于苏联来说,最大的危险之一,就是他们的思想和我们的思想之间的接触。这种接触……播下不满的种子,这些种子有朝一日将结出和平演变之果。 ——尼克松 【知识拓展】苏联的改革给我们的启示 材料: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师:苏联解体说明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失败,并不代表社会主义的失败,我们应该辩证的看待苏联解体这样一个社会历史暂时倒退的现象。社会主义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挫折,我们理应吸取教训,这样才能让我们的社会主义得到更好的发展。 跟随地图感悟苏联解体过程 生:阅读材料思考后回答 ①根本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存在弊端 ②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误(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③外部原因:西方“和平演变”战略 生:思考后回答 ①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② 国民经济比例必须协调发展 ③ 经济政策的制定要符合生产力水平,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④ 改革要从自身国情出发,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⑤ 必须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ppt 通过地图可以培养同学们的空间观念 注重对历史概念的解读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为知识框架的构建奠定基础 引导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史料分析能力 以史为鉴,注重从历史事件中感悟出来的启示
课堂小结 利用表格知识归纳 紧跟老师思维填表,明确异同点。 PPT展示表格 通过填表,再次加深印象,深刻理解苏联三位领导人改革的内容。
课后作业 有人说:“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涅日涅夫把苏联改僵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没了。”对此认识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