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北京的春节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 北京的春节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25 10:05: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 北京的春节
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与相关资料,探究详写“腊八”这一天的习俗的原因,体会作者详略安排的用意。
2.联系作者生平及作品,体会其文字传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分清详略主次,学习表达方法。
“阅读时,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是本单元要落实的语文要素。本课的学习重在引导学生体会按照一定的顺序、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详略得当的表达效果。教学中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读自悟——课文重点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这几天,其他的日子则一笔带过。在详写的部分,作者并没有面面俱到地描述当日的活动,而是分别抓住这些日子里最具特色的一两个民俗活动,突出各自的重点。如,写“腊八”,作者选择“熬腊八粥”和“泡腊八蒜”两个传统的节日饮食习惯来写,从制作过程、颜色、味道等方面形象地突出了腊八粥、腊八蒜的特点,给人印象颇深。
2.品读文段,体会语言特色。
老舍先生曾说,“我无论写什么,总希望能够信赖大白话:即使是说明方法比较高深一点的道理,我也不接二连三地用术语与名词,我还保持着我的‘俗’与‘白’。”在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多朗读课文、品读语句,感受老舍先生朴素自然、流畅通达、清浅俗白、雅俗共赏、耐人寻味的语言特色。这种语言特色在文中随处可见,如“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同时“京味儿”也是老舍的语言特色,在给人亲切感的同时平添了一份情趣。如,“腊七腊八,冻死寒鸦”,引用老北京俗语,富有民俗色彩,形象地说明了北京春节的序幕是在一年里最冷的时候拉开的。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入、整体感知
课前谈话,用PPT1播放背景音乐《春节序曲》。
1.上课之前,周老师先请大家欣赏一段音乐,请大家边听边感受,体会音乐所传达的情感。(用希沃白板制作新年开门红的动态效果,配上音乐)你感受到了什么? (喜庆、年味)是的,这过年呀,又叫过春节,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候。
2.在老北京,孩子们的嘴里传唱着这样一首春节童谣(PPT2):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煮煮肉;二十七,杀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玩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这童谣说的便是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我国的语言大师老舍先生以《北京的春节》为题,记叙了这热闹、有趣的民间习俗。
3.通过课前的预习,我们知道了北京的春节持续时间很长,从腊月初旬一直到正月十九,下面请三位同学来交流一下,在这些主要时间节点里,人们都有哪些习俗活动?(学生课前做好预学单)
根据汇报,师相机指导纠正,依次出示表格内容(PPT3)。
4.这些习俗,为我们的春节增添了许多乐趣。接下来我们一起玩一个关于春节习俗的课堂游戏,看看你能不能正确地判断出春节的习俗,一起来试试看吧!有请男生代表,女生代表。(PPT4)
二、联系上下文和资料,探究详写“腊八”这一天的习俗的原因
1.这么多时间点,作者是如何来安排详略的呢?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哪几天写得比较详细,把它标注出来。(PPT4——PPT7 )
(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初一、元宵)
2.为什么选择这几天进行详写呢?“腊八”这一天拉开了春节的序幕,让我们借助文中描写这天的习俗来进行探究学习。
主问题:作者为什么要详写“腊八”这一天?请带着这个问题分小组完成下列表格(PPT8)
自学要求:打开希沃白板5中的“计时”功能,预留时间给学生浏览标注。
(1)默读第1、2自然段,勾画文中描写“腊八粥”“腊八蒜”的相关语句。
(2)联系上下文和资料,推测北京地区的人们在这一天这样做的原因,小组合作简要填写表格。
(熬腊八粥:祭祖祭神 泡腊八蒜:过年吃饺子用)答案用希沃制作蒙层效果。
(3)表格完成后根据评价指标,对小组刚才的学习进行评价。
3.结合表格思考并总结:作者为什么要详写“腊八”这一天?(PPT9)
联系上下文和相关资料,我们知道了,腊八这一天的习俗在整个春节期间是很特殊很重要的,同时它还跟当地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具有非常浓厚的北京地方特色。所以作者对这一天颇舍得笔墨,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两段文字,感受它给我们带来的年味儿和京味儿。
4.出示(PPT10课文句子: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到年底,蒜就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
师:人们是怎么过春节的,在你找到的习俗上标上三角符号。
师:腊八这天,人们怎么过?
生:腊八这天,人们要喝腊八粥,还要泡腊八蒜。师:对这两个习俗,你们有什么想了解的?
生:什么是腊八粥?生2:什么是腊八蒜?
师(PPT11出示泡腊八蒜的图片):你们看,这就是泡腊八蒜。
腊八这天,人们把蒜泡在醋里,要一直泡到年底。到了年底,蒜就泡得色如翡翠。(出示翡翠的图片)翡翠是一种玉石,大多数是翠绿色的。你们看,到了年底这泡好的蒜的颜色,就像翡翠一样绿,这就是“色如翡翠”。同学们,理解了词里每个字的意思,能帮助我们理解整个词。
师:而醋呢,也有了些辣味。在北方啊,有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到春节的时候,就用饺子蔬着这又酸又辣的醋吃,味道那真是好极了。谁能根据刚才的介绍,说说什么是“色味双美”?
师:快把你的感受送到句子中,读读。(生读)师:关于喝腊八粥,老舍先生在《北京的春节》原文里有这样的介绍,请看。(PPT12课件出示及腊八粥的图片:“在腊八那天,家家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
师:通过阅读,你们知道什么?
生:我知道腊八粥是用来祭祖祭神的。
师:是啊,用这样混合了各种米各种豆的粥来祭神祭祖,说明今年的收成不错。希望祖宗啊、神仙啊,能保佑新的一年五谷丰登,所有的粮食都能够有好收成。生:我知道腊八粥是用很多种材料熬成的。
师:看来,有时借助课外的资料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请记住这个学习办法。这混合了这么多种食材的粥吃起来香香的、甜甜的。不但腊八蒜色味双美,就连这腊八粥,那也是“色味双美”。色味双美这个词真好,谁能用这个词来说句话?
生:妈妈做的红烧排骨真是色味双美。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有滋有味地读读第一、二自然段吧。
三、联系作者生平及相关作品资料,体会文字传达的情感
作为新中国第一个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人,一个著名的作家,写出的文字却如此通俗生活化,如此有“京味儿”。就好比我们用有“长沙味道”的语言来写文章一样,请你猜测一下这是为什么?
1.完成填空,了解老舍生平及作品。(PPT16)(用希沃白板中的课堂活动——选词填空制作完成。)
2.课前我们已经看完了视频,再回到课文当中。《北京的春节》从内容上看,写的是极具北京特色的习俗,从语言上看,又极具地道的“京味儿”特点。无论是习俗还是语言,作者这样写的原因是什么?
所以,北京对老舍来说不仅仅是一座城,更是他的根,他的魂。
四、课堂总结,启发课后迁移
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联系上下文和资料,从习俗的角度去探究了作者详略安排的用意,联系他的生平及其作品,感受到他借由文字表达的对北京的深厚情感。
第一单元的导语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将继续了解汉族其他的一些节日风俗,以及藏戏这种少数民族习俗,也将继续探究作者是如何来进行详略安排的。(PPT17)课后推荐大家读一读汪曾祺的《故乡的元宵》、冯骥才的《花脸》,试着用联系策略品一品不同作家笔下的不同习俗和语言特色的魅力。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