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文言文二则《两小儿辩日》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4.文言文二则《两小儿辩日》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25 10:15: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两小儿辩日
教学目标
语文学科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读对节奏,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
2、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可爱,爱探究问题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科学学科教学目标:
1、知道太阳和地球的距离不管是中午还是早上,都是一样远的;
2、早上凉中午热不是太阳离人们远近造成的,太阳看起来早上大中午小是人们的错觉造成的。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太阳和地球的距离不管是中午还是早上,都是一样远的。
教学难点:早上凉中午热不是太阳离人们远近造成的,太阳看起来早上大中午小是人们的一些错觉造成的。
教学过程
一、指导读文,激趣导入
1.教师总结上一节课的教学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两小儿辩日》,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学习古文的一些要求。会读,要求读准字音,要求读出节奏。能理解,能结合前后文的意思理解内容。明白道理,从文中总结道理,受到启发。能重点句段。
2.学生表演读。
是:现在老师想请两位同学来展示一下你们的朗读,谁愿意来?(点评,加分,这两位同学的朗读不错,还带了动作表演读,老师也从他们的朗读中感受到了他们激烈的争辩老师给你们加分表扬你们)
3.引导说出理由,出示板书
师:一儿认为早上的太阳离人近,中午的太阳离人远,他的理由是什么?请同学们用原文回答(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另一儿认为早上的太阳离人远,中午的太阳离人近。那他的理由又是什么?(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老师出示板书。
4.分析人物角色
师:同学们找得真对!那孔子有没有回答他们呢?你从哪里看出来?(孔子不能决也。)师:从中你可以看出孔子是个怎样的人?(实事求是)那两小儿呢?(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
5.引导说依据。
师:是的,这篇文章不但人物个性非常鲜明,同时也蕴含非常丰富的科学知识,太阳到底什么时候离我们远,什么时候离我们近?两小儿有不同的结论,那他们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
(生自由说,一儿根据视觉,一儿根据触觉)
6.教师总结:两小儿说的有理有据,以至于孔子也不能判断。依孔子当时的名望和学识。如果承认不能决定需要相当大勇气的,何况是对着两个小孩子。但孔子没有妄加论断。他选择了实事求是,他的这种求实精神是难能可贵的。也正如他自己所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个问题连公认的大学问家也有所不知,可见人们懂得的知识总是有限的,知识无穷尽,确实不可能无所不知,真是“学海无涯啊”!
二、释疑解惑、跨学科教学
1.到底太阳是中午离人近还是早晨离人近,或者是一样远?教师导入科学教学环节:孔子不能解释的现象,我们能解释吗?
2.教师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3.运用学科工具“印证”学生的解释。
4.教师对照学科工具对学生解释地球公转自转的规律,提问:地球自转一圈是一天,自转的时候,地球到太阳的距离有没有变近或变远呢?。
5.师总结归纳:其实,太阳无论在早晨还是中午,离我们的距离是一样的。
 
6.运用产生视觉错觉的图片解释太阳早上看起来大中午看起来小的错觉现象,早晨参照的是一角天空和远山小树,所以显得大;中午参照的是广阔无垠的天空,所以显得小,这是错觉。
7.师总结归纳:其实,太阳无论在早晨还是中午,大小是一样的。
8.出示幻灯片,睛学生阅读资料,请学生自己根据资料内容解释早上凉中午热的科学道理。
9.师总结归纳:其实,早晨凉中午热,不是太阳离我们远近造成的。
10.师总结归纳:两小儿的观点是错误的,他们的理由也不成立的。所以说,太阳无论在早晨还是中午,离我们的距离是一样的。
三、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1.从孔子和两小儿的身上,你们学到了什么?从本文的学习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2.学生把自己的看法写在纸上。
3.教师用同屏技术展示个别学生的观点。
4.(出示幻灯片) 教师总结: 两小儿的辩斗,让我们明白:
四、学而时习之
1.用小游戏巩固本课所学知识。
2.运用思维导图复述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