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静电现象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关于电学知识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通常情况下,铅笔芯是绝缘体
B.验电器是利用异种电荷相排斥的规律来工作的
C.用电器的电功率越大,电流做功就越多
D.金属导体中电流的方向就是自由电子移动的反方向
2.蜜蜂飞行与空气摩擦会产生静电,因此蜜蜂在飞行中就可以吸引带正电的花粉。关于蜜蜂的带电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蜜蜂带正电 B.蜜蜂带负电
C.蜜蜂不带电 D.无法确定
3.甲,乙,丙三个轻质小球,已知甲所带电荷跟丝绸摩擦后的玻璃棒所带电荷相同,甲与乙相互排斥,甲与丙相互吸引,则
A.乙带正电,丙一定带正电 B.乙带正电,丙可能不带电
C.乙带负电,丙一定带负电 D.乙带负电,丙可能带负电
4.如图所示,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轻质小球时,产生了互相吸引的现象,则该小球 ( )
A.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 B.一定带正电
C.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 D.一定带负电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用丝绸摩擦玻璃棒时,丝绸上的电荷会“跑到”玻璃棒上,使丝绸和玻璃棒都带上了电
B.将甲、乙两个带正电的小球靠近(甲电量大),甲对乙的斥力一定大于乙对甲的斥力
C.把一轻质的小球靠近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而相互吸引,则这个小球可能不带电
D.铁、盐水、煤油和石墨均为导体
6.下列有关静电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自然界中只存在一种电荷
B.摩擦起电是利用摩擦的方式创造电荷
C.玻璃棒与丝绸摩擦后二者带的电荷种类相同
D.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7.下列关于电学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正电荷定向移动才能形成电流
B.毛皮与橡胶棒摩擦的过程中,橡胶棒带负电,说明毛皮失去了电子
C.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D.在金属导体中,电流的方向就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
8.小明家有一只可爱的长毛狗,小明看到小狗在沙发上睡觉,就用梳子给它梳理狗毛,结果小狗的长毛竖了起来,像一只可爱的刺猬(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梳毛后狗毛与梳子带同种电荷
B.梳毛的过程中产生了电荷
C.狗毛竖起来是因为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D.狗毛竖起来是因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9.下列措施中,不能防止静电危害的是( )
A.油罐车装有一条拖在地上的铁链
B.飞机轮胎用导电橡胶制成
C.在印染厂车间里,使空气保持适当的湿度
D.用绝缘性能极好的塑料制作的塑料桶储存汽油
10.四个轻质小球A、B、C、D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如图.已知A球带正电,则对D球的带电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A.一定带正电 B.一定带负电
C.一定不带电 D.可能带电也可能不带电
11.小明用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悬挂的泡沫小球,发现小球被吸引,则泡沫小球( )
A.一定带正电 B.一定不带正电
C.一定不带电 D.一定带负电
12.用塑料梳子在干燥的头发上梳几下,梳子上会带电,经检验梳子带的是正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梳子得到了一些电子 B.梳子得到了一些正电荷
C.梳子失去了一些电子 D.摩擦创造了电荷
13.关于微观粒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固体分子间无间隙
B.分子非常小,通常以10-10km为单位来量度
C.摩擦起电过程创造了电荷
D.“破镜不能重圆”是分子间的距离太大,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
14.如图所示,在央视《是真的吗?》的节目中,主持人用一个干燥的布反复擦拭一个大的塑料板,然后将一些铝箔球散在了塑料板上,发现所有的铝箔球迅速的彼此分开。关于这个现象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用布擦拭塑料板时发生了摩擦起电现象
B.布和塑料板摩擦后带上了同种电荷
C.铝箔球迅速地彼此分开是因为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D.铝箔球和塑料板接触时,电荷发生了转移
15.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验电器 A 和 B,A 带正电,B 不带电,用带有绝缘柄的金属棒把 A和 B 连接起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的金属箔张角变小,说明它得到电子
B.B的金属箔张角变大,说明两金属箔带上同种电荷
C.自由电子从 B 向 A 定向移动,瞬间电流方向由 A 到 B
D.正电荷从 A 向 B 定向移动,瞬间电流方向由 A 到 B
二、填空题
16.小军在加油站看到一醒目的标语:“严禁用塑料桶装汽油”,此规定的缘由:汽油与塑料桶内壁摩擦起电后产生 ___________,将汽油引燃,发生火灾。
17.按要求完成填空:将气球在头发上摩擦后靠近细小的水流,气球能够吸引水流,如图所示。这说明带电物体具有______的性质。
18.如图所示,用丝绸摩擦的玻璃棒,因为玻璃棒由于_________电子而带正电.当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电子从________(选填“从玻璃棒转移到金属球”或“从金属球转移到玻璃棒”).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是由于________
19.用毛皮摩擦橡胶棒,橡胶棒由于得到电子而带___电,如图所示,用这个橡胶棒靠近悬挂的气球,气球被推开,则气球带___电.
20.今年夏天,在“物理教学中STS教育与课外科技活动”学术报告会上,代表黔西南的刘青青同学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她站在从家里带来的一次性塑料拖鞋上,手上捏着一个带绝缘柄的圆形铜拍与放在椅子上的毛皮摩擦后就立即拍一下自己的头部,反复几次后,她的头发根根竖起像“怒发冲冠”似的,顿时会场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请你分析一下刘青青的实验说明了哪些电学物理现象或原理。
(1)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21.在学习《静电现象》一节时,老师演示过下图所示的三个实验:
如图甲所示,将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靠近,观察发生的现象;如图乙所示,将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观察发生的现象;如图丙所示,将上述玻璃棒和橡胶棒相互靠近,观察发生的现象.
(1)在图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在图丙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2)根据甲、乙两实验现象,可以初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甲、乙实验现象,由丙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
22.夏天,暴风雨常常伴有电闪雷鸣,每次闪电电流一般可达安。假设一次闪电时间仅为0.1秒,求这次闪电放出的电荷量Q。
五、综合题
23.静电现象
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1)电荷的种类:________和________.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________
(3)摩擦起电的原因: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详解】A.铅笔芯容易导电,在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故A错误;
B.验电器用来检测物体是否带电的,是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来工作的,故B错误;
C.电功率是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用电器的功率越大,用电器做功越快,故C错误;
D.金属中是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但是电子是带负电的,所以电子的移动方向是电流的反方向,故D正确。
2.B
【详解】由于蜜蜂飞行与空气摩擦产生静电,蜜蜂在飞行中就可以吸引带正电的花粉,根据异种电荷互相吸引规律,蜜蜂应带负电,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3.B
【详解】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的规律.由于甲带正电,甲与乙相互排斥,说明乙带正电;甲与丙相互吸引,因为吸引的情况有两种可能,即两球可能都带电且是异种电荷,也可能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故丙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故ACD项错误,B项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4.C
【详解】AD.用毛皮摩擦的橡胶棒带负电,靠近小球,相互吸引,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故小球不可能带负电,故AD不符合题意;
BC.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用毛皮摩擦的橡胶棒带负电,小球可能带正电,也可能是不带电,利用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故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5.C
【详解】A.与丝绸摩擦的玻璃棒带上了正电,这是因为玻璃棒上的电子转移到了丝绸上,玻璃棒由于失去电子而带正电,故A错误;
B.将甲、乙两个带正电的小球靠近,甲对乙的斥力与乙对甲的斥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所以大小相等,故B错误;
C.用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轻质小球时,小球被吸引,小球可能不带电,也可能带正电,故C正确;
D.一般情况下,铁、盐水、石墨是导体,煤油是绝缘体,故D错误。
故选C。
6.D
【详解】A.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故A错误;
B.摩擦起电实质是电子在物体间发生了转移,不是创造了电荷,故B错误;
C.丝绸和玻璃棒摩擦,玻璃棒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失去电子带正电;丝绸束缚电子的本领强得到电子,因有多余电子带负电,二者带的电荷种类不同,故C错误;
D.验电器是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制成的,故D正确。
7.B
【详解】A.正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负电荷的定向移动也会形成电流,故A错误;
B.毛皮与橡胶棒摩擦的过程中,橡胶棒带负电,毛皮带正电,说明橡胶棒得到电子,毛皮失去电子,故B正确;
C.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C错误;
D.金属中的自由电子带负电,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故D错误.
8.D
【详解】AB.梳毛时梳子与狗毛摩擦起电,此过程中电荷发生转移,从而使狗毛与梳子带异种电荷,摩擦起电并没有产生电荷,AB错误;
CD.狗毛是因为摩擦带上了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小狗的长毛竖了起来,C错误,D正确。
9.D
【详解】A.油罐车在运输过程中,油和罐之间不断摩擦,从而产生大量的静电,通过后面装一条拖地的铁链,及时导走,这是防止静电危害,故A不符合题意;
B.飞机轮胎用导电橡胶制成,是为了在着陆时使机身积累的电荷流入大地,防止静电产生火花导致起火,故B不符合题意;
C.在印染厂车间里,物体间摩擦产生大量静电,所以印染车间中保持适当的湿度,及时把静电导走,避免静电造成的危害,故C不符合题意;
D.用绝缘性能极好的塑料制作的塑料桶储存汽油时,由于塑料不容易导电,静电不能及时导出,会出现静电危害,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0.D
【详解】A球带正电,根据图示可知,AB相互排斥,因此AB带同种电荷,B带正电;BC相互吸引,则C可能不带电或带与B不同的电荷;CD相互吸引,当C不带电时,D带电,当C带电时,D可能不带电,也可能带与C不同的电荷.
11.B
【详解】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一定带正电,小球被吸引,根据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所以,小球可能带负电或者不带电,故选B.
12.C
【详解】电子的电性是负电,塑料梳子在干燥的头发上梳几下,梳子带的是正电,是由于梳子失去电子,带正电,而头发得到电子,带负电,并非产生电荷。
故选C。
13.D
【详解】A.固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故A错误;
B.分子的直径非常小,人们通常以10-10m为单位来量度这些分子,故B错误;
C.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摩擦起电并没有创造新电荷,故C错误;
D.当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了,“破镜不能重圆”就是分子间的距离太大,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的缘故,故D正确。
故选D。
14.B
【详解】AB.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干燥的布反复擦拭塑料板,布或塑料板的电子发生转移,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所以布和塑料板摩擦后带上了异种电荷,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错误,符合题意;
CD.铝箔球散在了塑料板上,铝箔球因为与塑料板直接接触,电荷发生转移,使铝箔球带上了与塑料板相同性质的电荷,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铝箔球迅速的彼此分开,故C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D
【详解】AB.由题知,A带正电,B不带电,用带有绝缘柄的金属棒把A和B连接起来,则B上的一部分电子会通过金属棒转移到A上,A带的正电荷会减少从而张角变小,而B因为失去电子也带上了正电荷,B的两金属箔带上同种电荷使B金属箔张角变大,故A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CD.用带有绝缘柄的金属棒把A和B连接起来时,自由电子会发生定向移动,从B移动到A,形成瞬间电流,电流方向由A到B,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D项错误,符合题意。
16.火花
【详解】桶内汽油与桶壁摩擦,塑料桶带电,由于塑料桶是绝缘体,桶上的电荷不能传递,电荷积累到一定程度会放电产生火花,引燃汽油造成火灾。
17.吸引轻小物体
【详解】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在头发上摩擦过的气球带电,带电的气球吸引细小水流,说明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18. 失去 从金属球转移到玻璃棒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详解】[1]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失去电子,带正电;
[2]若将其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后的验电器上的电子会转移到玻璃棒上,验电器因为缺少电子而带上正电;
[3]与金属球接触后,玻璃棒和金属铂上带有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金属箔张开。
19. 负 负
【详解】[1]用毛皮摩擦硬橡胶棒后,硬橡胶棒得到电子而带负电,毛皮因失去电子而带正电;
[2]气球被推开,说明气球与橡胶棒相互排斥,则气球与橡胶棒带有同种电荷,所以气球带负电.
20. 摩擦起电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详解】[1]刘青青站在塑料拖鞋上,手上捏着一个带绝缘柄的圆形铜拍和毛皮摩擦,发生了摩擦起电现象。
[2]带电的铜拍接触胸部,电荷通过胸部传向头发,使头发带同种电荷,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出现“怒发冲冠”现象。
21. 相互排斥 相互吸引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详解】第一空.在图甲与乙中观察到的现象都是:相互排斥,
第二空.在图丙中观察到的现象是: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与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之间是相互吸引
第三空.由于两根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或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性一定是相同的;所以,根据甲、乙两实验现象,可以初步得到的结论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第四空.结合甲、乙实验现象,由丙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2.1000C
【详解】解:这次闪电放出的电荷量
答:这次闪电放出的电荷量为1000C。
23. 正电荷 负电荷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电子在物体间的转移使物体带电
【详解】(1)电荷的种类:正电荷和负电荷;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摩擦起电的原因:物体相互摩擦时,对电子束缚能力弱的物体失去电子而带正电,对电子束缚能量强的物体获得电子而带负电,由此可知,摩擦起电的原因是:电子在物体间的转移使物体带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