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课件(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课件(共2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25 10:14: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作者介绍
王勃(约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万荣)人,唐代诗人。王勃聪敏好学,六岁能文,下笔流畅,被赞为“神童”。676年)八月,王勃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
其诗偏于描写个人生活,也有少数抒发政治
感慨、暗讽豪门世族之作,风格较为清新。
代表作有《滕王阁序》等。


题目意思是“送杜少府到蜀州去上任”。
“少府”,是唐代对县尉的称呼。王勃的朋友姓杜,官职为少府,所以称作杜少府。
“之”是“到”“往”的意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读准节奏
què

huàn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首联)
译文:(从)三秦辅卫的长安城,遥望蜀州,只见风烟弥漫。
读懂诗歌
城阙:指长安。
三秦:指关中地区。项羽灭秦后,把秦故地分封给秦王朝的三名降将,故称“三秦”。
首联属“地名对”,交代了与友人分别的地点及友人要去的地方。一近一远 、一明一暗,对比强烈,构成了一幅非常生动真实的送别画面。好友此去赴任之地,路途遥远,前途未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颔联)
译文:此时此刻和你离别,我们心里都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都是出外做官的人。
君:对人的尊称,相当于“您”。
宦游:出外做官。
由写景转为直接抒发情感,宽慰友人。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借以减轻友人的悲凉和孤苦之感。惜别之中显现出诗人旷达的胸襟。
同:都。
译文:四海之内只要存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同近邻一样。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颈联)
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
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
比邻:并邻,近邻。比,意思是紧靠,挨着。
这两句是千古名句,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海内”与“天涯”相对,工整自然。又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了真正的朋友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表现了他乐观旷达的
胸襟和与友人深厚的情谊。
译文: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不要像小儿女那样悲伤地泪沾手巾。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尾联)
无为:无须、不必。
歧路:岔路。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
沾巾:泪水沾湿衣服和腰带。意思是挥泪告别。
研读探究
“辅”“望”都是动词。“辅”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势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望”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2、赏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此句情调豪迈,表现出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它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展现出诗人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后人在与挚友分别之时,常用此句作为宽慰,作为友情长存的誓言。
诗歌主旨
这首诗是送别诗的名作,意通过写与好友分别的情景,慰勉友人勿在离别时悲伤,表达了诗人对朋友远行的留恋之情,也勉励朋友勇往直前、乐观向上,迎接美好的新生活。同时,也体现了诗人高远的志向和积极旷达的胸怀。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740),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与王维齐名,并称“王孟”。其诗清淡,擅长写景,多反映山水田园和隐逸、行
旅等内容,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在艺术上有
独特的造诣。
代表作有《春晓》《过故人庄》《宿建德江》等。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当时孟浩然仍是一名隐士。他西游长安,不甘寂寞,想出来做事,希望有人能给予引荐,他在入京应试之前写这首诗给当时居于相位的张丞相,希望得到他的赏识和录用。因而这是一首干谒(ɡān yè)诗。
张丞相即张九龄,也是著名的诗人,官至中书令,为人正直。
干谒诗是古代文人为推销自己而写的一种诗歌,类似于现代的自荐信。
读准停顿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首联)
译文:八月,洞庭湖的湖水暴涨,几乎与湖岸齐平,远远望去,水映天空,洞庭湖与天空浑然一体。
读懂诗歌
湖:此指洞庭湖。
混太清:与天混为一体。太清,指天空。
两句交代了时间,写出了浩瀚的湖水。远眺湖面景色,看到了湖水浩瀚,水天相接,描绘出洞庭湖壮丽阔大的景象。
平:与岸齐平,写出了洞庭湖水多。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颔联)
译文:云梦大泽水汽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气蒸:一作“气吞”。
撼:摇动。
四两句继续写湖的广阔,由远而近,写到湖中倒映的景物。这两句运用对偶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视觉与听觉结合。表现出洞庭湖烟波浩渺、波涛翻涌的壮观景象和大气磅礴的气势。这两句被称为描写洞庭湖的名句。
云梦泽:古代云梦泽分为云泽和梦泽,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带低洼地区。
译文: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颈联)
“欲济”句:想渡湖却没有船只,比喻想从政而无人引荐。济,渡。
“端居”句:生在太平盛世自己却闲居在家,因此感到羞愧。端居,闲居。圣明,指太平盛世。
颈联开始由前面的写景转入抒情。“无舟楫”喻指自己向往入仕从政而无人赏识推荐;“耻”字,在这个“圣明”的太平盛
世,自己闲居无事,实在感到羞愧之情,要出来
做一番事业。言下之意还是希望张九龄能举荐自己。
译文:闲坐观看别人临河垂钓,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尾联)
坐观:坐视,旁观。
徒:白白地。
研读探究
站在湖边,远眺洞庭湖面的景色,湖面极开阔,与天相接,容纳了大大小小的河流。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景象非常阔大。
2、请赏析“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中“蒸”和“撼”字的妙处。
“蒸”即蒸腾。从视觉上写出云梦泽被水气所弥漫的情景。
“撼”即撼动。从听觉上写出了汹涌的波涛冲击着岳阳楼,使静态的湖有了飞扬的动势,,表现了洞庭湖的博大的气势。
3、怎样理解"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运用比喻和用典的修辞。“垂钓者”比喻居高位者,本文可以理解为张九龄; “羡鱼情”比喻自己出仕的愿望。“羡鱼”运用“临河而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典故,另翻新意,委婉表达希望张九龄能引荐自己的愿望。
诗人通过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委婉地向张九龄表明了自己正年富力强,愿为国家效力,做一番事业的心愿,表达了积极进取的精神。
诗歌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