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三上期末学科限时训练
地理试题
一 、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 一 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2021 年12月中
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 “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吃饭问题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牢牢守住粮食安
全这条底线,以国内稳产保供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粮食生产稳字当头,关键是要稳住( )
A. 水利建设 B. 市场价格 C. 种植面积 D. 粮食储备
2. 为了从源头上保障粮食安全,我国需要积极( )
A. 拓宽进口渠道 B. 研发优良品种 C. 提高牧业比重 D. 提高灌溉效率
3. 解决我国粮食生产和供给的有效措施是( )
①藏粮于地②藏粮于技③储备粮食④南粮北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图a 示意黑龙江省一小型山间盆地景观。某研究小组在甲、乙、丙、丁四处布设采样点进行土壤调
查,图b 示意该小组绘制的四个采样点0-60cm土壤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
b
②
③
枯枝落叶层
腐殖质层
淋溶层
淀积层
母岩层
)
4. 该区域植被类型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热量 B. 降水 C. 地形 D. 岩性
5. 图 b 中②示意的土壤剖面位于( )
A. 甲处 B. 乙处 C. 丙处 D. 丁处
M 市是我国重要的化石能源生产和加工基地。1945年,该市人口仅约1000人,到1960年聚增至20
万。下表示意该市部分年份的总人口数和城市化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年份/年 1980 1990 1992 1993 2000 2010 2020
总人口数/万人 73.8 94.1 96.9 233.7 250.6 290.4 278.1
城市化率/% 55.48 72.96 73.81 40.56 42.96 63.59 72.48
6.1992~1993年期间,该市人口变动的主要原因是( )
A. 人口自然增长 B. 行政区划变动 C. 自然资源开发 D. 产业结构调整
7.2010~2020年期间,该市( )
A 城镇人口增长8.89% B. 第一产业产值明显下降
C. 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 D. 第三产业成为主导产业
近年来,我国东部沿海某省一些服装企业为缓解成本压力,将总部和部分生产部门留在国内,把欧美 服装订单转移到东南亚进行加工。在此过程中,该类服装企业自带技术和丝绸、刺绣等原材料,同时携手
与其在工序上联系紧密的相关企业共同“走出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该类服装企业“自带原材料”主要是为了( )
A. 缩短加工时间 B. 保证产品品质 C. 降低生产成本 D. 加强文化交流
9. 该类服装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携手相关企业的主要目的是( )
A. 促进自身技术更新 B. 增加当地就业机会
C. 共用当地基础设施 D. 提高服装生产效率
10.该类服装企业需要在东南亚配套的服务部门是( )
A. 设计咨询 B. 展览销售 C. 金融保险 D. 专业物流
1909年5月,广东水师提督李准率领水师官兵乘伏波舰、琛航舰巡查南海诸岛。在今三沙市西沙区测
绘地图,勘察岛屿,勒石竖旗,逐一命名,其中琛航岛(16°27′N,111°42′E) 以琛航舰命名。李准
滩(7°48′N,110°28′E) 位于三沙市南沙区,是为了纪念李准当年巡查南海诸岛而命名(下图)。据
此完成下面小题。
(
120°E
东沙群岛
俗州
海口
西少群啕
西
沙
区
10°N
◎
省会
●
城市
岛礁
→
国
界
李准滩
曾母暗沙,
110°E
20°N
0
)
11. 一年内李准滩的正午太阳高度与琛航岛相比,正确的是( )
A. 夏至日都达到最大值 B. 始终大于琛航岛
C. 冬至日都达到最小值 D. 达到90°的次数多
12.依据所学地理知识推断( )
A. 琛航岛的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比李准滩大 B. 琛航岛与李准滩的直线距离约1200千米
C. 李准滩较琛航岛更易受台风影响 D. 李准滩附近海域表层海水盐度较琛航岛高
下图为2022年4月20日20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据此完成下面小
题。
13. 据图,此时( )
A. 甲地大风降温 B. 乙地北风劲吹 C. 丙地阴雨连绵 D. 丁地风大浪高
14.4月21日上午,北京地面能见度较高,高空出现浮尘。浮尘升空的动力来源是( )
A 冷锋 B. 反气旋 C. 低压 D. 西北风
亚得里亚海是地中海的一个海湾(下图),其洋流是地中海洋流系统的一部分。洋流在海湾内的运动
促进了海水更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图示甲、乙、丙、丁四处表层海水盐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
A. 甲乙丁丙 B. 甲丁乙丙 C. 丙乙丁甲 D. 丙丁乙甲
16. 图示M 海域多数岛屿的类型为( )
A. 大陆岛 B. 珊瑚岛 C. 冲积岛 D. 火山岛
17.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种子被称为“农业的芯片”。20世纪70年代,海南逐步成为全国南繁育种基地,每年有来自
全国各地的数千名科技人员到海南从事南繁育种工作。新中国培育的约1万个农作物新品种中,约7000
个经过南繁培育。 目前,我国已有海南、甘肃、四川三大国家级育种制种基地。下图为我国三大国家级育
种基地分布图。
材料二:种质资源也叫品种资源或遗传资源,是指选育新品种的基础材料。近年来,我国种质资源不 断萎缩,是种子净进口国。在海南自贸港政策大背景下,我国已在海南建设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
基地。
(1)与甘肃、四川相比,简析海南育种制种的优势及原因。
(2)简述海南建成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的社会经济条件。
(3)简析海南建立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对国家粮食安全的作用。
18. 阅读图文材料,全科免费下载公众号《高中僧课堂》完成下列要求。
洞庭湖原为断陷盆地,长期处在缓慢沉降中。长江对洞庭湖的湖盆形态变化起主导作用。小明乘船游
览洞庭湖时,意外发现一座仿佛建在水中的浮塔,因担心船只搁浅不敢靠近观察。据当地渔民说,每年特 定季节可乘船近距离观察这座"水上奇塔"。资料记载,该塔是始建于1782年的镇江塔(下图),当初建在
资水入湖口的西岸陆地。
(1)判断乘船近观镇江塔的最佳季节,并说明理由。
(2)小明猜想”水上奇塔”的形成可能与洞庭湖的湖盆形态变化有关。根据这一猜想,说明”水上奇塔”的
形成原因。
(3)除小明的猜想外,你对“水上奇塔”的形成还有其他何利种猜想 请提出一种猜想,并列举为验证猜想
所需查找的资料。
19.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对下图所示区域的水土流失进行了大规模治理,重点实施了退耕还林
(草)等生物治理措施。大部分地区林草植被得到较好恢复,西北部人工连片种植的树木普遍生长不良,
枝叶稀疏。
河 流
山 脉
—200~等降水量线/mm
分析上图所示区域西北部植树造林对该区域生态安全带来的影响。
2023届高三上期末学科限时训练
地理试题
一 、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3题答案】
【答案】 1. C 2.B 3.A
【4~5题答案】
【答案】 4.C 5.C
【6~7题答案】
【答案】 6. B 7.C
【8~10题答案】
【答案】 8. B 9.D 10.D
【11~12题答案】
【答案】 11. C 12.A
【13~14题答案】
【答案】 13. A 14.C
【15~16题答案】
【答案】 15. D 16.A
【17题答案】
【答案】 (1)特点:海南育种制种周期更短,可育种时间长,育种的种类更多。原因:海南地处热带,光
热充足,降水丰沛,全年无霜冻,作物生长期更长;育种制种历史更久、知名度高,技术更先进。
(2)海岛交通便利,便于种质资源引进和输出;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 自贸港的政策支持。
(3)丰富种质资源,保障我国种质品种数量、质量安全;搜集全球优质种质资源,改良品种;依托优质种 质资源,提高粮食单产,保障粮食安全。
【18题答案】
【答案】 (1)夏季。理由: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流域降水丰富,长江及周边径流大量汇入,使水
位升高,船只不易搁浅。
(2)长江对洞庭湖的湖盆形态变化起主导作用。长江输沙量大,洞庭湖流速较长江慢,大量泥沙在湖盆 淤积;洞庭湖的沉降速度小于长江泥沙堆积速度,故湖盆升高,水位上升,湖水淹没塔基。
(3)猜一:地震导致塔基沉陷。资料:地震发生的历史记录;镇江塔及其周围的地震遗迹。 猜想二:湖岸沉降导致塔身下陷。资料:洞庭湖地区高程数据;洞庭湖水量数据。
猜想三:洞庭湖水量增大淹没塔基。资料:洞庭湖流域降水数据;洞庭湖水量数据。
猜想四:围湖造田导致洞庭湖水位上升淹没塔基。资料:洞庭湖地区土地利用数据;洞庭湖水量数据。
【19题答案】
【答案】 树木需水量大,大面积种植导致土壤水分降低,地下水减少,草本植物数量减少,保持水土的功
能下降,加剧土壤侵蚀,加速生态退化,易出现生态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