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2 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课件(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选择性必修2 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课件(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26 10:07: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了解人类居住条件的变迁和各地民居的差异和特征;
了解古代村落、集镇和城市形成的原因及影响。
选择性必修二 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活在大地之上、天空之下。












人与自然的互动
人与人的互动
一、民居人与自然的互动
旧石器时代部分遗址
北京周口山顶洞
陕西蓝田锡水洞
辽宁海城仙人洞
河北承德四方洞
安徽和县龙潭洞
湖北员口龙骨洞
吉林寿山仙人洞
贵州桐梓岩灰洞
古之民,未知为宫室时,就陵阜而居,穴而处,下润湿伤民,故圣王作为宫室。
——《墨子·辞过》
自然是如何影响人类居住形态的?
湖南湘西吊脚楼
黄土高原窑洞
印第安人锥形帐篷
北欧传统民居
非洲的茅草屋
草原的蒙古包
古代两河流域的居民主要用黏土和芦苇作为建造房屋的材料;
古埃及人用椰子叶铺成屋顶以达到防晒和保温的功能;
中国远古时代,南方的居民用树木营巢,北方则挖穴而居;
北欧和俄罗斯的房屋屋顶,倾斜角度都非常大,甚至是尖顶;
帐篷是蒙古族同胞最主要的传统居住形式;
阅读课本,结合所学地理知识,选择1项说明自然是如何影响民居的?
古希腊、罗马建筑经历千年风雨不倒,石材、砖、混凝土的使用是重要原因。意大利南部有多座活火山,古罗马人发现火山灰、水、碎石混合后,能成为坚硬的混凝土。以此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复合式多层建筑,对后世影响深远。
古罗马人与混凝土
先民在利用自然,因地制宜的同时,也在改造着自然。
二、人与人的互动
洞穴
村落
集镇
城市
从人口、经济、规模、功能等角度谈谈他们的区别
洞穴 村落 集镇 城市
经济
人口
规模
功能
采集渔猎
农业
手工业、商业
手工业、商业

较少
较多


较小
较大

经济、军事
政治、经济、军事、文化
经济
居住
经济越来越多元
人口越来越众多
规模越来越庞大
功能越来越复杂
从洞穴到城市的演进,本质上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密的产物。
春秋时期的都城及重要城市分布图
观察左图,指出中国春秋时期城市分布的主要特点。
大多集中在北方
多处于平原地区
大多沿河流分布
平原及河流便利了人群之间的互动,因此在这样的地方更容易形成城市。
人群在互动和分工中,形成不同的政治、经济地位,进而影响了不同群体的人居环境。
王公已下,凡有舍屋,不得施重拱、藻井。三品已上堂舍,不得过五间九架……士庶公私第宅,皆不得造楼阁,临视人家……庶人所造堂舍,不得过三间四架,门屋一间两架,仍不得辄施装饰。
——《唐会要 舆服上》
古代雅典城市示意图
根据图片与文字材料,分析两个城市的不同特点及其成因。
春秋战国以来的早期中国城市,或是国家行政中心、军事中心,或是地方的行政中心。位于城市中心的大多是官府衙门、宗庙祠堂。凡城内居民,都被按社会身份严格统制官府划定的里坊内,分别士庶,不令杂居。城市有特定的手工业作坊区、居民居住区、商业区等。
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已有各种类型的建筑,有元老院、议事厅、剧场、俱乐部、画廊、旅店、商场、作坊、体育场等。贫富居民混居在同一街区,即使是很有钱的富户,其住宅外观与贫者住屋也无大异。雅典最出色的建筑群是卫城,是当时的宗教圣地和公共活动的场所……雅典的外城比雷艾夫斯港商贾云集,是当时地中海地区的国际贸易中心。
——摘编自鲍宗豪《中西方城市文明比较研究》
洞穴
村落
集镇
城市
从洞穴到村落再到城镇,既是人居环境演进的历程,也是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改变的过程。
今世俗之贪鄙者,将娶妇,先问资妆之厚薄;将嫁女,先问聘财之多少。
——司马光《书仪》
拜金主义
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补,而非求以相病。
——陈亮《四弊》
重商意识
个性解放
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他们的儿子后高中状元,救出母亲一家团圆。类似的故事在杭州城广为流传。
建筑作为人的一种活动,就是人的一种存在方式,一种生存方式。
——海德格尔
1、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写道:“村子里几百年来老是这几个姓,我从墓碑上去重构每家的家谱,清清楚楚的,一直到现在还是那些人。乡村里的人口似乎是附着在土地上的,一代一代地下去,不太会有变动。”这说明(  )
A.小国寡民的现象在当时十分普遍
B.分封制度下小农经济发展的影响
C.古代中国人口数量没有发生变动
D.宗法关系的观念在中国影响深远

2、明代短篇小说对社会风俗与人情世界有着非常精彩的描绘。据统计,在“三言”、“二拍”近200篇作品中,以市民为主人公或涉及市民的作品近70篇,一些商人发家致富的事迹,也成为描述的对象。这折射了(  )
A.重农抑商政策的终结
B.专制统治已经走向衰落
C.社会生活观念的变化
D.市民阶层成为社会主体

3、中古时期西欧有一句谚语,“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自由”是市民阶层的合法身份,农奴一旦进入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就获得市民身份,领主无权强迫他们变回农奴。这反映出(  )
A.农奴是城市的主要组成部分
B.城市中人人都有自由的身份
C.自治城市与封建势力的对峙
D.封建领主势力遭到空前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