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课程标准:了解大机器生产、工厂制度、人工智能技术等对人类劳作方式及生活方式的影响;理解劳动人民对历史的推动作用,以及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革命性意义。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目录CONTENTS什么是工厂制度?为什么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方式变化?工业革命带来了怎样的生活方式变化?壹贰叁肆一、什么是工厂制度?(一)工业革命前的劳作方式任务一:根据以下材料,分析工业革命前后劳作场所发生了什么变化?家庭手工作坊、分散的手工工场、集中的手工工场工厂“工业革命是现代工业的兴起,而不是工业本身的兴起。”—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翰﹒希克斯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一、什么是工厂制度?(二)工厂制度1.概念工厂是独立于家庭生产之外的,确立了近代生产原则、有组织地集中劳动的场所。工厂制度是一种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它建立在细致的劳动分工和使用机器的基础之上,是大规模集中生产的生产组织。2.建立过程由于机器的发明和使用首先是从棉纺织业开始的,所以工厂制度也是首先在棉纺织业中确立的。任务二:根据下组图片,回顾第一次工业革命棉纺织业发展进程。1733年约翰·凯伊发明飞梭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1769年阿克莱特发明水力纺纱机;近代工厂之父1779年克隆普顿发明骡机1785年瓦特改良的蒸汽机投入纺织业使用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一、什么是工厂制度?(二)工厂制度纺织工人开始与农业脱离,专门从事纺纱和织布,以工资为惟一的生活来源。……1771年他(阿克莱特)开办了第一座纺织工厂,用水力作为织机的动力。这是建立近代机器大工厂的开端。——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工业革命还包括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这同样也提高生产力,并且更深刻地影响着社会变革。在工业革命中,“工厂化”是一个重大的变化,没有工厂化,工业革命就不会那么彻底。 ——钱乘旦《英国通史》阿克莱特和水力纺纱机2.建立过程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一、什么是工厂制度?(二)工厂制度3.特点材料1:18世纪八、九十年代,像阿克莱特那样使用水力机的工厂,总投资约为三、四千镑。1786年大卫·戴尔的工厂投保资产为4800镑,1788年卡特莱特的“革命工厂”的投保资产为13000镑。——斯坦利·查普曼《早期的工厂主》所织之布,发于各路售卖。织布大行楼五重,上下数百间,工匠三千人。棉花由弹而纺、而织、而染,皆用火轮法。——-《从北京回望曼彻斯特》最典型的行业是陶瓷业,1769年,乔赛亚·韦奇伍德开办埃特鲁利亚陶瓷工场,在场内实行精细的劳动分工,他把原来由一个人从头到尾完成的制陶流程分成几十道专门工序,分别由专人完成。——钱乘旦《英国通史》阿克莱特在自己的纺织工厂里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独创的管理制度……当他一经发现无能、怠工等情况时,就要毫不留情地加以严肃处理。任务三:根据以下材料并结合课本,分析工厂制度有何特点?生产资料集中,劳动力集中,规模大,分工精细,协同合作,大机器生产,严格的规章制度…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对比项目手工工场工厂出现时间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工业革命特点分工协作,较小规模生产人工劳动,松散的管理制度细致的劳动分工,协同合作大规模集中生产,使用机器严格的规章制度与农业关系关系密切,手工业作为农业重要补充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生产资料所有者工场主提供原料,部分雇佣劳动力掌握劳动工具工厂主生产中的地位与相互关系关系较为亲密的劳动伙伴天然对立的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产品生产目的自用或近距离销售远销海内外一、什么是工厂制度?(二)工厂制度3.特点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二、为什么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方式变化?(一)工厂制度发展的原因材料2:至一百年后的十八世纪初,英国纺纱技术还很原始,……为了保护本国纺织业的发展,1700年英国议会通过法令,禁止从中国、印度输入染色的棉织品。棉纺织品一时在英国“洛阳纸贵”,技术创新迫在眉睫。一七六四年,兰开夏郡的纺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这是人类历史上手工生产工具向机器生产工具发展的开端,由此拉开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序幕。十八世纪八十年代,第一家棉纺织厂在曼彻斯特诞生。当伯明翰等英国传统工业城市的纺织厂仍为是否采用新技术而犹豫不决时,曼彻斯特的棉纺织业已经迅速将一系列新技术运用于生产。一七八二年詹姆斯 瓦特发明蒸汽机,从此这里的棉纺业发展得更为迅速。到一八三○年,曼彻斯特的棉纺织厂已达九十九家,产量占据英国棉纺织工业的近百分之五十。-----《从北京回望曼彻斯特》政府政策、法律的推动;市场的需求;工业革命生产工具的改进,新技术的应用,生产力的提高。任务四:阅读材料,思考曼彻斯特棉纺织工厂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二、为什么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方式变化?(二)工厂制度影响第一条:每天早晨机器开动十分钟后,工厂大门自行关闭,自该时起到早餐前,任何织工均不得入厂。在此时间内织工缺工者按其管理的织机数目每台罚款三便士。第二条:在其他时间内,织工在机器转动时缺工者,按其管理的机器数目每台每小时罚款三便士;织工未得监工允许擅自离开车间者也罚款三便士。第十一条:任何在厂里的工人一经发现和别人说话、吹口哨或唱歌者,罚款六便士……第十二条:打断连接秆子者,每根从其工资中扣除一便士……——《被遗忘的苦难——英国工业革命人文实录》《摩登时代》任务五:阅读材料,思考工厂制度带来了哪些影响?经济:促进标准化生产模式诞生,提高生产效率,挖掘工人劳动潜质,促进早期管理人才出现,保证产品数量与质量,获得巨额利润。政治:促进家庭领域与社会生产领域分化,妇女走出家庭加入社会生产,逐渐提高其社会地位。文化:早期工厂大量雇佣童工,一定程度上阻碍近代基础教育发展。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参考资料——标准化生产伊莱·惠特尼(美)1798年在武器工业中用互换性原理以批量制备零部件,制定了相应的公差与配合标准。美国西北部的农民,离机械商店有几百里之遥,却放心使用复杂的机械,因为用电报告知所损害的机械上的部件号码,下一班火车就能带来一件新的机械部件,他自己就能够将它安装上。——马歇尔《经济学原理》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美)1911泰勒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应用标准化方法制定“标准时间”和“作业”规范,创立了科学管理理论。亨利·福特(美)1913年美国福特汽车公司运用标准化原理把生产过程的时空统一起来创造了连续生产流水线。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二、为什么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方式变化?(三)工厂制度与工业革命的关系生产力推动劳作方式的变革,劳作方式的变革又推动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工厂制度工业革命催生促进1851年英国世界博览会为办此博览会英国专门花了22周时间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完全由玻璃及金属建成的大厦——“水晶宫”。水晶宫本身就是财富的标志,它的造价达8万英镑,这在当时是一个巨大的数字。宫内陈列着万余种世界各地的产品,其中英国的产品超过一半。——黄光耀、刘金源《成功的代价—论英国工业化的历史教训》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使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资本主义思想和生产方式,从而推动中国迈向近代化。天津永利碱厂汉阳铁厂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三、工业革命带来了怎样的生活方式变化?(一)交通运输业发展1801年曼彻斯特城市空间分布图1850年曼彻斯特城市空间分布图交通运输行业发展,促进人口交流与贸易往来,增加社会流动性,使世界联系更加紧密。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三、工业革命带来了怎样的生活方式变化?(二)城市化发展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功能转变,城市人口数量增长,后期出现逆城市化现象,20世纪建设新城,缓解中心城市压力。英国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比较英国三大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比较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三、工业革命带来了怎样的生活方式变化?(三)乡村生活的变化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田园》英国乡村经济发展为工业革命提供农村剩余劳动力和资金,技术等,工业革命的发展又进一步促进乡村经济机械化、现代化发展。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三、工业革命带来了怎样的生活方式变化?(四)时间观念加强格林尼治时间是由格林尼治天文台制定,在1840年以前影响力有限,英国各地遵守本地时间。1847年,英格兰和苏格兰铁路时刻表采用格林尼治时间,优化城际交通状况;1851年,伦敦举办第一节世界博览会,600万游客体验到标准时间体系;1880年,格林尼治时间成为全英国唯一法定时间;1884年,格林尼治时间确定为国际标准时间。——工厂制度和交通发展的必然要求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三、工业革命带来了怎样的生活方式变化?(五)基础教育发展,人们文化素养提高材料3:在19世纪,中产阶级成立了众多的学术团体开办讲座,建立一系列的设施和机构。例如在一些工业城市开办机械学院,不仅向工人提供有用的技术知识,而且也向他们提供了一个社交的场所。还有许多城镇兴建博物馆和大型图书馆,为普通民众提供了获取知识的机会。此外,理性休闲运动还倡导人们走出室外,来到乡村漫步思考和研究自然。……以营利为目的的流行书籍和报纸大量增加,……1856-1882年的(报纸销售)增长率高达600%。……在被调查的200个工人家庭中至少有60个妇女有固定阅读的习惯。——欧阳萍《工业革命对休闲生活方式的影响》 做某些工作,几乎包括工业中的一切工作在内,都需要有相当的文化程度···都需要一定的技能和常规性,而要达到这一点就要求工人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任务六:阅读材料,分析恩格斯为什么这么说?工业革命时期,大机器生产代替过去的手工生产,工人需要熟练掌握操作机器,提高生产效率,所以对文化素养提出更高要求。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到18世纪,经济繁荣所滋长的享乐主义,使宗教信仰被怀疑。工业革命中心曼彻斯特浓烟滚滚,污水横流,方圆几英里草木不生。在不到100万人口的伦敦,就有小偷1万余人,白天乞丐成群,晚上则明火执仗地抢劫。——董正华《世界现代化进程十五讲》三、工业革命带来了怎样的生活方式变化?(六)社会问题的出现与解决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三、工业革命带来了怎样的生活方式变化?材料4:1833 年,埃尔德莱有一个织工,一家7口,4个人工作,但全部收入在扣除房租、工具等后所剩只有每星期2先令,这点钱要供全家人的吃穿。因此,他们的伙食是早上喝粥,中午土豆拌盐,晚上也是这样,最多加一点麦片粥。——钱乘旦《英国工业革命中的人文灾难及其解决》1836年—1848年,英国工人发起宪章运动1848年,发表《共产党宣言》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六)社会问题的出现与解决1.问题: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工人健康问题、环境污染严重、疾病与犯罪等。2.解决:工人运动风起云涌,在无产阶级的斗争下各国颁布法律解决相关问题。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工厂的兴起,机器大生产的普及,社会生产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在社会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人们的社会生活趋于现代化,推动政治民主化、思想大解放和文化生活的世俗化,英国逐渐由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型。由英国工业革命推动社会进步,可以得出,社会生产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生产方式的变革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现状——第三梯队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