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能力提升卷-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拟(nǐ)定 参谋(móu) B.奔赴(fù) 踌躇(zhù)
C.特殊(shū) 签(qiān)字 D.施(shī)行 筹(chóu)集
2.能找出书写不正确的一组( )
A.自愿军 锻练 破格 B.慰问 牺牲 悲痛
C.繁忙 意愿 献出 D.尊重 瞬间 文稿
3.下列选项不是体会人物内心的方法的一项是( )
A.抓住人物的动作 B.抓住人物的语言 C.抓住人物的神态 D.抓住人物所处环境
4.在时空列车上看到的哪个场景可以让你理解将士们“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情壮志?( )
A.黄河奔流入海,华山高耸入云。
B.帆影渐消失于水天相连之处,只见滚滚长江水在天边奔流。
C.大白天便开始纵情饮酒高歌,想着正好能携这大好春光一同返乡。
D.边塞一带阴云密布,烽烟滚滚,皑皑白雪都显得黯然无光,孤城与玉门关遥遥相对。
5.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妈妈缝衣服时不小心一针见血,手指受伤了。
B.听了妈妈讲的这个感人的故事,我不由自主地流下了眼泪。
C.犯了错误的小明,站在妈妈面前,脸涨得通红,低着头一声不吭。
D.他刚才还在不停地讲昨天的见闻,这会儿却一言不发,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6.下面说话最为得体的一项是( )
A.小明写的文章在某刊物上发表了,你说:“写得一般般,我也写得出来。”
B.同学让你给花儿浇浇水,你说:“你也长了一双手,不会自己浇水吗?”
C.前面有位老太太走路慢吞吞的,你说:“哎呀,老年人,莫再慢吞吞的挡大家道了!”
D.你没法参加小伙伴邀请的生日聚会,你说:“太抱歉了,我好想参加啊,可是另有急事,只好祝你生日快乐啦!”
二、填空题
7.看拼音、写词语。
shuāi jiāo hóu long qī zhà zhí zi nán kān
( ) ( ) ( ) ( ) ( )
bāo fu bān shǒu shén shèng zhā ěr náo sāi
( ) ( ) ( ) ( )
8.比一比,组词语。
楼( ) 伴( ) 揪( ) 碗( )猴( )
搂( ) 绊( ) 锹( ) 腕( )喉( )
铸( ) 浆( ) 缚( ) 蘸( )馅( )
涛( ) 桨( ) 傅( ) 瞧( )陷( )
9.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1)( )身上有白点, ( )白刷不要钱。
(2)他( )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单坐着,( )如同升天一般美。
(3)( )刷子李技艺高超,( )曹小三很佩服他。
(4)严监生都快死了,( )还惦记着那两茎灯草,怕费了油。
(5)嘎子太轻敌、太沉不住气了,( ) 输给了小胖墩儿。
10.填空。
(1)《从军行》是一首_______,作者是____代诗人__________。诗中“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表现了边疆战事连连,战场条件恶劣;而诗句“_____________”则抒发了戍边将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雄心壮志,表现了豪迈的气概。
(2)《秋夜出篱门迎凉有感》作者是____代诗人_______,这首诗中运用夸张手法描摹壮丽河山的诗句是“_________。”整首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的强烈愿望。我们还学过他写的《__________》,同样表达了他的这个愿望。
(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_____代诗人_________的作品。这首诗是诗人“生平第一快诗”,全诗抒发了他因为________而喜悦的心情,诗中表现喜悦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青山处处埋忠骨》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细节描写方式,表现了毛主席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何须__________还”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像毛岸英这样的英雄人物的故事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
(5)《军神》是______对________的称呼,通过课文的学习,刘伯承给你留下的印象是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11.句子训练营。
(1)沃克医生一针见血地说,“我当过军医,这么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这样从容镇定!”(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仿照下面神态描写的方法将句子补充完整。
例:他愣住了,蓝色的眼睛里闪出惊疑的神情。
他的手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脸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仿照下面神态和动作描写的方法将句子补充完整。
例: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她走到窗台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主席想。然而,这种想法很快被打消了。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国家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记录稿放在上面。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12.选文第1、2自然段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描写来刻画人物。
13.选文最后一句话中“忠骨”的意思是__________,在选文中指__________。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
14.读一读画横线的句子,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最后的时刻
江姐梳好了头发,在枕头下面取出了她那件洗得干干净净的、被捕时穿的一身阴丹士林布旗袍,脱下了打着“×”号的囚服.
蓝色的旗袍外面套着一件玫瑰色的短毛线衣。江姐习惯性地用手拍拍身上的灰尘,再理理旗袍上的折痕,然后弯着身子擦去皮鞋上的泥污。她又在镜子前照了照,在室内试着走了几步,像要去参加什么隆重的典礼似的。
特务在门外不停地催促。江姐准备告别女室的同志。
“江姐,你的换洗衣服……”一个女同志把江姐的衣服、毛巾、牙刷收拾在一个小布包里。
江姐轻轻地接过布包来,看了一眼,又递给那位女同志。
“留给大家用吧。看见这些东西,就等于看见我一样。”
包落在地上。同牢房的人忍不住悲伤,哭了起来。
这时,从走廊里传来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成群的男同志,戴着手铐,从牢房里从容地走出来,一路上和每一间牢房里伸出来的手紧握着告别。
江姐抬起头来,像对自己,也像对着大家说:
“要勇敢一些!每一个革命者,当他面临着最后考验的时候,都应该——脸不变色,心不跳!”
江姐说完以后,就大步向牢门走去。她走到门口又停了下来,回头向室内看了一眼,熟悉的八张双层铺,一张小条桌,墙上的破镜子……
“同志们,永别了!”
“江姐!江——”人们红肿着双眼,像猛地醒过来似的,忽地一下扑向签子门。
江姐和许多男同志,挺立在囚车上面,像去迎接庄严的战斗,像去迎接即将到来的黎明,看,他们的脸上充满了胜利的欢笑,洋溢着圣洁的光辉。
15.题目“最后的时刻”指_____
16.用一句话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说明狱中的生活环境_____,同时也说明了敌人的_____。
18.在接到转移监狱的通知,其实也就是死亡通知后,江姐做了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中画波浪线的两处句子,分别运用了_____描写和_____描写,塑造了江姐_____的光辉形象。
五、书面表达
20.表达与交流。
在学校生活中,哪位同学兴奋、生气、开心……的样子让你印象深刻?请仔细回想,当时发生了什么事?事情的前因后果是什么?要求:以《他(她) 了》为题,把题目补充完整,将事情写具体,注意运用本单元学到的人物描写的方法,写出人物的内心活动。
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汉字音节的识记,需要学生在日常学习时不断积累和练习。
踌躇(chú):指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也做研究,反覆思量的意思。
2.A
【详解】此题是考查同音字、形近字的辨析,改正错别字。认真分析词语中哪个字用错了,应该怎样改正。
自愿军——志愿军:一般指中国人民志愿军。
锻练——锻炼:通过生产劳动使工作能力等提高;指锻造或冶炼。故选A。
3.D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描写方法的掌握。
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的描写,可以体会人物的内心。故ABC正确。
D.有误。人物所处环境,这是环境描写,渲染气氛,不能体现人物的内心。
故选D。
4.D
【详解】本题考查对古诗的理解。
出自唐代王昌龄的《从军行》
全诗: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意思: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由此可知,在理解“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诗句时应看到的场景是:边塞上的沙漠,皑皑白雪,孤城和玉门关遥遥相对的情景。
故选:D。
5.A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搭配。
A项:一针见血:比喻说话直截了当,切中要害。和句子中“手指受伤了”搭配。
B项:不由自主: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了自己。和句子中“流下了眼泪”搭配。
C项:一声不吭:指一直沉默不语,一句话也没有说过。和句子“犯了错误的小明”搭配。
D项:若有所思:好像在思考什么似的。形容沉思发愣的样子。和句子中“他刚才还在不停地讲昨天的见闻,这会儿却一言不发”搭配。
6.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说话得体的能力。
说话得体表现在:
①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说话语气。交流时,无论对谁都要让对方感到人人平等。
②在面对别人的称赞时,不要感到飘飘然,说声谢谢就好。
③说话时要有礼貌,要尊重别人的意见,多有礼貌用语,比如“请”“谢谢”“可以吗?”等等。谢绝别人也要用到礼貌用语,如“实在抱歉”“对不起,您还是另想办法吧!”等等。
A 语气自傲,说话不得体。
B “你也长了一双手,不会自己浇水吗?”语言不礼貌,不得体。
C “哎呀,老年人,莫再慢吞吞的挡大家道了!”语言不礼貌,不得体。
D 用到了礼貌用语,说话得体。
故选D。
7. 摔跤 喉咙 欺诈 侄子 难堪 包袱 扳手 神圣 扎耳挠腮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读拼音写汉字的能力。
完成这一类题目时,要先把拼音读准确,根据拼音写词语,写完要再次确认写的词语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顺和笔画,不要写错别字,做到工整、规范、正确。拼读时要注意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这一道题的“摔、跤、难、堪、袱、腮”这些字容易错。
8. 楼房 陪伴 揪住 洗碗 猴子 搂抱 绊倒 铁锹 手腕 喉咙 铸造 泥浆 束缚 蘸取 馅饼 波涛 船桨 师傅 瞧一瞧 陷阱
【详解】考查形近字组词。
楼可组词:楼房、城楼、楼梯等。
搂可组词:搂伐、搂带、搂头等。
伴可组词:伴游、伙伴、伴侣等。
绊可组词:磕绊、牵绊、羁绊等。
揪可组词:揪出、揪心、揪辫子等。
锹可组词:洋锹、锹撅、火锹等。
碗可组词:饭碗、碗柜、茶碗、木碗等。
腕可组词:扼腕、腕力、铁腕等。
猴可组词:猴王、猕猴桃、金丝猴等。
喉可组词:喉结、如鲠在喉、咽喉等。
铸可组词:浇铸、铸币、铸工等。
涛可组词:松涛、惊涛、波涛汹涌等。
浆可组词:琼浆、血浆、豆浆等。
桨可组词:螺旋桨、桨叶、划桨等。
缚可组词:捆缚、缠缚、锁缚等。
傅可组词:傅彩、傅粉、少傅等。
蘸可组词:蘸立、蘸钢、蘸破等。
瞧可组词:瞧不起、瞧见、小瞧等。
馅可组词:露馅、肉馅、果馅等。
陷可组词:陷坑、冲锋陷阵、陷入等。
9. 只要 就 要是 就 因为 所以 竟然
果然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
熟读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因果、假设、转折等各种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1)“身上有白点”与“白刷不要钱”之间是假设关系,故用关联词“只要……就……”。
(2)“他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单坐着” 是“如同升天一般美。”的条件,故用关联词“要是……就……”。
(3)“刷子李技艺高超”是“曹小三很佩服他”的原因,可以用“因为……所以……”。
(4)竟然:意思是表示出乎意料,副词。“严监生都快死了”,他出乎意料外“还惦记着那两茎灯草,怕费了油。”答案填竟然。
(5)果然:果真如此。指事实与预料的相同。
“嘎子太轻敌、太沉不住气了,”“输给了小胖墩儿。”是意料中的事情,填果然。
10. 边塞诗 唐 王昌龄 穿金甲 百战 不破楼兰终不还 保卫边疆、杀敌报国 宋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渴望收复失地、祖国统一 示儿 唐 杜甫 收复失地 喜欲狂 放歌 纵酒 语言 动作 神态 顾全大局、有家国情怀的品质 青山处处埋忠骨 马革裹尸还 英勇阵亡在外,青山连绵,哪里不是掩埋忠勇之士的好地方,何必一定要运回家乡安葬呢 董存瑞 沃克医生 刘伯承 坚强不屈、具有钢铁般的意志
【详解】(1)《从军行》是一首,作者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
全诗为: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穿金甲”和“百战”等词语表现了边疆战事连连,战场条件恶劣;而诗句“不破楼兰终不还”则抒发了戍边将士保卫边疆,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展现了豪迈的气概。
(2)《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宋代陆游的作品。通过写大好河山陷于敌手,遗民日夜盼望王师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对沦陷区百姓的同情,抒发了诗人渴望收复大好河山、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南宋统治者长期未能收复失地的失望与悲愤之情。
全诗为: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示儿》是宋代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诗人的绝笔。此诗传达出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七言律诗。写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欣喜若狂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四句由“忽传”到“初闻”再到“却看”“漫卷”,几个连续动作淋漓尽致地写出了诗人的惊喜。后四句通过想象,尽情描写“喜欲狂”。既描写了“放歌”“纵酒”的“狂态”,也描写了青春作伴好还乡的狂想。
(4)《青山处处埋忠骨》这是作者晓年写作的一篇短文。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惊悉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等细节描写方式,表现了毛主席顾全大局、有家国情怀的品质。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意思英勇阵亡在外,青山连绵,哪里不是掩埋忠勇之士的好地方,何必一定要运回家乡安葬呢?
像毛岸英这样的英雄人物的故事还有:董存瑞。邱少云。
(5)《军神》概括主要内容:刘伯承到一家外国人开设的诊所做眼部手术,拒绝使用麻醉剂,为他做手术的外国医生沃克称他为“军神”的故事。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并通过人物对话、神态的描写,表现人物的品质。赞扬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严酷的革命斗争中表现出来的钢铁般的意志。
11. 沃克医生一针见血地说,他当过军医,这么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那样从容镇定 显出愤怒的神情 看到窗外的玉兰树开花了,脸上露出愉悦的笑容,她伸开双手,仰起头,深深吸了一口气,啊,真香!
【详解】本题考查按要求写句子。
(1)本题考查的是引述句改为转述句。
首先要改表点符号,冒号改为逗号,去掉引号。再改人称,本题要把第一人称“我”改为第三人称“他”,把感叹号改为句号。
(2)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仿写的内容是脸上“怎样表现出”“什么样”的神情,根据题干,应该是描写生气的神情,描写生气的词语有:生气、愤怒等。
(3)本题考查的是仿写句子。
要仿照例句,要有神态和动作描写。例如:看到窗外的玉兰树开花了,脸上露出愉悦的笑容,她伸开双手,仰起头,深深吸了一口气,啊,真香!
12. 动作 神态 心理 语言 13. 忠臣的遗骸 毛岸英烈士的遗骨 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国家,至于死后是否把尸体运回家乡安葬就无需考虑了,即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 14.我体会到毛主席痛失爱子后悲伤难受的心情,及对岸英的无限眷恋。
【解析】12.本题考查的是对描写手法的理解和分析。
结合原文的内容“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可以得出这是动作描写,从“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可以得出这是神态描写,从“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可以得出这是语言描写,从“主席想”可以得出这是心理描写。
13.本题考查的是词语解释。
结合文段的内容进行分析,根据文章的最后一段“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可以得出“忠骨”的意思是忠臣的遗骸,在文段中指的是毛岸英烈士的遗骨。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国家,至于死后是否把尸体运回家乡安葬就无需考虑了,即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
14.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理解和分析。
根据文段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结合划线句“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从这里可以体会毛主席内心的难受和悲痛以及对儿子的眷恋之情。
15.江姐牺牲前的短暂时刻 16.短文写了江姐在被转移前的举动及与难友们道别的情景。 17. 十分简陋 残酷 18.整理着装,与室友告别。 19. 动作 神态 生活严谨、对革命无比忠贞、视死如归
【解析】15.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
“最后的时刻”本义是指这一刻在其他时间之后,文中是指江姐牺牲前的短暂时刻。
16.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概括文章可以用“六要素”法理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然后将要素串联成连贯的话。
结合文中“江姐梳好了头发,在枕头下面取出了她那件洗得干干净净的、被捕时穿的一身阴丹士林布旗袍,脱下了打着“×”号的囚服”“特务在门外不停地催促。江姐准备告别女室的同志。”“同志们,永别了!”等可知,本文主要讲了江姐在被转移前的举动以及与难友道别的情景。
17.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
“熟悉的八张双层铺,一张小条桌,墙上的破镜子……”是对环境的描写,“一张小条桌”、“破镜子”说明了狱中的生活环境十分简陋,同时也说明了敌人的残酷。
18.此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可以找一些关键性的信息,进行概括,语言要简练明确。
结合文中“江姐习惯性地用手拍拍身上的灰尘,再理理旗袍上的折痕,然后弯着身子擦去皮鞋上的泥污。她又在镜子前照了照,在室内试着走了几步,像要去参加什么隆重的典礼似的”、“留给大家用吧。看见这些东西,就等于看见我一样。”可知,在接到转移监狱的通知,其实也就是死亡通知后,江姐整理着装,与室友告别。
19.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和人物形象分析。
结合句中“拍拍”、“理理”、“弯着”等词可知,第一处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动作描写;结合句中“脸上充满了胜利的欢笑,洋溢着圣洁的光辉。”可知,第二处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神态描写。写了江姐整理着装和离别时的情景,现了江姐生活严谨、视死如归、临危不惧的革命精神。
20.范文:
他高兴极了
一天晚上,我正在写作业,忽然看到桌角的那张照片,照片里的他笑得格外灿烂。我的思绪不禁回到了几个月前……
那是一个凉爽的秋日,他来找我,不好意思地说:“我妈妈想让我考KET,听说你有经验,帮帮我好吗?”“没问题!”我毫不犹豫地回答。
他的英语基础不太好,词汇量比较少,口语也不太流利。以后的日子里,我每天都会抽时间辅导他练习真题,和他进行英语对话,每周还会安排一次模拟考试。针对他的错题,我耐心地讲解,他也非常努力,成绩越来越好。
终于到了考试的那一天,考试结束看到他,我急切地问:“怎么样?”他激动地说:“感觉还不错,应该能通过。”过了一个月,听说成绩出来了,我俩赶紧上网去查询。当成绩页面出来的时候,他闭上眼睛不敢看,声音哆哆嗦嗦,“你帮我看吧。”我仿佛都能听到他心脏跳动的声音。我仔细看着屏幕,读出来:“成绩:144,等级:卓越!”没等我念完,他的嘴角已经开始上扬,眼睛闪着光,大笑起来:“哈哈哈!我考了卓越!”他和我紧紧拥抱在一起,又蹦又跳,笑得眼泪都流了出来。那一刻仿佛整个世界对他来说已经消失了,只剩下他和那个分数了。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终于平静下来,对我表示了感谢。我们把好消息告诉了家长,他们也很高兴,为我们拍了张照片留作纪念,照片里的他笑得多么开心!
【详解】本题考查书面表达能力。
审题立意:题目要求写半命题作文,围绕人物的心情这一中心意思,结合题干,将心情补充上去作为题目即可。
选材分析:这是一篇写事作文,好好回忆一下,哪位同学展现的心情让你印象最深刻,写作时要把重点放在事件的叙述上,发生了什么事,你有什么深刻的体验?
构思指导:
开头:可以开篇点题,让你印象深刻的是他什么时候的样子。
正文:选择一件具体的事例展现他的心情,起因、经过、结果都要叙述清楚,重点介绍经过,可以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能使场面更加真实可感。也可以从他的心情变化入手,展现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结尾:可以谈谈自己在这次经历中的感受,语言要真挚。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