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能力提升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能力提升卷-(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977.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25 19:45: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能力提升卷-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共7小题)
1.根据形声字的特点,可以推测“嗝”“喋”“矶”这三个字的读音分别是(  )
A.gé mù shì B.kǒu dié jī C.gé dié jī
2.下列最适合夸奖同学表达能力强的一句歇后语是(  )
A.飞机上吹喇叭﹣﹣高调儿
B.百货大楼卖西装﹣﹣一套一套的
C.竹筛子兜水﹣﹣漏洞百出
D.洞庭湖吹喇叭﹣﹣想(响)得宽
3.下列关于研究性报告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研究报告要有标题。
B.研究报告要写出研究报告的目的,写清楚研究的方法。
C.要把研究资料整理出来。
D.要对研究资料进行详细的概括和分析。
4.下列对诗句的赏析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
A.从“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两句诗中可以感受到战争的艰苦、激烈和戍边战士的豪情壮志。
B.“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表达了诗人渴望统一、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C.“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两句诗借劝酒表达了作者与友人依依惜别的感情。
D.“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这两句诗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表达赞美之情。
5.下列关于甲骨文的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
A.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王懿荣因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了甲骨文。
B.因这些文字刻在龟甲或兽骨上,所以被称为“甲骨文”。
C.甲骨文是我国商周时期盛行的一种文字。
D.第一个研究甲骨文的人是清代的王懿荣。
6.下列加点字解释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册:①册子;②量词;③皇帝封爵的命令。
一册书 画册 册封 相册
A.②①③① B.①③②① C.①②③① D.①①③②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甲骨文字形的象形性较强,写法也固定。
B.金文是铸刻在铜器上的文字,字的线条粗壮。
C.小篆字形结构稳定,线条圆转,粗细基本一致。
D.楷书字形方正,笔画规整平直,易于书写和认读。
二.填空题(共5小题)
8.给下面词语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搜集(shōu sōu)     酷爱(ɡù kù)     琵琶(pá bá)     隶书(lì nì)    
蜀国(sǔ shǔ)     祭祀(shì sì)     蕴含(yūn yùn)     歇后语(xiè xiē)    
9.选字填空。
接 截 直   了当 部 步 按   就班
骨 股 悬梁刺    带 戴 披星   月
10.认识形声字。
(1)写出含偏旁“月”的汉字:   (写5个即可)从所写的汉字可以看出,含偏旁“月”的汉字的意义大多与    有关。
(2)写出含偏旁“良”的汉字:   (写5个即可)从所写的汉字可以看出,含偏旁“良”的汉字的读音大多与    相近或含韵母    。
(3)对“樟、楠、榔”,我们可能不认识,但根据这些汉字有“木”字旁,我们可以推测这些汉字的大体意思是    或与    有关。
(4)对“侗、垌、峒、酮”,我们可能不认识,但根据这些汉字有“同”字旁,我们可以推测这些汉字的读音可能是    。
(5)形声字也有特殊情况,如“杠”字有声旁“工”,但读音不与“工”相同,它的读音是    。
11.猜字谜。
(1)谜面:给一半,留一半。
谜底:   。
(2)谜面:学上段,觅下段。
谜底:   。
(3)谜面:一口咬掉牛尾巴。
谜底:   。
(4)谜面:一人住在山旁边,从来没有见过面。
谜底:   。
(5)谜面:一个字,两个口,下面还有一条狗。
谜底:   。
1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第一个发现甲骨文的是    代国子监的主管官员王懿荣。
(2)   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之一,曾对周边一些国家的文化产生过重要影响。
(3)   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古往今来,我国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书法家,他们的书法作品是艺术中的珍品。
(4)甲骨文是刻在    或    上的文字,金文是铸刻在    上的文字。
三.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仓颉(jié)造字
王志耕 肖曾
人类早期是没有文字的,为了适应生活的需要,帮助表达、交换、记忆等,古人曾发明、使用过“结绳记事”。根据需要,他们用长短不同、颜色有别的细绳,在间隔不等的距离,打上不同形式的结,然后再依次拴在一根较粗的主绳上。其中记载的,大到历史事件,小到口角纷争,内容非常广泛。记事人经常手捻(niǎn)绳结,进行回忆和讲述,以此传给后人。
还有的人曾经使用过“物语”,就是用一件具体事物代表一种固定的含义。比如,有的用司哈(小柿子叶)表示“我很苦闷”,有的用火表示“我要找你”。这些虽然也属于交流思想与情感的工具,使用起来却困难重重。人类社会的发展受到了阻碍。
传说仓颉创造了文字。仓颉在野外的泥地上看到了鸟的足迹,它们有直有斜有交叉,富有变化,而且每个线条都那么均匀、那么优美。于是他模仿鸟的足迹创造了字的笔画。这是造字的开始。后来,他又根据龟纹、虫蛇、黍(shǔ)稷(jì)、山川、草木等的形状或动态,创造了文字。
当仓颉把造的字写给人们看时,大家高兴极了,七嘴八舌地议论着,说这个字躯干弯曲,末梢放纵;那个字两边修长,躯干矮短;这个字外部轻灵,内部紧凑;那个字不方不圈,若行若飞;这个字如龙蛇盘绕,那个字似鹰隼(sǔn)雄立……还有的人评论说,远看这些字,有如鸿鹄(hú)群游,迂(yū)回绵延;近看这些字,好像布阵排兵,井然有序。
就这样,人类最早的文字之一——汉字诞生了。
(1)文字创造出来之前,人类主要运用    和    两种方式记事和表达。
(2)对结绳记事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结绳记事发生在语言产生以后、文字出现之前的漫长年代里。
B.绳子上的结有大有小,不同结法、不同距离表示不同的意思。
C.结绳记事可以记载复杂的事物,也不需要口头传述。
D.结绳记事记载的内容很广泛。
(3)对仓颉创造文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仓颉看到鸟的足迹很优美,创造了汉字。
B.仓颉的文字创造来自山川草木、龟纹虫蛇的形态。
C.仓颉先创造了字的笔画,这是造字的开始。
D.仓颉创造的文字具有艺术美。
14.
画里的字谜
从前有个名动京城的年轻画家,他画技高超,许多达官贵人为了求得他的一幅好画常常一掷千金。不过,这位画家却不是一个贪图富贵的人,他喜爱自由自在的生活。于是有一天,他带着行囊云游四方去了。
这天,画家来到了风景如画的江南名城——扬州。他心想,人们都说扬州城里人才济济,我倒要亲眼见识见识。于是他来到闹市大笔一挥,在纸上画了一只黑毛狮子狗。围观的人们见画上的狮子狗栩栩如生,不禁啧啧称奇,更有人激动地想掏钱买画。可年轻画家微微一笑,说:“这画我是不卖的。不过这画中藏有一字,若是谁猜出了这个字,我就把画送给他。”众人一听有这等好事,便纷纷猜起谜来。
这时,人群中走出一个清秀的少年,他不声不响地将那画卷起来,夹在腋下,转身就走。众人一时惊呆了,画家也忙上前问:“小娃娃,你还没猜呢,怎么就拿走我的画了呢?”
少年还是不说话,自顾自地往外走,任凭众人在他耳边嚷嚷着“你倒是先猜谜呀”。看到这里,画家突然笑了起来:“哈哈,有趣的娃娃,果然是猜出了我的谜语啊。”
请问这个画谜的谜底是:   。
四.习作(共1小题)
15.题目:我爱汉字
要求:写一写自己学习汉字的经历和体会,表达自己对汉字的热爱之情。
第三单元能力提升卷-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部编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7小题)
1.【解答】根据形声字的特点,“嗝”“喋”“矶”这三个字都是左形右声的字,故可以推测“嗝”“喋”“矶”这三个字的读音分别是“gé、dié、jī”。
故选:C。
2.【解答】A.“飞机上吹喇叭﹣﹣高调儿”比喻脱离实际的议论或说了不去实践的漂亮话。
B.“百货大楼卖西装﹣﹣一套一套的”形容口才好,表达能力强。
C.“竹筛子兜水﹣﹣漏洞百出”比喻白费力气,没有效果。
D.“洞庭湖吹喇叭﹣﹣想(响)得宽”形容思想开阔。
故选:B。
3.【解答】A、B、C正确。
D.有误,结合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 汉字真有趣》的学习和自己的写作实践可知,研究性报告要对研究资料进行简要的概括和分析。
故选:D。
4.【解答】A、B、C正确。
D.有误,“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出自宋代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意思是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运用了夸张、对偶的修辞手法,表现了祖国山河的壮美。
故选:D。
5.【解答】A.有误。十八世纪七八十年代,河南安阳小屯村村民在田间劳作时,发现了一些带有刻痕的龟甲、兽骨。1899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这些龟甲、兽骨引起了清代国子监主管官员引起了王懿荣的注意,发现了甲骨文。
B、C、D正确。
故选:A。
6.【解答】一册书:一本书的意思。“册”是量词。故选②。画册:多指绘画书。“册”册子的意思。册封:过去皇帝把爵位、封号赐给臣子、亲属等。“册”皇帝封爵的命令。故选③。相册:指放置相片的小册子。“册”指册子。故选①。
故选:A。
7.【解答】A.有误,甲骨文字形的象形性较强,写法不固定。
B、C、D正确。
故选:A。
二.填空题(共5小题)
8.【解答】故答案为:
sōu kù pá lì
shǔ sì yùn xiē
9.【解答】接:指靠近;接触。截:指切断;割断(长条形的东西)。结合语境,应选填“截”。
部:指机关企业按业务范围分设的单位。步:指行走。结合语境,应选填“部”。
骨:指人和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股:指大腿。结合语境,应选填“股”。
带:指用皮、布或线等做成的长条物。戴:指把东西加在 头、脸、颈、胸、臂、手等处。结合语境,应选填“戴”。
故答案为:
截 部
股 戴
10.【解答】(1)含偏旁“月”的汉字:肚、肝、肺、脸、腿。从所写的汉字可以看出,含偏旁“月”的汉字的意义大多与人的身体有关。
(2)含偏旁“良”的汉字:狼、浪、粮、朗、郎。从所写的汉字可以看出,含偏旁“良”的汉字的读音大多与“liang”相近或含韵母“ang”。
(3)对“樟、楠、榔”,我们可能不认识,但根据这些汉字有“木”字旁,我们可以推测这些汉字的大体意思是一种植物或与树木有关。
(4)对“侗、垌、峒、酮”,我们可能不认识,但根据这些汉字有“同”字旁,我们可以推测这些汉字的读音可能是“tóng”。
(5)形声字也有特殊情况,如“杠”字有声旁“工”,但读音不与“工”相同,它的读音是“gàng”。
故答案为:
(1)肚、肝、肺、脸、腿 人的身体有关;
(2)狼、浪、粮、朗、郎 liang ang;
(3)一种植物 树木;
(4)tóng;
(5)gàng。
11.【解答】(1)根据谜面“给一半,留一半”,不难想到这个字是“给”与“留”的一半组成的,即谜底是“细”字。
(2)根据谜面“学上段,觅下段”,不难想到这个字是“学”与“觅”的一部分组成的,即谜底是“觉”字。
(3)根据谜面“一口咬掉牛尾巴”,不难想到这个字是“牛”与“口”的组合,没了牛尾巴,便成了“告”,故谜底是“告”字。
(4)根据谜面“一人住在山旁边,从来没有见过面”不难猜到这个字是“神仙”的“仙”,因为没有人见过神仙。故谜底是“仙”字。
(5)根据谜面“一个字,两个口,下面还有一条狗”不难猜到这个字是“哭”,因为“哭”字符和谜面意思。故谜底是“哭”字。
故答案为:
(1)细;
(2)觉;
(3)告;
(4)仙;
(5)哭。
12.【解答】(1)第一个发现甲骨文的是清代国子监的主管官员王懿荣。
(2)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之一,曾对周边一些国家的文化产生过重要影响.
(3)汉字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古往今来,我国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书法家,他们的书法作品是艺术中的珍品。
(4)甲骨文是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金文是铸刻在铜器上的文字。
故答案为:
(1)清;
(2)汉字;
(3)汉字书法;
(4)龟甲 兽骨 铜器。
三.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13.【解答】(1)考查读文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仔细阅读短文,从第一自然段句子“人类早期是没有文字的,为了适应生活的需要,帮助表达、交换、记忆等,古人曾发明、使用过‘结绳记事’”
和第二自然段句子“还有的人曾经使用过‘物语’,就是用一件具体事物代表一种固定的含义”可知,文字创造出来之前,人类主要运用结绳记事和物语两种方式记事和表达。
(2)考查理解内容。由文中句子“记事人经常手捻绳结,进行回忆和讲述,以此传给后人”可知,“C.结绳记事可以记载复杂的事物,也不需要口头传述”说发错,A、B、D正确。
(3)考查理解内容。由文中句子“仓颉在野外的泥地上看到了鸟的足迹,它们有直有斜有交叉,富有变化,而且每个线条都那么均匀、那么优美。于是他模仿鸟的足迹创造了字的笔画”可知,“A.仓颉看到鸟的足迹很优美,创造了汉字”说发错,因为仓颉看到鸟的足迹很优美创造了字的笔画,而不是汉字,故A错。
故答案为:
(1)结绳记事 物语;
(2)C
(3)A。
14.【解答】由“纸上画了一只黑毛狮子狗”可知,谜底是“默”,因为“狗”为“犬”,“黑”和“犬”组成“默”。
故答案为:

四.习作(共1小题)
15.【解答】范文:
我爱汉字
汉字,大家天天和它打交道。它也是我的好朋友,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我与它发生了许多故事,它时时刻刻地陪伴在我身边。
从我懂事起,我就开始接触汉字了。刚开始的时候,妈妈教我认识了“一、二、三”这样简单的字,但随着时间地流逝,我认识的汉字越来越多了,到幼儿园毕业,我认识了上千个汉字呢!并能流利地读出一篇篇童话故事。
写字可没有识字那么容易,刚开始妈妈教我一些简单的字,例如“大、小、天”等汉字,又为我买字帖练字。记得有一次妈妈教我学写名字时,我把名字“林欣静”三个字平均分在田字格的四个角上,结果写成了“木、木、斤、欠、青、争”这几个字,我自豪地把本子交给妈妈看,本以为妈妈会表扬我,可是妈妈却捧腹大笑。我不解地问妈妈:“我写的不对吗?”妈妈耐心地说:“孩子,这样写是不行的,因为你这样写名字后同学们叫你‘木、木、斤、欠、青、争’,你觉得好听吗?”“不好听,我叫‘林欣静’,不叫‘木、木、斤、欠、青、争’。”我着急地说道。因为这个原因,我改掉了把汉字的部首与字分开写的坏习惯。
我爱汉字,也爱学习汉字,因为汉字给我们带来了创作灵感,使我们更好地用语言文字来表达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情感。我们天天与它打交道,但从不感到厌倦,它永远是我的知心朋友,时时刻刻地陪在我身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