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7 游园不值 第三课时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7 游园不值 第三课时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25 20:09: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第1课时
古诗词朗读
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同学们,你们是怎样学习古诗词的 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晓诗理)现在,我们来学习叶绍翁的《游园不值》。你们了解叶绍翁吗 “游园不值”是什么意思呢
(游园未遇到主人)
生平介绍: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今浙江丽水龙泉)人,南宋文学家、诗人。叶绍翁擅长写诗,尤其是七言绝句。
主要作品:《夜书所见》《游园不值》,《靖逸小集》等。
作者介绍
游园不值[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应:大概,表示猜测。
怜:怜惜。
屐齿:指木屐底下突出的部分。屐,木鞋。
小扣:轻轻地敲。
柴扉:用木柴、树枝编成的门。
(1)理解词义
(2)自由说说前两句诗的意思:
大概是不想让青苔上落下木屐的痕迹吧,敲了半天门也不见有人来开门。
诗人满心欢喜,游园心切,可久扣柴扉而不开,该多么失望啊!如果是你,你会怀着怎样的心情读这两句诗
带着失落、无奈的语气朗读)
反复读,悟诗情。
就在诗人失落之际却突然发现一枝红杏伸出墙外,这时候诗人又是怎样的心情呢 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怎么读这两句诗
读出意外、高兴的感觉)
诗人仅仅是为一枝红杏兴奋吗 春天到了,高高的围墙却把这些名人雅士的私人花园挡得严严实实的,诗人在失望之余却突然发现了一枝红杏伸出围墙,于是诗人感悟出了一个道理,是什么道理呢
读古诗,晓诗理
(任何新生事物都是不可阻挡的,它总是会冲破阻碍向前发展的)
这苍苔将我们的眼睛染绿了,这红杏将我们的心肺滋润了,隔墙观花,神游园中,这么美的意境,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出来吧!
(小草掀翻石块,冲破阻挠长出绿芽)
你由红杏伸出围墙想到了什么类似的事情
板书设计
游园不值
应怜:印苍苔
红杏:出墙来
遗憾
小扣:久不开
春色:关不住
惊喜
热爱春天
这首诗写诗人春日游园的所见所感,表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其中还蕴含着这样一个哲理:一切美好的新事物,必然按照客观规律发展,任何外力都无法阻挡。
总结
含有哲理的古诗
课外拓展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学习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古人在送别朋友时写的诗被称为送别诗。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王观写的一首关于送别的词《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理解题目。
“卜算子”是词牌名;“送鲍浩然之浙东”是这首词的题目。
初读词,通词句。
(1)正音:“那”,同“哪”,这是一个古代汉语里特有的语言现象,叫做通假字,意思是通用、借代。注意这种用字方法只能在古代汉语中出现,如果现在用的话,就是错别字。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作者简介
生平介绍:王观,字通叟,自号“逐客”,宋代词人,如皋(今江苏如皋)人,历任大理寺丞、江都知县等职。其词构思新颖,不落俗套。
主要作品:《临江仙·离怀》《高阳台》
写作背景
春末时节,王观在越州大都督府送别即将回家乡的好友鲍浩然。他虽然对家乡充满思念,欲归不得,但仍衷心祝福好友,希望好友能享受美好的春光。
(1)这首词仿佛让我们看到了那里的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蹩起的眉毛。
解词意,悟情感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2)词人是怎样让我们感受到江南的美丽景色的呢?
欲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
(词人巧妙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自然山水化为有情之物,让我们感受到了江南的美丽景色)
(3)美丽的景色令人心情愉悦,而好友就要离去,词人的心中会是怎样一番滋味呢
(百般不舍)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4)尽管内心不舍,但是朋友回家是和家人团聚的,这是人之常情。想到朋友将要享受幸福,词人的心里还会难过吗 还有什么离别之苦呢 于是词人写道--
(理解一家人其乐融融,共享天伦的美好)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板书设计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美丽山水
人景合一,送别祝福
美好祝愿


行人
送春归,送君归
赶上春,和春住
这是一首送别词,通过描写词人送别好友鲍浩然的情景,表达了词人对好友前景的美好祝愿,抒发了朋友间的惜别之情。
总结提炼
背诵《游园不值》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