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与观点:理解《乡土中国》核心概念,把握作者观点
【专题解释】
用一组从具体社会生活里提炼出的概念来表明自己的观点,是《乡土中国》的特色,也是我们解读这本社会学著作的钥匙。本专题通过理解《乡土中国》的核心概念来把握作者的思想观点。
【预习任务】
1.你能否从每章中圈出1—3个核心概念?可重点关注目录和每章的开头、结尾。
2.这些核心概念分别从不同角度对“作为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土社会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进行了分析与解剖,你能用所提取的核心概念来表述每一章的观点吗?
3.重点研读《差序格局》和《系维着私人的道德》,理解“差序格局”的内涵。找出文中的相关比喻,比较“差序格局”与“团体格局”,概括“差序格局”的特点。
【学习任务】
任务一 引话题,明方向
1.由一个故事引入。
郄(qiè)家在村里有两大支(房),其中一支(房)在村里一直掌握领导权。60年代这一房的郄老三当了大队党支部副书记。这个村是移民村,土地少,如果只靠种地根本养活不了全村百姓。农村开始搞承包制时郄老三和他的四个儿子集资办了一个工厂。后来一位曾在县法院当过干部,而且有城市户口的女子下嫁到郄家当了他的四儿媳,她的父亲在县农行负责贷款业务,而她哥哥是搞外贸的,这些资源对郄家非常重要。但是不久发生了一件事情,四儿子另有所爱,提出要与四儿媳离婚,郄家觉得这件事很丢面子,马上召开家族会议(他们称为“议事会”),大家一致认为坚决不能让这两个人离婚。因为郄家离不开四儿媳所带来的资源。他们“硬”是把厂子的法人代表转为四儿媳。
——引自杨善华《当代中国的家族势力》
这一事实反映了“家族”的什么性质?你能用《家族》这一章里的一个概念来概括吗?
事业社群。家族不限于生育功能,是个事业组织,当危及到家族利益时,家族里便会有人出来干预。
2.什么是概念?
“事业社群”是概括乡土社会中家族性质的一个概念,用概念概括社会现象是本书的一大特色。你能说说“概念”的特点吗?
特点:概括现象或者事物的本质特点,比较抽象,往往用两个词或者短语来表述。
任务二 绘概念“星阵图”,把握作者观点
乡土社会是个怎样的社会?请找出每章的核心概念(1—3个),说说作者通过这些核心概念表达了怎样的观点。
1.交流学案。
投影某学生的学案,看看是否找出了每章的核心概念。
这些核心概念从不同角度说明中国基层社会“乡土社会”的结构特性,用思维导图画出来就像“众星拱卫”,不妨命名其为“星阵图”。
2.用核心概念阐述观点。
围绕“作为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土社会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本书用十四章分别从不同角度作了分析和解剖。请用每一章的核心概念来阐述作者的观点。
(1)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
(2)乡土社会不需要文字,因为“面对面社群”,没有空间阻隔。
(3)乡土社会不需要文字,因为“定型生活”,没有时间阻隔。
(4)中国社会的基层结构是“差序格局”。
(5)“差序格局”中的道德体系是“系维着私人的道德”。
(6)乡土社会的基本社群“家族”,它是“事业社群”。
(7)乡土社会是个“男女有别”的社会,也是个安稳的社会。
(8)乡土社会是“礼治秩序”,礼是维持秩序的力量。
(9)维持“礼治秩序”的理想手段是教化,即“无讼”。
(10)“横暴权力”和“同意权力”在乡土社会受到限制,因此确立了“无为政治”的理想。
(11)乡土社会的权力机构中主要是“教化权力”在起作用,于是产生了基层社会的“长老统治”。
(12)“血缘和地缘”:从血缘结合到地缘结合,从“身份社会”到“契约社会”,社会性质发生了转变。
(13)社会变迁,出现“时势权力”,长老权力“名实分离”。
(14)“从欲望到需要”是社会变迁中一个很重要的里程碑。
3.拓展活动。
每章的核心概念下都有一些小概念在支撑。这些小概念就是某一段、某一层的关键词。我们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找到这些小概念,并用小概念来理解这一段或这一层的观点。以《名实的分离》中的一段(“回到长老权力下的乡土社会说全趋向于分离了”)为例,看看这一段的核心概念是什么。请理解核心概念,并用核心概念概括段意。
“注释”和“长老权力”。社会变迁,“长老权力”的内容经“注释”而改变,只维持表面上的形式,也就是名实分离了。
任务三 多向探求,理解“差序格局”
《乡土中国》这本书是由一组组层级概念来表达观点的。其中,“差序格局”是《乡土中国》最核心的概念,也是概括中国社会结构的经典概念。下面我们就通过分析这一核心概念,来深入理解作者的核心理论。
1.形象比喻显特质。
作者用比喻的方式,形象阐释了乡土社会结构的格局。找出相关比喻,并用“图示法”表示。
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
这个网络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以亲属关系布出去的网,但是没有一个网所罩住的人是相同的。
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
特质:(1)以“已”为中心,波纹状。(2)不同网络(亲属关系、地缘关系)。(3)愈推愈薄(由亲到疏、由近到远)。(4)伸缩能力(范围的大小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5)有差等的次序(顺着这同心圆的伦常,就可向外推,从己到家,由家到国,由国到天下,是一条通路)(6)每一个网络有个“己”作为中心,各个网络的中心都不同。
图示:
2.中西比较示异同。
为了突出中国乡土社会的结构形式,费孝通先生采用了和西方社会结构形式做比较的方法。可根据比较,继续在上图中补充内容。
提示:自我主义、界限模糊、群己相对、公私相对。
3.关联概念明意义。
社会结构格局的差别引起了不同的道德观念。如果将“差序格局”与“系维着私人的道德”两个概念联系起来,又会有怎样的认识?请继续补充上图内容。
提示:克己复礼、私人道德。
总结:主要从比喻、比较、关联入手,理解差序格局的丰富内涵。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