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第4课时
古诗词朗读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学习浣溪沙
宋·苏轼
1.“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江水东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华只有一次。面对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古今中外无数文人墨客为之感叹,那么苏轼又是以怎样的精神面貌来面对生活中的变故的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浣溪沙》,去寻找答案吧!
浣溪沙[宋]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坡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治水名人, 苏洵的儿子。
作者简介
嘉祐二年(1057年),参加殿试中乙科,赐进士及第(一说赐进士出身) 。嘉祐六年(1061年),参加制科考试,授大理评事、佥书凤翔府判官 。宋神宗时,曾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出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外放治理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随着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赦北还,病逝于常州。南宋时期,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纵横恣肆,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善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合称“宋四家”;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枯木怪石图》等。
(1)理解:词的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2)这首词的上阕描绘了怎样的景色 有何特点
解词意,悟情感。
(山脚下初生的兰芽浸润在溪水中,松间的沙路洁净无尘,黄昏时潇潇细雨中杜鹃鸟在啼叫。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
(词人由西流的溪水,联想到人生可以再年少,大可不必为日月变迁、人生衰老而叹息,表达了词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3)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浣溪沙》是苏轼于元丰五年(1082年)被贬黄州期间所作。词的上阕写景,描写黄州的凄凉环境,同时也烘托了词人的悲凉心情。暮雨萧萧,子规哀鸣,均是实写。从苏轼一生坎坷经历来看,他是一位“奋厉有当世志”的人物。他从眼前的“溪水西流”悟出:溪水尚能西流,难道人生就不能再重来吗 于是下阕转入抒情,集中表达了他虽处困境,但仍力求振作精神,即景抒情的积极心态。千百年来,这首词像他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一样,不知给了多少身受挫折的人以生活下去的勇气和继续前行的信心,就是在今天,读了也让人倍受鼓舞。
(4)赏析。
板书设计
浣溪沙
写景
抒怀
人生再少
流水能西
兰芽浸溪
热爱生活、老当益壮
休将白发唱黄鸡
松间沙路
萧萧暮雨
景致清幽
乐观旷达
这首词描写了山下兰溪的美丽风景,表达了词人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
总结提炼
1.时光如流水,一去不复返,在词人黄庭坚眼里,春天是什么样的呢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清平乐》
学习《清平乐》
生平简介: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他开创了江西诗派,为“宋四家”之一。
作者介绍
主要作品:《清平乐》《满庭芳·茶》等
助学资料
清平乐[宋]黄庭坚
春归/何处 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 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读准节奏
(春天将要往何处归去 她悄悄地走了,没有留下行踪。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觉无处觅得安慰,惜春、伤春之情寄寓其中)
解词意,悟情感。
(1)理解“春归何处 寂寞无行路”的意思。
(如果有人知道春去往了哪里,请把她叫回来一起居住。这一句表达了词人强烈的留春之情。词人多么希望再回到往日春风得意之时,因此千呼万唤地希望春天“归来”与她“同住”。这里词人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春天以生命)
(2)理解“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的意思。
(春天没有踪迹,谁能知晓 这多么令人惆怅、伤感啊!但词人情绪马上一转,希望通过黄鹂知道春天的踪迹)
(3)理解“春无踪迹谁知 除非问取黄鹂”的意思。
(可是黄鹂那婉转动听的叫声没有人能听懂,小鸟只好借着风势飞过蔷薇花丛远去了。蔷薇花开,说明夏已来临。词人终于无奈地认识到春天确实回不来了,留给自己的只是满腹的惆怅。至此,可以明白词人并非不知春天去了哪里,只是惜春情深而已)
(4)理解“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的意思。
词人用平淡朴实、委婉含蓄的语言巧妙构思,多转折而层层深入地表达了惜春、伤春之情。
春归何处(寂寞伤春)-若有人知(假设希望)-春无踪迹(更加失望)-问取黄鹂(最后希望)-无人能解(彻底绝望)。“觅春-思春-伤春”之情层层深化,表达了词人对春天的留恋之情。全词深沉含蕴,情趣盎然。
读词句,晓词理。
总结:同学们,在浩如烟海的古诗词中畅游,你们采摘到了最美的花朵,腹有诗书气自华,只要同学们以诗为友,与词同行,博学强记,善于积累,就会有更多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