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选择题刷题(含解析)--2023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三轮冲刺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选择题刷题(含解析)--2023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三轮冲刺复习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26 22:36: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选择题刷题--2023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三轮冲刺复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16世纪中叶,法国人帕斯基耶写作《法国研究》时说,“我用俗语(而非拉丁语)写作”;布代的《论钱币》处处流露出捍卫法国文化并与意大利人竞争的意识。有学者因此认为,16世纪是“法国意识”萌发的世纪。据此可知,“法国意识”的萌发缘于( )
A.人文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 B.新兴阶层摆脱宗教神权束缚
C.资本主义经济的迅猛发展 D.“人民主权”学说深入人心
2.18世纪的一些英国思想家认为,以自然状态和社会契约理论来描写和设计未来社会的图景,用理性来设计未来的国家体制,是非历史的和荒谬的……未来的社会,应该是每个人都参与到市场交换活动之中,通过市场、法律和道德三大基本要素来实现“文明和改善"的社会。这表明他们
A.否定理性的社会变革 B.反对政府的过多干预
C.倡导发挥人的主体作用 D.强调社会分工的主导性
3.谚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情绪。“神父的口袋最深”“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是16世纪德国社会中流行的谚语。这些谚语
A.改变人们对上帝的虔诚信仰 B.引发欧洲首次思想解放运动
C.反映人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 D.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
4.下面的示意图从总体上看,主要揭示了( )
A.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B.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
C.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5.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众议员名额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这规定违背了《独立宣言》中提倡的
A.主权在民原则 B.天赋人权原则
C.各州自治原则 D.各州平等原则
6.1753年,法国第戎学院举行题为“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起源为何?其是否为自然律所认可?”的征文比赛。受到该题目的刺激和启发,有思想家说:“学院竟然有此胆量提出”,“我即刻着手探讨了”。据此判断,这位思想家及其撰写的作品是
A.伏尔泰《哲学通信》 B.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C.康德《实践理性批判》 D.赫胥黎《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
7.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者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对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揭露得淋漓尽致,为马丁·路德提供了攻击天主教的炮弹。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是用神学的理论与话语表达了人文主义自由、平等的思想。可见,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共同之处是
A.都坚持国家权力高于神权 B.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C.都从根本上否定上帝的权威 D.传播人文主义手段相同
8.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公认的领袖和导师。他说:“本身自由,周围的人与自己平等——这才是真正的生活,人们的自然生活。”同时,他也写道:“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不可能不划分为富人和贫困两个阶级”。由此可知伏尔泰
A.认为天主教会阻碍进步 B.反对财产的不平等
C.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主张社会生活平等
9.1688年光荣革命后,议会“邀请”来国王,由于国王的权力不是来自于上帝,而是来自于议会,所以国王也随之走下了神坛,其地位与普通民众平起平坐。如果他违法乱纪,同样会受到法律的制裁。这表明
A.国王的权力受到限制 B.国王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
C.英国代议制正式确立 D.国王与议会共享政治权力
10.拜占庭在实用科学如建筑、美术等方面成就突出,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欧教堂采用了拜占庭式的穹顶。正当文艺复兴兴起时,拜占庭则出现了与人文主义近似的倾向,即所谓“拜占庭文艺复兴”。据此可知,当时欧洲( )
A.思想解放植根于东欧文化 B.东正教文明区域扩展
C.文化的同源异流特征明显 D.东西欧文化遥相呼应
11.法国大革命期间的重要文献《人权宣言》,在起草的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意见,形成了多个版本。其中一个版本以英国《权利法案》为蓝本,但未被采纳,可以推断,该版本的起草者试图( )
A.保留等级制和贵族权力 B.倡导人人生而平等的观念
C.维护君权神授专制思想 D.否认议会权力的至高地位
12.1765年,卢梭的名著《爱弥尔》被判在马德里的一所教堂公开焚毁。许多西班牙青年由此知道了该书并借来秘密阅读。此后,伏尔泰、狄德罗等人的著作被走私带进西班牙,赢得了众多读者。1768年,"西班牙民众已普遍产生漠视宗教的现象,甚至不信宗教"。从中可以看出当时
A.法国大革命促进了新思想传播 B.启蒙运动中心转移到西班牙
C.教权成为文化批判的主要对象 D.反封建斗争潮流进一步发展
13.雨果在小说《九三年》中描述1793年法国唯一的最高权力机关国民公会,“既是正式选举会议又是十字街头,既是权威机关又是平民大众,既是法庭又是被告”。这里的国民公会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是
A.三权分立 B.君主立宪 C.人民主权 D.法律至上
14.日本学者指出:明治政府通过国民教育贯彻西洋式近代化。日本的近代教育或许在塑造“国民”这一点上是成功的,但是在塑造“公民”这一点上毫无疑问是失败的。这里的“国民”指的是天皇制国家的臣民,“公民”则指的是具有自立性的人民。对此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日本因明治维新而开始走向近代化 B.日本近代国民教育保留了较多封建残余
C.明治维新导致日本的民族主义泛滥 D.公民意识缺失标志日本教育近代化失败
15.1482年,达·芬奇给当时米兰的最高统治者鲁多维柯斯弗查写了封求职信,在信中列出来自己熟练掌握的九门军事工程技术,希望谋得一个军事工程师的职位。最终求职成功。这反映了( )
A.达·芬奇的艺术才华未被重视 B.国家力量对军事才能的需求
C.人文主义精神得到社会认可 D.天主教会势力遭受严重打击
16.下为欧洲文艺复兴地图。图中某地被誉为“鲜花之城”,布鲁内列斯奇在此创造了大圆顶设计建设的奇迹。这里也哺育了认为“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的文学大家和创作出“神秘的微笑”等传世名作的艺术巨匠。该地位于
A.① B.② C.③ D.④
17.1403年至1404年,有学者撰文写道:“在佛罗伦萨有那么多的建筑,那么卓越的建筑!这些建筑实实在在地反映出它们的建造者是伟大的天才,居住在其中的人们该有多么幸福啊。”“在佛罗伦萨的建筑城墙之内,有着和外部同样辉煌的装饰。”对作者的意图,最具时代特征的解读是( )
A.称颂佛罗伦萨城市的壮观和美丽 B.费美居民住宅装饰的完美和辉煌
C.讴歌人的才智和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D.宣扬佛罗伦萨招引学者条件的优厚
18.19世纪60年代,总长超过3万英里的美国铁路有多种轨距。南部铁路轨距以5英尺居多,北部最普遍的轨距是4.9英尺,部分地区还采用6英尺、5.6英尺的轨距。这反映出当时美国
A.尚未形成成熟的统一国内市场 B.铁路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
C.科技水平限制了制造业的发展 D.战争破坏了基础交通设施建设
19.有学者指出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全程对外保密,而且多次要求代表不要向公众和报纸透露讨论内容。在通过宪法时,有两个州反对宪法,四个州仓促地批准通过了宪法,事实上,只有两个州的批准是审慎的,还包括一个没有公布投票数的州。由此可见该学者意在说明美国宪法
A.民主范围比较狭窄有限 B.存在联邦政府胁迫民意的问题
C.旨在维护统治阶级利益 D.在制定程序上表现出非民主性
20.下表是法国《人权宣言》的内容变化(部分)
1789年《人权与公民权宣言》 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的,在权利方面是平等的;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
1793年《人权与公民权宣言》 强调“平等”重于“自由”;“起义权”是“最神圣的权利”;任何公民享有劳动权、受救济权和受教有权。
1795年《人与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宣言》 删除“始终平等”和“起义权”相关条款;维护财产权是社会秩序的基础;训导人民要做“好儿子、好兄弟、好妻子和好朋友”。
上表内容说明法国大革命期间A.启蒙运动的制度蓝图渐次实现 B.权利观念的混乱导致社会失序
C.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逐渐转变 D.私有产权始终是革命焦点问题
参考答案:
1.A
【详解】根据材料“竞争意识”及所学知识可知,“法国意识”实际上属于文化民族意识,自从意大利文艺复兴以来,法国不断吸收意大利文化,并经历了从模仿到超越的阶段,题干内容属于“试图超越阶段”,法国人的民族自尊心使得法国人处处想要超越意大利文化,学者的行为显示出捍卫法国学术尊严的意愿和决心,因此“法国意识”的萌发缘于意大利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A项正确;“摆脱”说法绝对,新兴阶层只是反对并未摆脱,法国启蒙运动前尚处于神权束缚下,排除B项;此时尚处工场手工业阶段,19世纪的革命风暴、殖民掠夺、工业革命导致了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排除C项;启蒙运动时期,“人民主权”学说深入人心,排除D项。故选A项。(解析参考论文:意大利时刻16世纪法国对意大利文化的接受)
2.B
【详解】根据材料“每个人都参与到市场交换活动之中,通过市场、法律和道德三大基本要素来实现'文明和改善'的社会”可知,英国一些思想家反对政府过多干预,这影响了同时代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等人,B项正确;英国思想家否定用理性来设计未来的国家体制,进一步提出未来的世界是每个人都参与到市场中,通过市场、法律和道德来实现的社会,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看不见的手”),排除C项;材料没有强调社会分工的主导性,排除D项。故选B项。
3.C
【详解】“神父的口袋最深”“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等谚语是16世纪德国社会流行的,这反映出宗教改革前德国民众对基督教会腐败的痛恨,但人们还是信仰上帝的,故A项错误,C项正确;欧洲首次思想解放是14世纪开始的文艺复兴,故B项错误;法国启蒙运动是在18世纪,故D项错误。
4.D
【详解】依据图示“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可知西方国家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依据“资本主义扩张”、“殖民地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体系中”可知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建立,二者共同揭示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确立,D项正确。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图示信息无法看出,排除A项;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仅仅反映部分图片信息,图片还包括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的信息,排除B项;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不能完整反映图示信息,图片还包括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排除C项。故选D项。
5.B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天赋人权指的是:指自然界生物普遍固有的权利,并不限由法律或信仰来赋予的。但规定“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其中的“自由人总数”实际上对人的权力划了等级,有了歧视,如此规定违背了天赋人权原则。人民主权强调的是国家的一切权力来源于人民的授予,国家权力尊重和保障公民的权利与自由,不符合题意,排除掉A。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各州应该怎么做,强调的是中央集权,C选项排除掉。各州平等原则没有在《独立宣言》中说明和提倡,排除掉D。
6.B
【详解】根据材料“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起源为何?其是否为自然律所认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位思想家是撰写《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的作者卢梭,故B正确;伏尔泰《哲学通信》、康德《实践理性批判》未涉及人与人不平等的起源,故AC错误;赫胥黎是生物学家,《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出版于1863年,故D错误。
7.B
【详解】根据材料“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对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揭露得淋漓尽致”“用神学的理论与话语表达了人文主义自由、平等的思想”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是在思想领域里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人文主义的发展,都促进了思想解放,B项正确;“都坚持国家权力高于神权”只符合宗教改革,不是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共同之处,A项错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没有放弃对上帝的信仰,二者都否定的是教皇的权威和教会对思想的束缚,C项错误;文艺复兴通过复习文学、艺术等手段传播,宗教改革通过改革的方式从神学的角度传播人文主义,因此两次运动的传播人文主义的手段不相同,D项错误。
8.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伏尔泰主张开明君主制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因此根据材料“本身自由,周围的人与自己平等——这才是真正的生活,人们的自然生活”可知伏尔泰强调的是人的自然权利说,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天主教会的作用,排除A项;根据材料“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不可能不划分为富人和贫困两个阶级”可知,伏尔泰实际上承认了财产不平等的合理性,排除B项;主张社会生活平等的说法与材料“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不可能不划分为富人和贫困两个阶级”矛盾,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9.A
【详解】根据材料“国王的权力不是来自于上帝,而是来自于议会”“走下了神坛”“受到法律的制裁”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光荣革命实现了权力过渡,由国王到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掌权,国王的权力受到了限制,A项正确;1688年国王还有一定的权力,随着《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的颁布及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国王才日益统而不治,排除B项;英国代议制确立的标志是1689年《权利法案》,排除C项;材料是限制国王的权力,不是共享权力,排除D项。故选A项。
10.D
【详解】据材料可知,西欧文艺复兴时期采用了拜占庭的建筑风格,而拜占庭也兴起了西欧式的文艺复兴,因此,在当时的欧洲,东西欧文化遥相呼应,D项正确;文艺复兴植根于希腊罗马古典文化,排除A项;东正教文明区主要集中于东欧拜占庭和俄罗斯,材料的空间是东西欧,排除B项;材料信息没有体现文化的同源异流特征,排除C项。故选D项。
11.A
【详解】由材料“其中一个版本以英国《权利法案》为蓝本”可知法国试图借鉴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保留世袭的君主,保留封建等级和贵族权力,A项正确;材料强调试图借鉴《权利法案》起草者的意图,倡导人人生而平等的观念是《人权宣言》未采纳其意见后形成的,排除B项;《权利法案》已经否定了君主专制,排除C项;《权利法案》肯定议会拥有立法权,排除D项。故选A项。
12.D
【详解】材料信息反映启蒙思想家的著作反映了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和改造传统社会的要求,其传播范围的扩大表明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潮流的进一步发展,D项正确;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与题干时间不符合,排除A项;材料呈现了法国启蒙思想对西班牙的影响,并非“中心转移”,排除B项;教权只是封建专制的工具,并非“主要对象”,排除C项。故选D项。
13.C
【详解】依据题干“又是平民大众”可知国民公会是由平民大众组成,代表人民,而它同时又是权威机关,又是法庭可知,人民享有极大主权,C项符合题意;三权分立是美国最早实行,建立起联邦制政府;由题干唯一的最高权力机关国民公会可知,没有君主,所以不是君主立宪;题干没有体现法律至上的观点。由此分析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14.B
【详解】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实现了教育近代化,但是在教育过程中,更多的是培养了效忠天皇的国民而非公民,即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明治维新的局限性,排除A项;日本的民族主义泛滥并非明治维新导致,排除C项;日本的教育近代化实现了,但有局限性,排除D项。故选B项。
15.B
【详解】根据材料“1482年,达·芬奇给当时米兰的最高统治者鲁多维柯斯弗查写了封求职信,在信中列出来自己熟练掌握的九门军事工程技术,希望谋得一个军事工程师的职位。最终求职成功。”可知,达·芬奇给最高统治者写信,说明自己掌握军事工程技术,最终谋得职位,说明国家对掌握军事才能的人的需求,B项正确;达·芬奇的艺术才华未被重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人文主义精神得到社会认可,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人文精神的信息,排除C项;天主教会势力遭受严重打击,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
16.A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鲜花之城”指的是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布鲁内列斯奇在此创造了大圆顶设计建设的奇迹。薄伽丘、达·芬奇都是此地人。由地图信息可知,该地位于①,故A正确;②是罗马,③是德国的科隆,④是法国的巴黎,故BCD错误。
17.C
【详解】根据材料“1403-1404年”“‘佛罗伦萨……这些建筑实实在在地反映出它们的建造者是伟大的天才,居住在其中的人们该有多么幸福啊’”及所学可知,15世纪是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突出人文主义特征,讴歌人的才智和对幸福生活的追求。C项正确;AB项都是建筑的表面反映,没有反映建筑的时代特征,排除A项;D项只涉及佛罗伦萨对人才的重视,没有反映出时代特征,排除D项。故选C项。
18.A
【详解】抓住关键词“19世纪60年代”,当时发生了南北战争。不同宽度的铁轨,说明尚未形成成熟的同一国内市场,A项正确。科技水平限制了制造业的发展,并不符合史实,第一次工业革命正向美国扩展。铁路部门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战争破坏了基础交通设施建设,材料并没有涉及。排除BCD。
19.D
【详解】据题干可知,该学者认为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不仅全程对外保密,而且在通过宪法时只有两个州的批准是审慎的,这说明美国制宪会议并不公开透明,最后通过的宪法也没有得到一些州的真正认同,由此可见宪法在制定程序上并没有那么民主,D项正确;题干是关于美国1787年宪法通过的程序,并没有体现民主范围,排除A项;1787年宪法通过后才产生了美国第一届联邦政府,排除B项;题干并没有体现美国宪法的宗旨,排除C项。故选D项。
20.C
【详解】从“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的,在权利方面是平等的;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中强调所有人自由平等,到“维护财产权是社会秩序的基础;”强调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可得出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逐渐转变,不断提高,C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实现目标,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失序,排除B项;D太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