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选择题刷题(含解析)--2023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三轮冲刺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选择题刷题(含解析)--2023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三轮冲刺复习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26 22:41: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国近现代史—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选择题刷题--2023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三轮冲刺复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图是江苏省档案馆藏的传单。
该传单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
A.是彻底反帝反封建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B.展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
C.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D.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重要里程碑
2.1924年,中共中央通告:“此时国外列强之压迫,国内旧思想之反攻,都日甚一日,因此,五四运动之精神仍有发挥之必要。”1925年,青年团中央提出“继续五四运动的精神,参加民族解放运动”的口号。这一时期强调“五四精神”意在( )
A.推动工人运动的高涨 B.加速新思想的传播
C.配合国民革命的开展 D.开启国共合作序幕
3.有学者指出:“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是一个历史转型期。”在这段时期里,各种各样的历史人物选择了不同的方式改造中国社会,推动中国社会进步。下列“选择”不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
A.宋教仁通过议会斗争来追求民主政治
B.陈独秀通过思想革新来反对专制愚昧
C.李大钊宣传社会主义思想来救亡图存
D.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指导革命
4.有学者认为,中国历史上曾出现四次翻译高潮。其中,第三次翻译高潮是鸦片战争至“五四”时期对西学的翻译。当时,西方的科学技术、教育思想、民主政治、马克思主义等被翻译输入。这次翻译高潮( )
A.根源于近代政治制度变革 B.促进了近代思想文化的转型
C.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 D.体现了全盘西化的历史潮流
5.1925年,由新学生社女社员发起、以工农妇女为主体的革命妇女团体“广东妇女解放协会”在广州成立。至1926年,仅一年时间,全省就有海丰、顺德、新会、梅县等10多个县市相继成立了分会,有会员2000余人。广东妇女解放协会的创建( )
A.得益于北伐战争的胜利推进 B.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C.践行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精神 D.改变了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
6.下表所示为中共一大到中共五大的基本情况。由此可知,当时中国共产党的发展( )
时间(年) 会议 地点 出席代表人数(人) 全国党员总人数(人)
1921 中共一大 上海、嘉兴 13 53
1922 中共二大 上海 12 195
1923 中共三大 广州 40 432
1925 中共四大 上海 20 994
1927 中共五大 武汉 82 57967
A.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适应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C.维护了人民群众根本利益 D.注重吸纳农民阶级力量
7.红船精神中“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出自于神农舍身尝百草的大无畏精神;来自于大禹为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无私之心;来源于苏武牧羊宁死不屈的忠贞;来源于岳飞精忠报国,奋勇杀敌的壮烈。这表明了红船精神是( )
A.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的探索 B.对全民族抗战伟大力量的验证
C.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核的传承升华 D.共产党人敢为人先、锐意进取的动力
8.1920年,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秘密成立,19位发起人中有16人后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2年参会的152名会员中有超过1/3加入中国共产党。这可以说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
A.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B.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基础
C.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 D.有利于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9.1927年1月3日,英国水军暴力镇压武汉群众。刘少奇闻知情况拍案而起,“光天化日之下,英帝国主义者公然施暴,屠杀中国人民,制造惨案事件,不严惩杀人凶手,我们绝不罢休!”与这一历史事件密切相关的是( )
A.武昌起义爆发 B.北伐战争顺利推进
C.国共合作破裂 D.国民政府统一全国
10.“它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策略原理和我国的具体情况,正确地制定了与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和政策。这使党能够团结各民主阶级的力量,开展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军阀的革命斗争,大大加快了中国革命的步伐,为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做了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准备。”这里的“它”指的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国民党一大
11.学者方进在《写在中共一大会址》一文中写到:“照耀人间的辉煌太阳,升起来了,从上海法租界贝勒路3号这座并不普通的民房。这是太阳的诞生,这是光与火的点燃,这是新中国的临盆。”材料反映的事件( )
A.使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B.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C.使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D.完善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12.下表所示为毛泽东担任第六期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所长期间(1926年5至9月)开展的主要教学活动。由此可见,毛泽东( )
① 分别组成了两广、湖南、湖北、江西、福建、江浙、安徽、四川、云贵等13个“农民问题研究会”
② 要求学员就租率、主佃关系、抗租减租平粜、利率、田赋、自耕农半自耕农佃农雇农数目比较、地主的来源、工价、地方公会组织及财产状况、地方政治组织、教育状况、妇女、农民、农村组织状况等36个方面开展调查
③ 亲自给学员们修改调查报告,编写《农民问题丛刊》
A.认识到提高农民觉悟的重要性 B.始终把农村作为工作的重心
C.大力宣传工农革命以配合北伐 D.领导学员积极开展土地革命
13.20世纪初,有中国学者曾介绍过克鲁泡特金的互助论,但在当时没有产生任何社会影响。但到1919年前后,克氏互助论开始风行中国思想界,当时最有影响力的东方杂志连载相关理论,商务印书馆也出版相关著作,人们纷纷主张用互助论来解决人类社会和中国问题。这一变化( )
A.得益于五四运动的宣传推动 B.反映出新文化运动阵营出现分化
C.深受国内外政治形势的影响 D.助推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14.歌曲往往带有一定的时代特征。以下是《国民革命歌》的歌词,这首歌曲( )
A.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影响增强 B.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
C.反映了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 D.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新
15.1919年5月5日《晨报》刊文指出,“昨日为星期天,天气晴朗,记者驱车赴中央公园游览,至天安门,见有大队学生,个个手持白旗,颁布传单,群众环集如堵,天安门至中华门沿路,几为学生团体占满。”该事件( )
A.开启了中国新的革命历程 B.建立起了广泛的革命统一战争
C.标志着中共领导地位确立 D.迫使列强修改了不公正的判决
16.1926年11月18日,国民党决定将国民政府和中央党部迁到武汉。但北伐军攻占武昌后,蒋介石看到两湖地区工农群众运动高涨,国民党左派掌握武汉革命政权后,便提出迁都南京,挑起了所谓的“迁都之争”。这一争论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
A.国共合作阵营开始出现裂痕 B.国民党内存在派系间的权力之争
C.国民党内部争夺革命领导权 D.国内迫切需要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17.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标志着( )
A.启蒙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B.北洋政府黑暗统治开启
C.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8.下图是1919年5月5日上海《新申报》为五四运动爆发印发的“号外”,表明当时( )
A.学生运动的中心在上海 B.民主主义成为主流
C.思想解放运动方向变化 D.学生运动声势浩大
19.1920年,陈望道在《劳动界》杂志上发表《平安》一文。他在文中指出,劳工并没有得到平安,他们的生活既是不平的也是不安的,甚至提出了“我们向那(哪)里去找平安”的疑问。陈望道发表该文意在( )
A.唤醒工人阶级的反抗意识 B.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C.揭露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D.壮大中国共产党的力量
20.李大钊在1919年出版的《新青年》“马克思研究专号”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1920年发起中国最早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陈独秀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这些活动的意义是( )
A.初步提出了向学习西方的主张 B.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C.宣传了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想 D.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参考答案:
1.A
【详解】根据材料“诸君知欧洲和约各国均已签字乎,诸君知我国代表青岛问题拒绝签字乎”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初,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召开巴黎和会,在英国、美国、法国等国的操纵和日本的威胁下,和会无理拒绝了中国收回国家主权的正当要求,决定将德国侵占中国山东的权益转给日本,消息传到国内后,举国震惊,五四运动爆发,以学生为先锋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还我青岛”等口号,这体现了材料所述五四运动是彻底反帝反封建伟大爱国革命运动,A项正确;材料所述内容体现了五四运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国内北洋军阀卖国行为的爱国运动,没有体现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排除B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的性质,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不是材料主旨内容,没有强调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内容强调了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没有强调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的地位,排除D项。故选A项。
2.C
【详解】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及“此时国外列强之压迫,国内旧思想之反攻,都日甚一日,因此,五四运动之精神仍有发挥之必要”“继续五四运动的精神,参加民族解放运动”可知,此时国民革命运动开展,以打倒列强除军阀为目标,发扬五四精神与这一阶段特征相符合,C项正确;此时的革命目标是打倒列强除军阀,不是推动工人运动的高涨,也不是加速新思想的传播,排除AB项;开启国共合作的是1924年召开的国民党一大,排除D项。故选C项。
3.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指导革命的时间应该在1924年1月,不符合材料所讲“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间,即1911年10月10日---1919年5月4日,符合题意,选择D项;宋教仁通过议会斗争来追求民主政治一事发生在1912年12月,符合材料所提及时间及材料所讲“……改造中国社会,推动中国社会进步”,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陈独秀通过思想革新来反对专制愚昧一事发生在1915年9月开始的新文化运动,符合材料所提及时间及“……改造中国社会,推动中国社会进步”,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李大钊宣传社会主义思想来救亡图存一事开始于1919年《新青年》“马克思研究专号”上,他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符合材料所提及时间及“……改造中国社会,推动中国社会进步”,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4.B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西学东渐日盛,中国逐渐掀起第三次翻译高潮,将西方的科学技术、教育思想、民主政治、马克思主义等翻译过来,在社会上形成思想解放的潮流,促进了近代中国思想文化的转型,B项正确;这次翻译高潮的出现根源于民族危机的加深,并非根源于近代政治制度变革故,排除A项;“中体西用”是洋务派的指导思想,排除C项;D项“全盘西化的历史潮流”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5.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1925-1926年为国民革命时期,以工农妇女等革命力量为主体组成的广东妇女解放协会的创建,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B项正确;1925年,北伐战争尚未开始,排除A项;工农武装割据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年)的相关史实,排除C项;广东妇女解放协会的创建有利于提升女性的社会地位,“改变了”的说法不恰当,排除D项。故选B项。
6.B
【详解】根据表格可以看出,出席代表人数不断增多,党员人数不断增加,说明共产党队伍在壮大,适应了革命形势的发展的需要,B项正确;材料只有党员数量的变化,并没有对思想的传播,排除A项;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在当时就是获得土地,材料没有相关土地政策,排除C项;材料没有党员的构成成分,排除D项。故选B项。
7.C
【详解】根据“出自于神农舍身尝百草的大无畏精神;来自于大禹为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无私之心;来源于苏武牧羊宁死不屈的忠贞;来源于岳飞精忠报国,奋勇杀敌的壮烈”可知,红船精神是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在此基础上升华除了“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红船精神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升华,不能说明是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的探索,排除A项;红船精神诞生在全民族抗战之前,因此不能说是对全民族抗战伟大力量的验证,排除B项;材料说明红船精神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升华,D项与这一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8.C
【详解】据题意可知,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发起人和会员中的许多成员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说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推动了中共的成立和发展壮大,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C项正确;1911年的辛亥革命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的深入人心,排除A项;这些成员是加入中共,没有构建基层党组织,和扩大中共组织基础无关,排除B项;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排除D项。故选C项。
9.B
【详解】根据题干时间为1927年,事件为英国水军镇压武汉群众,此时正处于北伐时期,北伐时期的斗争目标是军阀和帝国主义,刘少奇在闻知英国水军暴力镇压武汉群众后认为“不严惩杀人凶手,我们绝不罢休”符合北伐战争的基本情况,B项正确;武昌起义爆发是在1911年,排除A项;国共合作破裂是在1927年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排除C项;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中国是在1928年,排除D项。故选B项。
10.C
【详解】根据材料“制定了与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和政策”可知,为大革命做准备,促成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是中共三大,C项正确;中共一大明确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不是联合国民党,排除A项;中共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没有制定与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和政策,排除B项;国民党一大标志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革命统一战线建立,排除D项。故选C项。
11.B
【详解】由材料“太阳的诞生,这是光与火的点燃,这是新中国的临盆”,说明在这座民房里发生的事件是中国历史新的开始,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分析是中共“一大”的召开的意义,中国“一大”的召开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B项正确;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标志着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排除A项;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排除C项;完善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是在土地革命时期,该理论产生和形成于井冈山斗争中,排除D项。故选B项。
12.A
【详解】根据材料“毛泽东担任第六期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所长期间(1926年5至9月)开展的主要教学活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民革命时期,毛泽东成立了多个农民问题研究会,编写《农民问题丛刊》,关注农民思想意识的提高,反映出毛泽东已经认识到提高农民觉悟的重要性,A项正确;“始终”一词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北伐,排除C项;土地革命是在1927年后提出的,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3.C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919年前后,克鲁泡特金的互助论开始风行中国思想界。结合所学可知,一战后战胜国牺牲弱小民族的利益,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国内五四运动的爆发,使思想界重新认识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因此,互助论风行中国则受到国内外政治形势的影响,C项正确;五四运动宣传的是马克思主义,排除A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使新文化运动阵营分裂,排除B项;五四运动助推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排除D项。故选C项。
14.C
【详解】从《国民革命歌》的歌词“打倒列强除军阀”可知,当时中国革命的中心任务是打倒北洋军阀,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任务,这体现了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C项正确;材料与马克思主义无关,排除A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提出,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排除B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排除D项。故选C项。
15.A
【详解】根据材料“1919年5月5日”“昨日为星期天,天气晴朗,记者驱车赴中央公园游览,至天安门,见有大队学生,个个手持白旗,颁布传单,群众环集如堵,天安门至中华门沿路,几为学生团体占满”可知,此事件为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开启了中国新的革命历程,A项正确;建立起了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是在国民革命时期,排除B项;此时中国共产党还未成立,排除C项;五四运动没有迫使列强修改不公正判决,排除D项。故选A项。
16.C
【详解】根据材料“但北伐军攻占武昌后,蒋介石看到两湖地区工农群众运动高涨,国民党左派掌握武汉革命政权后,便提出迁都南京”并结合所学可知,在看到国民党左派掌握武汉革命政权后,蒋介石便提出要迁都南京,这实质上国民党内部争夺革命领导权的斗争,是蒋介石准备公开叛变革命的重要步骤,C项正确;A项的“开始出现”表述与史实不符,中山舰事件后国共两党出现裂痕,排除A项;“国民党内存在派系间的权力之争”此表述并非这一争论反映的根本问题,排除B项;当时革命统一战线已经形成,排除D项。故选C项。
17.D
【详解】通过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北京学生在天安门前游行示威反映的事件为五四运动,该事件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D项正确;早在19世纪后期启蒙思想已开始了在中国的传播,排除A项;北洋政府黑暗统治开启于1912年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排除B项;1937年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排除C项。故选D项。
18.D
【详解】材料体现了上海的《新申报》专门印发号外报道五四运动,说明学生运动声势浩大,D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学生运动的中心在北京,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民主主义成为主流,排除B项;五四运动使得思想解放运动方向变化,排除C项。故选D项。
19.A
【详解】根据材料“劳工并没有得到平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人阶级的处境不好,只有斗争才能改善境遇,只有探索才能找到出路,因此要唤醒工人阶级的反抗意识,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没有揭露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排除C项;当时共产党尚未诞生,排除D项。故选A项。
20.B
【详解】根据材料“李大钊1920年发起中国最早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陈独秀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可知1918年后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在各地兴起,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B项正确;鸦片战争以后,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就提出来“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A项不符史实,排除A项;马克思主义是关于社会主义的学说,不是资产阶级思想,排除 C项;D是国共十年内战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