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基础训练(含答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基础训练(含答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26 22:43: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基础训练
1.在美国,处于决策中心的是
A.总统 B.最高法院 C.国会 D.众议院
2.约翰是内华达州的众议员,汤姆是来自内华达州的参议员,汤姆的任期比约翰( )
A.短3年 B.长3年
C.短4年 D.长4年
3.13世纪,英国通过《大宪章》主要是为了限制
A.王权 B.贵族权力 C.教会势力 D.资产阶级力量
4.有关日本德川幕府统治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天皇名义上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但没有实权
②将军是最大的封建主,下辖大名和武士
③幕府实行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
④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5.1721年,英国议会首次对行政高官进行质询。1783年,议会下院议长宣布,任何议员都有权向大臣或官员提出问题,被质询者可以答复,也可以拒绝答复。1835年,质询首次出现在英国议会下院的议事程序单上,并公布于众,被质询者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做出答复。从此,质询成为英国议会对内阁进行监督和问责的一项固定制度。这一制度( )
A.保证了英国政局长期稳定 B.使政府工作透明度有所降低
C.有利于推动政府改善工作 D.有利于三权分立体制的完善
6.议会审判时,英王查理一世说:“你们企图审判国王,这是多么大的罪恶啊,我的权力是上帝所托付的。”法官说:“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追根溯源,法官的话深刻反映了
A.法官与查理一世的个人恩怨 B.审判与被审之间主权的较量
C.民权理念对君权神授的否定 D.议会政治与君主专制的矛盾
7.1871年,德意志帝国联邦议会的职权包括审查法案及其调整各邦与帝国间的关系,并作为最高的上诉机关。其议员共有58人,其中普鲁士代表占17席。依照帝国宪法规定,在联邦议会中只要有14票反对,就可以否决任何一个议案。这一制度设计(  )
A.削弱了联邦议会立法权威 B.破坏了联邦制的政治框架
C.体现了国内政治力量格局 D.违背了民主法治发展潮流
8.1832年议会改革后,工业、商业和知识界等“中等阶级”的议员,在议会中所占比例约四分之一;贵族和地主议员占议员总数的一半以上。这反映出
A.中等阶级发展受到抑制
B.贵族政治逐渐走向瓦解
C.工人运动有了法律保障
D.工业资产阶级控制了议会
9.下面是某学者对近代某部法律文献做的一些评价。这部法律文献( )
1.改变了邦联时期国家机器软弱无力的状况 2.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君主制 3.没有规定具体的选举法 4.带有明显的种族歧视色彩
A.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 B.确立了法国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
C.促进了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 D.避免了美国政治中绝对权力的出现
10.到1848年,法国仅有少数地区实现了工业化,总的来看它基本上是个农业国……法国民众对拿破仑(皇帝)充满怀念和迷信。该社会现象
A.制约法国近代政治体制的探索 B.体现法国工业革命的艰难
C.反映法国大革命后的政局动荡 D.凸显法国农民阶级的淳朴
11.2017年5月3日英国首相特普莎·梅获女王同意正式解散议会。议会解散后,议会下院所有席位自动空缺,但包括首相在内的所有内阁大臣仍保留现职位直至新内阁组建完成。由此可见,英国
A.君主掌握一定的权力 B.首相有权解散上议院
C.内阁和首相共同进退 D.女王有制约首相权力
12.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旧染污俗’代表了历史沉积中的丑陋一面……而革新政治又是与风气的改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下列体现了这一点的有
①商鞅变法
②孝文帝改革
③明治维新
④辛亥革命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3.美国联邦宪法规定: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众议员的任期为两年,每两年全部改选一次;而参议员任期是六年,每两年改选三分之一的议员。这些规定
A.防止立法工作草率从事 B.保证代表的广泛性和政策的延续性
C.兼顾中央和地方的利益 D.充分体现了两院的制约与平衡原则
14.1871年后,在德意志帝国出现了一种奇怪现象:存在一个民选的帝国议会,帝国政府却不对帝国议会负责,甚至可以在联邦议会同意下解散代表民意的帝国议会。这一现象
A.源于俾斯麦强力推行的铁血政策 B.说明资产阶级民主违背国情
C.是因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缓慢 D.表明德国专制主义色彩明显
15.1791年12月,美国宪法之父詹姆斯·麦迪逊起草的十条修正案通过,成为宪法的一部分。第二条修正案规定:纪律良好的民兵队伍,对于一个自由国家的安全实属必须;故人民持有和携带武器的权利,不得予以侵犯。这一规定
A.有效维护了联邦政府的统一 B.避免了政府对民众权利侵犯
C.推动了美国民主共和制建立 D.埋下了社会治安混乱的隐患
16.福泽谕吉是日本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对近代日本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阅读材料:
材料一 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对俄罗斯的民族主义者和斯拉夫派来说是一个严重打击,因为与许多事先就警告俄罗斯会因其没能跟上西方的脚步而即将遭到失败的西欧派人不同,斯拉夫派人则很有信心地预言俄罗斯专制制度的优越性将会导致一场可与1812年对拿破仑的胜利相媲美的胜利。实际上,这场失败暴露了旧制度的腐败和落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革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到达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来似乎容易,实际上此路不通。
——福泽谕吉《文明论概略》
材料三 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一方面日本全面学习西方,从军事、技术、政治体制一直到生活习惯,日本的精英阶层善于学习,全力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化;另外一方面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
——刘涛《中国崛起第十四:从“万世一系”的宗教神话看日本的崛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中“西方的脚步”和“旧制度”的内涵。
(2)结合日本历史,说明材料二福泽谕吉提出“汲取欧洲文明”主张的原因。明治维新中有哪些“汲取欧洲文明”的做法?试举两例。
(3)材料二认为“汲取欧洲文明”的理想途径是什么?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说明理由。
(4)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你对日本明治维新期间“一个奇特现象”的理解。
17.变革中的抉择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国际学界关于东亚发展模式的研究成果颇丰。普遍认为东亚跨越19中期——20世纪初的历史大变革,各国的发展各具特色。主要呈现出三种类型,即“择他抵抗型”、“主动学习型”和“从属一自立型一。
回答:
(1)你认为中国和日本分属哪一类型?
(2)请结合中国近代重大历史事件,对中国选择的这种类型进行阐释说明。
参考答案:
1.C2.D3.A4.D5.C6.C7.C8.B9.D10.A11.C12.D13.B14.D15.D
16.(1)内涵:“西方的脚步”:近代资本主义文明(或工业革命的影响)。“旧制度”:沙皇专制制度(或农奴制)。
(2)原因:欧洲文明是工业文明,代表历史发展方向;日本门户被美国打开,出现民族危机;日本长期闭关锁国,国力落后,需要壮大自身实力;中国深受列强欺凌的现实引起日本有识之士的警觉。
做法: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答出建工厂、办学校、穿西装、练军队等具体措施亦可)
(3)途径:先学文化再学制度最后进行物质建设。
赞同。福泽谕吉学习西方必须思想、制度、经济多管齐下的主张很有见地,遵循先难后易的原则,有利于减少阻力,对明治维新有指导和推动作用。(或不赞同。所列出的文化——制度——经济的学习顺序具有理想化和机械化的弊端,在实践中很难操作。)
(4)提示:可以从明治维新特点角度回答,也可以从明治维新具体内容方面回答,还可以直接对材料进行解释和举例。(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即可)如:经济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与政治民主化的严重滞后;又如:全面西化的同时还保留自身民族传统和文化;再比如:明治维新从“军事、技术、政治体制一直到生活习惯”等方面全面学习西方,但也“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如形成近代天皇制、武士道精神、神道崇拜等。
17.(1)中国:“择他抵抗型”;日本:“主动学习型”
(2)近代中国饱受列强的凌辱,先进的中国人在反侵略的同时也选择了学习西方挽救中国的现代化探索。在两次鸦片战争打击下,洋务派选择了学习西方技术的洋务运动,开启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在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派决定学习日本,实行君主立宪,开展维新变法运动,起到了思想的启蒙作用:20世纪初,维新运动失败后,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以西方启蒙思想为武器,以美国的民主革命为样板,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促进了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发展。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后,以陈独秀、李大钊等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以俄为师,宣传马克思主义,领导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从此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篇章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