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检测练习(含解析)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检测练习(含解析)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7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26 22:47: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1.“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被写入中共十九大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其意义在于( )
A.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B.推动了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
C.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D.解决了民族工作发展中的问题
2.据下表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现代中国( )
1 1984年5月31日审议通过《民族区域自治法》,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出规定
2 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一同确立为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政治制度
3 2001年2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新修订的《民族区域自治法》中以法律的形式正式确立
A.创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构想 B.以史为鉴促进民族问题的解决
C.民族地区社会经济事业的发展 D.改革开放推动政治文明的进步
3.1984年,全国人大在制定《民族区域自治法》时,原来的草案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而正式通过时则改为"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把其中“的民族”三字删掉旨在( )
A.准确界定民族区域自治的主体 B.扩大民族区域自治适用范围
C.向群众宣讲《民族区域自治法》 D.突出强调法律用语的精炼化
4.2007年,中共中央及有关部门在给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贺电中说:“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民族工作相结合的一个伟大创举。”这里所说的“伟大创举”是指
A.中国历史上首次实行由当地民族进行自我管理 B.中国各少数民族中蒙古族最先赢得了民族独立
C.内蒙古地区在新中国成立前就率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D.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标志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
5.图这张历史照片拍摄于1955年万隆会议期间,照片反映了各国代表赞扬和拥护周恩来在会上的发言,休息时他们纷纷找周恩来总理签名留念。周恩来在这次发言中提出的外交方针是
A.一边倒 B.求同存异 C.另起炉灶 D.不结盟
6.1957年周恩来在《关于我国的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中讲到:“(中国历史上)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对外曾是长期受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内部是各民族在革命战争时同甘共苦结成了战斗友谊,使我们这个民族大家庭得到了解放。”这段话主要说明了( )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最早是1954年宪法的规定
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各少数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现实决定的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7.下图是1959~2008年西藏自治区粮食总产量及单位面积总产量的变化示意图。从政治角度看,图中第一个转折点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 )
A.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实施 B.社会主义制度在西藏的确立
C.西藏人民民主权利的扩大 D.西藏自治区农业科技的发展
8. 1957年3月25日,周恩来在一次讲话中说:“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界墙,增加民族纠纷,因为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同汉族长期共同聚居在一个地区。有些地区,如内蒙古、广西、云南,汉族都占很大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人就要搬家,这对各民族的团结和发展都很不利,所以我们不采取这种办法。而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联邦制是不利于民族团结和发展的  ②民族聚居区都是要实行民族自治的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国情决定的  ④周恩来讲话是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A.③④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9.有同学在课外进一步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时归纳了以下表格,对该表解读最准确的是:
1941年5月1日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
1945年10月23日 中共中央指示:“对内蒙的基本方针,在目前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1947年5月1日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1949年-1954年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写入《共同纲领》和1954年宪法。
1955年-1965年 先后成立新疆、广西、宁夏、西藏自治区。
A.反映中共对国情的认识不断深化
B.表明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
C.说明中共一直高度重视民族问题
D.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源远流长
10.一般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1949年、1956年、1972年分别形成了三次建交高潮。下列史实与三次高潮成因相对应的是
A.中苏建交、尼克松访华、两极格局的崩溃
B.一边倒、“求同存异”、《中美联合公报》
C.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D.不结盟运动、重返联合国、中日关系改善
11.根据我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要以不违背我国宪法和法律的基本原则为前提,在此基础上根据地方实际采取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这表明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
A.是中央领导下的地方自治 B.强调权利与义务统一
C.是符合国情的民族政策 D.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力
12.下表中申件和意义的对应关系准确的是
事件 意义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共同纲领》 建立了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B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确立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认为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巩固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D 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法制建设方针 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A.A B.B C.C D.D
13.1957年周恩来在谈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时说,“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就在各民族间增加隔阂,增加纠纷。因为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同汉族长期共同聚居在一个地区,有些地区……汉族都占很大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的人就要搬家……所以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联邦制不利于各个国家的民族团结与发展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我国历史与国情决定的
C.在民族聚居区都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D.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少数民族人民的要求
14.1949年9月7日,周恩来向已到达北平的几百名政协代表作了报告,其中专门说:“中国是多民族国家,但其特点是汉民族占人口的最大多数,各少数民族总起来还不到全国人口的10%。不管人数多少,各民族间是平等的……我们主张民族自治,但是今天帝国主义者又想分裂我们的西藏、台湾甚至新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希望各民族不要听帝国主义者的挑拨。为了这一点,我们国家的名称,叫中华人民共和国,而不叫联邦。”对周恩来的这段讲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A.实行联邦制不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 B.实行民族自治是历史和现实的要求
C.这是我党在没有民族自治经验下的探索 D.民族自治是实现民族平等的重要体现
15.学者汪辉在谈论新中国的某一制度时说,它“汲取了传统中国‘从俗从宜’的治边经验”,根据不同的习俗、文化、制度和历史以形成多样性的中央与地方关系,但这一制度不是历史的复制,而是全新的创造,其中国家主权的单一性与以人民政治为中心的社会体系的形成是区别于王权条件下的朝贡体制的关键之处,我把它看成是帝国的遗产、民族国家与社会主义价值的综合。材料中的“它”
A.最早实行这一制度的地区是宁夏
B.这是一种苏联模式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方法
C.它的法律依据是《民族区域自治法》
D.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16.下图为“新中国与世界各国建交示意图”,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中美关系正常化
B.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C.中国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
D.中国得到了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羁縻政区的起源是中原王朝在少数民族聚居区或新征服区实行的特殊政策。在这些地区,虽然也和正式政区一样设置州县,但一般不征收赋税徭役,不派遣行政官员,而由当地部族的首领世袭,治理自己的内部事务。正因为实行特殊的政策,所以同样是羁縻政区,情况却有很大的差别。
——摘编自葛剑雄《统一与分裂》
材料二 新疆和平解放后,为了解决当地严峻的经济困难,中央决定在新疆开展大规模屯垦戍边。1950年,驻疆部队开展了前所未有的大生产运动,当年实现了粮食蔬菜的自给。1954年,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军队建设军垦农场逐步转变为兵团职工建设国营农场,新疆屯垦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根据屯垦规划,兵团积极引进、吸收、研发和推广先进生产技术,使新疆的国营农场建设朝着规模化、机械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实行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战略,形成多门类的现代工业体系,为新疆现代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赵曼《新中国新疆屯垦戍边之发展阶段与特征》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羁縻政区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唐朝在西域设置的羁縻政区。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新疆屯垦的意义。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共产党发展民族地区的政策措施
序号 史实
① (共同纲领》第五十一条: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
② 1950年,政务院颁布(全国少数民族卫生工作方案》和《少数民族妇幼卫生工作方案》。1951年召开第一次全国少数民族卫生工作会议。1952年,在少数民族地区建立县级卫生基层组织
③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的风俗的自由
④ “一五”计划期间,内蒙、新疆、西藏、昌都等地,投资重心以交通运输和工业建设比重为大
⑤ 2000年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国家把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
结合所学知识,以“少数民族人民当家做主”为题写一则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参考答案:
1.C
【详解】根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可得出把民族意识,民族团结写入党章,有利于进一步增强民族的凝聚力,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C项正确;多元一体的格局在中国古代已经形成,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民族凝聚力,而不是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排除B项;这一修订的内容,并不能就此解决相关的问题,排除D项。故选C项。
2.D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改革开放推动了民族区域自治步入法制化轨道,《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审议通过且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提升为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说明改革开放推动政治文明的进步,D项正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早在新中国成立时期就已经确立,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改革开放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以史为鉴促进民族问题的解决”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民族地区社会政治发展情况,没有涉及民族地区社会经济事业的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
3.A
【详解】根据材料“......原来的草案.......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而正式通过时则改为.......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可得知把其中“的民族”三字删掉旨在确界定民族区域自治的主体,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扩大民族区域自治适用范围,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向群众宣讲《民族区域自治法》,排除C项;材料体现准确界定民族区域自治的主体,而不是法律用语的精炼化,排除D项。故选A项。
4.C
【详解】据“内蒙古自治区成立,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民族实际相结合的一个伟大创举.”可以知道,这里的“伟大创举”主要是指率先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 C选项符合题意。中国历史上首次实行由当地民族进行自我管理是在唐朝,如唐朝的羁縻政策,A选项排除。中国各少数民族中蒙古族最先赢得了民族独立说法错误,蒙古族是中国56个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B选项排除。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标志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D选项排除。
5.B
【详解】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故答案选择B项;“一边倒”、“另起炉灶”是新中国建立初期实行的外交政策之一,故A、C项不正确;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故D项不正确。
6.B
【详解】试题分析:题中材料主要反映了中国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创立的,各民族应是平等团结的关系。所以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本题选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最早在《共同纲领》里提出的。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完全错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7.A
【详解】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准确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图中第一个转折点开始于1965年,这应归功于1965年西藏自治区的设立,故本题应选A项;B项发生于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之后;C项开始于1951年西藏的和平解放,均早于第一个转折点开始的时间“1965年”,故排除;农业科技的发展是西藏粮食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增加的客观原因,与设问要求“主要原因”不符,故排除D项。
8.A
【详解】试题分析:联邦制不一定不利于民族团结和发展。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是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所以②说法错误,再结合材料信息,③④说法正确,故选A项。
考点: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9.A
【详解】从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到成立新疆、广西、宁夏、西藏自治区,反映了中共对中国多民族国家以及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认识不断深化,采取有利于民族团结、共同发展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故A正确;遵义会议标志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B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主要反映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选项对材料的解读不够准确;D选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源远流长”表述不恰当,排除。
10.B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和“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一周年时,中国已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1955年,周恩来在亚非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中国与更多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1972年中美关系缓和,许多西方国家纷纷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故B项正确。A项尼克松访华是1972年、两极格局的崩溃是20世纪90年代,排除。C项日内瓦会议是1954年,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排除C。1961年不结盟运动兴起、1971年26届联大上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返联合国、1972年中日关系改善,排除D。所以选B
点睛:解决本题时两个注意:第一抓住题干时间“1949年、1956年、1972年”,第二联系所学知识逐一对选项进行排除,即可得出答案。
11.A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由材料可知,依据我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民族自治地区的自治权应以不违背我国宪法和法律的基本原则为前提而实行,可见现代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央政府统一领导下的地方自治制度,故选A。B、C所述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民族区域自治不同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不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力,故D错误。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2.C
【详解】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认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有利于巩固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故答案为C项。1949年新政协通过的《共同纲领》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此法律性文件并没有确立社会主义原则,排除A项;第一届全国人大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成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排除B项;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的法制建设方针为平反冤假错案及法制建设提供了基础,排除D项。
13.B
【详解】据“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矛盾,增加民族纠纷。因为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同汉族长期共同聚居在一个地区,有些地区…汉族都占很大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的人就要搬家…所以我们…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可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我国历史与国情决定的,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利于民族团结,利于社会稳定,B正确;AC表述太绝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少数民族人民的要求”,排除D。
14.C
【详解】由“我们主张民族自治,但是今天帝国主义者又想分裂我们的西藏、台湾甚至新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希望各民族不要听帝国主义者的挑拨。为了这一点,我们国家的名称,叫中华人民共和国,而不叫联邦”可以分析出A项正确;由““中国是多民族国家,但其特点是汉民族占人口的最大多数,各少数民族总起来还不到全国人口的10%。不管人数多少,各民族间是平等的……我们主张民族自治,但是今天帝国主义者又想分裂我们的西藏、台湾甚至新疆”可以分析出B项和D项正确;C项错误,1947年我国已经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有一定的经验了,故本题答案选C项。
15.D
【详解】根据材料“治边经验”“根据不同的习俗、文化、制度和历史状态”“帝国的遗产、民族国家与社会主义价值的综合”可知,这一制度是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根据不同的习俗、文化、制度和历史状态以形成多样性的中央——地方关系,但这一制度不是历史的复制,而是全新的创造,首先在内蒙古地区实行,故AB项错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故C项排除。
16.B
【分析】
【详解】图示显示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建交国家不断增多,主要是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结果,故B正确;A和C不是主要原因;D是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原因。
17.(1)特点:隶属于中央王朝;设置于少数民族聚居区或新征服区;具有较强的自治性;彼此之间差别较大。
唐代羁縻政区: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
(2)意义:有利于巩固国防安全,维护国家的统一;有利于解决当地的经济困难,促进新疆经济的开发;有利于提高新疆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为新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创建奠基;为新疆现代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为其他国营农场提供借鉴。
【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羁縻政区的起源是中原王朝在少数民族聚居区或新征服区实行的特殊政策”,可得出羁縻政区隶属于中央王朝;设置于少数民族聚居区或新征服区;根据材料“在这些地区,虽然也和正式政区一样设置州县,但一般不征收赋税徭役,不派遣行政官员,而由当地部族的首领世袭,治理自己的内部事务”,得出具有较强的自治性;根据材料“同样是羁縻政区,情况却有很大的差别”,可得出彼此之间差别较大。
唐代西域的羁縻政区:结合所学可得出主要有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
(2)意义:从国家统一角度分析,得出有利于巩固国防安全,维护国家的统一;依据材料“驻疆部队开展了前所未有的大生产运动,当年实现了粮食蔬菜的自给”,得出有利于解决当地的经济困难,促进新疆经济的开发;从对人民生活水平分析,得出有利于提高新疆人民的生活水平;从民族团结角度分析,得出有利于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为新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创建奠基;依据材料“实行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战略,形成多门类的现代工业体系,为新疆现代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得出为新疆现代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为其他国营农场提供借鉴。
18.示例:标题:少数民族人民当家做主。
正文:建国前夕,《共同纲领》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少数民族实现了政治上的自我管理;建国初期,颁布《全国少数民族卫生工作方案》,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事业,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文明进步,使少数民族人民健康得到充分保障;1954年宪法充分尊重了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一五”计划期间,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工业和交通建设,初步改变了少数民族地区落后面貌,促进了当地经济政治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得到一步巩固和完善,促进了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为少数民族人民当家做主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证。总之,新中国高度重视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
【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首先,根据题干要求,确定短文标题为“少数民族人民当家做主”。其次,根据材料中《共同纲领》内容、20世纪50年代的政策措施、2000年西部大开发战略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对党和国家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做主”的史实进行说明。具体来说,《共同纲领》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少数民族实现了政治上的自我管理;建国初期,颁布《全国少数民族卫生工作方案》,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事业,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文明进步,使少数民族人民健康得到充分保障;1954年宪法充分尊重了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一五”计划期间,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工业和交通建设,初步改变了少数民族地区落后面貌,促进了当地经济政治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得到一步巩固和完善,促进了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为少数民族人民当家做主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证。最后,再次强调新中国始终高度重视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