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单元检测卷
检测范围:第三单元 满分:100分
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1936年蒋介石的儿子蒋经国在苏联,他当时在苏联的国土上,能看到的现象有( )
①农民在集体农庄的田间用餐②布尔什维克党在彼得格勒攻占了冬宫③书店里有出版发行的新宪法④同样的纽扣在全国各地的售价都一样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据统计,第一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是1790—1914年间欧洲主要战争中死亡人数总和的两倍以上;战争期间,英国国债总额提高了12倍,德国的国家负债增加了30倍。以上材料说叨第一次世界大战( )
A.是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战争 B.以同盟国集团的失败告终
C.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灾难 D.结束后确立新的国际秩序
3.下面为《全球通史》中一个子目的小标题,该部分内容探究的是( )
A.欧洲殖民扩张的残酷性 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C.民族解放运动再次高涨 D.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4.《欧洲史》中写道:“第一次世界大战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欧洲强国在战争中失去了世界雨权。人们从此转向华盛顿和莫斯科。”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这里的“时代”是资本主义时代 B.一战使传统的国际格局发生改变
C.欧洲因一战失去国际政治话语权 D.美国、苏联因参加一战实力大增
5.英国、法国和其他帝国仍然统治着与1914年以前一样多的海外殖民地,甚至欧洲的世界霸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比大战前看上去要更完整。不过,在这一表面下,形势却完全不同,实际上,从全球的观点来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意义恰恰在于它开始了欧洲霸权的削弱。材料意在强调第一次世界大战( )
A.拓展了欧洲殖民势力范围 B.改变了英法等国实力对比
C.促使欧洲殖民霸权更稳固 D.导致欧洲实力和地位下降
6.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宣言:“依靠彼得格勒工人和卫戍部队的胜利起义,代表大会已把政权掌握在自己手里。”这一宣言的通过是基于( )
A.沙皇专制统治正式结束 B.俄国不愿退出世界大战
C.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结束 D.十月革命取得伟大胜利
7.“1919年的这次国际会议把‘强权战胜公理’和‘弱国无外交’表现得淋漓尽致。尽管中国也在战胜国之列,但因为贫弱,依然改变不了原有的处境。”关于这次会议表述准确的有( )
A.维护了中国的主权领土完整 B.签署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
C.签订了对德国《凡尔赛条约》 D.把德国在中国的特权转让给美国
8.十月革命后,许多国家相继成立了共产党组织,如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25年朝鲜和古巴共产党先后成立。这可以佐证十月革命的意义是( )
A.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 B.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政治制度
C.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 D.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9.下列材料是小明同学收集的有关“一战后的国际关系”手抄报材料,据此可以说明( )
A.为二战爆发埋下了祸端 B.实现了世界的长期和平
C.英国世界霸主地位衰落 D.日本未达到参会的目的
10.下表为俄国粮食生产情况简表,表中数据表明( )
A.新经济政策促进了粮食产量的增加 B.俄国农业发展速度超过了工业发展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起到了积极作用 D.新经济政策使俄国克服了粮食危机
11.1921年春末,在乌克兰、顿河流域和西伯利亚地区发生了反对苏维埃政权的叛乱。1921年2月28日,在波罗的海海军主要基地喀琅施塔得发生水兵叛乱,参加者多为刚刚穿上军装的农民。为避免此类问题再次发生,苏维埃政府采取的对策是实行(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政策 D.工业化政策
12.1932年的一份会议记录中写道:“乌克兰有粮,而这两位‘钦差大臣’一定能把这些粮食征购上来”;“是的,斯大林同志。庄稼不坏,所有的问题都在于收割和采购”。这次会议的历史背景是( )
A.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 B.俄乌矛盾导致粮食短缺
C.苏联工业化步入高潮 D.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爆发
13.下图示意图呈现了某一时期苏俄(联)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其中①处探索的主要作用( )
A.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国家 B.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C.推动了商品经济持续繁荣 D.使苏联变成强大的工业国
14.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胜利,削弱了帝国主义势力,推动了亚洲民族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方框中应该填入( )
A.中国太平天国农民运动 B.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
C.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D.埃及爆发了华夫脱运动
15.下表是苏联1929—1932年经济发展统计表(部分),对表格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苏联利用市场经济体制保障工业化的推进B.新经济政策实施加速了苏联的工业化建设
C.引进先进技术是推动苏联工业化的有效途径D.苏联30年代初工业化依赖西方大国支持
二、非选择题(40分)
16.(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1921年结束战争后,反对苏联(俄)是很多国家共同的目标,他们还采取了联合反苏行动。西方各国一致对苏联(俄)采取了敌视政策,在经济上严密封锁,防止任何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流向苏联(俄)……钢铁电力生产远远不能满足国民经济需要……汽车、飞机制造、化学合成、大型机械、设备制造等大工业更是一片空白。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苏联两个五年计划成就表
(1)据材料一、二,概括苏联工业化建设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其原因。(6分)
(2)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20—30年代苏联工业发展状况。据上述材料探究其原因。(4分)
17.(16分)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历史现实,已经走过了一百余年的历程,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所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4分)
材料二:苏俄(联)农业生产发展情况表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苏俄(联)农业生产发展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该趋势的主要原因。(4分)
材料三:第四个时间段,苏联模式逐步形成。列宁逝世以后,斯大林在领导苏联
社会主义建设中,逐步形成了实行单一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指令性计划经济、权力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
(3)写出材料三中的“苏联模式”形成的标志。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模式”的特点。(6分)
(4)综上所述,谈谈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启示。(2分)
18. (14分)追随历史的脚步,探寻近代国际关系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它打破了以往人类文明区域性分割和孤立发展的局面,首次把全球人类联系起来,开始了人类文明一体化的进程……
——马世力《世界史纲》
(1)材料一中的“它”指的是哪一事件 (2分)
材料二:
(2)材料二反映的是英国殖民者的哪一贸易活动 根据材料二,请你从世界一体化的角度,说出英国商船活动的积极作用。(4分)
材料三:在这次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双方军人死亡共1300万人……双方战费开支共达1800多亿美元,加上生产和财产等损失,全部经济损失合计2700亿美元。无数城镇化为废墟,各国财政经济一片混乱。各种枪炮朝自动化方向发展……大战期间,列强火炮总数由2.49万门增至8.48万门,火炮射程大大增加。1916年,英国研制的坦克开始使用,其防护力和冲击力很强……海战武器中的主力舰吨位及潜艇数大增,水雷被广泛使用,并造出了海底水雷……空战武器出现,飞机制造业发展加快。
——摘自张建华《世界现代史(1900——2000)》
(3)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规模空前的战争。这场战争的导火线是什么 有“绞肉机”之称的是哪场战役 根据材料三概括这场战争的影响。(4分)
材料四:作为巴黎凡尔赛和会的补充和继续,1921年11月12日至1922年2月6日,由美国倡导召开的华盛顿会议,通过了四国条约,五国条约和九国条约,以美国对日本和英国的优势而结束,美、日、英在远东、太平洋地区达成暂时的妥协,确定了西方列强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新秩序。
——刘宗绪黄安年《世界近代现代历史专题30讲》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回答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确定的国际新秩序是什么。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哪一项爱国运动 《九国条约》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分)
参考答案
1.B 2.C 3.B 4.B 5.D 6.D 7.C 8.C 9.A 10.A 11.B 12.C 13.D 14.C 15.C
16.答:(1)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原因:西方各国对苏联采取敌视政策,在经济上严密封锁,防止任何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流向苏联,钢铁电力生产远远不能满足国民经济需要,汽车、飞机制造、化学合成、大型机械、设备制造等大工业更是一片空白。
(2)迅速发展。原因:苏联制定并实施了两个五年计划;苏联人民文化、技术水平的提高;利用西方经济危机的时机,大量购买西方先进机器设备,招聘技术专家。
17.答:(1)俄国十月革命使得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2)上升。实行新经济政策。
(3)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4)发展经济要实事求是、结合本国国情;保障农民利益;注重经济各部门的协调发展。
18.答:(1)新航路的开辟。
(2)三角贸易。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3)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灾难因为战争的需要,
科学技术得到发展,战争装备不断更新。
(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五四运动。使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未能实现,维持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
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