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18.文言文二则
(第二课时)
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多朗读
看注释
看插图
扩词
联系上下文
联系生活
……
铁杵成针
chǔ
18.文言文二则
学习任务一
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注意好句中的停顿。
铁杵成针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huán
铁杵成针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ǎo
铁杵/成针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请同学们用上看注释、扩词、联系生活等方法,试着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再用自己的话说说《铁杵成针》的故事。
学习任务二:
铁杵成针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磨针溪在象耳山的脚下。
铁杵成针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世间相传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学业,就放弃离开了。
放弃
铁杵成针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路过这条小溪,遇到一位老妇人正在磨铁棒。
(李白)路过这条小溪,遇到一位老妇人正在磨铁棒。
遇到
这
正在
铁杵成针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李白)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
铁杵成针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李白被她的意志感动,回去完成了学业。
铁杵成针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铁杵成针
磨针溪在象耳山的脚下。世间相传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学业,就放弃离开了。一天,李白路过这条小溪,遇到一位老妇人正在磨铁棒。李白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回答说:“我想把它磨成针。”李白听后被她的意志感动,回去完成了学业。
李白( )地问:“ ?”
老奶奶( )地回答:“ 。”
想一想:李白看到老奶奶在磨铁棒的时候会怎么问?老奶奶又是如何回答的呢?
李白(疑惑不解)地问:“老婆婆,这铁棒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针啊,你去买一根不就可以了吗?”
老奶奶(语重心长)地回答:“铁棒虽然粗,但只要我坚持不懈地磨,总有一天会磨成针的。”
请同学们两人一组,和小伙伴一起演读这个故事,尝试背诵。
铁杵成针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铁杵成针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你一开始想放弃学业,为什么最后又回去完成了呢?”
“我遇到了一位老婆婆,她告诉我只要肯下功夫,铁棒都能磨成针。我怎么能遇到一点困难就放弃学业呢。”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铁杵成针
程门立雪
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宋史·杨时传》
注释:
①瞑坐:闭着眼睛坐着。
②游酢:人名,是杨时的同学。
③觉:察觉。
作业:请你在课后读一读这则小古文,试着用学到的方法理解每句话的意思,用自己的话来讲一讲这个故事。
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