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14.蜜蜂第一课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目标】14.蜜蜂第一课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8.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25 23:07: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4.蜜蜂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2个字,会写“蜜蜂”等16个词语。
2. 能梳理并按顺序说出实验过程,体会法布尔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 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性。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学习作者法布尔留心观察、善于发现和积极探索的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研究作风。
语言应用:通过各种朗读训练,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增强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思维能力:理解课文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激发学生动手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审美创造:培养观察习惯,学习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激发学生动手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难点:感受说明时语言运用的准确,并能积累好词佳句。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概”等9个生字,会写“蜜”等12个字,会写“蜜蜂”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
3.初步了解实验过程,感受法布尔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了解作者观察、思考、试验的方法和探索精神。
语言应用:学习生字词,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字、词的意思。
思维能力: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梳理实验的过程,体会课文介绍实验过程的方法。
审美创造:培养孩子们对自然界、对科学知识的热爱,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课时重难点
初步了解实验过程,感受法布尔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交流资料
1.说一说自己对蜜蜂的了解。
预设1:蜜蜂是一种会飞行的群居昆虫,以花粉和花蜜为食,可以传播花粉,酿造蜂蜜。
预设2:蜜蜂用刺针蛰人是为了保护蜂群的利益,蛰人之后,刺针留在受害者的身体里,蜜蜂由于失去了刺针,身体的内部受到严重的伤害,不久就会死去。
预设3: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
2.说一说搜集到的有关蜜蜂的诗词。

唐·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蜜蜂,板书课题。
二、了解法布尔。
法布尔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文学家。
他喜欢观察昆虫,还专门写了一本书,叫《昆虫记》。
这部作品用生动的语言记录了他对昆虫的观察和发现。
法布尔(1823—1915)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文学家。课文节选自他的《昆虫记》。这部作品用优美生动的语言,记录了他对昆虫的观察和发现,兼具科学和文学价值。
法布尔曾经说过:“在对某个事物说‘是’以前,我要观察、触摸,而且不是一次,是两三次,甚至没完没了,直到没有任何怀疑为止。”
三、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在自己有感触或不理解的地方圈画批注,试着提出问题。
2.学认字
大概gài 阻zǔ力 推测cè 包括kuò 无误wù
逆nì风 沿途tú 陌mò生 超chāo常
自由拼读词语 2)小老师带读,老师正音
3)开小火车检查字音 4)识字游戏
5)记字方法。
①利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如,“氵+则=测,讠+吴=误,辶+余=途”。
②用换偏旁的方法识记,如,“祖”的“礻”换成“阝”变成“阻”,“活”的“氵”换成“扌”变成“括”。
③借助形近字辨析识记,如,“概——溉、超——起”。
④结合语境认识多音字。
二十只左右被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3.理解词语。
[辨认]根据特点辨别,做出判断,以便找出或认定某一对象。
[阻力]妨碍物体运动的作用力。
[推测]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迷失]弄不清(方向);走错(道路)。
[准确无误]正确,没有差错。
4.按照“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结论”给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法布尔做实验的目的。
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写实验的经过。
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写实验得出的结论。
5.读一读“实验、证实和推测”这三个词语,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你做过或看过什么实验?实验是为了证实什么?实验过程中你有没有推测过?
我做过把水杯倒过来不让水流出来的实验。
证明是什么不让水从倒过来的水杯里流出来。
我推测过。
6.作者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放飞蜜蜂后作者做了什么推测?他是依据什么来推测的?结果证实了什么?
法布尔为了证实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实验。放飞蜜蜂后,他根据放飞的路程,当时风大导致蜜蜂飞得很低的情况,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回家的路。实验结果证实蜜蜂的确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四、研读课文,了解实验目的和结论
1.默读课文思考:法布尔要做什么实验?他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
法布尔要做的实验是看看蜜蜂有没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他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想知道这是不是真的,所以要做这个实验。
2.读句子“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我想做个实验。”说说你从“听说”这个词中体会到了什么。
体会到法布尔不轻易相信别人的言论,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
3.读句子“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我想做个实验。”说说你从“无论……总是……”这组关联词中体会到了什么。
体会到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很强。
用无论……总是……练习说一句话。
无论爸爸有多忙,他总是陪着我。
无论考试成绩好坏,我总是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
4.法布尔并不直接听信他人的说法,而是想通过实验,亲自去验证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这就是他做实验的目的。介绍一项实验时,首先要交代清楚为什么要做这项实验。
1)蜜蜂有没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课文的第几自然段直接告诉了我们?
有 第7、8自然段。
2)默读课文第7、8自然段,思考:哪些词语体现了实验结论的准确性?
准确无误 确确实实
5.尝试概述实验结论,填写课后练习第一题图表中的“实验结论”。
蜜蜂确确实实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6.你从“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作者用“不是……而是……”这组关联词语,表达自己对实验结果的思考,语言严谨、客观。
五、学写生字
1.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讨论书写注意事项。
自由拼读生字。
小老师带读,老师正音
开小火车检查字音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蜜:结构:上下结构 部首:宀 组词:蜜蜂 采蜜 蜜月 口蜜腹剑
造句:勤劳的小蜜蜂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书写指导:上大下小,结构紧凑。卧钩写在横中线上,撇略长。
蜂:结构:左右结构 部首:虫 组词:蜂王 工蜂 一窝蜂
造句:人们一窝蜂似的涌了进来。
书写指导:“虫”的第五笔变提,“夆”的三横间距均匀,长短不等,上面两横略短,竖为悬针竖。
辨:结构:左中右结构 部首:辛 组词:辨认 辨别 不辨真伪
造句:由于年代久远,纸上的字已经无法辨认了。
书写指导:三部分都要写窄,结构紧凑。左边“辛”最后的竖变竖撇,右边“辛”的末笔是悬针竖。
阻:结构:左右结构 部首:阝 组词:阻力 阻挡 劝阻 畅通无阻
造句:山体滑坡和泥石流阻塞了河道。
书写指导:“且”横画间距要均匀,末笔横较长。
跨:结构:左右结构 部首:足 组词:跨过 跨越 跨栏
造句:我刚一跨进家门,小弟弟就扑进了我的怀里。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夸”起笔稍高,“大”横短,撇捺舒展,“亏”上横稍短。
括:结构:左右结构 部首:扌 组词:包括 总括 囊括 括号
造句:长江三峡包括西陵峡、巫峡和瞿(qú)塘峡。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左长右短。“舌”的横画稍长,“口”小而扁。
检:结构:左右结构 部首:木 组词:检查 检讨 检举 检修
造句:开工之前,工人师傅们认真检修设备。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木”的捺变点,右上部“人”的捺写舒展。
查:结构:上下结构 部首:木 组词:检查 抽查 调查
造句:老师说明天早上检查作业。
书写指导:“木”横竖略短,竖在竖中线上,撇捺舒展,“日”小而扁,末横长。
确:结构:左右结构 部首:石 组词:准确 正确 确认 证据确凿
造句:爸爸对这件事的看法是正确的。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石”小而居中,“用”的竖撇舒展。
误:结构:左右结构 部首:讠 组词:误解 误导 误会 误入歧途
造句:经过一次长谈,他们俩的误会解开了 。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吴”的“口”略扁,“天”托住上面的“口”。
途:结构:半包围结构 部首:辶 组词:沿途 归途 半途而废
造句:我们做任何事都要坚持到底,决不能半途而废。
书写指导:“余”笔画紧凑,“辶”托住“余”。
陌:结构:左右结构 部首:阝 组词:陌路 巷陌
造句:一个人在家时,不要随便给陌生人开门。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阝”起笔靠上,“百”的第一横较长。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本课的字词,了解了作者实验的过程。课下请同学们再熟读课文详细的了解作者的实验过程及结论。书写课后词语各两遍,利用工具书查找不理解的词语并记录下来。
七、布置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书后的本课要求会写的16个词语。
板书设计
14 蜜蜂  
实验目的 实验过程 实验结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