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沙漠的中心》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在沙漠的中心》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5-05 20:05: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在沙漠的中心》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以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
2.速读课文,理清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品味重点语句的含义,了解作者的优秀品质。
3.认识探险的真正意义,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学习重点、难点:
1.梳理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认识作者的优秀品格。
2.品味关键句子的含义,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
导学过程:
一、【预习达标】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乙醚( ) 虫豸( ) 硌( ) 犁铧( )( )
脐带( ) 真谛( ) 噎( ) 筛糠( )( )
2.根据下列的解释,写出相关的词语。
(1)指死亡的期限。( )
(2)虫子。泛指虫类小动物。这里比喻碌碌无为的人。( )
(3)佛教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一般也用来指众多的平常人。( )
(4)比喻因惊吓或受冻而身体发抖。( )
3.本文节选自 ,作者是 (国家)作家 (人名),其代表作有 、 、 等。
4 、本文主要记录了作者在被困于沙漠之中一夜之间的所思所想。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是: ,在沙漠中他们遇到了 问题、 问题、 问题,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出主人公 、 的精神品质。
5.中国古典诗词中有很多对沙漠描写的优美诗句,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写道“ ”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听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文意。
2、请同学们谈谈读了这篇文章有什么感受?
三、问题探究:
1、 在那个飞机性能差、机场设备简陋、气象情报不全、救援工作还比较落后的年代里,一个人在全世界最大的沙漠里,那种困难是可想而知的。下面请同学们找一找,作者坠机后遇到了哪些困难?
2、作者在生理上产生了幻影、疲倦错乱、呼吸困难等不适的症状,那作者在心理上是否也产生了不适呢?(是的)请同学们找一找表达作者心理描写的句子,分析这些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绪?
3、那作者为什么能从绝望、痛苦中转而变的平静、乐观的呢?同学们能从文中找到答案吗?
4、同学们,作者的这种冒险是为了个人的利益吗?那他是为了什么呢?
四、【课内阅读】
我这里说的根本就不是飞行。飞机,它不是一个目的,而是一个工具。人们并不是为了飞机而去冒生命的危险,同样农人也不是为了犁铧才去耕种。通过飞机,人们可以离开城市和他们的会计师,可以重新找到农人的真谛。
我们干的是人的工作,我们遇到的也是人的烦恼。我们接触的是风、星星、黑夜、沙漠和海洋。我们和大自然的力量斗智斗勇。我们期待黎明就像农人期待春天,我们期待中途站就像期待一片福地,我们在群星中寻找自己的真理。
我不抱怨。三天来,我走了很多路,口干舌燥,在沙漠里寻找行踪,把露水当做希望。我力图找到我的同类,我忘了他们住在地球上的什么地方,这才是活着的人的忧虑。我不能不认为它比在晚上找一家音乐厅要重要得多。
我再也不能理解那些乘坐郊区火车的芸芸众生,他们自以为是人,然而他们却因承受着某种他们感觉不到的压力而沦为像蚂蚁一样的虫豸。当他们空闲的时候,他们用什么来填满他们那些荒唐而短促的礼拜日呢?
我在工作中是幸福的。我觉得自己是中途站的农人。在郊区火车上,我感到的垂死的感受和在此地的感受大不相同!在这里,不管怎么说,我都是死得其所!……
我没有一点儿遗憾。我奋斗过,但我失败了。这对从事我们这个行业的人来说也很平常。不过,我总算是呼吸过海风了。
1.作者为什么说“飞机,它不是一个目的,而是一个工具。”
2、依照下列句子仿写。
我们期待黎明就像农人期待春天,我们期待中途站就像期待一片福地,我们在群星中寻找自己的真理。
3、谈谈你对“我”把“露水当做希望”的理解。
4.选文体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5.假如有一天,当你处于这样的环境之中,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拓展:【表达写作】
体味课文,试想一下,当你遇到主人公之类似的生活困境时,应该怎样面对?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人类的大地》,与同学们交流读后的感受,然后写一篇小文章。
学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