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生活中常见的盐 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2-2023学年人教版(五四学制)九年级全册化学

文档属性

名称 4.1 生活中常见的盐 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2-2023学年人教版(五四学制)九年级全册化学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3-26 07:15: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1 生活中常见的盐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Na2CO3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色 Na2CO3溶液呈碱性
B 向NaOH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没有明显现象 NaOH和盐酸不反应
C 用燃着的木条伸入某瓶气体中 木条熄灭 该气体一定是CO2
D 把MnO2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中 快速产生气泡 MnO2能增加O2的产量
A.A B.B C.C D.D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B.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C.两种化合物作用,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D.pH>7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3.用碱性溶液浸泡新鲜的蔬菜,能有效除去蔬菜上的残留农药,从而降低对人体的损害.根据上述原理,对刚买回来的蔬菜,你认为应浸泡在哪种溶液中(  )
A.白酒 B.食醋 C.烧碱溶液 D.纯碱溶液
4.下列实验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除去NaOH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2CO3 加入过量的Ca(OH)2溶液,过滤
B 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取样,分别加入BaCl2溶液,观察现象
C 除去NaCl溶液中混有的少量MgCl2 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过滤
D 鉴别气体CO和H2 点燃,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观察现象
A.A B.B C.C D.D
5.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A.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B.稀释氢氧化钠溶液
C.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D.等质量块状、粉末状石灰石分别与足量稀盐酸反应
6.鉴别下列物品方法错误的是(  )
A.酒和醋──闻气味 B.软水和硬水──肥皂水
C.N2和CO2──燃着的木条 D.空气和氧气──带火星的木条
7.物质在“潮湿空气”中发生变化,主要与空气中某些气体有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钢铁生锈与氧气、水蒸气有关
B.生石灰堆放久了变质与氧气、水蒸气有关
C.铜器表面生成铜绿与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有关
D.氢氧化钠固体潮解、变质与水蒸气、二氧化碳有关
8.下列是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的几种方法,其中不可行的是(  )
A.滴加盐酸 B.滴加石灰水
C.滴加酚酞溶液 D.滴加氯化钙溶液
9.下列对物质的鉴别方法正确的是(  )
A.用水区分氢氧化钠与硝酸铵固体
B.用燃着木条区分二氧化碳与氮气
C.用氧化铜粉末区分稀盐酸与稀硫酸
D.用酚酞试液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10.图l表示向一定量氯化钙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横坐标表示加入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纵坐标表示实验中得到的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图2表示一定体积的气体X和不同体积的氧气反应(若反应生成水,水为液态),横坐标表示通入的氧气体积;纵坐标表示反应后气体的总体积(反应前、后的温度与压强相同.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图l中Oa段表示实验中沉淀质量的变化情况
②图l中c点表示上述混合溶液与碳酸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③由图2可知,反应前X的体积为2L
④由图2可知,x可能是CO或CH4.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1.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试剂 操作方法
A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氢氧化钠溶液和浓硫酸 洗气
B 硫酸钡 碳酸钡 足量的稀硫酸 溶解、过滤、洗涤、烘干
C 氯化钙溶液 消石灰 过量的二氧化碳 过滤、蒸发、结晶
D 氨气 水 火碱溶液 通过盛有火碱溶液的洗气瓶
A.A B.B C.C D.D
12.下列在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中都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A.Na+、Ba2+、Cl-、NO3- B.Na+、NH4+、SO42-、CO32-
C.Al3+、Na+、NO3-、HCO3- D.Cu2+、 Ba2+、Cl-、SO42-
二、填空题
13.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鉴别炭粉和CuO 观察颜色
B 证明CO2能与水反应 向装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加水
C 鉴别CO和CH4 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烧杯
D 除去CO2中少量的CO    
14.请用合适的试剂除去下列物质中含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
①CaCl2(CaCO3)   ②ZnSO4(CuSO4)   
④O2(CO2)   ④CO2(CO)   .
15.小勇在化学晚会上观看了“瓶吞鸡蛋”的魔术(如图1),看到鸡蛋被吞进瓶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小勇思考:瓶能吞蛋,能不能吐蛋呢?他进行了如图2的实验,结果鸡蛋吐了出来。他加入的试剂P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吐蛋的原因是   。
16.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在“纯碱、食盐、不锈钢、石墨、熟石灰”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
(1)属于合金的是   ;
(2)可用作防腐和调味品的是   ;
(3)常用作干电池电极的是   ;
(4)可用于焙制糕点是   ;
(5)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碱   。
17.甲、乙、丙三种物质均含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甲、乙是组成元素完全相同的化合物,丙是单质;乙通常是液体,在一定条件下可分 解成丙;它们之间有如图的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经略 去)。则甲的化学式为   。
18.(1)海水“晒盐”得到的粗盐中含有少量的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可通过下列步骤制取精盐:溶解→过滤→    (填写操作步骤).若要用大粒盐配制盐水,为了使大粒盐尽快溶解,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方法一:    ;方法二    .如果两次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种即可).
(2)粗盐提纯实验中,先称取5.0g粗盐,量取10mL水只溶解4.0g粗盐,最终得到3.6g精盐,则精盐的产率是    .
三、综合题
19.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表是常见的一些生活物品及它们的有效成分。
生活物品 炉灶清洁剂 84消毒剂 药物“胃舒平” 脱氧剂
有效成分 氢氧化钠 次氯酸钠 氢氧化铝 还原铁粉
回答下列问题。
(1)清洗炉灶时戴上橡胶手套,以防清洁剂与皮肤直接接触,其原因是   。
(2)常用的“84消毒剂”是以次氯酸钠为主要有效成分的消毒液。制备次氯酸钠的原理可表示为:,则X的化学式是   。
(3)药物“胃舒平”可治疗胃酸过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脱氧剂”工作原理是利用了铁的生锈,铁生锈实质是铁与   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若用化学方法检验使用一段时间的还原铁粉是否完全失效,可选用   检验,若出现   的现象,说明该“脱氧剂”仍可使用。
20.我国制碱工业先驱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其模拟流程如下:
(1)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 的方法制取氮气,属于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2)氮气和氢气在一定的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4)操作a的名称是   ,实验室进行此操作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
21.将物质进行分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科学方法。现有下列三组物质,每组中有一种跟另外三种属于不同类别的物质。
(1)空气、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其中   不属于   (填物质类别,下同)。
(2)KOH、C2H5OH、Ca(OH)2、NH3 H2O,其中   不属于   。
(3)NH4Cl、Na2CO3、H2SO3、Na2SO4,其中   不属于   。
四、实验探究题
22.某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实验用的NaOH溶液忘记了盖瓶盖.对于该溶液是否变质,同学们开始实验探究.
【猜想假设】
猜想(1):该溶液没有变质,为NaOH溶液.
猜想(2):该溶液全部变质,为Na2CO3溶液.
猜想(3):该溶液部分变质,为NaOH和Na2CO3的混合溶液.
【查阅资料】Na2CO3溶液呈碱性
(1)【设计方案】请你完善下表几组同学探讨的设计方案
实验操作 可能出现的现象与结论 同学评价
第1组 若溶液变红,则猜想(2)不成立 第2组同学认为:此方案结论不正确,理由是:   .
第2组 若产生白色沉淀,反应方程式是:   ,则猜想(1)不成立. 第3组同学认为:此方案还不能确定猜想(2)还是猜想(3)成立.
第3组 若滤液不变红,则猜想(2)成立;若滤液变红,则猜想(3)成立. 第1组同学认为:不需过滤也能达到实验目的,更简单的操作方法是:   
(2)【探究实验】综合各小组的方案后,动手实验.
【结论与反思】NaOH溶液易与空气中CO2反应而变质,所以要密封保存.
【拓展延伸】同学们设计了如图两套装置进行实验:
用胶头滴管吸取某种液体,锥形瓶中充入一种气体或放入一种固体物质,挤压胶头滴管.一段时间后,两装置中气球明显胀大.
1)甲装置中可能发生反应的方程式是   
2)若乙装置中胶头滴管吸取的是稀盐酸,则锥形瓶中放入的固体可能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2.【答案】B
3.【答案】D
4.【答案】A
5.【答案】A
6.【答案】C
7.【答案】B
8.【答案】C
9.【答案】A
10.【答案】B
11.【答案】B
12.【答案】A
13.【答案】C;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14.【答案】①水;②锌粉;③氢氧化钠溶液;④灼热的氧化铜
15.【答案】2NaOH+CO2=Na2CO3+H2O;稀盐酸(或稀硫酸等);Na2CO3+2HCl=2NaCl+H2O+CO2↑(或Na2CO3+H2SO4=Na2SO4+H2O+CO2↑);产生大量的气体,使瓶内压强增大(其它合理答案均可以)
16.【答案】不锈钢;食盐;石墨;纯碱;熟石灰
17.【答案】H2O2
18.【答案】蒸发(结晶);搅拌;升温;滤纸破损或漏斗内液面高出滤纸边缘;90%
19.【答案】(1)有强腐蚀性
(2)NaCl
(3)
(4)氧气、水(或);稀盐酸或稀硫酸;有气泡产生
20.【答案】(1)物理
(2)N2+3H2 2NH3
(3)分解反应
(4)过滤;漏斗
21.【答案】(1)空气;纯净物
(2)C2H5OH;碱
(3)H2SO3;盐
22.【答案】(1)碳酸钠溶液呈碱性,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Na2CO3+CaCl2═2NaCl+CaCO3↓;实验结束后,让试管静置一段时间,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
(2)CO2+2NaOH═Na2CO3+H2O;碳酸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