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三峡之秋》案例分析
在教学郦道元的《三峡》时,我给同学们选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篇课外现代文《三峡之秋》。我的出发点是让同学们在了解古代三峡四季美景的之余,也能从现代美文中领略三峡经久不衰的魅力。2·1·c·n·j·y
教学从三峡图片导入,先出示《三峡》秋景片段 ( http: / / www.21cnjy.com ),让同学们回忆三峡秋景的特征。这一步骤主要是回顾学生的已有知识。《三峡》秋景的特征在于“悲”、“寂”。21·世纪*教育网
在此还引导学生回忆了一句古诗“自古逢秋悲寂 ( http: / / www.21cnjy.com )寥”。旨在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联系”这一概念的理解。由此正式点出今天的学习对象《三峡之秋》,希望同学们能在这篇文章中感受到“秋日胜春朝”的美景,点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针对写景散文赏析的方向,我将这节课的设计定位在寻找概括景物的特征、品味赏析写景的语言和感悟评价散文的主题这三个方面。www.21-cn-jy.com
一、景物的特征
阅读文章,请根据文章内容用文中词语说说你看到的三峡之秋是怎样的?
三峡的秋天是 的。(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掌握三峡秋天的特征)
二、写景的语言
1、细读文章,请根据你所读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的三峡之秋的特征细细品味作者的美词妙语,看看作者抓住了三峡秋天的哪些景物,运用怎样的手法来表现三峡秋天的众多特征的?21·cn·jy·com
(赏析语句的环节,学生可使用圈点勾画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读书法品词论句。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总结写景的基本方法)抓住典型景物/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运用修辞手法/多角度观察【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出示郦道元《三峡》秋景片段
请你选择适合表现《三峡》秋天特征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景物(也可自己想象,但要合理),运用总结出的写景方法,再写三峡之秋。“三峡的秋天是寂静(悲伤、凄婉)的。……”
三、文章的结尾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峡》
这个结尾从侧面写出了三峡秋季的肃杀凄凉,借渔歌抒写作者的哀伤、悲凉之情。
“这一天,正是中秋。”《三峡之秋》
有人说:“这是点睛之笔,有画龙点睛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作用。”(结构,点明全文写得是一天之中三峡景色的变化)有人说:“中秋是月圆之夜,花好月圆是美好的象征,突出表现了三峡的美,社会的美。”(由景及情)请结合相关内容说说你的观点。
反思:
天不遂人愿!当初设计这节课时做了两个定位:1 ( http: / / www.21cnjy.com )、比较阅读,能通过课本知识的学习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让学生了解知识的联系与整合;2、在一个单元的写景散文教学后,想检验一下学生对散文赏析的能力是否提高。于是在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我将这节课设定为写景散文单元的总结课,想让学生通过前几节课上积累下的赏析语句的经验完成对这篇文章的语句解读,然后由赏到写,让学生在赏析的基础上学习自己描写景物。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但是在正式教学过程中很明显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许多的不到之处。正如评课老师所讲的那样,教学,特别是教学美文,一定要加强文本的研读,要想自己的课感染学生,首先自己要完全的融入到文本中。就拿这篇课文《三峡之秋》来说吧,三峡秋天的美,体现在三峡的早晨、中午、下午和夜晚,景物描写很美,可是,我和学生都没去过,怎样才能让大家感受到美呢?就在字里行间来感受,抓重点的词句来体会,再通过朗读来加强感受,可是我没做到。在课上我没有给学生充足的空间去欣赏文章,整个课堂几乎听不到学生大声的朗读,那么学生也就缺少了对文本接触最直接的感悟,老师自身的感染力也没有,主要原因还是老师自己没有投入文本。学生对于语句的赏析不是很到位,失去了总结教学的作用。
现在一想确实如此,语文书 ( http: / / www.21cnjy.com )里的每个主题单元,也许学生在每一篇文章里都能很好的分析那些句子,每一次也能总结出一些赏析语句的方法,但是只要换了一篇文章,又要重头再来,这样长久下来,也许每天我都能把学生喂的饱饱的,但是可能离了我,学生们就只能忍饥挨饿。这样想来,问题还是出在教学的过程中。21教育网
其次,上完课我就意识到了,我对课堂中出现的生成资源又没有好好地利用,教学过程过于拘束,缺乏灵气。
这节课让我充分感受到了“眼高手低”的痛苦,也让我深深地反思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该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