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1.3人口容量课件(共50张ppt,含视频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1.3人口容量课件(共50张ppt,含视频素材)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6.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3-27 14:03: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0张PPT)
新人教版 必修2
第一章 人口
第三节 人口容量
The third section Population capacity
【课标要求】
运用资料,并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素养目标】
[区域认知]结合某区域的资源、社会、经济、科技水平等资料,理解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
[综合思维]举例说明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说出这两个概念的现实意义。
[人地协调观]认识人口、资源、环境三者的联系,进而理解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保持人口合理容量应采取的措施
复活节岛的悲剧
导入新课
复活节岛,一个消失的文明(视频)
复活节位于东太平洋上,早期土地丰饶,岛上人口迅速增长,公元1650年,人口达到顶峰2万人的时候,岛上的棕榈树全部消失了,其他几种高大的树木也都在这一时期全部消失了,人们赖以为生的各种肉类开始紧缺。
资源有限!无法逃离!都想生存!
剩下的也就只能是争夺资源的杀戮了!200多年时间里,粮食短缺和战争使岛上的人口骤然从2万下降到了2000多人,岛民都是瘦骨嶙峋、皮包骨头的样子,社会结构也处于崩溃的边缘。
复活节岛人口经历了激增-骤降-平衡三个阶段,与资源、环境是什么关系
一、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是指在保证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良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区域的资源环境条件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
时间
资源环境承载力
人口控制
人口数量
在人口数量达到资源环境承载力之前,可以努力控制人口,最终人口在资源环境承载力范围内稳定。
假设情景a
人类社会早期,人口很少,自然资源非常丰富,人口得以快速增长,数量激增。
(一)概念
复活节岛人口的兴衰,符合哪种假设情景
一、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饥荒、疾病、
污染、资源枯竭
假设情景b
新的资源环境承载力
如果人口激增,大大超过了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便会引起严重的生态恶化、资源枯竭,进而引发饥荒,社会秩序崩溃。
最终人口骤降,被严重破坏的生态环境能承载的人口数量也更少,形成了新的资源环境承载力。
人口最终降到新的承载力之下,才会慢慢恢复人与自然环境的平衡。
人口数量
人口激增
人口暴跌
资源环境承载力
时间
复活节岛人口的兴衰,符合哪种假设情景
一、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二)影响因素
自然资源状况
人类的生产生活都依赖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是影响和制约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和基础。
耕地资源
水资源
矿产资源
食物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一、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1.自然资源状况
短板
读图思考:
1.假如各块木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你觉得都应该包括哪些资源?
2.短板效应提示了什么道理?
水 资源
耕地资源
生物资源
矿产资源
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取决于数量最少的一种或几种自然资源的数量
M地现有资源量 人 口 面积 耕地 森林面积 淡水资源总量
6200万 22万平方千米 8万平方千米 7.5万平方千米 5000亿立方米
M地人口容量的最低消费量 耕地 森林面积 淡水(平均)
1000平方米 1000平方米 2000立方米
8000万人
7500万人
2.5亿人
M地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多少?
思考
耕地 ,林地 ,淡水 。
思考1:计算各资源的环境承载力?
思考2:M地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多少?
7500万人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活动1:
我国人均可利用土地资源评价
我国人均可利用水资源评价
中国水资源分布图
中国三级阶梯示意图
评价西北、华北、南方、青藏地区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活动1:
我国人均可利用土地资源评价
我国人均可利用水资源评价
中国水资源分布图
中国三级阶梯示意图
西北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小,主要制约因素是水资源
青藏地区是高寒气候,土地贫瘠,资源环境承载力小,主要制约因素是气候和土地资源。
华北地区(北京、山东等地)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大,相对而言,主要制约因素是水资源
评价西北、华北、南方、青藏地区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南方地区自然条件优越,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大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思考】实际上,华北地区10%水资源却承载了26%的人口(下图)。我国采取了什么措施解决华北地区缺水问题?
案例1:
南水北调与环境承载力
我国南水北调工程中西线调水来解决西北缺水,预计调水成功后,西北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可增加一个亿。
这体现出资源与人口容量有什么关系?
淡水资源增加,提高了环境承载力,增大了环境人口容量
思考:复活节岛的悲剧会不会发生在现代社会?
日本是中国的近邻,土地面积仅37万多平方公里千米,并且大部分国土为山地丘陵,国内矿产资源匮乏,但日本的人口却达到了1亿2千多万,并且人们生活富裕。国土面积狭小、资源匮乏的日本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人口容量呢?这是否说明了环境承载力可以无限扩大呢?
日本利用发达的科技、开放的经济,充分利用外部资源,使本地区的环境承载力和合理人口容量增加。但在一定时期,科技发展水平和利用区域外资源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环境承载力并不能无限扩大。
2.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
(动态、变化)
沙特阿拉伯就是一个建在沙漠上的国家,占地面积达到220多万平方公里,拥有3228万人口。国内的工业水平和农业水平都很低。沙漠和荒漠,覆盖面积达到95%,而且没有地表河流,因此缺水是沙特阿拉伯自古以来的难题。依靠巨大的石油财富,沙特大力发展海水淡化技术,已经建造了30个淡化海水工厂,每天能产出300万立方米淡化海水,占全国饮用水的46%。这体现了什么问题?
案例2:
沙特海水淡化与环境承载力
科技水平的提高,发展海水淡化技术,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提高了该国的环境承载力
一、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2. 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
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
提高资源利用率
发现新的资源
促使交通运输快速发展
获取其他地方的资源
扩大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3.人均消费水平(负相关)
美国,位于北美洲中部,总面积937万平方千米,总人口约3.33亿,人口密度约36.3 人/平方公里,家庭年人均消费支出达到37903美元,是印度的9.5倍。
印度,位于南亚次大陆,国土约298万平方千米,总人口13.9亿人,人口密度约466.44 人/平方公里,印度家庭年人均最终消费支出为3966美元。
思考:
如果印度与美国同等消费水平,该国还能容纳这么多人口吗?原因是什么?
资源环境承载力总是相对于一定的消费水平而言的,资源环境承载力随消费水平的提高而降低。(负相关)
一、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3. 人均消费水平
美国与中国人均消费水平对比(2021年)
如果要达到美国的消费水平,中国人口应保持在7亿左右
人均消费 食品烟酒 衣着 居住 医疗保健 教育娱乐 交通
中国 1113 美元 220 美元 874 美元 328 美元 403 美元 489 美元
美国 3827 美元 731 美元 9427 美元 2593 美元 2045 美元 4567 美元
※4
对外开放程度
深圳,至2004年末,户籍人口165万,居住一年以上的有432万,还有居住一年以下、三天以上的有470多万,还有一些流动的,加起来管理人口近1200万。(1)深圳依赖自己的耕地生产出来的粮食能养活25年一下子增加的1000多万人口吗? (2)深圳是如何养活这多出来的1000多万人口?
案例3:
新加坡环境承载力
新加坡国土面积733.1平方千米(2021年),总人口570.36万(2019年),人口密度7932人/平方千米。地势低平,平均海拔15米,最高海拔163米,岛上河流最长不足16千米。资源比较匮乏,主要工业原料、生活必需品需进口。经济以电子、石油化工、金融、航运、服务业为主。农业用地占国土总面积1%左右,产值占国民经济不到0.1%,绝大部分粮食、蔬菜从马来西亚、中国、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进口。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对外开放程度高,通过进口利用外部资源,提高该国的环境承载力
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区域的对外开放程度越高,越有利于从其他区域调入资源,提高本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制约因素
归纳:人类的生存条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状况,因而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关系
【探讨】从全球尺度来讨论,地球作为一个“封闭”的星球,能量和资源的总量是确定的,地球的人口容量也是确定的,但不同学者核算的结果有不同。
乐观派:地球潜力无限
悲观派:已经超载
中间派:目标100亿
你赞同哪种估计,为什么?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我们的地球到底应该承载多少人才合适呢?
拥挤
舒适
浪费
二、 人口合理容量
结合前面学习的区域环境承载力和教材,思考什么是人口合理容量,它与区域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关系?
概念: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生活的水平,同时又在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关系:人口合理容量<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区分概念】——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和联系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人口合理容量
不同点 内涵 最大人口数量 最适宜人口数量
体现意义 生存 发展(生活)
人口数量 大 小
相同点 制约因素 与资源状况、科技水平、经济发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地区开放程度呈正相关;与人口的生活消费水平呈负相关。
特征 ①不确定性:历史时期不同,制约因素会随时间而发生变化,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 ②相对确定性:在某一具体时期,制约因素相对稳定,可对人口容量进行相对的定量估计,即具有相对确定性。
图 示 分 析
二、 人口合理容量
人口真的越多越好吗?
现代社会出现
人口过快增长
对于资源的占有量和使用量就越多,造成资源短缺问题。
污染物排放量增加,造成环境问题。
还会带来就业困难,住房紧张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思考: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
【课堂拓展】——世界人口过快增长产生的问题
二、 人口合理容量
如何保持人口合理容量?
各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规模内
国际合作
保证大家都有追求高水平生活的平等权利
建立公平秩序
人地协调发展
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持续发展战略,既保持好生态平衡,又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二、 人口合理容量
【活动2】
我国不同阶段人口政策
鼓励生育阶段: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经济建设和伟大中华民族复兴需要很多劳动力生产,政府全力支持和宣传鼓励人口增长和奖励多子女母亲政策。
限制节育阶段:
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6.01亿人)后,面对超出预期的人口数据,邓小平敦促抓紧下发《避孕及人工流产办法》等一系列措施。毛泽东也曾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要提倡生育,要有计划地节育”。
1.鼓励生育和限制节育阶段 1949-1970年
满足国家发展所需的劳动力需求而推行的人口战略
二、 人口合理容量
【活动2】
我国不同阶段人口政策
2.计划生育阶段 1970-2001年
由于生产力发展无法满足人口众多所带来的粮食紧缺、受教育率低、就业率低等一系列问题,新中国成立初期出生的人口成为生育大军,加剧了人口形势的严峻程度。
这些冲突推动1980年中共中央号召“一对夫妇生一个孩子”(除部分少数民族外)。
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国人口为12.95亿人,年均增长率为1.23%
自 1978 年严格的一孩政策实施后,我国总和生育率有了大幅下降。
人口急速发展,对社会经济、环境产生不利影响,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而产生的人口战略
二、 人口合理容量
【活动2】
我国不同阶段人口政策
3.二胎阶段 2002-2021年
2002年
“双独二孩”
2013年11月15日
启动“单独二孩”
2016年1月1日实施
“全面二孩”
2021年5月11日,第七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布。全国人口共14.11亿人,年均增长率为0.53%。经过近20年的“二孩”政策调整,我国人口增长放缓趋势仍未改善,“人口红利”消退和老龄化现象日益显现,于是推出了“三孩”政策,于2021年5月31日实施。
国家根据社会经济、环境、资源状况而做出的人口战略调整
2022年1月17日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发布显示,2021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2亿人,占总人口比重达14.2%,伴随着新中国第一次生育潮出生人口集体进入老龄阶段,我国正式步入老龄社会。
2023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末全国人口14117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为61年来首次负增长。2020年比上年末增加204万,2021年净增48万,再到2022年减少85万,正负切换,弹指之间。
思考1: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从环境、经济、社会三个方面,谈谈你对我国人口政策的理解。
目前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尽管保持较低的水平,但由于人口基数过大,每年净增人口仍然很多,给资源、经济和环境带来很大的压力,控制人口增长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2022年末人口开始出现负增长,考虑到未来人口数量变化,适当放宽生育政策(生育登记取消结婚限制),可以适当减缓人口老龄化问题。
活动
讨论我国人口多少合适? P19
思考2:确定我国人口合理容量要考虑哪些因素?
资源和环境状况,经济、社会等因素。
活动
讨论我国人口多少合适? P19
思考3:我国人口究竟多少合适?
人口合理容量
1957年,人口学家马寅初提出我国最适宜的人口数为7亿~8亿。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1991年,从土地资源看,我国人口容量应控制在16亿左右。
马寅初(1882年6月24日—1982年5月10日),名元善,字寅初,浙江嵊县人 ,汉族, 中国著名经济学家、人口学家 。
《新人口论》于1957年7月5日首次在《人民日报》上全文发表,系统地论述了中国的人口问题,提出了“中国人口增长过快”的命题。指出,如果按1953年国家人口普查得出中国人口的增加率是平均每年22‰的增长速度,50年后就是26亿人,因此他主张必须实行计划生育。
课堂小结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当堂练习
1.下列关于让该市人口“活得舒服”的指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指标是指该市的人口合理容量
B.该指标与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呈正相关
C.该指标与资源数量、科技发展水平呈负相关
D.该指标是一个确定精确数值
A
2.为了让这“1 500万”人口“活得舒服”,该市应采取的发展战略是(  )
A.大量调入资源,提高居民消费水平
B.提高人口素质,加强科技创新能力
C.广泛接纳移民,缓解劳动力的短缺
D.扩大区域开放,承接污染工业转移
B
某市提出到2021年末将常住人口控制在1 500万以内,应该说,这“1 500万”是让该市人口“活得舒服”的指标。据此完成第1~2题。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当堂练习
下图为某城市2019年资源环境承载力木桶效应示意图(前提条件:自然条件不变,消费水平不变)。读图,完成第3~4题。
3.该城市2019年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约为(  )
A.351万人 B.105.6万人
C.97.3万人 D.85.4万人
4.制约该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最根本因素是(  )
A.土地资源 B.市政 C.教育 D.劳动就业
C
D
5.现代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比原始社会大得多,其主要原因是(  )
A.资源总量不断增加 B.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C.人们的生活消费水平提高
D.人类对粮食的需求量减少
B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当堂练习
下表是不同气候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和人口合理密度表。读表,完成第6-7题。
6.表中所列人口合理容量和人口合理密度数值主要考虑的是(  )
A.社会因素 B.自然因素 C.经济因素 D.历史因素
7.按表格推算,下列气候类型区中远没有达到人口合理容量和人口合理密度的是(  )
A.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B.地中海气候区
C.温带季风气候区 D.热带雨林气候区
B
D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人口密度图,图中虚线为黑河—腾冲线的一部分,读图,回答8~9题。
8.关于图中①地与②地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地人口稠密,已经超过了环境人口容量
B.②地人口稀少,没有超过人口合理容量
C.①自然条件优越,环境人口容量大于②地
D.①地人口合理容量小于②地
9.导致图中虚线东西两侧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 C.地形  D.河流


资源环境承载力受多种因素制约。下图为“影响某地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权重示意图”。
10.影响该地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基本因素是(  )
A.人均消费水平 B.土地与水资源
C.对外开放程度 D.科学技术水平
资源环境承载力受多种因素制约。下图为“影响某地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权重示意图”。
11.下列国家中,与图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权重基本相符的是(  )
A.尼日利亚 B.日本
C.荷兰 D.新加坡
资源环境承载力受多种因素制约。下图为“影响某地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权重示意图”。
12.提高该地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可行性措施有(  )
①提高居民消费水平 ②加大对外开放程度 
③发展科学技术  ④推行对外扩张政策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3.塔里木盆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是我国最大的盆地,人口、城市较少,资源环境承载力有限,地区差异较大。下图为塔里木盆地简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绿洲分布特点,说明本区域环境承载力的总体特征及其主要制约因素。
(2)说明塔里木盆地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分布特点。
(3)为提高塔里木盆地南部的环境承载力,当地应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13. 塔里木盆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是我国最大的盆地,人口、城市较少,资源环境承载力有限,地区差异较大。下图为塔里木盆地简图。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绿洲分布特点,说明本区域环境承载力的总体特征及其主要制约因素。
(2)说明塔里木盆地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分布特点。
(3)为提高塔里木盆地南部的环境承载力,当地应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①防治土地沙漠化;
②加快节水工程建设,发展节水农业;
③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实行农牧结合,发展经济。
盆地内部、南部和东部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小,盆地北部、西部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大。
绿洲分布在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
资源环境承载力低,主要制约因素为水资源。
(2022·江苏南通期中)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口分布不均;
集中分布在东南部沿海地区及西南部沿海地区;
其他地区人口稀疏。
澳大利亚领土面积769万平方千米,人口约2477万(2021年),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国土覆盖整个大陆的国家。澳大利亚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是全球第12大经济体、全球第四大农产品出口国,也是多种矿产出口量居全球第一的国家。下面两图分别为澳大利亚人口分布图和气候分布图。
(1)简述澳大利亚的人口分布特点。(2分)
(2022·江苏南通期中)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部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干旱少雨,水资源缺乏;
植被稀少,生态环境脆弱。
澳大利亚领土面积769万平方千米,人口约2477万(2021年),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国土覆盖整个大陆的国家。澳大利亚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是全球第12大经济体、全球第四大农产品出口国,也是多种矿产出口量居全球第一的国家。下面两图分别为澳大利亚人口分布图和气候分布图。
(2)分析澳大利亚中部内陆地区环境承载力小的原因。(4分)
(2022·江苏南通期中)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国土面积广大,矿产、草地等自然资源丰富;
科技发展水平较高;
经济发展水平高;
海运便利,便于通过贸易获得更多资源。
澳大利亚领土面积769万平方千米,人口约2477万(2021年),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国土覆盖整个大陆的国家。澳大利亚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是全球第12大经济体、全球第四大农产品出口国,也是多种矿产出口量居全球第一的国家。下面两图分别为澳大利亚人口分布图和气候分布图。
(3)有人认为澳大利亚人口数量远小于该国人口合理容量,试说明理由。(6分)
15.新疆各区域环境承载力存在巨大差异,其中准噶尔盆地南部最高,
其次为伊犁河谷、塔里木盆地北部、准噶尔盆地北部、塔里木盆地西部、东疆地塔里木盆地南部最低。结合图示信息回答问题。
(1)分析准噶尔盆地南部环境承载力最高的原因。
(2)为提高塔里木盆地南部的环境承载力,当地应
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防治土地沙漠化;
加速节水工程建设,发展节水农业;
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实行农牧结合;
发展经济
矿产资源丰富;经济基础较好;
交通便利;对外开放程度高。(任选3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