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诵读江上渔者导学案
课题: 古诗诵读 所见 (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 )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所见》,背诵《所见》。 3、结合插图和注解,了解《所见》的大意,感受诗歌描写的意境。 【学习真情告白】 1、阅读“学习目标”。 2、借助“快乐起跑线”中的训练题,自主预学。 3、小组合作: ①把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交流,并把收获或者存疑记录在“智者的足迹”相应栏中。 ②准备小组展示学习成果,人人参与。 评价:正确 ☆ 熟练☆ 超能力☆ 积极☆
学习过程 智者的足迹
【起航】 1、 我想知道“樾”的读音,应该用 查字法,先查 ( ),再查 ( ),在正文第( )页查到“樾”的读音是( ),我还知道了“樾”的意思是: 。 2、我能读准生字词的读音: 牧童☆ 骑黄牛☆ 振林樾☆ 捕鸣蝉☆ 3、古诗读熟了么?闯过以下四关就算达标: ①不添字 ②不掉字 ③不读错 ④不结巴
【扬帆】 ◎ 自学展示一: 第一步:自读古诗,划出自己能读懂的字、词、句。 第二步:结合插图和注解,进一步了解《所见》的大意。 第三步:提出不明白的地方 ①认真读古诗,把你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 ②认真听问题,把你知道的告诉别人。
◎ 自学展示二: 1、 诗的题目是《所见》,意思是 。诗人见到什么了呢?他看见 忽然,
2
、选一选,填一填。
诗的前两句主要写人物的(动 静)态,写出了牧童的 ;诗的后两句主要写人物的(动 静)态,写出了牧童的 。
探究方法:
第一步:想象牧童的形象
第二步:表演牧童的变化
第三步:说说自己的感受
◎自学展示三:做“原文填空”,试着背诵古诗
(清) ( )( )骑黄( )( )振林意欲( )( )( 忽然( )( )( )。
【把舵】
1、用自己的语言写一写《所见》中牧童捕蝉的片段。比一比,谁的想象最有趣,捕蝉的过程写得最精彩。
2、小组内互查背诵。
评价:正确 ☆ 熟练☆ 超能力☆ 积极☆
【思考延伸】
附送:2019年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古诗诵读江上渔者教案设计鄂教版
教学目标:
1、认识“牧”、“骑”、“振”、“樾”等字。
2、理解古诗意思,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3、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生字生词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瞧!夏天是山村最美的季节。天空那么蓝;远处是青青树林,池塘边,柳树上的嫩叶,象刚洗刷过似的。一幅动人的画面印入了我们的眼帘。
2、看图了解诗意:
A、谁能把你所看到的说说给大家听听?(指名说图意)
B、师概括诗意:夏季的一天,一个年少的牧童悠然自得地骑在黄牛背上,唱着山歌在山间小路上行进。那嘹亮的歌声在树林中回荡。忽然他听到了知了的叫声,就马上停止了歌唱,跳下牛背,站在那儿一动不动。
3、介绍作者:
A、这动人的画面不仅咱们看到了,一位清代的诗人也看到了,他的名字叫袁枚。
B、当他看到这动人的情景,就提笔将自己所看到的写成了一首小诗《所见》。
C、师范读全诗。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诗歌,读准生字字音。
2、采取指名读,全班通读等多种方式检查读的情况。
3、指名学生朗读全诗。
4、学生自读诗文,质疑问难:
欲:在诗中的意思是“想要”。
樾:“树阴”的意思。“林樾”是指茂密的树林。
鸣:“叫”的意思。
捕:“捉”的意思。
三、精读古诗
1、读第一、二句。
(1)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放牛的孩子,骑在牛背上。他响亮的歌声在茂密的树林中振荡。)
(2)指导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读全句,边读边想牧童骑牛唱歌的情景。
(3)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当时的情景. 2、读第三、四句。
(1)读第三、四句。牧童在干什么 (观察他的表情。)
(2)牧童怎么知道树上有知了 (学生找到“鸣”字。)
(3)读到这里,你觉得牧童是个什么样的小孩 (活泼,顽皮,机敏,愉快,可爱……) (4)牧童捉到蝉了吗?编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3、自由读,边读边体会诗的意思. 4、大声朗读,想象诗人当时所见到的情景. 5、背诵全诗. 板书设计:
所见
骑黄牛
牧童 歌振林 聪明可爱
欲捕蝉
闭口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