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松山湖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
生物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 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加热、加Fe3+和加过氧化氢酶都能促使H2O2分解,原因是它们能在不同程度上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②高温和强酸、强碱都影响酶的空间结构,降低酶的活性;
③“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需将淀粉溶液与淀粉酶溶液混合,分别置于不同温度条件下保温;
④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有的酶是RNA; ⑤酶在新陈代谢和生殖发育中起调控作用; ⑥酶只是起催化作用。
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③④⑤ D.②④⑥
2.酶为生活添姿彩,生活中处处可以看到酶制剂,如促进消化的多酶片、加酶洗衣粉、含酶牙膏等。下列对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多酶片在人体消化不良时可以口服 B.酶制剂适宜在最适温度条件保存
C.可利用蛋白酶处理废油脂 D.酶只有在活细胞内才能发挥作用
3.下图曲线b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增大pH后重复该实验,A、B点位置均会降低
B.降低酶浓度后重复该实验,反应速率可用曲线a表示
C.反应物浓度是限制曲线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
D.若B点后升高温度,将呈现曲线c所示变化
4.ATP是细胞中与能量供应相关的重要物质。当品尝各种美味佳肴时,我们不得不感谢ATP这种化学物质。新的研究显示,ATP在把食物的味道信息传递给大脑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ATP可能作为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分子 B.ATP能为细胞的生命活动直接提供能量
C.ATP和ADP间可以相互转化 D.ATP供能后细胞中ATP含量会大量减少
5.“酒驾”检测时,交警可让司机对填充了吸附有硅胶颗粒的装置吹气,若发现硅胶变色达到一定程度,即可证明司机是酒后驾车,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硅胶颗粒中含有苏丹Ⅲ染液,硅胶最后的颜色为橘黄色
B.硅胶颗粒中含有酸性条件下的重铬酸钾溶液,硅胶最后的颜色为灰绿色
C.硅胶颗粒中含有二苯胺试剂,硅胶最后的颜色为蓝色
D.硅胶颗粒中含有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硅胶最后的颜色为黄色
6.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铁钉扎脚形成较深的伤口,应保持通气,以满足伤口处细胞的有氧呼吸
B.利用粮食、葡萄和酵母菌等,在控制通气的情况下,可以生产各种酒
C.慢跑等有氧运动有利于人体细胞的有氧呼吸,避免肌细胞产生过多的乳酸
D.稻田定期排水可以促进根的有氧呼吸,避免长时间的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导致烂根
7.鲫鱼能够在寒冷、缺氧的水环境中生存数天。其细胞呼吸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鲫鱼细胞无氧呼吸的终产物可以是乳酸或者酒精和CO2
B.鲫鱼细胞无氧呼吸时葡萄糖中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散失
C.骨骼肌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均需要线粒体参与
D.图示两种细胞线粒体中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不完全相同
8.图甲是叶绿体结构示意图,图乙是绿叶中色素分离的结果(①~④代表叶绿体结构,A~D代表4种色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②上与光反应有关的色素对绿光吸收最少
B.利用无水乙醇分离色素的原因是色素溶于乙醇
C.若用黄化叶片做提取色素实验,C和D色素带颜色较浅
D.提取色素时加入SiO 有助于研磨更充分
9.如图表示某高等绿色植物体内的生理过程,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阶段I生成的NADPH可作为还原剂用于⑥过程生成水 B.III的某些反应阶段能够在生物膜上进行
C.过程③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D.影响过程II的外界因素主要是CO2浓度和温度
10.高倍镜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中期细胞,能够观察到的结构是( )
A.细胞壁、染色体、纺锤体 B.染色体、纺锤体、赤道板
C.染色体、纺锤体、中心体 D.叶绿体、染色体、细胞板
11.将 4 组绿藻培养液置于 4 种不同温度(已知 t1A.在实验条件下,绿藻呼吸作用相关酶的活性随温度升高而升高
B.t3温度时,光下绿藻细胞产生的氧气扩散到细胞外和线粒体中
C.t4条件下,绿藻细胞群体的总光合速率与总呼吸速率保持相等
D.t4条件下,光下O2增加值低于 t3,与 t4时呼吸速率增加有关
12.图甲是某种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图乙表示相应时期的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分子数的统计值,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细胞分裂时期的正确顺序应为①②③④
B.图甲②中赤道板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
C.图甲③中染色体与DNA的关系可用图乙中的B表示
D.图乙中a、c分别代表染色体和DNA,b只在图甲④中出现
13.下列关于细胞全能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克隆猴“中中”和“华华”的诞生可以说明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B.一粒玉米种子萌发长成一个植株可以说明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C.将菠菜的叶肉细胞培养成菠菜植株说明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D.用花粉培育成的植株往往高度不育,说明花粉细胞不具有全能性
14.某哺乳动物红细胞的部分生命历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造血干细胞→幼红细胞网织红细胞成熟红细胞
A.成熟红细胞只能进行有氧呼吸 B.成熟红细胞不能进行有丝分裂
C.所有细胞的DNA和蛋白质都相同 D.成熟红细胞衰老后细胞体积增大
15.下列相关叙述不属于细胞凋亡的是( )
A.人胚胎时期指间细胞的死亡 B.成熟生物体中细胞的自然更新
C.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 D.X射线照射下细胞正常代谢中断引起的细胞死亡
16.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人的身高和肤色 B.山羊的长毛和卷毛 C.兔的白毛和黑毛 D.豌豆种子的黄色和圆粒
17.下列有关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豌豆杂交时,需要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雌蕊 B.孟德尔利用了豌豆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特性
C.孟德尔研究豌豆花的构造,不需要考虑雌蕊、雄蕊的发育程度 D.人工授粉后,就不用套袋了
18.一对杂合的黑色豚鼠交配,产生了4只小豚鼠,则4只小豚鼠的表型是( )
A.全部黑色 B.全部白色 C.黑∶白= 3∶1 D.不一定
19.孟德尔分别利用豌豆的七对相对性状进行了一系列的杂交实验,并在此基础上发现了分离定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在不同性状的杂交实验中,经统计发现,F2的性状分离比具有相同的规律
B.在解释实验现象时,提出“假设”之一: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
C.根据假说,进行“演绎”:若F1进行测交,后代出现两种表现型的比例为1:1
D.其提出的假设能解释F1自交产生3:1分离比的原因,所以假设内容是正确的
20.已知某种老鼠的体色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A和a决定,A+(纯合胚胎致死)决定黄色,A决定灰色,a决定黑色,且A+对A是显性,A对a是显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基因型均为A+a的一对老鼠交配产下的3只小鼠可能全表现为黄色 B.A+、A和a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C.该种老鼠的成年个体中最多有6种基因型 D.黄色鼠的基因型有2种
21.正常情况下,基因型为 YyRr的个体(Y和y,R和r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产生的雄配子中不可能的是( )
A.Yr B.YR C.yR D.Yy
22.某种鼠的体色有三种:黄色、青色、灰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A_B_表现为青色,A_bb表现为灰色,aa_ _表现为黄色(约50%黄色个体会因黄色素在体内积累过多死亡)。让灰色鼠与黄色鼠杂交,F1全为青色鼠,F1雌性和雄性交配,理论上F2存活个体中青色鼠所占的比例是( )
A.9/16 B.9/14 C.3/4 D.10/13
23.油菜的株高由等位基因G和g决定,B基因是另一种植物的高秆基因,B基因与G基因在油菜的株高上有相同的效应,且基因数量越多植株越高。将一个B基因拼接到基因型为Gg的油菜的染色体上且该B基因在植株中能够成功表达,培育出下图所示5种转基因油菜。在不考虑交叉互换的前提下,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5种转基因油菜株高的遗传都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5种转基因油菜的株高都相等
C.甲自交,子代株高有4种类型 D.乙自交子代的株高类型在丙自交子代中占1/4
24.蝗虫染色体数为24条,在显微镜下观察蝗虫精巢细胞分裂的固定装片时,看到某细胞有12条染色体位于赤道板上,说明该细胞处于( )
A.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B.有丝分裂中期 C.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D.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25.基因的遗传规律是指( )
A.受精作用时基因的传递规律 B.产生配子时基因的传递规律
C.细胞有丝分裂时基因的传递规律 D.染色体复制时基因的传递规律
26.蝗虫为二倍体生物,其中雄蝗虫,精子中有11条或12条染色体,雌蝗虫。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雌性蝗虫每对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B.雌性蝗虫的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移向两极的染色体数目为12条
C.蝗虫子代的性别由亲本雌性蝗虫的卵细胞决定
D.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形成12个四分体
27.关于哺乳动物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卵细胞未受精时,细胞呼吸和物质合成进行得比较缓慢
B.精(卵)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成的四分体所含4条染色单体形态大小一定相同
C.受精卵中的核遗传物质一半来自于父方,一半来自于母方
D.一只雌性大熊猫在不同时期产生的卵细胞,其染色体组合具有多样性
28.假说-演绎法和类比推理法是遗传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不属于孟德尔假说的内容
B.运用假说-演绎法进行验证,得到的实验结果不一定与预期相符
C.萨顿利用类比推理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D.利用类比推理法得出的推论不具有逻辑的必然性
29.摩尔根和他的学生用果蝇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下列叙述与事实不符的是( )
A.白眼雄蝇与红眼雌蝇杂交,F1全部为红眼,推测白眼对红眼为隐性
B.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后代中雌蝇均为红眼,雄蝇红、白眼各半,推测红、白眼基因可能在X染色体上
C.F1雌蝇与白眼雄蝇回交,后代雌雄个体中红白眼都各半,结果符合预期
D.摩尔根实验结果证实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30.某种昆虫长翅(R)对残翅(r)为显性,直翅(M)对弯翅(m)为显性,有刺刚毛(N)对无刺刚毛(n)为显性,控制这3对性状的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这种昆虫一只,其基因型如图所示,不考虑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长翅与残翅,直翅与弯翅这二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该昆虫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型有8种
C.对该昆虫进行测交实验,子代表型有四种
D.该昆虫与相同基因型的昆虫交配,后代中与亲代表型相同的概率为1/4
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40分)
31.(除说明外,每空2分,共12分)CO2浓度增加会对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产生影响。科研人员以大豆、甘薯、花生、水稻、棉花作为实验材料,分别进行如下三种不同实验处理,整个生长过程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选择某个晴天上午测定各组的光合作用速率如图1所示;作物叶肉细胞中进行的部分生理过 程如图2所示。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1可知,随着CO2浓度的增加,作物光合速率也会增加,主要是因为图2中的_________(填生理过程序号)加快,产生的物质在光反应提供的________________等物质的作用下,经一系列的反应可快速地制造出糖类等有机物。作物的叶肉细胞内化合物X、化合物Y产生的场所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甲、乙两组的结果可知,CO2浓度倍增时,作物的光合作用速率并未发生倍增。研究人员推测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3)丙组光合作用速率比甲组低,原因可能是作物长期处于高浓度CO2环境会降低RuBP羧化酶(固定CO2的酶)的活性。请在研究人员的实验基础上,再设计实验加以验证。
实验材料用具:水稻、一定浓度的C5化合物溶液、饱和CO2溶液、试管等。
实验思路:提取等量的甲组和丙组水稻细胞中的RuBP羧化酶,分别加入A、B两支试管中,两试管中再分别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检测并比较A、B两组溶液中C3化合物的含量;预测实验结果: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上述原因分析正确。
32.(除说明外,每空2分,共14分)某豌豆花的颜色由两对等位基因(用A和a、B和b表示)控制。现有一株纯合的红花植株和一株纯合粉花植株杂交,F1的花色全是红色。让F1个体自交,得到的F2中有三种表现型,即红花、粉花和白花,它们的数量比为12∶3∶1。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决定花色的这两对基因位于______(填“1”、“2”或“3”)对同源染色体上。
(2)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红花的基因型有______种。
(3)F2中粉花植株与白花植株交配,后代中开白花的个体的概率是__________。
(4)若要确定F2中某一粉花植株是否为纯合子,可以将该粉花植株与____________进行杂交,观察统计子代的花色及比例。预期实验结果与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除说明外,每空2分,共14分)基于大量的生物学发现,美国遗传学家萨顿做出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推论。生物学家摩尔根利用果蝇进行了长期的遗传学实验研究,最终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萨顿之所以推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摩尔根在一群红眼果蝇中,发现了一只白眼雄果蝇,并让它与正常的红眼雌果蝇交配,结果F1全是红眼果蝇。摩尔根让F1中的红眼雌、雄果蝇相互交配,结果F2中红眼果蝇与白眼果蝇的数量比为3:1,这说明果蝇眼色的遗传符合_____________定律,该果蝇杂交实验现象______(填“支持”或“不支持”)萨顿的假说,由此摩尔根提出设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摩尔根等人通过测交等方法力图验证他们提出的假设。以下的实验图解是他们完成的测交实验之一:
上述测交实验现象并不能充分验证其假设,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充分验证其假设,需在上述测交实验的基础上,从上述测交子代中选取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验证。请写出该实验的杂交组合以及支持其假设的预期实验结果。
杂交组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支持其假设的预期子代表现型及比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图一为果蝇繁殖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变化情况,经过阶段I、Ⅱ、Ⅲ最终产生的受精卵染色体数目与亲代一致,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东华松山湖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
生物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D A D D B A B B A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C C B D C B D D C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B D D B A B C D C
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40分)
31.(除说明外,每空2分,共12分)
(1) ①(1分) ATP和NADPH(1分) 叶绿体基质 细胞质基质
(2)NADPH和ATP的供应限制;固定CO2的酶活性不够高;C3的再生速率不足;有机物在叶绿体中积累较多等
(3)等量的一定浓度的C5化合物溶液和饱和CO2溶液 C3化合物的含量,A溶液中高于B溶液中
32.(除说明外,每空2分,共14分)
(1)2 (2)AAbb、aaBB 6 (3)1/3
(4)白花植株(或F1红花植株) 预期实验结果与结论:若子代只开粉花,则该植株是纯合子;若子代粉花∶白花=1∶1,则该植株是杂合子。(或若子代红花∶粉花=1∶1,则该植株是纯合子;若子代红花∶粉花∶白花=4∶3∶1,则该植株是杂合子。)(共4分)
33.(除说明外,每空2分,共14分)
(1)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2)分离(1分) 支持(1分) 眼色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无对应的等位基因
(3)控制眼色的基因无论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测交实验结果皆相同 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或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白眼雄果蝇:红眼雌果蝇=1:1(或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红眼雄果蝇=2:1:1)
(4)减数分裂使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受精作用使受精卵中染色体数目恢复至体细胞中的数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