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一比》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比一比》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西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5-05 11:44: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比一比》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图画,再现农家小院的景象,为第二部分词语、第三部分韵文提供直观形象的画面。第三部分韵文由四小节组成,主要通过对农家小院里具体事物的比较,展现农家生活的一个侧面。韵文押韵上口,节奏感强,很适合儿童朗读。21·cn·jy·com
这课课题为“比一比”,充分说明了这课教材的特点,提示了学法,要让学生在比较中达到学习要求。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2个字“小”、“少”,认识1个笔画“竖钩”和1个偏旁“提土旁”。
  2、掌握“大小”、“多少”两组反义词,理解量词“群、颗、堆”,能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和韵文。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红星贴纸。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识词
  1、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到一个美丽的农家小院去作客。(课件出示一幅图)
    你们瞧,院子里都有些什么呢?(随机在图上出示带拼音词卡)鼓励说“怎么样的什么”,说得好给予表扬。21教育网
  2、谁能当小老师来给大家领读这些词语?(请一生领读)
    哪些音要注意,请你给大家提个醒。
  3、同桌互相读词卡,读得不好请你帮助他,教会他。
  4、开火车,读词语(词语全下来在图下排队,去拼音)
  5、(生字变红)说说怎么记住它?(同桌互说,每人三个)
    为什么“桃、苹、杏”是“草字头”或“木字旁”?(都是植物的果实)
  6、齐读8个词语。                                           
  二、学韵文
  1、认识了小院里的动物和果实,接下来,我们要学一首好听的儿歌,儿歌的题目是---(出示课题)抽读,齐读。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谁和谁要比一比?到底比什么?你们想不想知道?儿歌里都讲得清清楚楚,请你自己读一读吧。(生自由读儿歌 ,师巡回表扬读得认真的小朋友。)
  3、(请刚才被表扬的小朋友起立)刚才大家在读时,我发现这几位小朋友读得最认真,你们愿意为大家再读一读吗 ?(每人一句接读)
 (评价表扬)请大家再象这四位小朋友一样读读儿歌,读好了请举手。
  4、读了儿歌,你知道了谁和谁比?比什么?(随意说,说到哪组老师就用箭头在课件图中标出)
 “()和()比()。”句式训练
  学生说到哪句,就请他找出儿歌中的这句话读一读。(以下几步随机进行)
  *“头”和“只”换一换说行吗?为什么?
  一头(),一只(),还能说吗?
  *你从哪个字看出鸭子多?“群”表示什么?(多,在一起)
  *哪些东西也能用“颗”来说?这些东西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你从哪个字看出杏子多?“堆”和“群”有什么不同?学习“提土旁”
  一堆()一群()口头练说
  5、比完大小和多少,让我们连起来把儿歌读一读。
  6、喜欢这首儿歌的小朋友给它配上动作来读好吗?(四人小组配动作)师生一起配动作读全文。
  7、小朋友读得好听,动作也很有意思,让我们一起把这首儿歌表演给所有听课的家长看,好吗?(全体起立向后 转)师报幕生表演。                                          
  三、复习字词
  1、练习(出示四个苹果,两只梨)苹果比梨多,梨比苹果(少)
   苹果比梨大,梨比苹果(小)
  (生口头填空后出示“小,少”两字。)
   今天,我们要来学写“小”和“少”两个字。比一比,两个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请学生说说竖中线上的笔画是什 么?学习“小”、“少”的笔顺演示(先中间后两边)生书空完后描红,再把两排字写好(师边巡视边发表扬的红 星)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21cnjy.com
  2、猫捉老鼠(读词语:黄牛、花猫、杏子、桃子、苹果、红枣、多少、一群、一堆、一颗)开火车比赛
  3、连一连(见同步练习第40页,手拉手,找朋友)
  4、游戏:找朋友(10人玩,数量词和名词搭配)                              
   一朵白云  一条小河  一棵小树  一片叶子  一只小船
   一本书   一件衣服  一块西瓜  一双鞋子  一辆汽车
教学反思:
教材不是学习的唯一知识源,教师要有灵活处理教材和创造性使用教材的能力。教材中有的知识不一定要讲,但有些书本中没有的知识却很有必要加进来。在学完《比一比》中的量词后,可以让学生说说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量词,试举例说明(如:一斤黄瓜、一枝铅笔……)。了解用“双、对、副”做量词的物品有什么特点;体会汉语言在使用上的多样性等等。这就说明教学不仅仅在于完成给定的教学目标,还要兼顾知识的拓展与外延,从而做到适时、适量地“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