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实高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阶段检测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应用你所学的生物知识分析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下列表述不合理的是( )
A. 孟德尔在假说中提出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于染色体上
B. 孟德尔完成杂交实验时选择的父本豌豆不需要去掉雌蕊和套袋
C. 孟德尔在观察和分析实验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并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了解释问题的假说
D. 孟德尔对杂交实验结果的分析否定了融合遗传
2.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豌豆个体间行种植;另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玉米个体间行种植。具有隐性性状的一行植株上所产生的F1是( )
A.豌豆和玉米都有显性个体和隐性个体
B.豌豆都为隐性个体,玉米既有显性又有隐性
C.豌豆和玉米的显性和隐性比例都是3∶1
D.玉米都为隐性个体,豌豆既有显性又有隐性
3.人类秃顶由一对等位基因B和b控制,BB表现为正常,bb表现为秃顶,杂合子Bb在男性中表现为秃顶,而在女性中表现为正常。一对夫妇中丈夫秃顶而妻子正常,生育有一秃顶儿子和一正常女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根据题意可以确定丈夫的基因型为bb,妻子的基因型为Bb
B.秃顶儿子和正常女儿的基因型分别是bb和Bb
C.若秃顶儿子和正常女儿的基因型相同,父母一定都是纯合子
D.这对夫妇再生一女儿是秃顶的概率可为0或25%或50%
4.某植物产生的可育雌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为YR:Yr:yR:yr=2:1:2:1。若让该个体自交,则其F1中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
A. 1/18 B. 3/18 C. 1/36 D.1/9
5.人类多指(T)对正常指(t)为显性,白化(a)对正常(A)为隐性,决定不同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一个家庭中,父亲是多指,母亲正常,他们有一个患白化病但手指正常的孩子(两种病都与性别无关)。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该对夫妇都是白化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
B.该对夫妇再生育一个不患病孩子的概率是3/8
C.该对夫妇再生育一个男孩,该男孩患白化病的概率是1/4
D.该对夫妇再生育一个多指男孩的概率是1/2
6.已知两对基因H/h、R/r独立遗传,其中基因H的表达产物促进小鼠皮毛中白色素转化为黄色素,基因R使白色素转化为黑色素,二者同时存在时小鼠皮毛为灰色。现有一只灰色雄鼠与多只基因型相同的黄色雌鼠杂交,F1的表型及比例为灰色雌鼠:黄色雄鼠:黑色雌鼠:白色雄鼠=2:2:1:1。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两对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
B.可能存在h基因纯合致死现象
C.F1中R基因只存在于雄性个体中
D.让F1中灰色雌鼠与黄色雄鼠交配,后代中出现灰鼠的概率是1/3
7.在下列遗传实例中,属于性状分离现象的是( )
①高茎豌豆(Aa)与矮茎豌豆(aa)杂交,后代有高有矮,数量比接近1:1
②开粉色花的紫茉莉(Aa)自交,后代出现红花(AA)、粉花(Aa)、白花(aa)三种表型
③圆粒豌豆(Rr)的自交后代中,圆粒豌豆与皱粒豌豆分别占3/4和1/4
④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了三个孩子,其中一个女儿是先天性聋哑患者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8.某植物花的颜色受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E、e与F、f控制,只有当E、F同时存在时才开紫花,否则开白花。有两个亲本植株杂交,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则两个亲本基因型组合是( )
A.EeFF×Eeff B.EeFf×Eeff C.EeFf×eeff D.EEFf×eeff
9.在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1的紫花豌豆自交时,假设由于某种因素的影响,含基因A的雌配子失去了活性(即不能与雄配子结合)。请根据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进行推理,下列F2的表型及比例符合预期结果的是( )
A.紫花:白花=1:1 B.紫花:白花=2:1 C.紫花:白花=3:1 D.全为紫花
10.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和四分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同源染色体是一条染色体经复制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
B.四分体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
C.同源染色体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能联会的两条染色体
D.每个四分体包含一对同源染色体的4条染色单体
11.下列关于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产生的4个精子的种类及比例的分析,错误的是( )
A.若AaB∶b=1∶1,则分裂过程中可能有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B.若AB∶ab=1∶1,则这两对等位基因可能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C.若AB∶aB∶ab=1∶1∶2,则减数分裂过程中A基因与a基因发生了交换
D.若AB∶Ab∶aB∶ab=1∶1∶1∶1,则这两对等位基因可能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12.在腐烂的水果周围常会看到飞舞的小昆虫——果蝇,体细胞中含有2N=8条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精原细胞产生精子过程中会形成8个四分体
B.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为4条,DNA数为8个
C.卵原细胞产生卵细胞过程中会出现两次不均等分裂和一次均等分裂
D.次级卵母细胞中发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而实现基因重组
13.果蝇的红眼对白眼为显性,为伴X遗传,长翅与截翅由一对基因控制,显隐性关系及其位于常染色体或X染色体上未知。纯合红眼长翅雌果蝇与白眼截翅雄果蝇杂交,F1相互杂交,F2中眼色与翅型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眼长翅:红眼截翅:白眼长翅:白眼截翅=9:3:3:1。F2表现型中可能出现( )
A.雌性全为红眼 B.截翅全为雄性
C.长翅全为雌性 D.截翅全为白眼
14.果蝇的灰体和黄体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但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和该等位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是未知的。某同学用一只灰体雌蝇与一只黄体雄蝇杂交,子代中♀灰体:♀黄体:♂灰体:♂黄体=1:1: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无法确定显隐性
B.若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则灰体为显性
C.若黄体为显性,基因一定只位于常染色体上
D.若灰体为显性,基因一定只位于X染色体上
15.下列关于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决定的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男性患者的后代中,子女各有1/2患病
B.女性患者的后代中,女儿都患病,儿子都正常
C.表现正常的夫妇,性染色体上也可能携带致病基因
D.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患者的双亲中至少有一方是患者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某种烟草的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红色(A)对白色(a)呈完全显性,现有两个开红花(甲、乙)的三体植株,让甲、乙分别作父本进行测交,统计后代,甲测交:红色:白色=4:1,乙测交:红色:白色=3:2,出现这些比例的原因是当存在两个相同基因时会造成花粉不育,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三体杂合子与正常植株杂交,获得三体纯合子,该三体植株只能作母本
B.若三体纯合子作父本与正常植株杂交,后代中不存在三体
C.甲植株的基因型是Aaa,乙植株的基因型是AAa
D.甲与乙杂交,甲植株的种子种植后开白花的比例比乙植株的多
17.玉米是二倍体异花传粉作物,其籽粒的饱满与凹陷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用自然条件下获得的若干饱满玉米籽粒和凹陷玉米籽粒为实验材料验证分离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种玉米分别自交,若某些玉米自交后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
B.两种玉米分别自交,在子代中选择两种纯合子进行杂交得到F1,F1自交,若F2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
C.两种玉米杂交,若F1表现为两种性状且分离比为3:1,则可验证分离定律
D.两种玉米杂交,若F1表现为两种性状且分离比为1:1,则可验证分离定律
18.如图为精原细胞增殖以及形成精子过程的示意图。图中标明了部分染色体与染色体上的基因。设①和③细胞都处于染色体的着丝点向两极移动的时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中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2n,DNA数目为4a
B.②中有姐妹染色单体,①和③也可能有姐妹染色单体
C.②中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2n,DNA数目为4a
D.③中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n,DNA数目为2a
19.“牝鸡司晨”是我国古代人民早就发现的性反转现象,即原来下过蛋的母鸡,以后却变成了公鸡,长出公鸡的羽毛,发出公鸡样的啼声。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性反转得到的公鸡,其性染色体组成为ZW
B. Z和W染色体上的基因遗传时总与性别相联系,且部分基因无显隐之分
C. 若WW会胚胎致死,性反转得到的公鸡与普通母鸡交配,子代雌:雄=1:2
D. 该现象说明性别也是受遗传物质和环境共同影响的
20.果蝇的刚毛与截毛是一对相对性状,粗眼与细眼是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等位基因D、d和F、f控制,其中只有一对等位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现让多只粗眼刚毛雄果蝇与多只细眼刚毛雌果蝇(雄果蝇基因型可能不同,雌果蝇的基因型相同)随机交配,F1全为细眼,其中雄性全为刚毛,雌性中刚毛:截毛=2: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D、d位于性染色体上,且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
B.亲本中雄果蝇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ffXDYD:ffXdYD=1:2
C.F1中存在这样两只果蝇,它们的杂交后代中雄性全为刚毛,雌性全为截毛
D.让F1中细眼刚毛雄果蝇与细眼截毛雌果蝇随机交配,后代中纯合子占1/4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7分)豌豆的花色由一对遗传因子控制,下表是豌豆的花色三个组合的遗传实验结果。请回答:
组合 亲本表现型 子代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紫花 白花
1 紫花×白花 401 405
2 白花×白花 0 807
3 紫花×紫花 1240 413
(1)由表中第________个组合实验可知_______花为显性性状。
(2)表中第________个组合实验为测交实验。
(3)第三个组合中,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是________________(用A和a表示),子代所有个体中纯合子所占比例是________。
22.(12分)高等植物N叶片叶缘有波状齿与锯齿、叶形有条形和剑形,其中一种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另一种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B、b,C,c)控制,三对基因均独立遗传。现有一波状齿条形叶植株与一锯齿剑形叶植株杂交,F1的统计结果:波状齿条形叶:锯齿条形叶=1:1,取F1中波状齿条形叶植株自交,F2的统计结果:波状齿条形叶:波状齿剑形叶:锯齿条形叶:锯齿剑形叶=30:2:15:1。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叶形的基因有________对,判断依据是_________。
(2)F2中波状齿植株自交,每棵植株的F3均出现了锯齿植株。请解释出现该遗传现象最可能的原因(在下侧方框内,用遗传图解作答)。
(3)若让F2植株自交,再把F3中锯齿剑形叶植株各自隔离种植并自交,自交后代能发生性状分离的植株所占比例是__________。
(4)检测(3)实验中F3中条形叶植株的基因型,发现有的植株测交后代中条形叶:剑形叶=3:1,则该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
23.(12分)细胞分裂是生物体一项重要的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甲中③阶段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图乙中c 细胞位于图甲的_______________段(填字母),图甲中NO 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中g 细胞的名称是,所处的分裂时期是_________________,发生在图甲中的_____________段,该细胞上一时期染色体的重要行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乙中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细胞,如果对卵巢切片进行显微观察,观察到的同时期细胞的不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细胞a 的基因型是AaBb,h 的基因型是Ab,则和h 同时产生的另外三个细胞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 c 细胞移向细胞同一极的基因有________。
24.(12分)菜粉蝶(性别决定为ZW型)的幼虫是一种农业害虫。菜粉蝶的眼色和翅色分别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在研究其遗传机制时,将一对纯合菜粉蝶杂交得到F1,让F1的一只雌蝶和一只雄蝶交配,得到的F2有1355只,F2的表现型统计结果如图。回答相关问题:
(1)F2绿眼个体中杂合子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仅根据图中数据,不能说明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物多样性的原因可从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得到一部分解释,即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控制眼色和翅色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存在三种情况:其一,两对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其二,眼色基因位于Z染色体、翅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其三,翅色基因位于Z染色体、眼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纯合菜粉蝶若干可供选择,回答以下问题:
①若仅通过一次杂交实验来鉴别以上三种情况,可选择的杂交组合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写出能支持第三种情况的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12分)果蝇是研究遗传实验的经典模式生物。已知等位基因A、a控制果蝇翅型中卷翅与正常翅,等位基因B、b控制眼型中大眼与小眼(大眼为显性性状,且等位基因B/b位于常染色体上)。为了研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机制(不考虑基因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段情况),实验小组选择卷翅大眼雌果蝇与正常翅小眼雄性果蝇杂交,得到F1代雌果蝇为正常翅大眼:正常翅小眼=1:1,雄果蝇为卷翅大眼:卷翅小眼=1:1。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果蝇作为遗传学实验经典研究材料的优点有 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2)果蝇卷翅和正常翅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为 ______。两对等位基因A/a与Bb在遗传中 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荧光原位杂交的方法也可以快速准确判定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已知等位基因A和a被标记为黄色,B和b被标记为绿色,对亲本雄果蝇四分体时期的细胞进行荧光标记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记录四分体中荧光的颜色和数量。若控制翅型和眼型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会有一个四分体中出现 ______个黄色荧光点,另一个四分体出现 ______个绿色荧光点。
(3)让子一代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则F2代果蝇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______。
(4)若子一代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2代果蝇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正常翅大眼:正常翅小眼:卷翅大眼:卷翅小眼=2:3:2:3,则原因可能是 ______(仅考虑某种基因型受精卵致死情况)。请以F2代果蝇为实验材料,设计一代杂交实验证明该原因,简要写出实验方案和预期结果。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A、孟德尔提出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但没有提出遗传因子在染色体上,A错误;B、父本是指提供花粉的个体,母本是指提供卵细胞的个体,杂交实验中选择的母本豌豆需要去掉雄蕊和套袋,父本用于传粉,不需要在开花前除去雌蕊,B正确; C、假说—演绎法是在观察和分析实验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C正确; D、孟德尔对杂交实验结果的分析,提出遗传因子是独立的颗粒,不会相互融合,否定了融合遗传,D正确。
故选:A。
2.答案:B
解析:设控制该相对性状的基因为A、a,由于豌豆是严格的自交,故隐性植株aa上自交后代全是隐性性状;玉米是自由交配,隐性植株aa上可以接受自身花粉a,也可以接受来自AA的花粉A,故隐性植株上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故选B。
3.答案:D
解析:由该对夫妇中丈夫秃顶妻子正常可知,丈夫的基因型为Bb或bb,妻子的基因型为BB或Bb,二者生出了秃顶儿子(Bb或bb)和正常女儿(BB或Bb),根据后代的性状表现无法确定亲本的基因型,同时无法确定秃顶儿子的基因型是Bb还是bb,女儿的基因型是BB还是Bb,A、B错误。若秃顶儿子和正常女儿的基因型相同,即都是Bb,则父母的基因型可以是Bb和Bb、bb和BB、Bb和BB、bb和Bb,父母未必都是纯合子,C错误。若这对夫妇的基因型为Bb和BB或bb和BB,则不可能生出秃顶女儿(bb);若这对夫妇的基因型都为Bb,则再生一女儿是秃顶的概率是25%;若这对夫妇的基因型为bb和Bb,则再生一女儿是秃顶的概率是50%,D正确。
4.答案:A
解析:某植物植株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YR:Yr:yR:yr=2:1:2:1,则该个体自交后代中基因型为Yyrr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6×1/6+1/6×1/6=1/18
5.答案:D
解析:该对夫妇均不患白化病,但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孩子,所以这对夫妇均携带白化病的致病基因,A项正确。根据题干信息推断该对夫妇的基因型是TtAa和ttAa,该对夫妇再生育一个不患病孩子的概率为1/2×3/4=3/8,B项正确。根据该对夫妇的基因型可知,他们再生育一个男孩,该男孩患白化病的概率为1/4,再生育一个多指男孩的概率为1/2×1/2=1/4,C项正确、D项错误。
6.答案:D
解析:A、因为F1的表型及比例为灰色雌鼠:黄色雄鼠:黑色雌鼠:白色雄鼠=2:2:1:1,雌雄个体的表型不同,与性别相关联,说明两对基因并非都位于常染色体上,A错误;
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让灰色雄鼠(有H、有R)和多只基因型相同的黄色雌鼠(有H无R)杂交,后代为灰色雌鼠:黄色雄鼠:黑色雌鼠:白色雄鼠=2:2:1:1,整理得后代中有H:无H=(2+2):(1+1)=2:1,所以应该是HH致死,B错误;
C、F1的灰色雌鼠:黄色雄鼠=2:2,说明H/h的遗传与性别无关,应位于常染色体上,亲本关于H/h的基因型均为Hh,因为灰色有R、黑色有R,黄色无R、白色无R,所以F1有R:无R=(2+1):(2+1)=l:1,且性状表现与性别有关,说明R/r应位于X染色体上,则亲本灰色雄鼠的基因型就为HhXRY,亲本多只基因型相同的黄色雌鼠的基因型就为HhXrXr,这样F1就为:2HhXRXr(灰色雌鼠)、2HhXrY(黄色雄鼠)、IhhXRX「(黑色雌鼠)、IhhXrY(白色雄鼠),由此可知F1中R基因既存在于雌鼠中,也存在于雄鼠中,C错误;
D、F1中灰色雌鼠的基因型为HhXRXr,黄色雄鼠的基因型为HhXrY,让二者进行杂交,由于两对基因独立遗传,所以可以分开来看。因为Hh×Hh的后代为Hh:hh=2:1,HH致死,所以“Hh×Hh得H的概率”为2/(2+l)=2/3,XRXr×XrY得XR_的概率=1/2,后代中出现灰鼠的概率是2/3×1/2=1/3,D正确。故选D。
7.答案:A
解析: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性状分离。①高茎(Aa)×矮茎(aa)→高茎(Aa):矮茎(aa)=1:1,不符合性状分离的概念;②粉色花植株自交后代新出现了红花和白花,符合性状分离的概念;③圆粒(Rr)×圆粒(Rr)→圆粒(RR、Rr):皱粒(rr)=3:1,符合性状分离的概念;④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了三个孩子,其中一个女儿是先天性聋哑患者,符合性状分离的概念。故A正确。
8.答案:B
解析:EeFF×Eeff→后代紫花(E_F_)占3/4,与题图不符,A错误;EeFf×Eeff→后代紫花(E_F_)占3/4×1/2=3/8,白花占5/8,与题图相符,B正确;EeFf×eeff→后代紫花(E_F_)占1/2×1/2=1/4,与题图不符,C错误;EEFf×eeff→后代紫花(E_F_)占1/2,与题图不符,D错误。
9.答案:A
解析:在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1的紫花(Aa)豌豆自交时,假设由于某种因素的影响,含基因A的雌配子失去了活性,说明只有含基因a的雌配子能与雄配子结合,而F1的紫花产生的雄配子中A:a=1:1,所以根据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进行推理,F2的表型及比例是紫花(Aa):白花(aa)=1:1,A正确。
10.答案:A
解析:同源染色体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一条染色体复制后形成的是两条姐妹染色单体,A错误;四分体是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所特有的结构,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B正确;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作联会,只有能配对的染色体才可称为同源染色体,C正确;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后形成四分体,每个四分体含有一对同源染色体的4条染色单体,D正确。
11.答案:C
解析: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产生的配子中有AaB,A和a在同一个配子中,分裂过程中可能有同源染色体(A和a所在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当A和B在一条染色体上,a和b在另一条染色体上,可以产生AB和ab的两种配子,比例为1∶1;若是发生了交换,则含A基因和a基因的精子的个数应该都是2个,即AB∶Ab∶aB∶ab=1∶1∶1∶1∶1,若出现AB∶aB∶ab=1∶1∶1∶2,则应该是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有一个A基因突变成了a基因;AB∶Ab∶aB∶ab=1∶1∶1∶1,则可能是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且有一对等位基因间发生了交叉互换,也可能是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有一对等位基因间发生了交叉互换。故C错误。
12.答案:C
解析:A、果蝇细胞内含有8条染色体,四对同源染色体,四分体是由配对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形成的,因此精原细胞产生精子过程中会形成4个四分体,A错误;B、初级精母细胞内含有8条染色体,16个核DNA,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次级精母细胞内含有条染色体,8个核DNA,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变为8条,核DNA仍为8个,因此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为4条或8条,DNA数为8个,B错误; C、卵原细胞产生卵细胞过程中会出现两次不均等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次级卵母细胞后期)和一次均等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第一极体后期),C正确;D、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次级卵母细胞进行的是减数第二次分裂,D错误。
故选C。
13.答案:A
解析:根据F2代性状分离比可知,两对相对性状自由组合,长翅与截翅的控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长翅为显性性状。故F2表现型中只有A可能出现。
14.答案:D
解析:假设控制果蝇灰体与黄体的基因用B、b表示,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根据题干信息,亲本是灰体雌蝇和黄体雄蝇,子代雌蝇中灰体︰黄体=1︰1,雄蝇中灰体︰黄体=1︰1,无论灰体和黄体谁是显性性状,均可以出现此结果,故无法判断显隐性,A正确;若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灰体为显性,子代雄蝇中灰体︰黄体=1︰1,则亲本灰体雌蝇基因型为XBXb,黄体雄蝇基因型为XbY,两者杂交后代♀灰体︰♀黄体︰♂灰体︰♂黄体=1︰1︰1︰1,符合题意,B正确;若黄体为显性,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亲本基因型为XbXb、XBY,后代雌性均为黄体,雄性均为灰体,不符合题意,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亲本基因型为bb、Bb,则后代可以出现♀灰体︰♀黄体︰♂灰体︰♂黄体=1︰1︰1︰1,符合题意,所以若黄体为显性,则基因一定只位于常染色体上,C正确;若灰体为显性,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亲本灰体雌蝇基因型为XBXb,黄体雄蝇基因型为XbY,两者杂交后代♀灰体︰♀黄体︰♂灰体︰♂黄体=1︰1︰1︰1,符合题意,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亲本基因型为Bb、bb,杂交后代可以出现♀灰体︰♀黄体︰♂灰体︰♂黄体=1︰1︰1︰1,符合题意,所以若灰体为显性,基因无论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均符合题意,D错误。
15.答案:D
解析:A、男患者的后代中,女儿全患病,儿子是否患病与母亲基因型有关,A错误; B、女患者可以是杂合子,其后代中子女不一定患病,B错误; C、该致病基因是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决定的,表现正常的夫妇,性染色体上不可能携带该显性致病基因,C错误; D、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患者的X染色体上的致病基因一定来自双亲之一,至少有一方是患者,D正确。
故选:D。
16.答案:CD
解析:由于存在两个相同基因时会造成花粉不育,所以不存在AA和aa的花粉,若三体杂合子与正常植株杂交,获得三体纯合子,该三体植株只能作母本;若三体纯合子作父本与正常植株杂交,后代中不存在三体;由于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甲和乙植株一定是杂合子,所以甲、乙植株的基因型是AAa或Aaa,AAa作父本,产生配子是a:Aa:A=1:2:2,测交后代红色:白色=4:1,故甲的基因型是AAa,乙的基因型是Aaa;甲、乙两者杂交,当甲为父本,配子中(2A、2Aa):1a=4:1,乙为母本,配子中(1A、2Aa):(2a、1aa)=1:1,则乙植株的种子种植后开白花的概率为1/10,同理甲为母本,其配子中(1AA、2Aa、2A):1a=5:1,乙为父本,其配子中(A、2Aa):2a=3:2,则甲植株的种子种植后开白花的概率为1/15,故甲植株的种子种植后开白花的比例比乙植株的少。
17.答案:ABD
解析:A、两种玉米分别自交,若某些玉米自交后,子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A正确; B、两种玉米分别自交,在子代中选择两种纯合子进行杂交,F1自交,得到F2,若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B正确; C、让籽粒饱满的玉米和籽粒凹陷的玉米杂交,如果F1都表现一种性状,则用F1自交,得到F2,若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C错误; D、让籽粒饱满的玉米和籽粒凹陷的玉米杂交,如果F1表现两种性状,且表现为1: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D正确。故选:ABD。
18.答案:ABD
解析:A、①表示有丝分裂分裂后期,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4n,DNA数目为4a,A错误;
B、精原细胞经过染色体复制形成②初级精母细胞,所以②中有姐妹染色单体,③中着丝点分裂,没有姐妹染色单体,B错误;
C、精原细胞经过染色体复制形成②初级精母细胞,②中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2n,DNA数目为4a,C正确;
D、②形成③的过程中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所以③中无同源染色体,DNA数目为2a,根据题干信息“设①③细胞都处于染色体的着丝点向两极移动的时期”,可知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变为2n,D错误。
故选ABD。
19.答案:ABD
解析:A、性反转现象可能是某种环境因素使性腺出现反转的缘故,因此性反转得到的公鸡性染色体组成仍然为ZW,A正确; 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即伴性遗传,且W的非同源区段上的基因无等位基因的说法,也无显隐之分,B正确; C、性反转的公鸡(ZW)和普通母鸡(ZW)交配,子代中WW致死,因此ZW(雌):ZZ(雄)=2:1,C错误; D、性别和其他性状类似,也是受遗传物质和环境共同影响的,D正确。
故选:ABD。
20.答案:ABC
解析:亲本分别为粗眼、细眼,F1全为细眼,说明细眼(F)对粗眼(f)为显性;亲本均为刚毛,子代出现截毛,说明刚毛(D)对截毛(d)为显性。F1中眼型的表现与性别无关,而刚毛与截毛的表现与性别相关联,结合题干信息“只有一对等位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可知,控制果蝇眼型的基因(F、f)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刚毛与截毛的基因(D、d)位于性染色体上。等位基因D、d位于性染色体上有两种可能情况,即仅位于X染色体上或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若等位基因Dd仅位于X染色体上,则亲本雄果蝇只有一种基因型(XDY),子代雌果蝇的表现型比例也不会出现2:1,故等位基因D、d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A正确。结合上述分析可知,若要子代雄果蝇均为刚毛,雌果蝇出现截毛,则亲本雄果蝇和雌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ffX-YD和FFXDXd,再根据子代雌果蝇的表现型及比例可知,亲本雄果蝇的基因型及比例为:ffXDYD:ffXdYD=1:2,B正确。亲本雌、雄果蝇随机交配,F1中果蝇的基因型包括:FfXDYD、FfXdYD、FfXDXD、FfXDXd、FfXdXd,若FfXdYD与FfXdXd杂交,则后代中雄性均为刚毛,雌性均为截毛,C正确。F1中细眼刚毛雄蝇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2FfXDYD、1/2 FfXdYD,细眼截毛雌蝇的基因型为FfXdXd,二者随机交配,子代出现纯合子的概率=(1/2)×(1/4)=1/8,D错误。
21.答案:(1)3;紫
(2)1
(3)Aa和Aa;50%
解析:(1)由组合3紫花与紫花杂交的后代出现白花,可知紫花是显性性状,新出现的白花是隐性性状。
(2)由组合3紫花×紫花→紫花:白花=3:1,可知,紫花为显性性状,白花为隐性性状;且组合1的基因型为:Aa×aa,即为测交。
(3)由上述分析可知,组合3的基因型为:Aa×Aa,杂交后代的基因型为AA:Aa:aa=1:2:1,故第3个组合中,子代的所有个体中,纯合子所占的比率是50%。
22.答案:(1)两;F1条形叶F2条形叶:剑形叶=15:1,是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自由组合现象(9:3:3:1)的变式
(2)如图所示。
(3)0
(4)BbCc
解析:(1)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由题干信息可知,F2中条形叶:剑形叶=15:1,是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自由组合现象(9:3:3:1)的变式,因此叶形这对相对性状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2)根据题干信息可判断波状齿由A基因控制,锯齿由a基因控制,且AA纯合致死,详见答案。
(3)由题干信息分析可知锯齿、剑形叶这两个性状均为隐性性状,因此锯齿剑形叶植株自交不可能发生性状分离。
(4)由题意可知条形叶植株的基因型可能为B_C_、B_cc、bbC_,若某条形叶植株与基因型为bbcc剑形叶植株测交后代的分离比为3:1(1:1:1:1的变式),则该条形叶植株的基因型应为BbCc。
23.答案::(1)受精作用和有丝分裂 CD 段和OP 段
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2)初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减数分裂I 后期) GH
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
(3)c、g 初级卵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质不均等分裂
(4) Ab、aB、aB A、a、B、b
解析:(1)图甲中③阶段包括受精作用和有丝分裂过程,有丝分裂后期位于图甲中的CD 段和OP段;NO 段形成的原因是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随之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
(2)图乙中h 细胞是精子,g 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所以是初级精母细胞,对应
于图甲中的GH 段,该细胞上一时期是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染色体的重要行为是同源染色
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3)图乙中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同源染色体的是c、g ,h 无同源染色体,其他细胞有同源
染色体,但显微镜下无法观察到。如果对卵巢切片进行显微观察,无法观察到图乙中h 细胞
和g 细胞,无法观察到g 细胞的原因是初级卵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质不均等分裂
(4)a 细胞的基因型是AaBb,则精原细胞的基因型也是AaBb,1 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
产生4 个精细胞,再通过变形产生4 个精子,这4 个精子中共两种基因型,其中两个是一样
的,h 细胞的基因型是Ab,则有一个精子也是Ab,另外两个精子是aB 。c 细胞处于有丝分
裂后期,两极的染色体是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的,所以每
一极的基因是A、a、B、b。
24.答案:(1)2/3;图中数据只反应了每一对相对性状单独分析的结果,不能表明两对性状之间的遗传关系
(2)减数分裂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可形成多种基因型的配子
(3)雌性绿眼紫翅×雄性白眼黄翅;子代雄性为绿眼紫翅,雌性为绿眼黄翅
解析:(1)根据分离定律可知,F2绿眼个体中杂合子和纯合子的比例为2︰1,即绿眼个体中杂合子的比例为2/3,图中数据只反应了每一对相对性状单独分析的结果,没有分析两对性状集中一个个体上的数量关系,因此,仅根据图示的结果不能说明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只能说明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
(2)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可形成多种基因型的配子,再加上雌雄配子之间的随机结合进而产量多种类型的后代,从而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出现了生物多样性。
(3)①由于菜粉蝶是ZW型性别决定生物,因此为了判断相关基因的位置,需要选择隐性(白眼黄翅)的雄性个体与显性(绿眼紫翅)的雌性个体进行杂交,通过分析后代的性状表现来确定相关基因的位置,因此这里需要选择的亲本为雌性绿眼紫翅和雄性白眼黄翅,相关基因用A/a、B/b表示,则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ZBW、ZAWBB(绿眼紫翅),aabb、aaZbZb、ZaZabb。
②若两对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则后代的基因型为AaBb,无论雌雄均表现为绿眼紫翅。
若控制翅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上,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亲本的基因型为AAZBW、aaZbZb,则后代的基因型为AaZBZb、AaZbW,后代无论雌雄均表现为紫翅,绿眼但均为雄性,而白眼均为雌性。
若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翅色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亲本的基因型为ZAWBB、ZaZabb,则后代的基因型为ZAZaBb、ZaWBb,则后代无论雌雄均表现为绿眼,紫翅但均为雄性,而黄翅均为雌性。
25.(1)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子代数量多,便于数学统计分析;易于饲养,繁殖速度快;染色体数量少,便于遗传分析
(2)正常翅 遵循 二 四
(3)正常翅大眼:正常翅小眼:卷翅大眼:卷翅小眼=7:9:7:9
(4)基因型为BB的果蝇致死
实验方案:从F2代果蝇中选择表现型为大眼的雌、雄个体相互交配,观察后代的表现型和比例
预期结果: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大眼:小眼=2:1
【解析】
(1)由于果蝇具有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子代数量多,便于数学统计分析;易于饲养,繁殖速度快;染色体数量少,便于遗传分析等优点,因此遗传学中常选用果蝇作为实验材料。
(2)只考虑翅型,亲代是雌果蝇为卷翅,雄果蝇为正常翅,后代雌果蝇全是正常翅,雄果蝇全是卷翅,说明正常翅是显性,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据题意可知,等位基因B、b控制眼型中大眼与小眼,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说明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亲代卷翅大眼雌果蝇(B_XaXa)与正常翅小眼雄性果蝇(bbXAY)杂交,得到F1代雌果蝇为正常翅大眼:正常翅小眼=1:1,雄果蝇为卷翅大眼:卷翅小眼=1:1,因此亲代基因型为BbXaXa和bbXAY,亲本雄果蝇四分体时期基因型为bbbbXAXAYY,控制翅型和眼型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因此bbbb所在染色体形成一个四分体,XAXAYY形成另外一个四分体,等位基因A和a被标记为黄色,B和b被标记为绿色,因此一个四分体中出现2个黄色荧光点,另一个四分体出现4个绿色荧光点。
(3)据分析可知,亲代基因型为BbXaXa和bbXAY,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可以用分离定律解自由组合定律,只考虑翅型,子一代雌、雄果蝇基因型为XAXa、XaY,子一代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2代果蝇(XAXa、XAY)正常翅:(XaXa、XaY)卷翅=1:1;只考虑眼型,子一代雌、雄果蝇基因型都为Bb、bb,都能产生B和b,子一代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2代果蝇小眼bb为×=,大眼B_为1-=,两对综合考虑,F2代果蝇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正常翅大眼:正常翅小眼:卷翅大眼:卷翅小眼=(1:1)(7:9)=7:9:7:9。
(4)据第三问分析可知,子一代雌、雄果蝇基因型都为Bb、bb,都能产生B和b,子一代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2代果蝇BB:Bb:bb=1:6:9,若F2代果蝇的表现型及比例为大眼:小眼=2:3=6:9,说明基因型为BB的果蝇致死。若要设计一代杂交实验证明基因型为BB的果蝇致死,可以从F2代果蝇中选择表现型为大眼的雌、雄个体相互交配,观察后代的表现型和比例,因为BB致死,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大眼:小眼=2:1。
故答案为:
(1)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子代数量多,便于数学统计分析;易于饲养,繁殖速度快;染色体数量少,便于遗传分析
(2)正常翅 遵循 二 四
(3)正常翅大眼:正常翅小眼:卷翅大眼:卷翅小眼=7:9:7:9
(4)基因型为BB的果蝇致死
实验方案:从F2代果蝇中选择表现型为大眼的雌、雄个体相互交配,观察后代的表现型和比例
预期结果: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大眼:小眼=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