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共0分)
1.我国在南极地区的乔治王岛建立的第一科考站是( )
A.和平站 B.东方站 C.中山站 D.长城站
2.相对于南极地区来说,北极地区( )
A.气温更高 B.平均海拔更高
C.风力更大 D.降水量更少
3.关于南极地区气候的描述,错误的是( )
A.酷寒 B.多狂风 C.降水稀少 D.湿润
4.南极洲是世界上风力最大和风暴最多的地方,每年均有2/3的时间刮大风,法国南极观察站曾经记录过92.5米/秒的世界最高风速(12级台风的风速为33米/秒)。上述材料中体现南极地区的自然特征是( )
A.“冰雪高原” B.“风库”
C.“白色荒漠” D.自然资源的“大仓库”
5.2021年8月25日,美国气象学会(AMS)发布了2020年气候状况年度报告。报告显示,2020年为南极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北极等其他地区气温也持续升高。读图,下列关于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南极地地区是研究地球环境的“天然实验室”
B.南极地区被称为“白色荒漠”,淡水资源及其缺乏
C.南极地区气候条件恶劣,自然资源非常短缺
D.在南极建立科学考察站的最佳时间是6月至7月
6.读南极地区图,关于该地区叙述正确的是( )
A.中山站位于长城站的东南方 B.四个科考站的都位于东半球
C.该地区科考最佳时间为每年的6~8月 D.长城站有极昼、极夜现象
7.关于南极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南极大陆全部位于南极圈以内
B.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纬度最高的大洲
C.我国的长城站(极圈外)有极昼极夜现象
D.冰川的融化会导致地球气候变暖
8.下列关于两极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极地地区是研究地球环境的“天然实验室”
B.南极地区虽被称为“白色荒漠”,但淡水资源丰富
C.极地地区气候条件恶劣,都没有人类的长期定居
D.到南极考察一般选择在北半球冬季
9.我国南极科学考察队要克服的恶劣气候是( )
A.酷寒.干燥 B.飓风.暴雨 C.暴雨.雷电
10.读极地地区图,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
A.南极洲是跨纬度最广的大洲
B.北极地区是指北极圈以北的区域
C.与南极地区相比,北极地区气温高、降水多、风速小
D.企鹅和北极熊分别是南、北极的主人
11.关于极地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企鹅是南极地区的象征
B.北极地区的降水量比南极地区少
C.南极地区被称为地球上的“白色沙漠”和“风库”
D.我国的科学考察站一一黄河站位于北极地区
读极地经纬网图完成下面12-13小题。
12.下列关于图中①、②、③三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地的地理坐标是(66.5°N,90°E)
B.②地位于③地的东南方向
C.③地的地理坐标是(66.5°S,90°E)
D.①地位于③地的东南方向
13.图示区域内有一大洲,下列关于该大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气候温暖湿润 B.平均海拔很高
C.草原广布,牛羊成群 D.人口密集,城市众多
2019 年 3 月 11 日,“雪龙号”完成中国第 35 次南极科学考察任务,抵达上海。据悉,本次科学考察历时120多天。期间,科考队在泰山站(74°S,77°E)建成我国在南极的首个雪下工程,并在其他方面取得多项重要成果。
读“南极俯视图”,完成下列14-15小题。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的( )
A.长城站位于南极半岛上 B.长城站位于泰山站的东北方向
C.两站距离南美洲最近的是泰山站 D.南极半岛上特有动物是北极熊
15.图中①②③代表的大洋分别是( )
A.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B.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
C.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D.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2018年11月2日,中国第35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向南极再次出征。本次考察以完成国家重大基建工程为目的,将重点开展泰山站二期工程收尾、罗斯海新站建设相关工作等。读图回答16-19题。
16.我国五个南极考察站的共性是( )
①位于高纬度地区 ②有极昼极夜现象
③烈风酷寒干燥的气候 ④均位于西半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下列关于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纬度最高的地方是长城站 B.高等动植物资源异常丰富
C.固体淡水资源十分丰富 D.其环境变化对北半球没有影响
18.目前,南极地区对人类最突出的作用是( )
A.拥有巨大的经济价值 B.是南半球陆海空交通枢纽
C.是多数游客的旅游目的地 D.拥有巨大的科研价值
19.酷寒、烈风神秘的南极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下列关于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年平均气温高
B.气候干燥,淡水资源缺乏
C.为保护南极环境,科学考察人员应把垃圾带回处理
D.为了经济发展,应大力开采南极的矿产资源
2017年7月,中俄两国提出了开展北极航道合作,共同打造“冰上丝绸之路”的倡议。俄罗斯邀请与中国合作共建的是东北航道,是连接东北亚与西欧最短的海上航线。
读“海上和冰上丝绸之路示意图”,完成下面20-21小题。
20.“冰上丝绸之路”经过的大洋有
A.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B.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
C.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D.太平洋、北冰洋、大西洋
21.八月,某航线探测队正在北冰洋沿岸考察,下列现象不可能看到的是
A.白昼时间很长 B.北极熊在海冰上觅食
C.大群的企鹅在海里游泳 D.因纽特人在海边捕鱼
二、解答题
22.中国第32次南极科考内陆队﹣﹣昆仑队于2015年11月7日乘坐雪龙号科考船从上海出发,于当地时间2015年12月30日17时20分抵达中国南极昆仑站.如图为南极洲及其周边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雪龙号科考船抵达中国南极昆仑站时,霍巴特港口所处季节是__________.
(2)我国科考人员一般在1、2月份,在南极地区开展科考活动,原因是__________.
(3)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南极大陆的海拔会__________(降低或升高).
(4)随着经济的发展,有人主张大力开发南极旅游资源,发展极地旅游业,你是否赞成,为什么?
23.读以下材料,完成各小题。
材料一 据新华社上海电,11月8日上午,在一声响亮悠长的汽笛声中,中国第3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缓缓驶出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向地球最南端的南极,再次出征。
材料二 南北半球示意图。
(1)①大洲与②大洲的分界线是 ,也是连接沟通北冰洋与太平洋的重要通道。
(2)写出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大洲或大洋名称:③ 。
(3)图中数码④ 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大洲。
(4)南极科学考察时间一般选定在每年的12月至次年2月期间,试从季节、昼夜长短等情况分析这样安排考察时间的原因。
参考答案
1.D
【详解】试题分析:我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是长城站,该站位于南极圈以外,没有极昼极夜现象.
故选D.
2.A
【详解】南极比北极更寒冷,北极地区相对南极气温更高,A正确;南极以高原为主,北极地区主要为北冰洋,北极地区平均海拔更低,B错误;南极地区与北极地区均为酷寒、干燥、烈风的特征,风力和降水量都很少,差别不大,CD错误。故选A。
3.D
【详解】南极地区主要属于冰原气候,气候特点是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故D错误,ABC正确。故本题选D。
4.B
【详解】南极大陆大部分覆盖着很厚的冰层,平均厚度2000多米,素有“冰雪高原”之称,故A不符合题意。南极地区被称为地球上的“风库”,年平均风速为17-18米每/秒,最大风速可达100米每/秒,故B符合题意。南极地区还被称为地球上的“白色荒漠”,年平均降水量为55毫米,降水量最少的地方不足5毫米,故C不符合题意。南极地区是自然资源的“大仓库”,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地上储藏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海域及沿岸栖息教无数的海洋生物,故D不合题意。故选B。
5.A
【详解】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极地地区是研究地球环境的“天然实验室”,A正确。南极地区被称为“白色荒漠”,淡水资源都很丰富,B错误。南极地区气候条件恶劣,自然资源非常丰富,C错误。每年11月至次年的2月是南极洲的暖季,有极昼现象,是建立科学考察站的最佳时间,D错误。故选A。
6.A
【详解】在经纬网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可以看出,中山站是位于长城站的东南方向,故A正确。在地球仪上,人们把20°W以东、160°E以西称为东半球,160°E以东、 20°W以西之间称为西半球,四个科考站中,长城站位于160°E以东、 20°W以西的西半球,其余位于20°W以东、160°E以西的东半球,故B错误。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南极洲的暖季是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该季节是去南极洲考察的最佳时间,故C错误。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外,无极昼极夜现象,故D错误。根据题意,故选A。
7.B
【详解】试题分析:南极大陆主要分布在南极圈以内,南极洲是世界多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的大洲,我国的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外,没有极昼和极夜现象,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南极冰川融化,选项ACD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8.C
【详解】极地地区的独特的自然环境是是研究地球环境的“天然实验室”;南极地区虽被称为“白色荒漠”,但淡水资源丰富,该地区有大量的冰川;北极地区有定居人口,南极地区没有定居人口,南极洲的暖季是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该季节是去南极洲考察的最佳时间,该季节是北半球的冬季,故选C。
9.A
【详解】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A正确;南极洲的年平均降水量仅为55毫米,是地球上降水最少的大陆,无暴雨,排除BC;故选A。
10.A
【详解】南极洲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跨纬度最广的是亚洲,故A错误。北极地区是指北极圈以北的区域,故B正确。与南极地区相比,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气温高、降水多、风速小,故C正确。企鹅和北极熊分别是南、北极的主人,故D正确。故选A。
11.B
是以北冰洋为主体,代表性的物种是北极熊,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企鹅是南极地区的象征,南极代表性的物种是企鹅,故A正确;
北极地区的降水量比南极地区多,故B错误;
南极地区被称为地球上的“白色沙漠”和“风库”,故C正确;
我国的科学考察站一一黄河站位于北极地区,故D正确。
故选B。
12.读图可知,图示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可判定图示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依据经纬度的判读,结合图示经纬度信息,可判定,①地的地理坐标是(66.5°S,90°W),③地的地理坐标是(60°S,45°E),AC错误;在俯视图中:依据距离极点的远近判断相对南北方向,依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相对东西方向,可判定,②地位于③地的东南方向,①地位于③地的西南方向,B正确、D错误。故选B。
13.依据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可判定图示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图示大洲为南极洲。南极洲是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气候酷寒干燥,是一望无际的冰雪世界,没有牛羊,无常住人口。B正确、D错误。故选B。
14.读图可知,长城站、中山站、泰山站、昆仑站四站都位于南极半岛上,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北地区,其余三个都位于南极圈以南地区; 在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逆时针,在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顺时针,长城站位于泰山站的西北方向; 两站距离南美洲最近的是长城站; 南极半岛上特有动物是企鹅和磷虾;故答案选A.
15.读图和根据所学的知识可知, 图中①代表的大洋是大西洋;②代表的大洋是印度洋;③代表的大洋是大西洋;故答案选C.
16.读图分 析可知,我国五个南极考察站都位于60°S- 90°S 之间,属于高纬度地区,故①正确;长城站无极昼极夜现象,故②错误;南极地区气候特点是酷寒、烈风和干燥,故③正确;中山站、泰山站、昆仑站位于东半球,故④错误。综上所述,我国五个南极考察站的共性是①③。故选A。
17.我国在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站中海拔最高的是昆仑站, 故A错误;南极地区大部分面积被冰雪覆盖,高等动植物较少,故B错误;南极地区固体淡水资源丰富,故C正确;全球是一个整体,南极地区环境变化对北半球是有影响的,故D错误。故选C。
18.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目前,南极地区对人类最突出的作用是拥有巨大的科研 价值,该地区是人类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故选D。
19.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年平均气温低,南极地区虽然气候干燥,但是淡水资源丰富,不能为了经济发展,大力开采南极地区的矿产资源,而要保护南极环境,为保护南极地区环境,科学考察人员应把垃圾带回处理,故选C。
20.读图可知,“冰上丝绸之路”是连接东北亚与西欧最短的海上航线,其经过的大洋有太平洋、北冰洋、大西洋,故选D。
21.结合所学可知,八月是北半球的夏季,北半球昼长夜短,因此探测队在北冰洋沿岸考察时能够看到的景象有:白昼时间很长,北极熊在海冰上觅食,因纽特人在海边捕鱼,ABD正确,企鹅是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因此北极不会出现大群的企鹅在海里游泳,C错,故选C。
22.
(1)由题目可知,雪龙号到达南极洲是地,是12月30日,此时是北半球的冬季,而南极洲的霍马特港口是一年中的夏季。
(2)我国科考人员一般在1、2月份,在南极地区开展科考活动,因为此时为南极地区的暖季,且有极昼极夜现象,更利于科学考察活动。
(3)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南极大陆的海拔会降低,因为全球气温升高,全导致冰川融化,南极的海拔会降低。
(4)我不赞成大力发展南极地区旅游;因为这里不适宜人类长期居住,且资源的运输非常困难,而且属于全球人类共同的资源,应保持好这片净土,只能前来科学考察。
23.
(1)读图可知,①为亚洲,②为北美洲,因此其分界线是白令海峡。也是连接北冰洋和太平洋的重要通道。
(2)读图可知,此图为南半球视角,中间为南极洲,③地位于南美洲和非洲之间,因此是大西洋。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全球共分为七个大洲,面积从大到小排序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因此面积最小的洲是大洋洲即图中的④。
(4)因为南极洲位于南半球,每年的12月份至次年的2月份,此时是南极洲的暖季(夏季);白昼时间长,大部分地区是极昼期。方便科学考察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