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咚锵》教案设计
课题名称:《龙咚锵》
教材版本: 人音版第一册第八课《过新年》中《龙咚锵》
授课年级: 一年级
教材分析:
《龙咚锵》是一首运用汉族民间音调创作的儿歌,四二拍,五声宫调式,由起、承、转、合四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歌曲主要运用了节奏重复,旋律级进、重复,前两乐句歌声与锣鼓声交替,转句开始将锣鼓的节奏与歌唱的音调结合在一起,强调了热烈的气氛,抒发了小朋友敲锣打鼓庆新年的欢乐心情。
设计思路:
本节课用音乐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重视音乐实践,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教学理念作指导,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并结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现确立以下教学设计思路:创设情境——初步感知,深入体验——自主探究,学唱歌曲——创造表现,拓展延伸——开阔视野。
教学目标:
一、指导学生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演唱歌曲《龙咚锵》,充分感受歌曲中表现过年的热烈喜庆气氛,抒发了人们庆新年的欢乐心情。
二、认识民族打击乐器鼓和镲,探索其演奏方法,并能为歌曲《龙咚锵》伴奏。
三、通过欣赏和学唱,激发学生对民族乐器和器乐曲的兴趣。
教学重点:
准确而熟练地演唱歌曲《龙咚锵》,正确把握“ ×·× ××节奏。
教学难点:
探索“龙咚锵”声音的组成及为歌曲伴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打击乐器(锣、鼓、镲)
教学方法:示范法、体验法,交流法、听唱法、对比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律动热身
二、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演唱《新年好》
2、提问:过新年大家都会做什么?你们都是怎么庆祝的?贴春联、贴窗花、放炮、吃团圆饭、穿新衣服、收压岁钱……
学生回答,老师小结。
3、送给大家一支舞蹈《小拜年》,烘托情境氛围
【设计意图:创设与本课相宜的音乐环境,以“新年”为线索,引导学生积极参情境创设,音乐实践,从中感受过年的气氛,在欢快的音乐声中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三、节奏练习,深入体验
1、2/4 X X | X X | X X | X - ||
2、2/4 X X | X X | XX XX | X - ||
3、2/4 X X | X. X | XX XX | X - ||
4、2/4 X.X XX | X - ||
5、2/4 X X | X. X | X.X XX | X - ||
【设计意图:由简到难的进行节奏练习。教师示范,学生模拟,解决休止符及附点的用法。要求边能够准确拍击出来,掌握歌曲中的典型节奏,最终能够表现锣鼓齐鸣的场面。】
四、学唱歌曲,创造表现
1、新年的气氛越来越浓,大家听远处也传来了热闹欢快的歌声,初次聆听歌曲《龙咚锵》。提问,“龙咚锵”表现的分别是什么乐器?
学生回答:鼓、锣、镲。
2、有感情的按节奏朗读歌词
教师用小鼓敲击节奏,学生根据节奏填词朗读;
a.教师带领下熟悉歌词
b.师生配合朗读歌词
【设计意图:轻松的音乐游戏活动,是学生最乐于接受的学习方式之一,体现了音乐教学的新理念,本环节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对话式、接龙的方式,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歌曲的难点节奏部分,注重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性,把显性知识变为隐性教学,通过有趣的节奏游戏学习,激励学生各种学习能力的发展。同时顺利突破教学难点为进入新歌学习做好铺垫。】
3、再次聆听歌曲,由教师范唱,学生随乐曲拍击节奏;
4、随琴逐句演唱,强调音准、节奏,纠正不正确的地方,再次解决休止符和附点的运用。
5、完整演唱歌曲
6、分小组&接龙演唱
(分别拍击锣鼓镲的节奏,为打击乐器伴奏做铺垫)
五、拓展练习
1、介绍锣、鼓、镲。
(1)认识鼓,学生探究如何敲击堂鼓。
(2)认识镲,掌握正确的摩擦方法。
(3)认识锣,学习正确的使用方法
2、合作学习,为歌曲伴舞伴奏
回顾演唱时节奏变换练习,分别套入打击乐器进行演奏。
教师:现在把锣、鼓与镲的声音组合起来,成立一支小乐队吧。
学生:配合演奏,其他同学演唱
教师:舞蹈
最后有请舞蹈、乐队统一配合,使歌曲更加丰富充实。
【设计意图: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让学生通过多次聆听,了解歌曲内容,感悟音乐要素,实践表现新歌旋律,轻松学唱歌曲,用打击乐伴奏、秧歌舞表演表现歌曲,感受音乐的弥漫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造表现能力,手、脑、口的协调能力,使学生体验成功后成就感,树立自信心。】
六、课堂小结
新年祝福和愿望,给学生鼓励并寄予期望。 最后再次演唱歌曲《龙咚锵》离开教室,结束本课。
【设计意图:教学有它的延展性,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营造一个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氛围,通过聆听音乐,了解各地的新年习俗,从而开拓视野,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鉴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