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的建设成就与体制弊端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联的建设成就与体制弊端 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5-05 11:15: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联的建设成就与体制弊端 学案
【学习目标】
1.能说出苏联五年计划的内容,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的时间,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时间范围。
2.根据史实得出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3.根据史实概括斯大林模式存在严重弊端的表现。
【使用说明】
1.认真阅读、领会学习目标并朗读二遍。
2.可以在没有课本的情况下学习本课,请同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们认真阅读【自主阅读】环节的内容积累基本史实,并在课前完成【预习自测】环节。课本下发后,需要再阅读课本一遍以上。
3.学习时按各学习环节的“动作词、限制词” ( http: / / www.21cnjy.com )等去学习、去自我评价。各学习小组长也按此要求去评价小组成员完成的质量。【当堂检测】标了★号的是重点做并要讲评的试题。
4.学习完本课后,对照“学习目标”的要求,自我检查是否达成目标。
【自主阅读】
1.关于世界现代史:
世界现代史主要叙述的是20世纪初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
2.世界现代史部分主要介绍了资本主义和社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义不同的发展道路。内容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两次大战之间的世界秩序,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和影响,二战结束后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崩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向和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以及现代科技等。
3.
国内战争胜利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以更大的规模和更快的速度加以推广。这使经济进一步恶化,引起广大工农群众的强烈不满和反抗。
4.
1921年3月,列宁正式开始在全国实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内容:
实行粮食税收制:农民交粮食 ( http: / / www.21cnjy.com )税后,余粮归自己支配;允许多种经济形式并存:掌握国家经济命脉的大的厂矿企业仍为国家所有,由国家经营,一些中小企业,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实行商品买卖制:允许人民把自己的劳动产品拿到市场上自由买卖,恢复国内自由贸易;实行按劳取酬制:废止平均主义的实物分配制,贯彻按劳分配原则。
到1925年,国民经济已基本恢复到1913年的水平。
5.
1922年12月底,俄罗斯联邦、外高加 ( http: / / www.21cnjy.com )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4个加盟共和国组成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以后,加盟共和国陆续增加到15个。
1924年,列宁逝世。
6.
虽然新经济政策取得一定的成效,但直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来完成。
从1926起,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 ( http: / / www.21cnjy.com )联开始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苏联的工业化奉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重点建设冶金、机械、电力、石油、采矿和运输等大型工矿企业。(右图为斯大林像)
从1928年起,苏联开始实施五年计划。所有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1932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苏联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苏联的工业生产总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7.
苏联的农业集体化:从192 ( http: / / www.21cnjy.com )9年开始,农业集体化运动如疾风骤雨般开展起来,整村、整乡、整区,甚至整个专区的农民集体加入集体农庄。到1932年底农业集体化基本实现。
8.斯大林模式——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
苏联在实施五年计划和农业 ( http: / / www.21cnjy.com )集体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这一体制也被称为“斯大林模式”。经济上,它忽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要求,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强调用行政手段来干预经济,实行单一的全民所有制,片面发展重工业。政治上主要表现为严重违背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党政不分,管理权力过于集中,最终形成高度集权以及斯大林的个人独裁。
【预习自测】
1.世界史按时期可划分为 、 、 。
2.世界近代史大约指 至 世纪的历史。世界现代史主要叙述的是 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
3.世界现代史部分主要介绍了 和 不同的发展道路。内容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苏联 的探索,两次大战之间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和影响,二战结束后 ,世界经济的 和世界政治格局的 以及现代科技等。
4.阅读【自主阅读】部分的第3段,分析苏俄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是什么?
5.写出新经济政策的内容。
6.说出“苏联”的全称。
7.用口头方式回答计划经济的表现。
8.写出苏联两个五年计划的时间范围。
9.苏联实施两个五年计划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10.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称为什么?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具体表现在哪里?
【合作探究】与【展示提升】
1.请逐条分析新经济政策措施的作用。
2.根据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概括新经济政策的特点。
3.苏联实行工业化建设的原因?
【当堂检测】
1.20世纪30年代,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探索本国经济建设道路的举措是( )
A.实施新经济政策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 D.优先发展农业和轻工业
2.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苏联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 )
A.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实行改革开放 D.创建斯大林模式
★3.某班举行历史辩论会,右图所示为双方辩手的主要观点。据此判断此辩论会的主题应该是……………………………………………………( )
A.农奴制改革的利弊
B.新经济政策的利弊
C.斯大林模式的利弊
D.罗斯福新政的利弊
★4.材料一 1921年列宁说:“目前 ( http: / / www.21cnjy.com )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在农业方面的表现是什么?
5.材料一 列宁说:“在战争(指1 ( http: / / www.21cnjy.com )919—1920年苏俄粉碎国内外敌人的武装干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
(1)材料一中说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主要得益于哪一政策的实施?
★(2)依据材料说出“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的理由。
6.在20世纪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三次成功的改革调整:一次是在20世纪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在30年代的美国,还有一次是中国的改革开放。
材料一 右图为俄国粮食产量变化曲线:
★(1)从右图可以看出,l921年后俄国粮食产量大幅度增长。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21年前后其经济政策有何变化?
材料二 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2)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列宁的思路好在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