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天津市东丽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开学模拟测验试卷
一、(本大题共11小题,共27分。1-3小题,6-8小题,每题2分;4-5小题,9-11小题,每题3分。以下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2023八下·开学考) 下面给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镂空(lóu) 踌躇(chóu) 凛冽(liè) 惟妙惟肖(xiào)
B.婆娑(suō) 上溯(sù) 炽热(zhì) 摩肩接踵(zhǒng)
C.濒临(bīn) 默契(qì) 镏金(liú) 坦荡如砥(dǐ)
D.妥帖(tiē) 秀颀(xīn) 喧嚣(xiāo) 恹恹欲睡(yān)
2.(2023八下·开学考)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们应该怎样活着?活着就应该对生命保持一种____和尊重。只要我们还拥有生命,就得对生命负责,让生命____出光彩。能领悟“鸟鸣山更幽”的____,活着就是一种幸福的体验。
A.敬重 散发 静谧
B.敬畏 焕发 寂静
C.敬畏 焕发 静谧
D.敬重 散发 寂静
3.(2023八下·开学考)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①中国民歌的体裁非常丰富,其中以劳动号子、山歌、小调最具代表性。②劳动号子是和劳动节奏密切结合、带有呼号的民间歌曲。③它产生于劳动,又直接为生产劳动服务,真实地反映着劳动的状况和劳动者的精神面貌。④由于劳动方式的多样化,因此劳动号子的种类繁多,如工程号子、船夫号子、农事号子等。
A.① B.② C.③ D.④
4.(2023八下·开学考)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11月6日,第六届中国戏曲文化周以①和合共美①为年度主题,在秋意盎然的园林中移步换景,与生旦净末擦肩而过,看唱念做打样样精通;在专业剧场看名家名剧,“皮黄”“水磨”唱出百味人生②专家大咖共聚一堂,畅谈戏曲未来③一场与戏曲跨越时空的约会又将如约而至。在形式④内容方面全面升级。
A.“” ; 。 ,
B.《 》 ; …… 、
C.“” ; …… 、
D.《 》 ; 。 ,
5.(2020八上·天津期末)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A.首联写望中所见长安沦陷的悲惨景象,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B.颔联以“感时”一语承上,以“恨别”一语启下,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感情。
C.颈联写入冬以来战火愈烧愈炽,因而跟家人难通音信,表达了诗人对妻儿的思念。
D.尾联描写了诗人的苍老之态,可以想见其苍老之快是忧国、伤时、思家所致。
(2023八下·开学考)阅读《文物的保护和利用》一文,回答小题。
文物的保护和利用
①文物被称作人类文明史上的艺术瑰宝,人们因其不可再造的特点生发出对其保护和利用的很多不同做法。
②有的博物馆将文物封闭在库房,秘不示人,觉得这样可以更好地保护文物。其实不然,“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有些文物同样如此。2010年浙江省博物馆利用馆藏的“彩凤鸣岐”和“来凰”,举办了唐代雷琴演奏会。古琴属于漆器,很难保存。这两把古琴之所以能历经千年保存下来还能使用,是因为历朝历代都有人使用它。古琴在安装上琴弦以后,才能保持力学上的平衡,不至于散架。
③数字技术使文物在线上“活”起来,更是对文物的一种保护。敦煌石窟集珍贵性、脆弱性于一身,历经千年的莫高窟艺术品,每一件都像岌岌可危的病人,游客的参观成为莫高窟最大的隐患。根据测算,近几年莫高窟一天的游客接待量极限在3000人次左右,而黄金周的日接待量曾超过2万人次,莫高窟不堪重负。实验检测数据显示,40个人进入洞窟参观半小时,洞窟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5倍,空气相对湿度上升10%,空气温度升高4℃,这都有可能侵蚀壁画,加速其老化。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双重作用下,彩塑和壁画正在缓慢退化,千百年后人们何以领略莫高窟的神韵?
④敦煌数字化工程,犹如一缕明媚的科技之光,照进古老的莫高窟。有了数字化展示中心,游览模式发生了变化,艺术体验搬到洞窟外面,游客先通过数字化体验艺术“做足功课”,再进个别洞窟实际体验。这种模式既能满足游客看真品的需求,同时又减少了在洞窟内的停留时间,减少了对莫高窟的破坏。大部分游客停留时间由2小时缩短至70分钟左右,最高日接待游客量提高到6000人次。
⑤人们科技理念的增强必将会减缓文物保护和利用间的矛盾冲突。
6.下面对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将文物封闭在库房,秘不示人是保护文物的最好方法。
B.既然文物会消逝,就要提高更多中外游客的参观效率。
C.“数字技术”的运用是世界上保护文物的最成功的方法。
D.运用科学方法可以缓解文物保护和利用间的矛盾冲突。
7.下面对本文说明方法及其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自然段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说明文物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可再造的宝贵文化遗产。
B.第②自然段运用引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有些文物使用起来反而会更有利于对其进行保护。
C.第③自然段运用打比方、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双重作用下,彩塑和壁画正在缓慢退化。
D.第④自然段运用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敦煌数字化工程减少了人为因素对莫高窟的破坏。
8.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③自然段中运用大量实验检测数据,说明游客的参观成为莫高窟最大的隐患。
B.文中“左右”“可能”等词语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C.第④自然段介绍的莫高窟游览模式适用于所有的文物参观单位,是最好的模式。
D.本文运用科学知识介绍及真实事例例举,介绍了文物的保护和利用的相关知识。
(2023八下·开学考)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完成小题。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9.下面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池非不深也 池:护城河 B.委而去之 去:离开
C.多助之至 至:到达 D.天下顺之 顺:归顺,服从
10.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B.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C.寡助之至 D.亲戚畔之
11.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是继老子之后的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被尊称为“亚圣”。
B.本文论述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时,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
C.文章最后将“多助”与“寡助”进行对比,突出人心向背对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影响。
D.通过学习本文,我们能够体会到孟子的文章气势充沛,逻辑严密,说服力强的特点。
二、(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
(2023八下·开学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刘文正公①当乾隆中久居相位,颇为上所倚任。尝有世家子任楚抚者②,岁暮赂以千金,公呼其仆入,正色告曰:“余承乏③政府,尚不需此,汝可归告汝主,赠诸故旧之贫者可也。”有赀郎④昏夜叩门,公拒不见。次早至政事堂,呼其人至,责曰:“昏夜叩门,贤者不为。汝有何禀告,可众前言之。”其人嗫嚅而退。薨⑤时,上亲奠其宅,门闾湫隘⑥,去舆盖⑦然后入。上归告近臣曰:“如刘统勋方不愧真宰相,汝等宜法效之。”
(节选自《啸亭杂录》,有删改)
【注释】①刘文正公:刘统勋,谥号文正,清代名臣。②世家子任楚抚者:任楚地巡抚的大家族的子弟。③承乏:谦辞,指暂时担任某职。④赀(zī)郎:官名,因捐资而得。⑤薨(hōng):古代称诸侯或大官的死。⑥门闾湫(jiǎo)隘:家门低下狭小。⑦舆盖:车上用以遮阳避雨的伞形篷子。
1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汝可归告汝主 归: 有赀郎昏夜叩门 叩:
13.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如刘统勋方不愧真宰相,汝等宜法效之。
14.请结合原文分析,刘统勋具有哪些可贵品质。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5分)
(2023八下·开学考)阅读《一碗热汤》一文,完成小题。
一碗热汤
赵向辉
立冬的一场雨,让这个小城的路面变得更凉了。
傍晚,一个老婆婆蹒跚地走在大街上,她遇到餐馆就往里看两眼,直到看见这家义连香饭店。老婆婆慢悠悠推门走了进去,里面客人很多,她在角落一张没人的桌子前坐了下来。
服务员上前问:“阿婆,吃点什么呀?”老婆婆哆嗦着说:“我有两块钱,能花一块钱喝碗热乎汤吗?”服务员怔了一下说:“能,等一下,我去端。”
服务员没有直接去服务台,而是先进了员工更衣室。
过了十来分钟,服务员端着一碗热腾腾的打卤面、一碗热汤,还有一个肉饼,送到了老婆婆的餐桌上。
“我只有两块钱,不要肉,也不要面条,只喝汤就行。”老婆婆依旧哆嗦着说,而且,说完就留下了两行泪水。“婆婆,没事的,今天店里有活动,只要就餐就可赠送肉饼和打卤面,放心吃吧。”服务员亲切地说。
老婆婆吃着面条,喝着汤,脸上挂着笑容。
一会儿,一位帅气的男士走到老婆婆身边问:“阿婆,怎么不吃肉饼啊?是不好吃吗?”老婆婆微微一笑:“拿回去,给瘫在床上的老伴吃,他很长时间没吃过肉了。”
“您今天这是出来做什么呀?”
“给老伴买药,就剩下了两块钱,实在冷得厉害,我怕自己感冒病倒,再也不能照顾老伴,所以想花一块钱喝碗热汤再往家走。”
“您家住哪儿?”
“住在税务局那块儿。”
男士离开老婆婆的餐桌,进了经理室。大约五分钟后,男士拿着一个纸箱子出来,和几个服务员私语了几句,然后喊道:“我是餐厅的经理,今天,餐厅搞活动,凡来就餐者,都有一次抽奖机会,抽中一二三等奖的当场兑现。”
有顾客嘀咕,这不年不节的,也不是开业周年庆典啥的,搞什么抽奖活动啊?
男士用左手拿着箱子走过三桌,三桌都没抽中。等到了老婆婆桌前,他说:“阿婆,吃好了吧,请您从里面抽一张奖券。”老婆婆茫然地望着男士。男士把箱子放低,示意老婆婆伸手进去拿出一张纸来。老婆婆还是茫然,但是她照做了,拿出来一小张粉色的方块纸。男士很利索地用右手拿过老婆婆手中的粉纸,把箱子倒了一下手,然后又倒回来,突然举起右手中的粉纸说:“阿婆中一等奖了!奖金两千元!”
大家鼓起掌来。男士从衣袋里拿出整整齐齐的一沓现金,递给老婆婆说:“阿婆,这是奖金,收好了啊。”老婆婆说:“我不能要你的钱,我家里有钱。”男士说:“这不是我白给您的,是您抽奖中奖了,放心拿着吧。”老婆婆像在和男士说话,又像是自言自语:“今天我的运气真好,吃了赠送的面,还中了这么大的奖,看来老天还是舍不得让我和老头子死的。”
一名男服务员拿着一串汽车钥匙走到老婆婆身边说:“阿婆,正好我下班,顺路送您回家吧。”老婆婆泪眼婆娑地上了一辆小轿车。
继续抽奖,有两桌客人抽中了二三等奖,粉纸上分别写着免单和半价。结账时,这两桌客人都按原价结清了饭钱。一人说:“我看出来了。”另一人说:“你们都是好人,我会常来这里吃饭的。”
客人都离开后,最先接待老婆婆的服务员问:“经理,你怎么想到这个点子的?太棒了!”经理说:“还得感谢你呢,我经过时正好听到了你和阿婆的对话,又看到你在前台拿出二十多元钱给阿婆买饭,决定帮老人家一把,匆忙中策划了抽奖活动,却被人看穿了。”
开车出去的男服务员回来后,把车钥匙交给经理后说:“车上和老婆婆聊天,她已经80多岁了,太可爱了,像我太奶奶。”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8年5期,有删改)
15.请梳理选文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行文思路 第一次 特别对待 第二次 特别对待 第三次 特别对待
内容梳理 服务员自己花钱背着老婆婆给她买了一碗打卤面,一个肉饼。 A. B. 老婆婆以为自己运气好,并欣 慰地认为是老天眷顾他们老两口。 C. 老婆婆泪眼婆娑地上了车。
16.结合语境,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男士很利索地用右手拿过老婆婆手中的粉纸,把箱子倒了一下手,然后又倒回来,突然举起右手中的粉纸说:“阿婆中一等奖了!奖金两千元!”
17.联系全文,分析题目“一碗热汤”的作用。
18.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开头自然环境的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环境,推动情节的发展。环境的寒冷和服务员、经理的热心形成了对比,突出了小说的主题。
B.老婆婆已“抽中”一等奖,达到了经理的目的。作者之所以还要安排“继续抽奖”这一情节,是为了引发顾客看穿这一活动并主动放弃领奖,从而为餐馆节省支出。
C.从全文来看,老婆婆是一个为人实诚本分,关爱老伴,有责任心,坚强乐观,要求不高,容易满足的人。
D.文中老婆婆可怜的境遇、举动和一次次被“特别对待”后的表现成为选文唯一的线索。
E.这篇写人叙事的文章,选材别出心裁,构思精巧,用善意的谎言彰显了当今社会关爱弱势群体的人性美的深刻立意。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3分)
(2023八下·开学考) 2022年,天津加快打造“夜津城”品牌,重点培育夜生活文化,从供给端和需求侧齐发力,激发夜间消费潜力。某班学生将开展以“天津市打造夜间经济靓丽名片”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同学们为活动搜集了以下四则资料,请你按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天津市以金街入选“全国示范步行街”,五大道、杨柳青古镇纳入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等为契机,推进业态提质升级,亮化美化夜景灯光,打造地标性夜间经济商圈;持续打造好意式风情街、时代奥城、老门口儿夜市、文化中心广场等市级夜间经济示范街区。
【材料三】
天津市摆脱“夜经济”就是餐饮小吃、大排档的传统思路,逐渐形成食、游、购、娱、体、展、演等在内的夜间消费市场,体现多元化。将夜间经济与旅游经济、后街经济、小店经济、网红经济相结合,引入体验式、娱乐式、互动式、沉浸式业态。加快发展24小时便利店,新建一批24小时经营书店、药店等。
【材料四】
天津市聚焦打造地标商圈,鼓励各大商圈在周末、节假日、重大赛事、会展活动等节点,延长经营时间,配套开展小型歌舞、时尚展览、夜间市集以及团购、满减、打折等夜间消费体验活动;组织各大商圈通过夜景亮化、美陈打造等形式发展夜间经济,营造特色消费场景。
19.请探究【材料一】的内容,简要写出你得出的结论。
20.请根据以上相关材料,概括天津市是如何打造“夜津城”品牌的。
21.(2023八下·开学考)回顾《红星照耀中国》,将合适的人名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我和 谈话的时候,曾以深切的兴趣去研究他……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那一种吸引力是羞赧、个性的魅力和领导的坚决彻底奇妙地混合而成的,他英文讲得虽不流利,却相当准确……具有冷静的、合理的和实际的头脑……温文的谈吐……他在南开读书的时候,生得很俊秀……如今他似乎还有那种风度。
据说, 是靠了一柄刀把湖南的苏区建立起来的……他的身体是魁梧奇伟的,像老虎一样强悍,他虽然已是五十岁以上的人,还是非常健旺,他从来不会觉得疲乏……他真喜欢马…他虽然生性暴躁,却十分谦逊。自加入中国共产党以后,他忠实于党,从未破坏党的纪律,他常常要求批评,遵从忠告。
我以为 是一个很疲倦的、很严刻的、很古怪的领袖……可是相反地,他却是一个活泼的,喜欢发笑的人……他吃得很简单很节省,和他的士兵们一样……有某种坦白、爽快和正直的品质……他常常被一群儿童们跟随着……生于湘潭县的一个乡村里……这个“反叛者”,是具有很伟大的一副心肠的!
22.(2023八下·开学考)《昆虫记》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阅读下面《昆虫记》选段,选一个角度分析这部作品的“文学性”。
数百只各种各样,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食粪虫便已拥挤在那儿。乱哄哄、急忙忙地在这块共同的糕点上分一杯羹。有的在露天作业,梳耙着表面;有的在粪堆深处挖掘巷道,寻找优质的矿脉;有的在下层汗发,以便立即把战利品埋藏于邻近的土中;个头最小的则在一旁,把身强力壮的合作者进行大规模发掘时坍落的一小块粪便切碎。有的新来乍到,可能肚子最饿吧,便当场饱餐一顿;不过最大多数所想的是积攒一笔财产,以便在万无一失的隐藏所的深处,有充分的贮存,供长久之需。
(第一卷 第一章 圣甲虫)
五、(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23.(2023八下·开学考)初中阶段是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期,这期间,总会有一个人离你很近,可能是空间的“近”,可能是情感的“近”,可能是思想的“近”……
请以“这三年,离我最近的那个人”为题,联系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除诗歌外)。②表达真情实感,字迹工整,书写优美,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形近字字音;形声字字音
【解析】【分析】 A.有误,“镂空”中的“镂”读作“lòu”;
B.有误,“炽热”中的“炽”读作“chì”;
C.正确;
D.有误,“秀颀”中的“颀”读作“qí”。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课本内出现的常用重点生字词的准确识读能力以及对形近字、同音字和多音字的识辨能力,难度不大。对课文中出现的字,而且大多是生活中常见又易读错的基础字,要重点识记、积累。
2.【答案】C
【知识点】近义词;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
【解析】【分析】 敬畏:是指在面对权威、庄严或崇高事物时所产生的情绪,带有恐惧、尊敬及惊奇的感受,是对一切神圣事物的态度;敬重:恭敬尊重,使用对象多指为人正直公道、工作认真负责、能团结群众的人。由语境可知,第一个横线处填“敬畏”更恰当;散发:分散发出,释放出某种东西;焕发:散发出健康所特有的红润,或显示出热情洋溢、精神愉快等。结合语境可知,第二个横线处填“焕发”更恰当;寂静:多形容死气沉沉,没有生气的安静。静谧:安静,形容静寂无声或形容忧愁的模样,亦是诗歌中升华心境的一种“静”的境界,多给人一种舒适优雅的感觉。由语境可知,第三个横线处填“静谧”更恰当。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词语使用。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彩,尤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词含义的变化,辨析作答。
3.【答案】D
【知识点】成分残缺
【解析】【分析】 句④句式杂糅,应该删掉“因此”。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及修改能力。首先明确病句的原因有成分残缺、成分赘余、搭配不当、用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学生平时要多交流,多做题,就会掌握其中的规律。
4.【答案】C
【知识点】顿号;分号;引号;省略号
【解析】【分析】 “和合共美”是主题,不是一本书,所以①使用引号。“与生旦净末擦肩而过,看唱念做打样样精通”“在专业剧场看名家名剧,‘皮黄’‘水磨’唱出百味人生”“专家大咖共聚一堂,畅谈戏曲未来”是并列关系,所以②使用分号。“专家大咖共聚一堂,畅谈戏曲未来”后面省略中国戏曲文化周的其它特点,所以③使用省略号。“形式”“内容”是两个词语,所以④使用顿号。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标点使用。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要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判断标点符号的正误,尤其注意易错易混的标点符号。
5.【答案】C
【知识点】把握诗歌内容;体味诗歌的遣词;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C. “入冬以来”有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意思是:战火已经连续不断地进行了一个春天,仍然没有结束。反映了诗人在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反映出广大人民反对战争,期望和平安的美好愿望,表达了诗人对妻儿亲人的挂念。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意思,感悟诗人的思想情感,注意对诗歌的表现手法的理解,要对选项进行逐项的审读,仔细辨析,判断正误。
【答案】6.D
7.A
8.C
【知识点】概括说明内容;把握作者的见解;说明对象及其特征;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本文说明内容的概括和归纳能力。要在整体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根据选项的表述去分析和概括。
(2)本题考查学生对常见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做这种题的关键仔细审读材料,然后根据选项的表述,防止偷梁换柱、曲解文意、无中生有等逻辑错误。
(3)本题考查学生对本文的理解分析能力。要在整体把握文本内容,吃透作者观点态度的基础上,根据题干的具体要求去作答,选出最符合命题人设置意图的一项
6.A.有误,第②段中用“其实不然”否定了将文物封闭在库房,不示人的做法;B.有误,根据第③段可知,游客越多对文物的危害越大;
C.有误,“数字技术”的运用可以“减缓文物保护和利用间的矛盾冲突”,而不能说是“保护文物的最成功的办法”。
D.正确。
故答案为:D。
7.A.有误,第①段没有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BCD.正确。
故答案为:A。
8.ABD.正确。C.有误,选项说法太绝对,对莫高窟适用,不能说“适用于所有的文物参观单位”。
故答案为:C。
【答案】9.C
10.D
11.A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概括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通假字;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2)本题考查学生对常见通假字的辨析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平时学习时的积累,也可根据句意和相应的句法知识来推断。
(3) 本题考查学生文本内容分析正误的判断能力。解答本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关键词语的误译、手法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参考译文:
(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
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
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王,所以,君子要么不战斗,(如果)战斗就一定会取得胜利。
9.ABD正确。C.句意为: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至:极点。故C错误。
故答案为:C。
10.A.句意: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域:限制。B.句意: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固:巩固。
C.句意: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至:极点。
D.句意: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畔,同“叛”,背叛。
故答案为:D。
11.A.有误,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被尊称为“亚圣”。BCD正确。
故答案为:A。
【答案】12.返回;敲,打
13.像刘统勋(这样的人)才不愧是真正的宰相,你们应该效法他。
14.刘统勋面对世家子贿赂的千金,断然拒绝,体现了他的清正廉洁;对于赀郎夜晚的拜访,拒访后次日特意在政事堂加以斥责,体现了他的光明磊落;久居相位,位高权重,然而住宅的大门却低下狭小,他死后,前来祭奠的皇帝的车都无法正常通过,体现了他的清廉俭朴。
【知识点】分析概括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根据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中的传主人物形象的归纳概括能力。要在整体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根据文本中人物的言行事迹去归纳概括,注意用形容词或四字短语进行。
前来祭奠的皇帝的车都无法正常通过,体现了他的清廉俭朴。
参考译文:
刘文正公在乾隆时期担任宰相多年,很能得到皇帝的倚重信任。曾经有任楚地巡抚的大家族的子弟在年末的时候用千金来贿赂刘统勋,刘统勋呼唤世家子弟的仆人进来,态度严肃,神色严厉地告诉他说:“我暂时在朝廷担任宰相的职位,不需要这个,你可以返回告诉你的主人,可以把这些金子赠送给你们朋友当中贫困的人。”有赀郎夜里敲门拜见,刘统勋拒绝不见。第二天早上到政事堂,叫这个人到来,斥责他说:“半夜敲门,这是贤者不做的事情。你有什么要禀告的,现在可以当着众人的面说出来。”这个人吞吞吐吐说不出来就退下去了。刘统勋去世的时候,皇帝亲自上门祭奠他,他的家门低下狭小,皇帝的车进不去,把车上用以遮阳避雨的伞形篷子去掉然后才能通过。皇帝回来告诉身边的近臣说:“像刘统勋(这样的人) 才不愧是真正的宰相,你们应该效法他。”
文言文内容理解分析题,解题方法:
1.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2.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3.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12.①句意为:你可以返回告诉你的主人。归:返回。②句意为:有赀郎夜里敲门拜见。叩:敲,打。
故答案为:返回;敲、打。
13.句中重点词语有:如,像。宜,应该。句意为:像刘统勋(这样的人)才不愧是真正的宰相,你们应该效法他。
故答案为:像刘统勋(这样的人)才不愧是真正的宰相,你们应该效法他。
14.从“尝有世家子任楚抚者,岁暮赂以千金,公呼其仆入,正色告日:‘余承乏政府,尚不需此,汝可归告汝主,赠诸故旧之贫者可也”可知,刘统勋面对世家子弟贿赂的千金,断然拒绝,体现了他的清正廉洁;从“有赀郎昏夜叩门,公拒不见。次早至政事堂,呼其人至,责日:‘昏夜叩门,贤者不为。汝有何禀告,可众前言之”可知,刘统勋面对赀郎的夜里敲门拜访,拒不见,第二天特意在政事堂斥责赀郎,体现了他的光明磊落;从“刘文正公当乾隆中久居相位,薨时,上亲奠其宅,门闾湫隘,去舆盖然后入”可知,刘统勋担任宰相多年,但他的家门低下狭小,去世时,皇帝亲自来祭奠,他的车都无法正常通过,体现了他的清廉俭朴。
故答案为:刘统勋面对世家子贿赂的千金,断然拒绝,体现了他的清正廉洁;对于赀郎夜晚的拜访,拒访后次日特意在政事堂加以斥责,体现了他的光明磊落;久居相位,位高权重,然而住宅的大门却低下狭小,他死后,前来祭奠的皇帝的车都无法正常通过,体现了他的清廉俭朴。
【答案】15.A.老婆婆流下热泪,然后吃着面条,喝着汤,脸上挂着笑容;B.经理以中两千元“大奖”的方式给老婆婆帮助;C.经理安排服务员以下班顺路带老婆婆为名,专车送她回家。(意近即可)
16.语句采用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运用“拿”“倒”“又倒”“举起”一系列动词,巧妙地呈现了一个老婆婆“中奖”的过程,加上故意表现惊喜的语言描写,突出经理不想让老婆婆和客人看穿他刻意安排这次抽奖活动来帮助老婆婆的心理,表现了经理的善良和机智。(意近即可)
17.文章正是由这一碗热汤,交代了写作对象,并引发了后面的故事。同时借这一碗热汤,设置悬念,引人思考,并一步步揭示了老婆婆可怜的境遇,从而引出了服务员和经理对老婆婆的一次次特别对待,进而凸显了“关爱老人”的人性美的主题。文章题目,虽然质朴,但却意蕴深刻。(意近即可)
18.B;D
【知识点】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分析文章语言特点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和概括能力。考生要仔细阅读文本,结合故事情节,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重要句子的赏析和理解能力。学生要在整体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平时要掌握常用的描写方法及作用,比如: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及其相关作用。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题目和作用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文章的标题,要善于从表层意思到深层意思,逐一分析。重点是从文本主题,作者的情感态度的角度去分析。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要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根据选项的表述去分析和判断,注意防止命题人设置的逻辑陷阱
15.第一次结合“老婆婆吃着面条,喝着汤,脸上挂着笑容”概括;第二次结合“男土很利索地用右手拿过老婆婆手中的粉纸,把箱子倒了一下,然后又倒回来,突然举起右手中的粉纸说:‘阿婆中一等奖了!奖金两千元’”概括;第三次结合“阿婆,正好我下班,顺路送您回家吧。老婆婆泪眼婆娑地上了一辆小轿车”概括。
故答案为:A.老婆婆流下热泪,然后吃着面条,喝着汤,脸上挂着笑容;B.经理以中两千元“大奖”的方式给老婆婆帮助;C.经理安排服务员以下班顺路带老婆婆为名,专车送她回家。
16.结合男士很利索地用右手拿过老婆婆手中的粉纸,把箱子倒了一下,然后又倒回来,突然举起右手中的粉纸说:“阿婆中等奖了!奖金两千元”分析即可。这个句子中有经理的动作“拿过、倒、举起”,还有他的语言:阿婆中一等奖了!奖金两千元!,所以描写方法是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根据全文内容可知,经理的这些动作和语言都是假装出来,是为了让老婆婆相信,这次抽奖是真的,表现了经理的善良和聪明。
故答案为:语句采用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运用“拿”“倒”“又倒”“举起”一系列动词,巧妙地呈现了一个老婆婆“中奖”的过程,加上故意表现惊喜的语言描写,突出经理不想让老婆婆和客人看穿他刻意安排这次抽奖活动来帮助老婆婆的心理,表现了经理的善良和机智。
17.标题“一碗热汤”是线索,贯穿全文,既是小说中实写的内容,概括了文章主要内容,也指饭店员工的善心、爱心,像一碗热汤一样,突出了主题:褒扬善心和爱心的可贵,赞美了善心传递的美好,吸引读者,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故答案为:文章正是由这一碗热汤,交代了写作对象,并引发了后面的故事。同时借这一碗热汤,设置悬念,引人思考,并一步步揭示了老婆婆可怜的境遇,从而引出了服务员和经理对老婆婆的一次次特别对待,进而凸显了“关爱老人”的人性美的主题。文章题目,虽然质朴,但却意蕴深刻。
18.ACE.正确;B.有误。“是为了引发顾客看穿这一活动并主动放弃领奖,从而为餐馆节省支出”,错误,二三等奖还未抽出,如果不继续抽奖,经理就食言了。写继续抽奖才能引出顾客看穿抽奖活动并放弃领奖的内容,表明顾客受到经理善心的感染,突出了善心的传递,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D.有误,“文中老婆婆可怜的境遇、举动和一次次被‘特别对待’后的表现成为选文唯一的线索”,错误,“一碗热汤”也是全文线索。
故答案为:BD。
【答案】19.2016—2022年中国夜经济发展规模预计逐年增加,2020年后增长速度预计将减缓。
20.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逐步形成夜间经济发展新格局;摆脱“夜经济”传统思路,支持“夜经济”多元业态发展;聚焦打造地标商圈,鼓励商圈发展特色夜间经济。
【知识点】见解表述;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阅读和探究归纳能力。要在整体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根据题干的具体要求,找到相应的答题区间,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概括。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文本信息的归纳和概括能力。要在整体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把握住材料中作者的观点态度,然后分点作答,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即可。
19.认真观察题干中的“2016一2022年中国夜经济发展规模及增长预测”统计图,分析比对有关数据、内容可知,图表反映的是“2016-2022年中国夜经济发展规模及预测”,从具体数据来看,2016-2022年,中国夜经济发展规模成上涨的趋势,但2020年后增长速度放缓。总体增长趋势良好,说明夜间经济大大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非常明显。据此可概括作答。
故答案为:2016—2022年中国夜经济发展规模预计逐年增加,2020年后增长速度预计将减缓。
20.本题可依据材料二“集聚区、经济商圈、示范街区”概括为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逐步形成夜间经济发展新格局:材料三“天津市摆脱‘夜经济’就是餐饮小吃、大排档的传统思路,逐渐形成食、游、购、娱、体、展、演等在内的夜间消费市场,体现多元化”概括为摆脱“夜经济”传统思路,支持“夜经济”多元业态发展;材料四“天津市聚焦打造地标商圈,鼓励各大商圈在周末、节假日、重大赛事、会展活动等节点,延长经营时间”等内容概括为聚焦打造地标商圈,鼓励商圈发展特色夜间经济。
故答案为: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逐步形成夜间经济发展新格局;摆脱“夜经济”传统思路,支持“夜经济”多元业态发展;聚焦打造地标商圈,鼓励商圈发展特色夜间经济。
21.【答案】周恩来;贺龙;彭德怀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人物形象;《红星照耀中国》
【解析】【分析】(1) 根据“英文讲得虽不流利,却相当准确”“在南开读书的时候”,可以判断出他是周恩来。
(2)根据“身体是魁梧奇伟的,像老虎一样强悍”“真喜欢马他虽然生性暴躁,却十分谦逊”,可以判断出他是贺龙。
(3)根据“一个活泼的,喜欢发笑的人”“坦白、爽快和正直的品质”“生于湘潭县的一个乡村里”,可以判断出他是彭德怀。
故答案为:周恩来;贺龙;彭德怀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重要人物的识记和把握能力。作答的关键是认真阅读名著,理清故事情节,把握住人物的形象特点。
《红星照耀中国》涵盖了红军长征的介绍、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中国共产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等,全面重现了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真实而艰辛的历史史实,给人鼓舞,催人奋进。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评价,并向全世界做了公正报道,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22.【答案】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乱哄哄、急忙忙地在这块共同的糕点上分一杯羹”“有的在露天作业”“最大多数所想的是积攒一笔财产”等,生动形象,使作品文学色彩浓厚。
【知识点】作品的基本内容;作品的综合评价;对作品的体验感受;《昆虫记》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名著作品的“文学性”。结合给出的语段看运用了哪些文学手法即可。例如,在作品中把昆虫当成人来写,如“乱哄哄、急忙忙地在这块共同的糕点上分一杯羹”“有的在露天作业”“最大多数所想的是积攒一笔财产"等,生动形象,使作品文学色彩浓厚。
故答案为: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乱哄哄、急忙忙地在这块共同的糕点上分一杯羹”“有的在露天作业”“最大多数所想的是积攒一笔财产”等,生动形象,使作品文学色彩浓厚。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评价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要记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作品的主题,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作的长篇生物学著作,共十卷,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生物学著作,记录了昆虫真实的生活,表述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时表现出的灵性,还记载着法布尔痴迷昆虫研究的动因、生平抱负、知识背景、生活状况等等内容。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生命的尊敬与热爱。
23.【答案】略
【知识点】全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
【题干分析】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题目“这三年,离我最近的那个人”。写此文就是记录生命中给你陪伴的那个人。每个人的生命旅程中都会有朋友亲人相伴,有自己珍爱的事物相随,有了他们的陪伴,成长才不孤单;有了他们的陪伴,生命才绚烂;有了他们的陪伴,心灵才开阔……初中阶段是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期,这期间,总会有一个人离你很近,可能是空间的“近”,可能是情感的“近”,可能是思想的“近”……这许许多多的“近”,给我们力量,助我们成长,让我们感恩,让我们铭记。
【立意选材】
所选事例要富有感染力、表现力,力求引起读者共鸣。在叙事过程中,细节描写很关键,细节刻画决定文章的成败,所以要着力刻画感人细节。要想让文章打动读者,感染他人,你就要精心选择打动过你的镜头,震撼过你的场面,像电影慢镜头那样一一展现。
【点评】考查命题作文的写作。弄清题目的要求后,就要认真回忆、选择与这个题目有关的材料,哪些事是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新意的,确定好中心来选取、组织材料;在文体的选择上也要扬长避短。如果写记叙文就要写好情节,写出精彩的细节;如果写议论文就要观点鲜明,真正做到“摆事实、讲道理”。平时要多积累写作素材,多写随笔,考场才能做到得心应手,下笔如有神。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天津市东丽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开学模拟测验试卷
一、(本大题共11小题,共27分。1-3小题,6-8小题,每题2分;4-5小题,9-11小题,每题3分。以下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2023八下·开学考) 下面给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镂空(lóu) 踌躇(chóu) 凛冽(liè) 惟妙惟肖(xiào)
B.婆娑(suō) 上溯(sù) 炽热(zhì) 摩肩接踵(zhǒng)
C.濒临(bīn) 默契(qì) 镏金(liú) 坦荡如砥(dǐ)
D.妥帖(tiē) 秀颀(xīn) 喧嚣(xiāo) 恹恹欲睡(yān)
【答案】C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形近字字音;形声字字音
【解析】【分析】 A.有误,“镂空”中的“镂”读作“lòu”;
B.有误,“炽热”中的“炽”读作“chì”;
C.正确;
D.有误,“秀颀”中的“颀”读作“qí”。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课本内出现的常用重点生字词的准确识读能力以及对形近字、同音字和多音字的识辨能力,难度不大。对课文中出现的字,而且大多是生活中常见又易读错的基础字,要重点识记、积累。
2.(2023八下·开学考)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们应该怎样活着?活着就应该对生命保持一种____和尊重。只要我们还拥有生命,就得对生命负责,让生命____出光彩。能领悟“鸟鸣山更幽”的____,活着就是一种幸福的体验。
A.敬重 散发 静谧
B.敬畏 焕发 寂静
C.敬畏 焕发 静谧
D.敬重 散发 寂静
【答案】C
【知识点】近义词;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
【解析】【分析】 敬畏:是指在面对权威、庄严或崇高事物时所产生的情绪,带有恐惧、尊敬及惊奇的感受,是对一切神圣事物的态度;敬重:恭敬尊重,使用对象多指为人正直公道、工作认真负责、能团结群众的人。由语境可知,第一个横线处填“敬畏”更恰当;散发:分散发出,释放出某种东西;焕发:散发出健康所特有的红润,或显示出热情洋溢、精神愉快等。结合语境可知,第二个横线处填“焕发”更恰当;寂静:多形容死气沉沉,没有生气的安静。静谧:安静,形容静寂无声或形容忧愁的模样,亦是诗歌中升华心境的一种“静”的境界,多给人一种舒适优雅的感觉。由语境可知,第三个横线处填“静谧”更恰当。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词语使用。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彩,尤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词含义的变化,辨析作答。
3.(2023八下·开学考)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①中国民歌的体裁非常丰富,其中以劳动号子、山歌、小调最具代表性。②劳动号子是和劳动节奏密切结合、带有呼号的民间歌曲。③它产生于劳动,又直接为生产劳动服务,真实地反映着劳动的状况和劳动者的精神面貌。④由于劳动方式的多样化,因此劳动号子的种类繁多,如工程号子、船夫号子、农事号子等。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D
【知识点】成分残缺
【解析】【分析】 句④句式杂糅,应该删掉“因此”。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及修改能力。首先明确病句的原因有成分残缺、成分赘余、搭配不当、用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学生平时要多交流,多做题,就会掌握其中的规律。
4.(2023八下·开学考)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11月6日,第六届中国戏曲文化周以①和合共美①为年度主题,在秋意盎然的园林中移步换景,与生旦净末擦肩而过,看唱念做打样样精通;在专业剧场看名家名剧,“皮黄”“水磨”唱出百味人生②专家大咖共聚一堂,畅谈戏曲未来③一场与戏曲跨越时空的约会又将如约而至。在形式④内容方面全面升级。
A.“” ; 。 ,
B.《 》 ; …… 、
C.“” ; …… 、
D.《 》 ; 。 ,
【答案】C
【知识点】顿号;分号;引号;省略号
【解析】【分析】 “和合共美”是主题,不是一本书,所以①使用引号。“与生旦净末擦肩而过,看唱念做打样样精通”“在专业剧场看名家名剧,‘皮黄’‘水磨’唱出百味人生”“专家大咖共聚一堂,畅谈戏曲未来”是并列关系,所以②使用分号。“专家大咖共聚一堂,畅谈戏曲未来”后面省略中国戏曲文化周的其它特点,所以③使用省略号。“形式”“内容”是两个词语,所以④使用顿号。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标点使用。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要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判断标点符号的正误,尤其注意易错易混的标点符号。
5.(2020八上·天津期末)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A.首联写望中所见长安沦陷的悲惨景象,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B.颔联以“感时”一语承上,以“恨别”一语启下,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感情。
C.颈联写入冬以来战火愈烧愈炽,因而跟家人难通音信,表达了诗人对妻儿的思念。
D.尾联描写了诗人的苍老之态,可以想见其苍老之快是忧国、伤时、思家所致。
【答案】C
【知识点】把握诗歌内容;体味诗歌的遣词;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C. “入冬以来”有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意思是:战火已经连续不断地进行了一个春天,仍然没有结束。反映了诗人在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反映出广大人民反对战争,期望和平安的美好愿望,表达了诗人对妻儿亲人的挂念。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意思,感悟诗人的思想情感,注意对诗歌的表现手法的理解,要对选项进行逐项的审读,仔细辨析,判断正误。
(2023八下·开学考)阅读《文物的保护和利用》一文,回答小题。
文物的保护和利用
①文物被称作人类文明史上的艺术瑰宝,人们因其不可再造的特点生发出对其保护和利用的很多不同做法。
②有的博物馆将文物封闭在库房,秘不示人,觉得这样可以更好地保护文物。其实不然,“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有些文物同样如此。2010年浙江省博物馆利用馆藏的“彩凤鸣岐”和“来凰”,举办了唐代雷琴演奏会。古琴属于漆器,很难保存。这两把古琴之所以能历经千年保存下来还能使用,是因为历朝历代都有人使用它。古琴在安装上琴弦以后,才能保持力学上的平衡,不至于散架。
③数字技术使文物在线上“活”起来,更是对文物的一种保护。敦煌石窟集珍贵性、脆弱性于一身,历经千年的莫高窟艺术品,每一件都像岌岌可危的病人,游客的参观成为莫高窟最大的隐患。根据测算,近几年莫高窟一天的游客接待量极限在3000人次左右,而黄金周的日接待量曾超过2万人次,莫高窟不堪重负。实验检测数据显示,40个人进入洞窟参观半小时,洞窟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5倍,空气相对湿度上升10%,空气温度升高4℃,这都有可能侵蚀壁画,加速其老化。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双重作用下,彩塑和壁画正在缓慢退化,千百年后人们何以领略莫高窟的神韵?
④敦煌数字化工程,犹如一缕明媚的科技之光,照进古老的莫高窟。有了数字化展示中心,游览模式发生了变化,艺术体验搬到洞窟外面,游客先通过数字化体验艺术“做足功课”,再进个别洞窟实际体验。这种模式既能满足游客看真品的需求,同时又减少了在洞窟内的停留时间,减少了对莫高窟的破坏。大部分游客停留时间由2小时缩短至70分钟左右,最高日接待游客量提高到6000人次。
⑤人们科技理念的增强必将会减缓文物保护和利用间的矛盾冲突。
6.下面对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将文物封闭在库房,秘不示人是保护文物的最好方法。
B.既然文物会消逝,就要提高更多中外游客的参观效率。
C.“数字技术”的运用是世界上保护文物的最成功的方法。
D.运用科学方法可以缓解文物保护和利用间的矛盾冲突。
7.下面对本文说明方法及其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自然段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说明文物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可再造的宝贵文化遗产。
B.第②自然段运用引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有些文物使用起来反而会更有利于对其进行保护。
C.第③自然段运用打比方、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双重作用下,彩塑和壁画正在缓慢退化。
D.第④自然段运用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敦煌数字化工程减少了人为因素对莫高窟的破坏。
8.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③自然段中运用大量实验检测数据,说明游客的参观成为莫高窟最大的隐患。
B.文中“左右”“可能”等词语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C.第④自然段介绍的莫高窟游览模式适用于所有的文物参观单位,是最好的模式。
D.本文运用科学知识介绍及真实事例例举,介绍了文物的保护和利用的相关知识。
【答案】6.D
7.A
8.C
【知识点】概括说明内容;把握作者的见解;说明对象及其特征;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本文说明内容的概括和归纳能力。要在整体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根据选项的表述去分析和概括。
(2)本题考查学生对常见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做这种题的关键仔细审读材料,然后根据选项的表述,防止偷梁换柱、曲解文意、无中生有等逻辑错误。
(3)本题考查学生对本文的理解分析能力。要在整体把握文本内容,吃透作者观点态度的基础上,根据题干的具体要求去作答,选出最符合命题人设置意图的一项
6.A.有误,第②段中用“其实不然”否定了将文物封闭在库房,不示人的做法;B.有误,根据第③段可知,游客越多对文物的危害越大;
C.有误,“数字技术”的运用可以“减缓文物保护和利用间的矛盾冲突”,而不能说是“保护文物的最成功的办法”。
D.正确。
故答案为:D。
7.A.有误,第①段没有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BCD.正确。
故答案为:A。
8.ABD.正确。C.有误,选项说法太绝对,对莫高窟适用,不能说“适用于所有的文物参观单位”。
故答案为:C。
(2023八下·开学考)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完成小题。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9.下面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池非不深也 池:护城河 B.委而去之 去:离开
C.多助之至 至:到达 D.天下顺之 顺:归顺,服从
10.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B.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C.寡助之至 D.亲戚畔之
11.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是继老子之后的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被尊称为“亚圣”。
B.本文论述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时,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
C.文章最后将“多助”与“寡助”进行对比,突出人心向背对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影响。
D.通过学习本文,我们能够体会到孟子的文章气势充沛,逻辑严密,说服力强的特点。
【答案】9.C
10.D
11.A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概括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通假字;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2)本题考查学生对常见通假字的辨析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平时学习时的积累,也可根据句意和相应的句法知识来推断。
(3) 本题考查学生文本内容分析正误的判断能力。解答本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关键词语的误译、手法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参考译文:
(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
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
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王,所以,君子要么不战斗,(如果)战斗就一定会取得胜利。
9.ABD正确。C.句意为: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至:极点。故C错误。
故答案为:C。
10.A.句意: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域:限制。B.句意: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固:巩固。
C.句意: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至:极点。
D.句意: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畔,同“叛”,背叛。
故答案为:D。
11.A.有误,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被尊称为“亚圣”。BCD正确。
故答案为:A。
二、(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
(2023八下·开学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刘文正公①当乾隆中久居相位,颇为上所倚任。尝有世家子任楚抚者②,岁暮赂以千金,公呼其仆入,正色告曰:“余承乏③政府,尚不需此,汝可归告汝主,赠诸故旧之贫者可也。”有赀郎④昏夜叩门,公拒不见。次早至政事堂,呼其人至,责曰:“昏夜叩门,贤者不为。汝有何禀告,可众前言之。”其人嗫嚅而退。薨⑤时,上亲奠其宅,门闾湫隘⑥,去舆盖⑦然后入。上归告近臣曰:“如刘统勋方不愧真宰相,汝等宜法效之。”
(节选自《啸亭杂录》,有删改)
【注释】①刘文正公:刘统勋,谥号文正,清代名臣。②世家子任楚抚者:任楚地巡抚的大家族的子弟。③承乏:谦辞,指暂时担任某职。④赀(zī)郎:官名,因捐资而得。⑤薨(hōng):古代称诸侯或大官的死。⑥门闾湫(jiǎo)隘:家门低下狭小。⑦舆盖:车上用以遮阳避雨的伞形篷子。
1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汝可归告汝主 归: 有赀郎昏夜叩门 叩:
13.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如刘统勋方不愧真宰相,汝等宜法效之。
14.请结合原文分析,刘统勋具有哪些可贵品质。
【答案】12.返回;敲,打
13.像刘统勋(这样的人)才不愧是真正的宰相,你们应该效法他。
14.刘统勋面对世家子贿赂的千金,断然拒绝,体现了他的清正廉洁;对于赀郎夜晚的拜访,拒访后次日特意在政事堂加以斥责,体现了他的光明磊落;久居相位,位高权重,然而住宅的大门却低下狭小,他死后,前来祭奠的皇帝的车都无法正常通过,体现了他的清廉俭朴。
【知识点】分析概括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根据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中的传主人物形象的归纳概括能力。要在整体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根据文本中人物的言行事迹去归纳概括,注意用形容词或四字短语进行。
前来祭奠的皇帝的车都无法正常通过,体现了他的清廉俭朴。
参考译文:
刘文正公在乾隆时期担任宰相多年,很能得到皇帝的倚重信任。曾经有任楚地巡抚的大家族的子弟在年末的时候用千金来贿赂刘统勋,刘统勋呼唤世家子弟的仆人进来,态度严肃,神色严厉地告诉他说:“我暂时在朝廷担任宰相的职位,不需要这个,你可以返回告诉你的主人,可以把这些金子赠送给你们朋友当中贫困的人。”有赀郎夜里敲门拜见,刘统勋拒绝不见。第二天早上到政事堂,叫这个人到来,斥责他说:“半夜敲门,这是贤者不做的事情。你有什么要禀告的,现在可以当着众人的面说出来。”这个人吞吞吐吐说不出来就退下去了。刘统勋去世的时候,皇帝亲自上门祭奠他,他的家门低下狭小,皇帝的车进不去,把车上用以遮阳避雨的伞形篷子去掉然后才能通过。皇帝回来告诉身边的近臣说:“像刘统勋(这样的人) 才不愧是真正的宰相,你们应该效法他。”
文言文内容理解分析题,解题方法:
1.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2.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3.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12.①句意为:你可以返回告诉你的主人。归:返回。②句意为:有赀郎夜里敲门拜见。叩:敲,打。
故答案为:返回;敲、打。
13.句中重点词语有:如,像。宜,应该。句意为:像刘统勋(这样的人)才不愧是真正的宰相,你们应该效法他。
故答案为:像刘统勋(这样的人)才不愧是真正的宰相,你们应该效法他。
14.从“尝有世家子任楚抚者,岁暮赂以千金,公呼其仆入,正色告日:‘余承乏政府,尚不需此,汝可归告汝主,赠诸故旧之贫者可也”可知,刘统勋面对世家子弟贿赂的千金,断然拒绝,体现了他的清正廉洁;从“有赀郎昏夜叩门,公拒不见。次早至政事堂,呼其人至,责日:‘昏夜叩门,贤者不为。汝有何禀告,可众前言之”可知,刘统勋面对赀郎的夜里敲门拜访,拒不见,第二天特意在政事堂斥责赀郎,体现了他的光明磊落;从“刘文正公当乾隆中久居相位,薨时,上亲奠其宅,门闾湫隘,去舆盖然后入”可知,刘统勋担任宰相多年,但他的家门低下狭小,去世时,皇帝亲自来祭奠,他的车都无法正常通过,体现了他的清廉俭朴。
故答案为:刘统勋面对世家子贿赂的千金,断然拒绝,体现了他的清正廉洁;对于赀郎夜晚的拜访,拒访后次日特意在政事堂加以斥责,体现了他的光明磊落;久居相位,位高权重,然而住宅的大门却低下狭小,他死后,前来祭奠的皇帝的车都无法正常通过,体现了他的清廉俭朴。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5分)
(2023八下·开学考)阅读《一碗热汤》一文,完成小题。
一碗热汤
赵向辉
立冬的一场雨,让这个小城的路面变得更凉了。
傍晚,一个老婆婆蹒跚地走在大街上,她遇到餐馆就往里看两眼,直到看见这家义连香饭店。老婆婆慢悠悠推门走了进去,里面客人很多,她在角落一张没人的桌子前坐了下来。
服务员上前问:“阿婆,吃点什么呀?”老婆婆哆嗦着说:“我有两块钱,能花一块钱喝碗热乎汤吗?”服务员怔了一下说:“能,等一下,我去端。”
服务员没有直接去服务台,而是先进了员工更衣室。
过了十来分钟,服务员端着一碗热腾腾的打卤面、一碗热汤,还有一个肉饼,送到了老婆婆的餐桌上。
“我只有两块钱,不要肉,也不要面条,只喝汤就行。”老婆婆依旧哆嗦着说,而且,说完就留下了两行泪水。“婆婆,没事的,今天店里有活动,只要就餐就可赠送肉饼和打卤面,放心吃吧。”服务员亲切地说。
老婆婆吃着面条,喝着汤,脸上挂着笑容。
一会儿,一位帅气的男士走到老婆婆身边问:“阿婆,怎么不吃肉饼啊?是不好吃吗?”老婆婆微微一笑:“拿回去,给瘫在床上的老伴吃,他很长时间没吃过肉了。”
“您今天这是出来做什么呀?”
“给老伴买药,就剩下了两块钱,实在冷得厉害,我怕自己感冒病倒,再也不能照顾老伴,所以想花一块钱喝碗热汤再往家走。”
“您家住哪儿?”
“住在税务局那块儿。”
男士离开老婆婆的餐桌,进了经理室。大约五分钟后,男士拿着一个纸箱子出来,和几个服务员私语了几句,然后喊道:“我是餐厅的经理,今天,餐厅搞活动,凡来就餐者,都有一次抽奖机会,抽中一二三等奖的当场兑现。”
有顾客嘀咕,这不年不节的,也不是开业周年庆典啥的,搞什么抽奖活动啊?
男士用左手拿着箱子走过三桌,三桌都没抽中。等到了老婆婆桌前,他说:“阿婆,吃好了吧,请您从里面抽一张奖券。”老婆婆茫然地望着男士。男士把箱子放低,示意老婆婆伸手进去拿出一张纸来。老婆婆还是茫然,但是她照做了,拿出来一小张粉色的方块纸。男士很利索地用右手拿过老婆婆手中的粉纸,把箱子倒了一下手,然后又倒回来,突然举起右手中的粉纸说:“阿婆中一等奖了!奖金两千元!”
大家鼓起掌来。男士从衣袋里拿出整整齐齐的一沓现金,递给老婆婆说:“阿婆,这是奖金,收好了啊。”老婆婆说:“我不能要你的钱,我家里有钱。”男士说:“这不是我白给您的,是您抽奖中奖了,放心拿着吧。”老婆婆像在和男士说话,又像是自言自语:“今天我的运气真好,吃了赠送的面,还中了这么大的奖,看来老天还是舍不得让我和老头子死的。”
一名男服务员拿着一串汽车钥匙走到老婆婆身边说:“阿婆,正好我下班,顺路送您回家吧。”老婆婆泪眼婆娑地上了一辆小轿车。
继续抽奖,有两桌客人抽中了二三等奖,粉纸上分别写着免单和半价。结账时,这两桌客人都按原价结清了饭钱。一人说:“我看出来了。”另一人说:“你们都是好人,我会常来这里吃饭的。”
客人都离开后,最先接待老婆婆的服务员问:“经理,你怎么想到这个点子的?太棒了!”经理说:“还得感谢你呢,我经过时正好听到了你和阿婆的对话,又看到你在前台拿出二十多元钱给阿婆买饭,决定帮老人家一把,匆忙中策划了抽奖活动,却被人看穿了。”
开车出去的男服务员回来后,把车钥匙交给经理后说:“车上和老婆婆聊天,她已经80多岁了,太可爱了,像我太奶奶。”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8年5期,有删改)
15.请梳理选文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行文思路 第一次 特别对待 第二次 特别对待 第三次 特别对待
内容梳理 服务员自己花钱背着老婆婆给她买了一碗打卤面,一个肉饼。 A. B. 老婆婆以为自己运气好,并欣 慰地认为是老天眷顾他们老两口。 C. 老婆婆泪眼婆娑地上了车。
16.结合语境,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男士很利索地用右手拿过老婆婆手中的粉纸,把箱子倒了一下手,然后又倒回来,突然举起右手中的粉纸说:“阿婆中一等奖了!奖金两千元!”
17.联系全文,分析题目“一碗热汤”的作用。
18.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开头自然环境的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环境,推动情节的发展。环境的寒冷和服务员、经理的热心形成了对比,突出了小说的主题。
B.老婆婆已“抽中”一等奖,达到了经理的目的。作者之所以还要安排“继续抽奖”这一情节,是为了引发顾客看穿这一活动并主动放弃领奖,从而为餐馆节省支出。
C.从全文来看,老婆婆是一个为人实诚本分,关爱老伴,有责任心,坚强乐观,要求不高,容易满足的人。
D.文中老婆婆可怜的境遇、举动和一次次被“特别对待”后的表现成为选文唯一的线索。
E.这篇写人叙事的文章,选材别出心裁,构思精巧,用善意的谎言彰显了当今社会关爱弱势群体的人性美的深刻立意。
【答案】15.A.老婆婆流下热泪,然后吃着面条,喝着汤,脸上挂着笑容;B.经理以中两千元“大奖”的方式给老婆婆帮助;C.经理安排服务员以下班顺路带老婆婆为名,专车送她回家。(意近即可)
16.语句采用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运用“拿”“倒”“又倒”“举起”一系列动词,巧妙地呈现了一个老婆婆“中奖”的过程,加上故意表现惊喜的语言描写,突出经理不想让老婆婆和客人看穿他刻意安排这次抽奖活动来帮助老婆婆的心理,表现了经理的善良和机智。(意近即可)
17.文章正是由这一碗热汤,交代了写作对象,并引发了后面的故事。同时借这一碗热汤,设置悬念,引人思考,并一步步揭示了老婆婆可怜的境遇,从而引出了服务员和经理对老婆婆的一次次特别对待,进而凸显了“关爱老人”的人性美的主题。文章题目,虽然质朴,但却意蕴深刻。(意近即可)
18.B;D
【知识点】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分析文章语言特点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和概括能力。考生要仔细阅读文本,结合故事情节,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重要句子的赏析和理解能力。学生要在整体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平时要掌握常用的描写方法及作用,比如: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及其相关作用。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题目和作用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文章的标题,要善于从表层意思到深层意思,逐一分析。重点是从文本主题,作者的情感态度的角度去分析。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要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根据选项的表述去分析和判断,注意防止命题人设置的逻辑陷阱
15.第一次结合“老婆婆吃着面条,喝着汤,脸上挂着笑容”概括;第二次结合“男土很利索地用右手拿过老婆婆手中的粉纸,把箱子倒了一下,然后又倒回来,突然举起右手中的粉纸说:‘阿婆中一等奖了!奖金两千元’”概括;第三次结合“阿婆,正好我下班,顺路送您回家吧。老婆婆泪眼婆娑地上了一辆小轿车”概括。
故答案为:A.老婆婆流下热泪,然后吃着面条,喝着汤,脸上挂着笑容;B.经理以中两千元“大奖”的方式给老婆婆帮助;C.经理安排服务员以下班顺路带老婆婆为名,专车送她回家。
16.结合男士很利索地用右手拿过老婆婆手中的粉纸,把箱子倒了一下,然后又倒回来,突然举起右手中的粉纸说:“阿婆中等奖了!奖金两千元”分析即可。这个句子中有经理的动作“拿过、倒、举起”,还有他的语言:阿婆中一等奖了!奖金两千元!,所以描写方法是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根据全文内容可知,经理的这些动作和语言都是假装出来,是为了让老婆婆相信,这次抽奖是真的,表现了经理的善良和聪明。
故答案为:语句采用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运用“拿”“倒”“又倒”“举起”一系列动词,巧妙地呈现了一个老婆婆“中奖”的过程,加上故意表现惊喜的语言描写,突出经理不想让老婆婆和客人看穿他刻意安排这次抽奖活动来帮助老婆婆的心理,表现了经理的善良和机智。
17.标题“一碗热汤”是线索,贯穿全文,既是小说中实写的内容,概括了文章主要内容,也指饭店员工的善心、爱心,像一碗热汤一样,突出了主题:褒扬善心和爱心的可贵,赞美了善心传递的美好,吸引读者,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故答案为:文章正是由这一碗热汤,交代了写作对象,并引发了后面的故事。同时借这一碗热汤,设置悬念,引人思考,并一步步揭示了老婆婆可怜的境遇,从而引出了服务员和经理对老婆婆的一次次特别对待,进而凸显了“关爱老人”的人性美的主题。文章题目,虽然质朴,但却意蕴深刻。
18.ACE.正确;B.有误。“是为了引发顾客看穿这一活动并主动放弃领奖,从而为餐馆节省支出”,错误,二三等奖还未抽出,如果不继续抽奖,经理就食言了。写继续抽奖才能引出顾客看穿抽奖活动并放弃领奖的内容,表明顾客受到经理善心的感染,突出了善心的传递,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D.有误,“文中老婆婆可怜的境遇、举动和一次次被‘特别对待’后的表现成为选文唯一的线索”,错误,“一碗热汤”也是全文线索。
故答案为:BD。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3分)
(2023八下·开学考) 2022年,天津加快打造“夜津城”品牌,重点培育夜生活文化,从供给端和需求侧齐发力,激发夜间消费潜力。某班学生将开展以“天津市打造夜间经济靓丽名片”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同学们为活动搜集了以下四则资料,请你按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天津市以金街入选“全国示范步行街”,五大道、杨柳青古镇纳入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等为契机,推进业态提质升级,亮化美化夜景灯光,打造地标性夜间经济商圈;持续打造好意式风情街、时代奥城、老门口儿夜市、文化中心广场等市级夜间经济示范街区。
【材料三】
天津市摆脱“夜经济”就是餐饮小吃、大排档的传统思路,逐渐形成食、游、购、娱、体、展、演等在内的夜间消费市场,体现多元化。将夜间经济与旅游经济、后街经济、小店经济、网红经济相结合,引入体验式、娱乐式、互动式、沉浸式业态。加快发展24小时便利店,新建一批24小时经营书店、药店等。
【材料四】
天津市聚焦打造地标商圈,鼓励各大商圈在周末、节假日、重大赛事、会展活动等节点,延长经营时间,配套开展小型歌舞、时尚展览、夜间市集以及团购、满减、打折等夜间消费体验活动;组织各大商圈通过夜景亮化、美陈打造等形式发展夜间经济,营造特色消费场景。
19.请探究【材料一】的内容,简要写出你得出的结论。
20.请根据以上相关材料,概括天津市是如何打造“夜津城”品牌的。
【答案】19.2016—2022年中国夜经济发展规模预计逐年增加,2020年后增长速度预计将减缓。
20.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逐步形成夜间经济发展新格局;摆脱“夜经济”传统思路,支持“夜经济”多元业态发展;聚焦打造地标商圈,鼓励商圈发展特色夜间经济。
【知识点】见解表述;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阅读和探究归纳能力。要在整体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根据题干的具体要求,找到相应的答题区间,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概括。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文本信息的归纳和概括能力。要在整体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把握住材料中作者的观点态度,然后分点作答,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即可。
19.认真观察题干中的“2016一2022年中国夜经济发展规模及增长预测”统计图,分析比对有关数据、内容可知,图表反映的是“2016-2022年中国夜经济发展规模及预测”,从具体数据来看,2016-2022年,中国夜经济发展规模成上涨的趋势,但2020年后增长速度放缓。总体增长趋势良好,说明夜间经济大大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非常明显。据此可概括作答。
故答案为:2016—2022年中国夜经济发展规模预计逐年增加,2020年后增长速度预计将减缓。
20.本题可依据材料二“集聚区、经济商圈、示范街区”概括为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逐步形成夜间经济发展新格局:材料三“天津市摆脱‘夜经济’就是餐饮小吃、大排档的传统思路,逐渐形成食、游、购、娱、体、展、演等在内的夜间消费市场,体现多元化”概括为摆脱“夜经济”传统思路,支持“夜经济”多元业态发展;材料四“天津市聚焦打造地标商圈,鼓励各大商圈在周末、节假日、重大赛事、会展活动等节点,延长经营时间”等内容概括为聚焦打造地标商圈,鼓励商圈发展特色夜间经济。
故答案为: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逐步形成夜间经济发展新格局;摆脱“夜经济”传统思路,支持“夜经济”多元业态发展;聚焦打造地标商圈,鼓励商圈发展特色夜间经济。
21.(2023八下·开学考)回顾《红星照耀中国》,将合适的人名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我和 谈话的时候,曾以深切的兴趣去研究他……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那一种吸引力是羞赧、个性的魅力和领导的坚决彻底奇妙地混合而成的,他英文讲得虽不流利,却相当准确……具有冷静的、合理的和实际的头脑……温文的谈吐……他在南开读书的时候,生得很俊秀……如今他似乎还有那种风度。
据说, 是靠了一柄刀把湖南的苏区建立起来的……他的身体是魁梧奇伟的,像老虎一样强悍,他虽然已是五十岁以上的人,还是非常健旺,他从来不会觉得疲乏……他真喜欢马…他虽然生性暴躁,却十分谦逊。自加入中国共产党以后,他忠实于党,从未破坏党的纪律,他常常要求批评,遵从忠告。
我以为 是一个很疲倦的、很严刻的、很古怪的领袖……可是相反地,他却是一个活泼的,喜欢发笑的人……他吃得很简单很节省,和他的士兵们一样……有某种坦白、爽快和正直的品质……他常常被一群儿童们跟随着……生于湘潭县的一个乡村里……这个“反叛者”,是具有很伟大的一副心肠的!
【答案】周恩来;贺龙;彭德怀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人物形象;《红星照耀中国》
【解析】【分析】(1) 根据“英文讲得虽不流利,却相当准确”“在南开读书的时候”,可以判断出他是周恩来。
(2)根据“身体是魁梧奇伟的,像老虎一样强悍”“真喜欢马他虽然生性暴躁,却十分谦逊”,可以判断出他是贺龙。
(3)根据“一个活泼的,喜欢发笑的人”“坦白、爽快和正直的品质”“生于湘潭县的一个乡村里”,可以判断出他是彭德怀。
故答案为:周恩来;贺龙;彭德怀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重要人物的识记和把握能力。作答的关键是认真阅读名著,理清故事情节,把握住人物的形象特点。
《红星照耀中国》涵盖了红军长征的介绍、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中国共产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等,全面重现了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真实而艰辛的历史史实,给人鼓舞,催人奋进。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评价,并向全世界做了公正报道,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22.(2023八下·开学考)《昆虫记》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阅读下面《昆虫记》选段,选一个角度分析这部作品的“文学性”。
数百只各种各样,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食粪虫便已拥挤在那儿。乱哄哄、急忙忙地在这块共同的糕点上分一杯羹。有的在露天作业,梳耙着表面;有的在粪堆深处挖掘巷道,寻找优质的矿脉;有的在下层汗发,以便立即把战利品埋藏于邻近的土中;个头最小的则在一旁,把身强力壮的合作者进行大规模发掘时坍落的一小块粪便切碎。有的新来乍到,可能肚子最饿吧,便当场饱餐一顿;不过最大多数所想的是积攒一笔财产,以便在万无一失的隐藏所的深处,有充分的贮存,供长久之需。
(第一卷 第一章 圣甲虫)
【答案】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乱哄哄、急忙忙地在这块共同的糕点上分一杯羹”“有的在露天作业”“最大多数所想的是积攒一笔财产”等,生动形象,使作品文学色彩浓厚。
【知识点】作品的基本内容;作品的综合评价;对作品的体验感受;《昆虫记》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名著作品的“文学性”。结合给出的语段看运用了哪些文学手法即可。例如,在作品中把昆虫当成人来写,如“乱哄哄、急忙忙地在这块共同的糕点上分一杯羹”“有的在露天作业”“最大多数所想的是积攒一笔财产"等,生动形象,使作品文学色彩浓厚。
故答案为: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乱哄哄、急忙忙地在这块共同的糕点上分一杯羹”“有的在露天作业”“最大多数所想的是积攒一笔财产”等,生动形象,使作品文学色彩浓厚。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评价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要记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作品的主题,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作的长篇生物学著作,共十卷,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生物学著作,记录了昆虫真实的生活,表述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时表现出的灵性,还记载着法布尔痴迷昆虫研究的动因、生平抱负、知识背景、生活状况等等内容。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生命的尊敬与热爱。
五、(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23.(2023八下·开学考)初中阶段是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期,这期间,总会有一个人离你很近,可能是空间的“近”,可能是情感的“近”,可能是思想的“近”……
请以“这三年,离我最近的那个人”为题,联系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除诗歌外)。②表达真情实感,字迹工整,书写优美,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答案】略
【知识点】全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
【题干分析】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题目“这三年,离我最近的那个人”。写此文就是记录生命中给你陪伴的那个人。每个人的生命旅程中都会有朋友亲人相伴,有自己珍爱的事物相随,有了他们的陪伴,成长才不孤单;有了他们的陪伴,生命才绚烂;有了他们的陪伴,心灵才开阔……初中阶段是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期,这期间,总会有一个人离你很近,可能是空间的“近”,可能是情感的“近”,可能是思想的“近”……这许许多多的“近”,给我们力量,助我们成长,让我们感恩,让我们铭记。
【立意选材】
所选事例要富有感染力、表现力,力求引起读者共鸣。在叙事过程中,细节描写很关键,细节刻画决定文章的成败,所以要着力刻画感人细节。要想让文章打动读者,感染他人,你就要精心选择打动过你的镜头,震撼过你的场面,像电影慢镜头那样一一展现。
【点评】考查命题作文的写作。弄清题目的要求后,就要认真回忆、选择与这个题目有关的材料,哪些事是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新意的,确定好中心来选取、组织材料;在文体的选择上也要扬长避短。如果写记叙文就要写好情节,写出精彩的细节;如果写议论文就要观点鲜明,真正做到“摆事实、讲道理”。平时要多积累写作素材,多写随笔,考场才能做到得心应手,下笔如有神。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