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能力拓展卷-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都是形声字的一组是( )
A.转 何 消 优 B.众 清 涌 球 C.休 华 记 芬 D.像 明 远 格
2.不查字典,我也能猜出“耢(lào)”的本义可能是指( )
A.农具 B.劳动 C.力气 D.劳工
3.下列关于写研究报告的步骤,正确的一项是( )
A.写出研究目的、调査研究、整理资料和成果、写清研究方法、得出结论
B.写出研究目的、写清研究方法、调査研究、整理资料和成果、得出结论
C.写出研究目的、写清研究方法、整理资料和成果、调查研究、得出结论
D.写出研究目的、调查研究、写清研究方法、整理资料和成果、得出结论
4.以下搜集“福文化”资料的方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学校阅览室、图书馆或书店等地方查阅书籍。我们可以按照书的类别去找。
B.在网上查找资料。查找的时候,我们要输入恰当的关键词。
C.我们可以自己编写一些有关“福”的故事、趣事。
D.想想哪个人会有自己需要的资料,想好问题,去请教合适的人。
5.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谐音的一项是( )
A.元元在春节时将“福”字倒着贴,妈妈高兴地说:“福到了!'”
B.吃年夜饭时,爸爸看着饭桌上的鱼说:“希望我们家年年有余!”
C.春节期间,才才和爸爸逛庙会时,看到很多人在卖金鱼才才感到不解,爸爸说:“金玉满堂嘛!”
D.元宵节时,成成吃着元宵观赏花灯,祝福大家新的一年团团圆圆、和谐美满。
6.制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意义包括( )
A.有利于语言文字的社会应用。 B.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促进民族团结。
C.有利于超越其他文字,成为最好的文字。 D.有利于汉字的发展。
二、填空题
7.根据语境,读拼音写谐音词。
[pí pa]姐姐在( )树下练习弹奏( )。
[gōng fu]哥哥用了三年的( )刻苦练习,终于练出了一身好( )。
[biàn huàn]一旦( )看问题的角度,你就会发现这世界( )莫测。
8.下面图片中的字是“鱼”的演变过程,请在括号里写出对应的字体。
( ) ( ) ( ) ( ) ( )
9.有一天,学校开大会时,校长向同学们宣布了条规定,内容是:“除了校徽,胸前别别别的。”同学们听了感到莫名其妙。你来给大家解释一下这三个“别”字的意思吧。
第一个“别”:______;第二个“别”:_______;第三个“别”:________。
10.读对联,谐音解谜。
宋朝名相吕蒙正发迹之前曾在家中写了这样一副对联,道尽了自己穷困潦倒、家徒四壁的窘况。
上联:二三四五 下联:六七八九 横批:南北
这副对联很巧妙:上联缺“一”(谐音:_____);下联少“十”(谐音:_____);横批有“南
北”,没“________”。所以,整副对联的意思是________。
11.歇后语解读:请从以下三个歇后语中任选一个,仿照示例进行解读。
①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②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③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示例:黄鼠狼给鸡拜年——不安好心 解读:比喻那些假装好意,却暗藏坏心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汉字变魔术。
(1)给下列汉字各加一笔,变成新字并组词。
竞( )( ) 史( )( ) 中( )( )
(2)给下列汉字各减一笔,变成新字并组词。
鸣( )( ) 匆( )( ) 待( )( )
三、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枇杷”和“琵琶”
有人送枇杷给一个县官,可他在礼单上把“枇杷”错写成了“琵琶”。县官笑道:“‘枇杷’不是此‘琵琶’,只恨当年识字差!”有个客人应声道:“若使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
13.照样子写同音词(枇杷——琵琶)
( )——( ) ( )——( )
( )——( ) ( )——( )
14.“琵琶”与“枇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笑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如何理解客人说的“若使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汉字遐想(节选)》,完成练习。
①千年来文明的长河,永远荡漾着汉字积聚的水波。从仓颉造字的神秘到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残酷,从史学家们宁死不改一字的坚贞到雍正大兴文字狱的阴影,直到今天快捷的通讯手段和西方语言的巨大冲击,汉字几经磨难却愈显圆润,几经坎坷却更加成熟。也许流行世界的英文会嫉妒它的悠久,也许非洲各种濒临消失的土著语言会是它的完整。汉字,包容了太多的酸甜苦辣,却鉴证了一个古老民族的兴衰与荣辱。
②当汉字载负起厚重的中华文明时,它也在史书上留下了别具风韵的一笔:“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平平仄仄的音律跳跃的是“字字敲打得响”的灵动;“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独特的回文诗咏出的是一唱三叹的精妙。“大江东去”的开阔,“海棠依旧”的含蓄,“山抹微云”的感伤,“关河冷落”的凄凉……仿佛世间一切情感都可以寄寓于汉字。能够让二八女子执红牙檀板轻唱离愁别恨、闺睛阁怨的是汉字,能够让关西大汉执铁板铜琵琶吟诵黍离之悲、亡国之痛的也是汉字。敢问竟有哪国文字能有如此之内涵?
③一位海外华人过生日,所有的生日礼物她最珍爱的是一张字条,那是生在美国完全西化的小女儿送给她的,写着“妈妈生日快乐”六个字,字写得很笨拙,歪歪斜斜的,却让妈妈泪眼朦胧。我想,那不仅仅是几个简单的方块字,那更是民族之根、民族之魂啊!
④美丽的汉字寄托着无数沉甸甸的思念、沉甸甸的希望,所有炎黄子孙的这份沉甸甸的挚爱汇成了一股巨流,结成了一条最坚实的纽带。汉字,把所有中华儿女的心紧紧地系在一起,永不分开。
⑤我突然想起了余光中先生的一段话:“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为,当必然常在,于是民族的心灵、祖先的回忆和希望便有了依托……
1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的修辞手法,把汉字与英语、土著语进行________,从而突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省略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照样子续写:“大江东去”的开阔,“海蒙依旧”的含蓄,“山抹微云”的感伤,“关河冷落”的凄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仿佛世间一切情感都可以寄寓于汉字。
18.“丰富多彩的汉字,鉴证兴衰的汉字,美韵悠远的汉字……,难道汉字的意义仅在于此吗?这句话应该放在哪两个自然段中最合适?( )
A.②、③自然段之间 B.③、④自然段之间
C.④、⑤自然段之间 D.①、②自然段之间
19.你是如何理解文章结尾余光中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读了短文,你有什么体会或感受?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书面表达
21.习作
学习了本单元“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我们学会了如何写研究性报告。现在请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问题,写一份研究报告。
要求:1.题目自拟。2.中心明确,表达恰当。
参考答案:
1.A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形声字的掌握。
A.转zhuǎn、何hé、消xiāo、优yōu,都是形声字。
B.众zhòng、清qīng、涌yǒng、球qiú。“清、涌、球”是形声字,“众”是会意字。
C.休xiū、华huá、记jì、芬fēn,“华、芬、记”是形声字,“休”是会意字。
D.像xiàng、明míng、远yuǎn、格gé,“像、远、格”是形声字,“明”是会意字。
故选A。
2.A
【详解】本题考查字义。
“耢”字的部首是“耒”,“耒”指古代的一种农具,形状像木叉。
根据上述字义,所以“耢”字的本义可能指农具,选A。
3.D
【详解】考查了写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是反映对某个问题、某个事件或某方面情况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成果的文章。
写研究报告的步骤:写出研究目的、调查研究、写清研究方法、整理资料和成果、得出结论
4.C
【详解】本题考查资料搜集的方法。
收集资料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阅读法。阅读有关的文件、报刊、杂志、图书、资料等,从中获取所需的信息。2.购买法。向教育科学中心、咨询服务单位、教育研究机构、有关大专院校等购买有关信息。3.收听法。从广播、电话等获取有关信息。4.询问法。向有关信息源询问获取有关信息。5.观看法,从电视、电影等获取有关信息。6.预测法。用预测方法和技术,分析、预测有关信息。7.采集法。有目的地派专人到有关地区,部门收集有关信息。
读题可知,A、B、D三项正确。
C.搜集资料时不能自己编写故事,因此C选项说法不正确。
5.D
【详解】本题考查对谐音的掌握。
A.运用了谐音。“福”字倒着贴——福到(倒)了。
B.运用了谐音。饭桌上的鱼——年年有余(鱼)。
C.运用了谐音。卖金鱼——金玉(鱼)满堂。
D.没有。元宵观赏花灯——大家新的一年团团圆圆、和谐美满。是一句祝福语,没有谐音。
6.AB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理解。
完成本题比较简单,结合《我爱你,汉字》文章内容完成。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国家,制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用法律的形式确定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地位,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范围,有利于语言文字的社会应用,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交往,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选AB。
7. 枇杷 琵琶 工夫 功夫 变换 变幻
【详解】本题考查同音字的辨析。
同音字指现代汉语里读音相同但字形、意义不同的字。解答此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准拼音,结合句意,然后写出对应的词语即可。
枇杷:中药名。为蔷薇科植物枇杷的果实。
琵琶:弹拨乐器首座, 拨弦类弦鸣乐器。
工夫:1.做事所费的精力和时间。2.空闲的时间。
功夫:1.指武术。2.本领;造诣。3.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
变换:改变;更换。
变幻:令人不可捉摸的变化;无规则的改变。
8.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详解】考查了汉字的字体演变。
汉字的演变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阶段,至今普遍使用楷书来书写和应用。
鱼:脊椎动物的一类,生活在水中,一般有鳞和鳍,用鳃呼吸,冷血:鱼虾。鱼虫。鱼网。鱼跃。鱼贯(像鱼游一样先后相续)。鱼雁(书信,信息)。鱼米乡。鱼尾纹。鱼目混珠。鱼质龙文(喻虚有其表)。
“鱼”的演变过程: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
9. 不要 绷住或卡住 另外,另外的
【详解】本题考查多义字。
结合句子“除了校徽,胸前别别别的。”可知,句子的主要意思是:校长叫同学们在胸前只能戴校徽,不要戴另外的东西。故第一个“别”的意思是:不要;第二个“别”的意思是:戴、卡。第三个“别”的意思是:另外的。
10. 衣 食 东西 家里很穷,缺衣少食,没有什么东西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对联形式谜语的理解、分析能力,需要学生在课外学习时不断地积累和练习。
根据认真阅读题目,结合所学知识积累及谜面、谐音相关知识可知,对联的上联“二三四五”和下联“六七八九”是一到十里面的数字,但是却缺少了“一”和“十”,因此上下联的意思就是“缺衣(一)少食(十)”。我们常说“东西南北”,而横批只有“南北”,缺少了“东西”,因此横批的意思就是“没有东西”。故而可理解为:家里缺少衣服和粮食,没有什么东西,家境贫困潦倒。
11.①竹篮子打水——一场空,比喻白费力气,劳而无功。
【详解】考查课外积累与理解。
竹篮打水—一场空:比喻白费力气,没有效果,劳而无功。侧重于用的方法不合适。
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是一个俗语。比喻连自己也保不住,怎么顾得上别人。
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哑巴吃了黄连,嘴里说不出来。比喻有苦难言。
12. 竟 究竟 吏 官吏 申 申请 呜 呜咽 勿 勿扰 侍 侍卫
【详解】考查形近字。
形近字是指几个字形结构相近的字,而形近字的含义却不一样。
“竞”字加一笔组成新字“竞”组词:竟然、毕竟、究竟
“史”字加一笔组成新字“吏”组词:官吏、吏部、贪官污吏
“中”字加一笔组成新字“申”组词:申请、申明、三令五申
“鸣”字减一笔组成新字“呜”,组词:呜咽、呜呼、一命呜呼
“匆”字减一笔组成新字“勿”,组词:宁缺毋滥、格杀勿论、勿忘
“待”字减一笔组成新字“侍”,组词:侍卫、侍从、侍奉
13. 抱树 报数 归公 归功 投宿 投诉 笼子 聋子 14.枇杷、琵琶同音不同义,他没有理解清楚,张冠李戴,闹了笑话。 15.假若将琵琶当作枇杷而认为琵琶能结出果子,那么所有的乐器都能开花了。其实是笑话那个人写了错别词。
【解析】13.本题考查同音词。
结合自己的积累写出具有相同读音的一组词语即可。
示例:狮子——虱子 诗意——失忆
星星——猩猩 十字—— 识字
14.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枇杷’不是此‘琵琶’,只恨当年识字差!”可知是因为“枇杷”“琵琶”是同音字但是意思不同,他没有理解,才闹了笑话。
15.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这两句话是对写错别字的人的嘲讽,意思是:若将琵琶当作枇杷而认为琵琶能结出果子,那么所有的竹箫和笛子等之类的乐器都能开花了。
16. 对比 对比 汉字的悠久和完整 17. 列举省略 “喜怒哀乐“的表露 18.D 19.汉字历史悠久,经历了那么多的演变过程,它把所有中华儿女的心紧紧地系在一起,永不分开。 20.示例:读了短文,我体会到汉字历史悠久,它经历了无数坎坷,但它永远扎根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中。
【解析】16.本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从“也许流行世界的英文会嫉妒它的悠久,也许非洲各种濒临消失的土著语言会是它的完整。”可知,句子把汉字和英文、土著语言进行对比,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从而突出汉字的包容性、悠久性以及完整性。
17.本题主要考查对省略号作用的掌握以及续写句子。
从“大江东去”的开阔,“海棠依旧”的含蓄,“山抹微云”的感伤,“关河冷落”的凄凉……”可知,句子省略了情感的抒发寄寓于汉字中,因此,省略号的作用是:表示列举的省略。
续写句子,根据示例中的地点特点,加上合适的的形容词,如:“兴盛衰败”的显示。
18.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从“汉字,包容了太多的酸甜苦辣,却鉴证了一个古老民族的兴衰与荣辱。”可知,第一自然段主要写鉴证兴衰的汉字;从“当汉字载负起厚重的中华文明时,它也在史书上留下了别具风韵的一笔”“能够让关西大汉执铁板铜琵琶吟诵黍离之悲、亡国之痛的也是汉字。”可知,第二自然段主要写美韵悠远的汉字,因此,“丰富多彩的汉字,鉴证兴衰的汉字,美韵悠远的汉字……,难道汉字的意义仅在于此吗?”这句话应该放在①、②自然段之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19.本题主要对句子的理解。
从“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为,当必然常在,于是民族的心灵、祖先的回忆和希望便有了依托……”可知,美丽的汉字寄托着无数沉甸甸的思念、沉甸甸的希望,所有炎黄子孙的这份沉甸甸的挚爱汇成了一股巨流,结成了一条最坚实的纽带。汉字,把所有中华儿女的心紧紧地系在一起,永不分开。结尾余光中的话,寄托了中华儿女的思念和希望,作者借以表达对汉字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20.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本文主要写千年来文明的长河,永远荡漾着汉字积聚的水波,汉字,把所有中华儿女的心紧紧地系在一起,永不分开。几个简单的方块字,那更是民族之根、民族之魂,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记载和传承中华文明,把中华儿女的心紧紧地系在一起,它是我们的骄傲。
21.例文:
关于小学生如何使用压岁钱的调查报告
新年即将来临,大家又将得到长辈的压岁钱。孩子们每年有多少压岁钱?这压岁钱是怎样处理的?孩子们又是怎样看待压岁钱的?我对这些问题充满了好奇心,因此做了一次调查。
一、调查时间:2022年2月25日~3月1日
二、调查地点:1.家中;2.朋友家。
三、调查对象:小学生、学生家长。
四、调查目的:
对小学生们如何使用压岁钱,比较准确地了解与统计,并且能够根据这些数据,总结出一些方法和规律带给小学生和家长们,使家长和学生们都能用正确的态度来对待压岁钱。
五、调查问题:
1.你认为家长们应该该压岁钱吗?
2.如果应该,你认为给多少压岁钱最适宜?
3.你认为钱是最好的“压岁礼物”吗?
4.你认为怎样用压岁钱才最有好处?
六、调查方法:
①上网查询;②电话资咨询;③查阅报刊;④询问路人。
七、调查结果:
大多数的小学生,都把钱花在了买自己喜欢的东西上,只有一小部分同学拿自己的压岁钱来交学费或存入银行,还有一些小学生拿压岁钱来买各种学习用品。但大部分的学生表示,如果需要,能够拿出自己的压岁钱,捐给灾区的小朋友以帮忙他们上学或改善生活。
八、感想与结论:
此刻人类的科技越来越发达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的提高了,孩子们的压岁钱也越来越多了。有的富裕家庭给孩子的压岁钱甚至上万元,虽然这让孩子们过了个高兴年,却也造成了孩子们乱花钱、买零食、上网吧等等严重后果。我认为:小学生的压岁钱正常家庭应在100-300元左右,小孩自由支配的压岁钱应不超过150元,若收到的压岁钱过多,应当由家长保管,或是存进银行,用压岁钱做有好处的事。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本次习作考查研究报告。首先我们要知道报告的格式,然后再进行写作。
调查报告写作格式: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1)标题: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即“发文主题“加“文种”,基本格式为“x关于xxxx的调查报告”、“关于xxx的调查报告”、“xxxx调查”等,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
(2)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前言:一般是先提出问题,也就是写清楚研究的目的。
主体:写清楚研究的具体内容和方法,把步骤写清楚。
结尾:写出研究结果,提出看法和建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