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的认识》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XXX,我今天的说课内容的 长方体的认识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教材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长方体的认识 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立体图形后安排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同时也为以后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以及体积打下了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以及我对教材的理解,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长方体长宽高的含义,形成立体图形的初步表想,知道长方体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模型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三、说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和五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教学重点为: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点、面、棱和长、宽、高。教学难点为:形成长方体的初步表象。
四、说教法、学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启发式教学,利用多媒体演示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数学中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讨论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五、说教学过程
新课标提倡在重视结果的同时也要重视过程,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
(一)情境导入,揭示新课
首先,我会利用课件出示两张生活中常见的高楼、冰箱等,让学生说一说它们分别是什么图形,学生回答后,我追问:你们还能举出什么物品是长方体吗?学生自由发言后,我揭示新课:我们周围许多物品的形状都是长方体,你们能发现它们有什么特征吗?由此引入新课《长方体的认识》。这一环节利用情景拉近生活和课本的距离,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二)动手实践、探究新知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认识长方体的特征,我设计了以下两个活动:
活动一:利用切胡萝卜引导学生说出面,从而得出面和面相交的线段是棱、棱和棱的交点是顶点。接着,让学生将长方体的棱涂上颜色,四人为小组,观察长方体并摸一摸,说说自己的发现。学生根据颜色的不同发现:长方体有12条棱,并且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接着,我引导学生发现: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组织学生将自己的发现制成表格,观察表格说一说什么是长方体。通过观察讨论发现:长方体一般是由6个长方形围城的立体图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体。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这一环节,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体的特征。
活动二:让学生拿出细木条和橡皮泥做一个长方体框架,学生发现细木条的长度不同。因此我问到:可以把细木条分成几组?通过小组讨论,学生汇报:1.分成两组 2.分成三组。我让学生说说分类的依据,学生汇报:分成两组的长方体有两个正方形,我再次强调长方体在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的正方形。分成三组的长方体六个面都是长方形。接着,我将引导学生发现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长度不同。课件出示长方体,我会讲解长方体的长宽高。然后,用课件将长方体立起来,询问学生: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在哪呢?它们是固定的吗?与学生交流后小结:长方体的长宽高不随长方体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在底面中最长的棱的长度叫长,另一条则是宽,竖着的是高。这一环节,通过小组讨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三)尝试练习、巩固新知
巩固练习的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我设计了以下以下练习:完成做一做,通过这个练习,巩固学生对长方体的特征的理解,并且发现一次最多可以看到长方体的3个面。
(四)全课小结、回顾新知
在这一环节,我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在这一节课的收获是什么?通过学生的回答,我能进一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六、说板书
一份良好的板书,是一堂课的缩影,可以让学生记忆深刻。我的板书是在黑板中上方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左边板书长方体的特征,右边板书长方体并标出它的长宽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