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鸟的天堂》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3《鸟的天堂》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26 19:45: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鸟的天堂》教案
学习目标:
1、会认本课8个生字,会写16个生字。会写“灿烂、白茫茫、竹竿、规律、缝隙、照耀、树梢、静寂”等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4、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用各种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
教学准备:
1、查找巴金的相关资料。
2、做好多媒体课件。
3、抄好本课生字词,相关句子。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据题质疑
1、板书“天堂”,提问:这个词常常用来比喻什么 (比喻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没有烦恼,只有快乐的地方,那地方如仙境一般。)
2、你想象中的“鸟的天堂”应该是什么样的地方(小鸟的生活乐园)
二、检查预习情况:
指名读生字、词语的地方注意纠正读法。
三、用多媒体演示作者简介
四、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自由读课文,思考:鸟的天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美丽、榕树大,鸟儿多等;)
五、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1、朗读课文,说说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在课文中用“//”标出来。
2、思考: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六、理解感悟,体会感情。
1、仔细朗读课文写“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部分,思考以下问题:
(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大榕树的?
(2)展示图片,先让学生说说大榕树是什么样子的,再读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的,又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的。
(3)看到这样一棵大榕树,你会产生哪些想法?
2、学习“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部分,思考:
(1)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与第一次所见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这一部分给你留下最深印象是什么?
(2)鸟儿为什么有这么好的生活环境?大榕树上的鸟儿为什么又那么多?
3、小结: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第一次没看到鸟,却看到了大榕树的硕大无比和充满生机的美丽。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他看到了众鸟飞腾的热闹场面。课文中著名作家巴金向我们展示了一静一动截然不同的两幅画卷,即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相结合,使文章更生动,鲜活,富有感染力。
七、总结全文。
1、课文写了作者先后两次赴新会“鸟的天堂”,所见所闻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去的时间不同)
2、“鸟的天堂”其实就是指什么?(大榕树)为什么大榕树能成为鸟的天堂?联系上下文找出原因。
(① 大榕树周围环境有山有水景色幽静。)
(② 大榕树枝繁叶茂,便于鸟儿栖息。)
(③ 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鸟儿得到保护,能自由自在地生活。)
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
学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观察事物时,不仅要注意形状、大小、颜色、位置,而且更要注意事物在不同时间里的静、动态的不同变化。)
八、作业:自己设计一则环保广告词或标语。
板书设计:
鸟的天堂
第一次:大榕树 大、茂盛
赞美
第二次:鸟 多、欢快
PAGE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