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选择题刷题--2023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三轮冲刺复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从旧石器时代早期到旧石器时代中期,世界人口的年增长率不足0.001%;而从公元前9000年到公元前3000年,世界人口的年增长率已提高到0.03%。其主要原因是( )
A.手工业的不断发展 B.人类由迁徙到定居
C.农业的形成与发展 D.采集和渔猎的发展
2.随着原始农耕和畜牧业的出现,世界各地开始种植和饲养不同的农作物和牲畜,饮食结构也因而不同,东亚地区很少吃牛肉,但是牛肉却是西方饮食文化中必不可少的食材。造成这种饮食文化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
A.生存环境不同 B.宗教习俗不同 C.历史传统不同 D.生产方式不同
3.“采集渔猎居无定所的生活解放了人类的思想,定居的农耕生活固然是人类发展中的一次革命,但却把人变成土地的囚徒。”农业社会极为重视经验的本性,使得当时人们原本对古人的崇拜——祖先崇拜,变得更加无以复加。据此可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
A.宗法制度产生于农业的出现 B.游牧文明比农业文明优越
C.农业文明推动宗法观念形成 D.宗法制的核心是崇拜祖先
4.根据考古学家和古人类学家的判断,从旧石器时代早期到旧石器时代中期,世界人口的年增长率不足0.001%:而进入原始农业社会以后,即从公元前9000年到公元前3000年,世界人口的年增长率已提高到0.03%。按今天的标准来看,这一速度并不快,但与采集和渔猎时期相比己高出30倍。由此可见,农业的出现( )
A.加速了人口的增长 B.促进了各种文明融合
C.为科技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D.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5.农业是人类文明产生的重要前提。读下图,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
A.①地区是水稻、粟的原产地 B.②地区是小麦的原产地
C.③地区是咖啡、玉米原产地 D.④地区最早栽培番茄和菠萝
6.对“五谷”的解释,东汉郑玄的解释是:“五谷,麻、黍、稷、麦、豆也。”东汉赵岐的解释是:“五谷谓稻、黍、稷、麦、菽(豆类的总称)也。”造成这种解释的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两人学识水平的差异 B.稻主要种植于南方,一些人不了解其重要性
C.稻引进中国种植时间不长,部分人不了解 D.两人对商业重要性的认识不同
7.古埃及神话中记载了埃及人崇拜的植物、农业和丰饶之神奥西里斯教人们酿造啤酒,奥西里斯的妻子把小麦变成了面包的故事;中国也有神农尝百草,后稷教民耕种的传说。由此可知,在早期社会( )
A.人类普遍存在英雄崇拜 B.英雄人物引领历史走向
C.不同区域神话相互借鉴 D.食物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8.传说神农氏之前存在包牺氏,包牺氏“作结绳而为网罟,以畋以渔”。后来,由于民人众而禽兽少,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固有神农尝百草的传说。这些传说体现了,人类早期( )
A.耕织结合的经营方式 B.由采集走向种植的过程
C.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 D.社会分工的日益专业化
9.两河流域加莫尔遗址距今约9000年,据考古发现,该遗址存在已经碳化的谷物颗粒,如大麦、小麦、豌豆等;还有石制农业生产工具,如石镰、石杵和石臼;还有许多已经驯化的家畜的遗骨,如山羊、绵羊、狗等动物的遗骨。这一考古发现可印证当地先民( )
A.劳动分工比较合理 B.已过上定居生活
C.率先从事原始农业 D.以畜牧业为主业
10.曾经有部分学者认为农业先是起源于中东,再传播到世界各地的,现在他们则认为农业是同时在世界各地独自发展而开花结果的。这里所说的“各地”还包括( )
A.南非、大洋洲 B.东亚、中美洲 C.南非、中美洲 D.东亚、大洋洲
11.欧洲黑死病后农业与畜牧业人均产出统计图
据图可知( )
A.畜牧业成为农业主导 B.欧洲的消费习惯发生变化
C.庄园制经济开始瓦解 D.劳动力工资水平大幅提高
12.有学者认为:“农业生产增加了人类的食物供应,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但也有学者认为:“人类进入农业时代后出现了大量疾病,例如椎间盘突出、关节炎和疝气。”出现这两种不同的观点是因为 ( )
A.学者深受时代的影响 B.阶级立场决定研究结论
C.历史研究角度的不同 D.史学研究中的混乱现象
13.据研究,辽河流域距今8000年前的“华夏第一村”兴隆洼原始村落遗址出土的原始龙纹中蕴含了冬至日北斗天象和赤道星宿,红山文化时代的易学体系、数理逻辑也是基于辽河流域史前发达的赤道坐标天文观测体系。这说明( )
A.天文学的进步使人类走向定居 B.聚居生活推动了文明的发展
C.中国原始村落孕育了国家雏形 D.辽河流域是中华文明发源地
14.美国学者布雷伍德指出:“因为人类学会了生产食物——而不是采集、狩猎或收集食物——把食物储藏在粮仓里和牲圈里,他们不得不而且也有能力大批地定居下来。”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农业发展,出现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 B.人类在采集和狩猎过程中学会了种植作物
C.人类在文明之初主要以采集和渔猎为生 D.能够生产食物是人类定居生活的重要前提
15.美国学者布雷伍德指出:因为人类学会了生产食物——而不是采集、狩猎或收集食物——把食物贮藏在粮仓和牲圈了,他们不得不而且也有能力大批地定居下来。人类的能量一旦解放出来并且投入到许多新的工作中去,随之而来的就是专门的非农业的工艺的发展。因而,像诸如基本机械原理的发现,纺织、犁耕、轮作制陶以及冶金术的许多发明的迅速出现,就绝非偶然。作者重在说明( )
A.农业的出现为人类提供了稳定的食物来源
B.农业的出现促进了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变化
C.农业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重要标志
D.农业的出现导致了社会生产关系重大变化
16.农业的出现是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第一次革命,这次革命带来的巨大变化是( )
①人类开始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②人类开始从迁徙过渡到定居
③人类的天文历法数学等科学技术得到发展④人类完全摆脱自然资源束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古埃及人利用尼罗河河谷的自然坡度修建一系列渠道;战国时期秦国人在岷江上修建都江堰。以上工程( )
A.都是水利枢纽工程 B.变水害为水利
C.孕育古代大河文明 D.民间自发修建
18.现代研究发现,大约在石器时代,人类就开始对野生动物进行驯化。如在2万年之前的猛码象骸骨堆遗迹中,考古学家就发现了很多犬类啃咬的痕迹。考古学家据此推测人类在当时已经驯化了犬类,并让其辅助自己狩猎。由此可知,早期人类驯化野生动物的主要目的是( )
A.改善环境 B.获取食物 C.祭祀神灵 D.发展农业
19.两河流域和尼罗河流域的农业区主要种植大麦和小麦;大麦和小麦传入希腊后,成为当地的主要粮食作物;古罗马也以谷物为主;古代中国主要分为北方粟麦农业区和南方稻作农业区;美洲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玉米、甘薯等。这段叙述表明了新航路开辟前( )
A.古代不同地区的生产食物情况 B.农作物没有洲际间的交流
C.粮食作物在各大洲间相互传播 D.农耕起源于西亚和中美洲
20.某同学研究农作物的起源,做了如下笔记( )
①西亚的小亚细亚半岛南部等地是小麦、大麦的原产地 ②东亚的黄河中游是粟的发源地 ③长江中下游的居民在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 ④玉米、甘薯等作物的原产地是中美洲
他的笔记准确的是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
1.C
【详解】根据所学大约在距今一万年前,人类开始从食物采集者装变为食物生产者,有了农业生产带来了人口增长率的提高,所以主要原因是农业的形成与发展,C项正确;人来早期的生产生活中,人口增长率的提高和手工业关系不大,排除A项;人类由迁徙到定居是人口年增长率提高的一个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根据所学大约在距今一万年前,人类开始从食物采集者装变为食物生产者,不在是采集和渔猎,排除D项。故选C项。
2.D
【详解】根据材料中的“世界各地开始种植和饲养不同的农作物和牲畜,饮食结构也因而不同,东亚地区很少吃牛肉,但是牛肉却是西方饮食文化中必不可少的食材”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东亚地区因农耕需要而惜牛,而西方因地理环境、气候因素等影响下往往重视畜牧业发达,牛成重要食材,造成这种饮食文化差异的根本原因深受生产方式不同的影响,D项正确;东西方的确存在生存环境的巨大差异,但这不是造成饮食文化差异的根本原因,排除A项;“宗教习俗”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内容不能作为根本原因,排除B项;历史传统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可以作为重要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
3.C
【详解】据题意可知,农耕生活将人类固定在土地上,而且农业社会重视经验传承,由此产生了对祖先的崇拜,这说明农业文明推动了宗法观念的形成,C项正确;材料说明是农业催生了宗法制度,排除A项;游牧民族并不比农业文明优越,排除B项;崇拜祖先是宗法制的内容,但材料并能说明它是宗法制的核心,排除D项。故选C项。
4.A
【详解】农业社会有稳定的食物来源,促进了人口的快速增长,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人口的增加,排除B、C项;人类的进步与人口的增加不属于同一概念,排除D项。故选A项。
5.C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玉米的原产地是美洲,位于图中的④处,所以C项的说法不正确,选择C项;水稻和粟的原产地是中国,位于图中的①处,A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小麦原产地是西亚,位于图中的②处,B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番茄和菠萝的原产地在美洲,位于图中的④处,D项的说法都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项。
6.B
【详解】根据材料,二人的主要差别是关于稻和麻,结合所学知识,水稻种植于南方,主要是南方人食用,许多北方人不了解水稻,这是解释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B项正确;“学识水平的差异”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排除C项;对五谷的认识与对商业重要性的认识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
7.D
【详解】根据材料“教人们酿造啤酒”“把小麦变成了面包的故事”“后稷教民耕种的传说”可知,古埃及神话和中国的传说中都有关于食物生产的故事,这说明在早期社会食物生产具有重要意义,D项正确;“普遍”说法过于绝对,且材料不是强调英雄崇拜,排除A项;英雄人物可以影响历史,但“引领”夸大了英雄人物的作用,排除B项;材料无法看出古埃及和中国的神话相互借鉴,排除C项。故选D项。
8.B
【详解】根据题干传说中包牺氏教民渔猎,后来神农氏教民制作耒耜,发展农耕,这些传说体现了人类早期由采集渔猎到种植的过程,B项正确;题干中只提到渔猎和农耕,并未涉及手工业,排除A项;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是铁犁牛耕出现之后,排除C项;题干中只涉及渔猎和农耕,并未涉及社会分工的专业化,排除D项。故选B项。
9.B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加莫尔遗址出现了原始农业和畜牧业,这可印证当地先民已过上定居生活。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该遗址存在有关社会分工的印记,排除A项;根据材料无法判断是否“率先”从事原始农业,排除C项;“以畜牧业为主业”均在材料信息中无法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
10.B
【详解】关于农业的起源,专家认为主要发源于西亚、东亚和中美洲。因为最早的时候,东亚、西亚和中美洲三个地方,都有农作物的种植。西亚主要种植小麦、大麦;东亚主要种植粟、稻;中美洲主要种植玉米、甘薯。三个地方的农作物都不相同,因此是各自独自发展。故除去中东之外,还有东亚和中美洲。B项正确,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11.B
【详解】根据图片材料,可以推断出各类肉类消费在欧洲黑死病后,呈现爆发式增长,说明欧洲的饮食结构发生很大变化,进一步说明欧洲的消费习惯发生变化,B项正确;在材料中,农作物只有小麦一项,不能推断出畜牧业成为农业主导,排除A项;庄园制经济开始瓦解在材料中无法体现出来;排除C项;劳动力工资水平大幅提高不一定促进肉类的消费,排除D项。故选B项。
12.C
【详解】由材料可知,一种观点肯定了农业生产带来的积极影响,另一种观点认为农业生产给人类带来了疾病,表明,这两种观点的研究角度不同,C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到不同时代,排除A项;阶级立场决定研究结论表述太绝对,并且材料没有提到阶级,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混乱现象,排除D项。故选C项。
13.B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约10000年前中国进入新石器时代,原始农业的出现使人类开始定居生活,不同规模的聚落逐步形成。距今8000年前的兴隆洼原始村落遗址和红山文化遗存都反映了古人的聚居生活,原始农业推动了生产力进步,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很早观测天文现象。因此,材料说明聚居生活推动了文明的发展,B项正确;原始农业的出现促进人类走向定居,排除A项;原始村落不属于国家雏形,排除C项;辽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排除D项。故选B项。
14.D
【详解】根据材料“因为人类学会了生产食物”“不得不而且也有能力大批地定居下来”及所学知识可知,人类学会了生产食物,即农业产生,农业生产的特点使定居成为必要及可能,故材料强调的是生产食物对定居生活方式的重要性,D项正确;其余三项未涉及定居生活方式,排除ABC项。故选D项。
15.B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主要体现了因为人类学会了生产食物,使他们有能力大批地定居下来,也就是说农业兴起促进了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变化,B项正确;农业的出现为人类提供了稳定的食物来源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是文明产生的前提,排除C项;生产力的发展是生产关系变化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
16.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业革命带来的巨大变化是,使人类开始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从迁徙过渡到定居,为天文历法数学等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说法①②③符合题意,A项正确;人类完全摆脱自然资源束缚说法太绝对,说法④不符合题意,排除与之组合的BCD三项。故选A项。
17.B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埃及人针对尼罗河泛滥问题,修建一系列渠道,把河水引向不及的地区,推动农业发展,成都平原经常遭受水旱灾害,秦国人修建都江堰这一水利工程,推动了农业的发展,B项正确;埃及人利用尼罗河河谷的自然坡度修建一系列渠道不是水利枢纽工程,排除A项;尼罗河孕育了古代及文明,长江和黄河孕育了古中国文明,排除C项;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排除D项。故选B项。
18.B
【详解】根据材料“考古学家据此推测人类在当时已经驯化了犬类,并让其辅助自己狩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类为了更好的捕猎,获得食物,驯化了野生动物,以帮助其更好的捕食,B项正确;A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A项;C项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发展农业到了新石器时代,排除D项。故选B项。
19.A
【详解】材料反映了古代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以及希腊主要种植大麦和小麦,古罗马以谷物为主,古代中国主要种植粟、麦和稻,美洲主要种植玉米和甘薯,这直接表明了古代世界不同地区的生产食物情况,A项正确;大麦和小麦传播到希腊,属于洲际间的物种交流,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古代世界各大洲间粮食作物生产相对独立,传播交流很少,排除C项;材料涉及到了西亚、非洲、欧洲、中国和美洲很多地区的农作物种植情况,不能片面认为农耕起源于西亚和中美洲,排除D项。故选A项。
20.D
【详解】西亚的小亚细亚半岛南部等地是小麦、大麦的原产地,东亚的黄河中游是粟的发源地,长江中下游的居民在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玉米、甘薯等作物的原产地是中美洲,①②③④正确,D项正确;ABC项不全面,排除ABC项。故选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