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选择题刷题(含解析)--2023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三轮冲刺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选择题刷题(含解析)--2023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三轮冲刺复习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27 09:28: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选择题刷题--2023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三轮冲刺复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世纪八九十年代,英国颁布法律,把医院管理、社区服务、社会治安和教育等都交给相关公司承担,并且在1991年的《竞争求质量》白皮书中提出“地方政府不再采用直接提供公共服务的传统模式。”英国基层治理模式的转变( )
A.提高了基层治理的效率 B.削弱了政府的行政能力
C.促进了福利国家的构建 D.体现了文官制度的完善
2.英国现代意义上的保障制度诞生于100多年前,完善则已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下图为“英国社会保障投入构成百分比(20世纪50年代)”,阅读下图,对英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解读正确的有( )
①是国家加强对经济干预的体现 ②民间资本是社会保障资金的主要来源
③实质是一种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④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
A.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③
3.1946年,英国工党政府颁布了《国民保险法》。此后,社会保险的范围逐步涵盖了教育、住房、医疗等各个方面。工党的做法( )
A.根除了经济危机弊端 B.推动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C.消除了贫富分化现象 D.大大增强了政府的行政能力
4.《美国、瑞典社会保障制度比较研究》一书中写道:“(瑞典)孩子 12 岁以前,只要生病,父母双方每年最长可以请120天假,用来照顾孩子,并可领取75%的工资。”这一举措( )
A.关注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B.抚养儿童资金来源社会化
C.拓宽了国内纳税人的纳税渠道 D.有利于激发父母劳动的主动性
5.在现代美国,各个乡镇充斥着大小不一、类别各异的乡间公民组织,如农会、商会、教师工会、公务员工会、警察工会等,绝大多数的乡镇居民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加入一两个民间组织,有些居民甚至同时是好几个民间组织的成员。由此可知,现代美国( )
A.民间组织是乡镇自治的基础 B.乡镇的民间组织管理混乱
C.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D.政府重视构建基层治理体系
6.下图漫画中,当其他列强目光投向亚洲和非洲时,俾斯麦却在聚精会神阅读“社会改革”这部大书,这种情形最有可能出现在下列哪一历史时期( )
A.18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 B.18世纪末19世纪初
C.19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 D.19世纪末20世纪初
7.19世纪中期英国曼彻斯特城市管理机构的状况为:1838—1853年间选出16位市长中8位是工厂主;1853年选出的市政委员中,有12人是纺织业工厂主,10人是其他行业的工厂主,而农业代表仅有9人。这一现象( )
A.背离了中世纪城市自治的传统 B.顺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要
C.推动了社区管理的市场化趋势 D.促进了近代自治市制度的建立
8.工人阶级一旦壮大起来,就必然要为自己寻找解放的道路。英、法、德等国的工人斗争几乎都引发了国内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危机。欧洲风起云涌的无产阶级斗争,迫使垄断资产阶级改变统治政策,逐步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这说明西方实行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
A.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B.为人民的基本生活提供保障
C.营造安定和谐的社会氛围 D.推动资本主义经济转型升级
9.下列选项中,史实与史论相符的是( )
史实 结论
A 1946年英国首相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美苏冷战正式开始
B 距今约5000年左右的良渚文化遗址,出现了王城、祭坛、礼器系统 当时青铜铸造技术成熟
C 2世纪,罗马商人到达洛阳,与中国进行贸易 中西方文明的交流频繁
D 80S以来,西方国家基层治理更加强调政府社区和非政府组织的共同作用 基层治理成本降低,效率提高
A.A B.B C.C D.D
10.1941年,英国伦敦经济学院院长贝弗里奇在二战期间起草了指导战后英国社会保障发展的著名“贝弗里奇报告”。贝弗里奇设计的社会保障计划涵盖了养老、疾病、残疾、死亡、工伤、失业、妇女、儿童等八大保险项目。该报告( )
A.提高了英国人民的生活水平 B.体现了福利国家制度的基本思想
C.加重了英国财政经济的负担 D.标志着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
11.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相符合的是( )
史实 结论
A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建立 多边贸易体系建立
B “马尼拉大帆船”坚固、快速、装备精良,是菲律宾和墨西哥两地之间贸易重要工具 菲律宾的国际地位高
C 20世纪80年代后,西方国家政府、社区和非政府组织共同作用于基层治理 西方国家基层治理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D 当今世界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6000多种语言 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A.A B.B C.C D.D
12.齐世荣在《西欧封建社会》中指出,巴黎商人行会的会长拥有广泛的权力,他的司法审判权 不但及于商会成员,而且及于全体巴黎市民,他负责城防建设,监督道路桥梁的修筑,主持 城市警务及粮食供应,并征收赋税。结合所学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法国民法典》是行会审判的依据 B.行会在基层治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C.工业资产阶级的壮大影响制度建构 D.城市行会和王权二元并立竞争共存
13.论及19世纪中期英国自治市制度,有学者指出:“一切纯属地方的事务,应归地方当局负责”,但“人身和财产的安全,以及个人之间的公平审判,是社会的头等需要,也是政府的首要目的。如果这些事情能交给不是最高的负责机关,那么除战争和条约外,就没有什么事情需要一个全国性的政府了。”对该学者观点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
A.中央政府权力不受制约 B.中央政府权威得到保障
C.地方政府拥有适度权力 D.地方政府权力集中专断
14.民国时期政府摒弃传统“有养无教”的慈善观念,将社会救济视为“集体之生存而当为,不专为人类之悲悯而宜为”的事业。据此可知,民国政府( )
A.国家责任理念获得发展 B.深受西方社会保障影响
C.借鉴苏联社会主义经验 D.努力谋求社会矛盾缓和
15.在西方国家,社区组织的最初职能是社会救济。二战后,社区很快发展成为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20世纪80年代以后,社区承担了更多的政府功能,公众、志愿者、私人部门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公共服务。这一历程表明( )
A.基层治理的效率越来越高 B.中央政府权力逐渐下移
C.政府对基层管理日益加强 D.政府公共开支日益增加
16.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二战后西方国家纷纷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以下关于社会保障制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缓和社会矛盾 B.改善人民生活 C.促进社会竞争 D.促进经济发展
17.1834年英国政府通过《济贫法修正案》,将“低于舒适原则”确立为基本原则,金钱救济绝对不能超过社区独立劳动者的最低工资水平。它规定,一律停止对济贫院外所有壮年男子的救济,受救济者必须是被收容在济贫院中的贫民。这些规定( )
A.体现英国福利国家制度的优越性 B.有利于缓和尖锐的阶级矛盾
C.反映了英国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 D.有利于劳动力市场的稳定性
18.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国的社区治理往往引入企业管理方法,英国也颁布法律,把医院管理、社区服务、社会治安和教育等交给相关公司承担。这些现象( )
A.反映社区权力单一化组织化 B.是代议制民主制在基层的缩影
C.体现社区治理的市场化趋势 D.是三权分立模式在基层的体现
19.1991年,国家全面推动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私营企业、外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开始被纳入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中;国家规定对此前国营企业的固定工的连续工龄可以视同缴费年限,这笔社会保险费由国家承担。由此可知,此次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
A.实现了城乡社会保障的均衡 B.不利于吸引外商的投资
C.顺应了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 D.旨在减轻国家财政负担
20.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
社区管理类型 特征 代表国家
自治型 小政府、大社会,政府基本不干预社区自治。 美国、加拿大和德国
混合型 政府拨款并对社区进行指导和监督,社区组织和居民参与,共管共建。 日本和澳大利亚
政府主导型 大政府、小社会,政府直接对社区进行管理。 新加坡
A.市场化是社区管理唯一模式 B.社会制度决定社区管理模式
C.基层治理强调政府、社区的共同作用 D.社区管理是自上而下的基层治理模式
参考答案:
1.A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英国基层治理模式由政府管理转变为公司承担,使得基层治理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A项正确;政府行政能力主要体现在行政事务的处理,而基层治理由公司承担并不会削弱政府的行政能力,排除B项;二战后英国就已经促进了福利国家,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基层治理,与英国文官制度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2.D
【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二战后英国在社会保障方面,政府补贴占了55%的比例,说明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①正确;图中显示社会保障资金的主要来源是政府补贴,②错误;图中英国社会保障投入部分来源于雇主缴费以及雇员的缴费,说明社会保障的实质是国民收入的再分配,③正确;④的表述中“最大”一词用的不合理,材料仅是英国社会保障投入构成百分比的数据,没有与其他国家进行对比,所以④错误。综上所述,①③正确,D项正确;②错误,排除A项;②④错误,排除B项;④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
3.B
【详解】根据“社会保险的范围逐步涵盖了教育、住房、医疗等各个方面”可知工党颁布的《国民保险法》涉及的是社会保障方面的内容,因此这部法律的颁布实际上是完善了社会保障制度,B项正确;“根除了”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消除了”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社会保险法》的颁布是完善而来社会保障制度,并不一定能够增强政府的行政能力,排除D项。故选B项。
4.A
【详解】允许父母双方以照顾生病孩子为由,每年带薪休假至四个月,体现了西方国家关注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对生病儿童及其父母权益的保护,并未强调抚养儿童的资金来源于社会,排除B项;国内纳税人纳税渠道的扩大与保障病童福利等不符,排除C项;西方国家带薪休假的福利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但不一定能激发其父母的劳动主动性,排除D项。故选A项。
5.A
【详解】根据材料“在现代美国,各个乡镇充斥着大小不一、类别各异的乡间公民组织,如农会、商会、教师工会、公务员工会、警察工会等,绝大多数的乡镇居民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加入一两个民间组织,有些居民甚至同时是好几个民间组织的成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乡镇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乡间公民组织,而美国乡镇实行自治,这说明美国民间组织是乡镇自治的基础,A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美国乡镇民间组织管理混乱,排除B项;这些民间组织不属于社会保障机构,排除C项;这些民间组织是群众自发成立的,政府没有参与其中,排除D项。故选A项。
6.C
【详解】漫画涉及的是俾斯麦解决德国社会问题,通过社会保障制度缓和阶级矛盾,时间是在19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C项正确;A、B、D三项时间与德意志实行社会保障的时间不符,排除。故选C项。
7.B
【详解】依据材料“8位是工厂主……10人是其他行业的工厂主,而农业代表仅有9人”,突出体现了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新的生产组织形式的出现,顺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要,B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工业革命的影响,未涉及城市自治,排除A项;材料并不能体现社区管理的市场化状况,排除C项; 英国在1835年颁布《市政法案》,确立了英国近代自治市制度,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8.A
【详解】工人斗争引发了资本主义国家资产阶级的统治危机,为了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垄断资产阶级逐步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A项正确;BC项不是主要目的,排除BC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与推动资本主义经济转型升级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9.D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基层治理更加强调政府社区和非政府组织的共同作用,基层治理成本降低,效率提高。D项正确;1946年英国首相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序幕。杜鲁门主义的发表标志美素冷战正式开始。排除A项;距今约5000年左右的良渚文化遗址,出现了王城、祭坛、礼器系统,当时出现了阶级分化。与青铜技术无关,排除B项;2世纪,罗马商人到达洛阳,与中国进行贸易,罗马商人不断东来,与中国进行贸易。不能得出中西文明的交流频繁,排除C项。故选D项。
10.B
【详解】根据材料“贝弗里奇设计的社会保障计划涵盖了养老、疾病、残疾、死亡、工伤、失业、妇女、儿童等八大保险项目”,可以看出,贝弗里奇设计的社会保障计划涵盖范围广,与今天的社会保障制度所涵盖的范围基本一致,B项正确;“贝弗里奇报告”只是还未实行的计划,它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以及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未知,而ACD项,只有实施后才能看得出,排除A项、C项、D项。故选B项。
11.C
【详解】据材料“20世纪80年代后,西方国家政府、社区和非政府组织共同作用于基层治理”可知,材料体现的是20世纪80年代后西方国家各种力量共同治理基层,这说明西方国家基层治理的效率高、成本低,C项正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建立”属于国际金融组织,而非“贸易体系”,A项史实与结论不符,排除A项;据材料“马尼拉大帆船”并结合所学可知,马尼拉大帆船是殖民者西班牙往返于菲律宾和墨西哥两地之间贸易重要工具,是殖民掠夺菲律宾的工具,故B项史实与结论不符,排除B项;D项史实强调的是“语言”,而结论确是“经济全球化”,史实与结论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2.B
【详解】根据教材,10-11世纪,西欧城市兴起,在城市中负责基层治理的是行会的上层,尤其是行会的会长拥有广泛的权力,再结合材料,行会会长负责工作众多且大多重要,比如“他的司法审判权 不但及于商会成员,而且及于全体巴黎市民”,因此综上所述,可以得出行会在基层治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B项正确;根据材料中的“《西欧封建社会》”说明材料处于封建社会,而《法国民法典》和工业资产阶级都出现在近代,排除A项、C项;城市行会和王权二元并立竞争共存在西欧封建社会不存在,排除D项。故选B项。
13.C
【详解】根据题干在论及19世纪中期的英国自治市制度时学者认为一部分事务应归地方当局负责,同时一部分事务应该为政府负责,可以看出该学者认为地方政府在管理地方上拥有适度权力,C项正确;题干认为在英国自治市制度中中央政府应该为一部分事务负责,没有体现中央政府权力是否受到制约的问题,排除A项;在自治市制度中地方当局和中央政府都分别为一部分事务负责,没有体现中央政府或地方当局的权威问题,排除B项;在自治市制度中央政府同样为一部分事务负责,并非地方当局全部负责,排除D项。故选C项。
14.A
【详解】根据材料,民国时期政府将社会救济视为“集体之生存而当为”可知确立了国家责任理念,摒弃传统“有养无教”,形成“养教并重”理念,可得出,国家责任理念获得发展,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受西方社会保障影响,排除B项;材料信息与苏联无关,排除C项;材料只体现了国家理念的变化,没有涉及社会矛盾,排除D项。故选A项。
15.A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社区是聚集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是社情民意、社会基层各种矛盾和问题反映比较集中的地方,它是城市的“细胞”,由“社区承担了更多的政府功能”,可以更加快速、准确、针对性、覆盖性的管理好、服务好社会基层民众,“公众、志愿者、私人部门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公共服务”也可以帮助更好的实现基层治理,所以该材料可以表明基层治理的效率越来越高,A项正确;基层自治既有对民众的管理,也有对民众的服务,不仅仅只是体现了权力的下移和对民众的管理,排除B、C项;基层自治有利于减少政府开支,排除D项。故选A项。
16.C
【详解】根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社会保障制度助长懒惰风气,不利于社会竞争,C项符合题意,选择C项;社会保障制度增加了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缓和社会矛盾,A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项;社会保障制度在二战后促进了经济发展,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17.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在《济贫法修正案》中确立“低于舒适原则”,强调金钱救济不得超过劳动者的最低工资水平,强制将受救济者收容到济贫院等各种限制,有利于劳动力市场的稳定性,D项正确;英国形成福利国家制度是在二战后,排除A项;有利于缓和尖锐的阶级矛盾与“受救济者必须是被收容在济贫院中的贫民”等严格规定不符,排除B项;直到20世纪80年代英国才出现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排除C项。故选D项。
18.C
【详解】根据“英国也颁布法律,把医院管理、社区服务、社会治安和教育等交给相关公司承担。”可得出西方国家在80年代减少政府的干预,把社会区治理市场化,C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单一化,排除A项;材料不能反映代议制民主,排除B甚而;英国并不实行三权分立 ,排除D项。故选C项。
19.C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1年,国家全面推动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是为了顺应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C项正确;实现了城乡社会保障的均衡说法错误,排除A项;不利于吸引外商的投资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此次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国家规定对此前国营企业的固定工的连续工龄可以视同缴费年限,这笔社会保险费由国家承担,旨在减轻国家财政负担说法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20.C
【详解】根据题干自治型社区管理采用小政府、大社会,既有政府作用,也有社会作用,混合型社区管理模式中有政府拨款也有社区组织参与,政府主导型社区管理模式中大政府、小社会,既有政府作用,也有社会作用,由此可见,自治型、混合型和政府主导型三种模式的基层治理均有政府和社区的共同作用,C项正确;市场化并非社区管理的唯一模式,如新加坡的政府主导型,是政府对社区直接管理,排除A项;题干中代表国家均为资本主义制度,排除B项;社区管理中自治型,政府基本不干预社区自治,排除D项。故选C项。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