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交流选择题刷题--2023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三轮冲刺复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中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1996年,国家发布了《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并制定了一系列保障粮食安全的法律法规;2009年,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用法律手段确保食品安全,此后又对食品安全法进行了修订。这反映出( )
A.国家通过立法手段可以确保粮食安全
B.粮食贮存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最主要途径
C.消除饥饿与保障食品安全是政府的重要职责
D.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都是为了解决“吃得饱”问题
2.开皇三年,度支尚书长孙平上书隋文帝曰:“去年亢阳、关右饥馁,陛下运山东之粟,置常平之官,开发仓廪,普加赈赐,大德鸿恩,可谓至矣。然经国之道,义资远算,请勒诸州刺史、县令,以劝农积谷为务。”由此可见,他旨在强调( )
A.官方储备作用重大 B.官方储备的成本较高
C.增强民间抗灾能力 D.保障粮食生产的重要
3.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带领人民自力更生,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用占世界7%左右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1995年与1949年相比,粮食总产量增长了3倍多。这一成就( )
A.彻底摆脱了西方的经济封锁 B.实现了我国粮食的自给自足
C.提高了食品安全的监管水平 D.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4.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是各国政府的主要事情,也是国际组织关注的重点。下列选项能为这一观点提供佐证的是( )
①中国提出立足国内资源,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
②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③69国签署《全球基础电信协定》,促进冷链物流产业发展
④联合国粮农组织多次召开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为人类消除饥饿统筹资源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5.工业革命以来,熟练的工匠不再直接从新屠宰的动物身上切肉给等待的消费者,与一队队工人不断重复工作相反,他们在美国中西部的工厂里用机械将牲畜切割成块,装人罐头或火车冷藏厢,运往远方市场。食品制作方式的改变( )
A.适应了欧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 B.推动工业革命向纵深方向发展
C.改变了西欧北美食品的供应网 D.将烹饪从家庭彻底转移到工厂
6.2009年11月16日《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宣言》:“粮食安全、农业和农村发展方面长期投资不足所产生的的影响,又因近期粮食、金融和经济危机等因素而雪上加霜。”“我们重申国际合作和团结的重要性并要避免采取与国际法和《联合国宪章》不一致并可能危及粮食安全的单方面措施。”“气候变化给粮食安全和农业部门增加了严重风险。”据材料可知,粮食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有( )
①粮食、金融和经济危机 ②人口激增,工业化、城市化加速
③国际上不同国家间政治经济矛盾 ④气候变化 ⑤农业农村长期投资不足
A.②③④⑤ B.①②④ C.①③④⑤ D.③④⑤
7.下图为2017年中国与世界三大谷物品种单位面积产量对比图。这表明( )
A.世界粮食产量稳步增长 B.中国的三大谷物完全实现了自给
C.世界农业种植结构趋同 D.中国的粮食安全具有较充分保障
8.2006年9月,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发表的《2005年度国际粮食援助监测报告》显示,2005年中国共对外提供了57.7万吨粮食援助,占当年全球粮食援助总量的6.9%,仅次于美国和欧盟。据此可知( )
A.世界经济新秩序正逐步建立 B.世界粮食安全已经得到保障
C.中国积极维护世界粮食安全 D.改革开放促进中国整体脱贫
9.1950年,法国农民拥有拖拉机约有13.7万台,到1970年时已增加到137万台,联合收割机的数量在1950年时只有4900台,到1970年时已达到16.5万台。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法国( )
A.机器制造业发展迅速 B.政府重视农业机器使用
C.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 D.粮食安全问题得到解决
10.列表归纳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请根据下表信息,拟定一个合适的主题( )
1864 年 法国的巴斯德发现食物腐败由微生物引起,阐明了罐藏的原理,并制定了罐头生产工艺。罐头生产工艺传至世界各地
1918 年 美国卡尔维特公司制造出第一台家用自动电冰箱,人们保鲜食物更加轻松便利
1958 年 安藤百福结合传统面条和拉面,经过脱水处理,发明了方便面。其后,又逐步推出调料单独包装的方便面,还发明了杯装方便面
A.食品技术创新便利了人类生活 B.中西饮食文化交流进一步加强
C.科技进步推动了食品种类创新 D.工业革命推动了食物结构改变
11.据统计,2009年,美国农业从业人口为205.6万人,仅占美国全部就业人口的1.4%。平均每个农场只有1.07人进行生产和经营,每个农业经济活动人口平均耕地面积高达181.4公顷。由此可知,美国( )
A.推行现代化农业经营模式 B.重视农业产业化经营
C.政府重视大型农场的推广 D.注重农业可持续发展
12.下图是隋朝政府在洛阳修建的粮仓含嘉仓遗址。作为史料可以用于研究当时( )
A.民间的救济措施 B.粮食的管理制度
C.庄园经济的规模 D.农户的口粮储备
13.欧盟的粮食安全目标主要是维护农村社区、促进农村发展、提高粮食质量和保护生态环境;美国的粮食安全目标侧重于耕地保护和对农民进行收入支持;日本的粮食安全政策核心是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粮食特别是大米的自给率。这体现的粮食安全特征是( )
A.系统性 B.动态性 C.地域性 D.全局性
14.1872年英国制定了《食品与药品掺假法》,1899年议会修正《食品与药品销售法》,授权中央政府可以强制地方政府实行,1906年议会授予政府对进口食品的监管权。这些举措反映了英国 ( )
A.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B.放弃自由资本主义政策
C.强化社会福利保障 D.加强立法保障食品安全
15.从汉末到隋初,中国经历了长期动荡,灾害发生频繁。为此,隋朝统治者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和漕运事业,并鼓励商人运粮下乡换货。据此可知,隋朝( )
A.粮食储备多源于江南地区 B.政府重视粮食储备与安全
C.发展农业促进了社会繁荣 D.全国粮食供求关系较平衡
16.《马可·波罗行纪》中介绍了我国13世纪用冰保存鲜肉及制造冰酪冷食的技术;明朝政府在运河两岸修建冰库,给为官廷运送鲜菜鲜果的船只加冰,保持其鲜嫩;清光绪年间,北京已专设冰窖,用于藏蒜薹,保证对皇宫的供应,这反映了古代中国( )
A.食物保鲜技术历史悠久 B.政府重视物种交流
C.官府需求刺激科学发展 D.长途贩运贸易繁荣
17.下图所示技术的应用( )
A.影响到市场行情的收集 B.实现了物流的自动化
C.不利于长距离运输实现 D.可减少农产品的损耗
18.《周礼·地官·遗人》中说:“遗人掌邦之委积,以待施惠;乡里之委积,以恤民之艰厄;门关之委积,以养老孤;郊里之委积,以待宾客;野鄙之委积,以待羁旅;县都之委积,以待凶荒。”这体现我国古代的人们( )
A.重视食物储备 B.推行重农抑商 C.提倡生活节俭 D.懂得食品安全
19.近年来,生物技术在农业栽培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在许多环节的有效性和实用价值凸显。如杂交育种技术可以有效增强农作物优良性状;生物农药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农作物中的农药残留,保护周围环境。这表明生物技术( )
A.已经取代其他农业技术 B.能有效的保障食品安全
C.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D.是农业增产的决定因素
20.2021年6月,联合国粮农组织(FAO)3日发布数据显示,5月全球粮食价格指数升至127.1点,为2011年9月来的最高水平。FAO表示,受到供给中断与需求强劲的双重因素的推升,糖、植物油及谷物的价格在5月创下最大涨幅。以上信息主要说明( )
A.新冠疫情致粮食需求剧增 B.世界粮食生产问题严重
C.各国人民的温饱无法保障 D.维护粮食安全任重道远
参考答案:
1.C
【详解】据材料可知,中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并制定了一系列保障粮食安全的法律法规;2009年,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用法律手段确保食品安全,此后又对食品安全法进行了修订,这反映了消除饥饿与保障食品安全是政府的重要职责,C项正确;材料主旨是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并制定了一系列保障粮食安全的法律法规”,但是“确保粮食安全”不仅仅是通过立法手段就可以实现的,A项说法不准确,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粮食储存问题”,B项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粮食安全是为了解决“吃得饱”问题,食品安全是为了吃得健康,故D项说法不准确,排除D项。故选C项。
2.C
【详解】根据材料“……置常平之官,开发仓廪,普加赈赐,大德鸿恩……义资远算,请勒诸州刺史、县令,以劝农积谷为务”,可知,度支尚书长孙平在给隋文帝的上书中,肯定了官方储备作用的同时,还指出,从长远看,地方官吏应劝农积谷,以增强民间抗灾能力,C项正确;“官方储备作用重大”只体现材料部分主旨,并非主要目的,排除A项;“义资远算…为务”指的是发展民间储备更是长远之策,并没有涉及官方储备的成本问题,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粮食储备而非粮食生产的重要性,排除D项。故选C项。
3.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粮食产量增长较快,有利于解决民众的温饱问题,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D项正确;材料只讲了我国农业粮食产量的增长问题,并不涉及对外交往等方面的内容,排除A项;由于缺乏其他数据的对比支撑,且根据2019年《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指出,中国已实现谷物供应基本自给。排除B项;材料只提到了粮食产量的增加,没有涉及监管水平的高低,排除C项。故选D项。
4.C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③涉及的是食品储备技术,没有涉及食品安全方面,不符题意,①涉及中国政府对粮食安全的重视,符合题意,②中国政府颁布食品安全法规,体现出政府对食品安全重视,符合题意,联合国粮农是国际性旨在维护世界粮食安全的组织,该组织的活动体现的是对世界粮食安全问题的重视,因此选项中有③不符题意,由此可知,A项错误,排除A项;B项中有③选项,排除B项;D项中有③项,排除D项。故选C项。
5.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后,冷链物流的出现,是食品的运输和储藏方式的革命,大大方便了消费者,适应了欧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A项正确;推动工业革命向纵深方向发展的是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并非食品的生产和运输方式,排除B项;冷链食品的生产、运输不足以改变整个西欧北美食品的供应网,排除C项;将烹饪从家庭彻底转移到工厂的说法太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
6.C
【详解】根据材料“粮食安全、农业和农村发展方面长期投资不足所产生的的影响,又因近期粮食、金融和经济危机等因素而雪上加霜”可知,粮食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有粮食、金融和经济危机;农业农村长期投资不足;根据材料“我们重申国际合作和团结的重要性并要避免采取与国际法和《联合国宪章》不一致并可能危及粮食安全的单方面措施”可知,粮食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国际上不同国家间政治经济矛盾;根据材料“气候变化给粮食安全和农业部门增加了严重风险”可知,粮食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有气候变化。因此,①③④⑤符合题意,C项正确;②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AB项;D项内容不全面,排除D项。故选C项。
7.D
【详解】解读材料图表可知,我国三大谷物单产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这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不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密切相关,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提升耕地质量,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和调动粮食种植积极性有利于粮食安全的维护,所以材料图表可以用来说明中国的粮食安全具有较充分保障,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世界粮食产量增长”问题,排除A项;“完全实现了自给”说法过于绝对,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世界农业种植结构并未趋同,排除C项。故选D项。
8.C
【详解】根据材料“2005年中国共对外提供了57.7万吨粮食援助,占当年全球粮食援助总量的6.9%,仅次于美国和欧盟。”可知,中国对外提供大量的粮食援助,在世界粮食总援助中占有非常高的比重,说明中国正积极维护世界粮食安全,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世界经济新秩序正逐步建立的信息,排除A项;世界粮食安全已经得到保障,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改革开放促进中国整体脱贫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
9.C
【详解】依据材料“1950年,法国农民拥有拖拉机约有13.7万台,到1970年时已增加到137万台……”,可以看出法国农民拥有的拖拉机以及联合收割机数量增长迅速,说明法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C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农业的机械化水平提高,不能说明机器制造业的发展状况,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政府对农业机器的投入状况,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粮食安全问题,排除D项。故选C项。
10.A
【详解】根据“罐头生产工艺传至世界各地”“美国卡尔维特公司制造出第一台家用自动电冰箱,人们保鲜食物更加轻松便利”等信息可得出材料强调的是食物的保鲜与储藏,随着技术的进步,食物的储藏变得更方便,更有效,这便利了人们的生活,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中西餐饮交流,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食物的储藏,而不是各类创新,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食物结构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A项。
11.A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美国用极少的人从事大面积的农业生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建立在现代化大农场的基础上,A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产业化”,排除B项;材料不能看出是政府行为,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可持续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
12.B
【详解】根据材料“隋朝政府在洛阳修建的粮仓含嘉仓遗址”可知,含嘉仓遗址属于实物史料,又是政府修建的,对它的发掘与勘察,可以作为进一步研究隋朝粮食储备、管理等方面情况,B项正确;由题干“政府在洛阳修建”可知是政府行为,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庄园经济的规模,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这是政府修建的国家粮仓,排除D项。故选B项。
13.C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得,由于不同国家在地理位置、耕地资源、人口数量以及粮食综合生产与贸易能力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各国的粮食安全目标以及保障本国粮食安全的措施和手段也应不尽相同,材料内容体现粮食安全的地域性特征,C项正确;粮食安全的系统性是指一国的粮食安全状况受到多项因素的影响,材料没有体现,排除A项;粮食安全是一个动态发展的现象,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粮食安全应有不同的目标,材料没有体现,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欧盟、美国和日本的粮食安全政策,没有体现出全局性,排除D项。故选C项。
14.D
【详解】依据材料“1872年英国制定了《食品与药品掺假法》……1906年议会授予政府对进口食品的监管权”,可以看出英国通过立法来强化保障食品安全,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英国的对外贸易政策,排除A项;仅从材料,不能得出英国放弃了自由资本主义政策,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食品安全,并未涉及社会福利保障,排除C项。故选D项。
15.B
【详解】根据材料“隋朝统治者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和漕运事业,并鼓励商人运粮下乡换货”可知,隋朝政府非常重视粮食准备与安全,以备灾荒,B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粮食储备的来源,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农业发展与社会繁荣的关系,排除C项;材料信息无法看出隋朝全国粮食供求关系状况如何,排除D项。故选B项。
16.A
【详解】从材料“13世纪用冰保存鲜肉及制造冰酪冷食的技术”、明朝政府用冰库保鲜蔬果及清光绪年间北京皇室的冰窖藏蒜薹,得出我国食物保鲜技术历史悠久,A项正确;古代中国部分保鲜技术与政府重视物种交流问题无关,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到官府需求刺激科学发展问题,排除C项;长途贩运贸易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7.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冷链物流使农产品从生产、运输到销售各个环节受到低温保护,有助于延长农产品保鲜周期,从而减少损失,D项正确;材料反映了冷链物流可减少农产品的损耗,A项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冷链物流强调的是使农产品在各个环节都处于低温环境,并没有规定物流过程必须采用自动化方式,排除B项;低温环境使农产品保质期更长,有利于扩大产品运输距离,排除C项。故选D项。
18.A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述内容表明古人重视食物储备,防范和化解社会成员的生存危机,A项正确;商鞅变法提出重农抑商的政策,其不属于《周礼》的内容,排除B项;提倡生活节俭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是食品储备而不是食品安全,排除D项。故选A项。
19.C
【详解】根据材料“生物技术在农业栽培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在许多环节的有效性和使用价值凸显”可知,生物技术推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在许多环节体现出了其具有有效性,在实用性上具有的价值凸显,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C项正确;已取代其他农业技术,说法错误,排除A项;有效保障粮食安全,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农业增产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
20.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全球粮价创十年新高,粮食价格不断上升,说明维护粮食安全任重道远,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新冠疫情致粮食需求剧增,排除A项;材料体现粮食价格不断上升,且材料没有涉及世界粮食生产问题严重,排除B项;材料得不出各国人民的温饱无法保障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