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2张PPT。 第5课“和同为一家”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下册一、说教材
二、说学情
三、说教法学法
四、说教学设计
五、教学反思
一、说教材教学内容
本课的题目是《“和同为一家”》。它是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发的社会》的第5课的教学内容,主要介绍了唐与突厥、吐蕃、回纥、靺鞨以及南诏的关系,包括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回纥的勃兴、“车书本一家”以及苍山洱海间的南诏4个子目的内容。一、说教材历史地位
本课为唐代民族关系史课,着重介绍了唐代和睦、融洽的民族关系的历史。通过学习,能进一步认识唐代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加深对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这一时代特征的认识和理解。
因此本课在这一个单元以及中国民族关系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一、说教材课程目标
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
重点
吐蕃的发展及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
难点
唐朝对边疆各民族采取比较开明的政策。
一、说教材重点突破:
利用书中的地图、文字资料、图片及学生查找的补充资料,通过讲故事再现历史场景的形式,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对比了解文成公主入藏前后吐蕃社会发展的变化情况,从而理解文成公主入藏后,唐朝与吐蕃友好关系进一步加强。一、说教材难点突破:
引导学生归纳唐朝对突厥的宽容政策唐朝对回纥、粟末靺鞨、南诏等族首领所采取的册封政策、及对吐蕃的和亲政策,了解唐朝对边疆各民族采取的比较开明政策的表现,并分析这些政策产生的作用和影响,从而加深理解唐朝对边疆各民族采取的比较开明的政策的原因。一、说教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和掌握松赞干布统一吐蕃、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的历史史实。
⑵了解和掌握唐朝册封回纥、粟末靺鞨、南诏等族首领的历史史实。
⑶了解吐蕃、回纥、粟末靺鞨、南诏、突厥与唐朝亲密的关系及文化互相交流影响的史实。一、说教材:教学目标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阅读地图、图片、史料,多方面培养学生获得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⑵通过列表形式培养学生比较、概括、归纳的能力。
⑶通过联系现实生活现象,帮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开始,了解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形成过程。一、说教材:教学目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树立相互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及文化传统的正确态度。
⑵使学生理解中华文明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逐渐形成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⑶使学生认识民族友好交流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这种关系是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有关唐代民族关系史的影视剧较多,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已有所了解。学生已经在前面学过关于唐朝的政治制度和科举制度等相关知识,为这一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七年级学生处在由少年向青年转变的时期,对新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并且形象思维较强。
所以在教学中要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三、教法和学法教法:
⑴提问引导法。
⑵讲述法、讲解法。
⑶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三、教法和学法学法:
材料归纳法。充分利用课本上所提供的材料,归纳主要内容,加深理解。
自主学习法。根据知识梳理提示,掌握自主学习内容并在课本上将有关重点知识勾画标上提示语(如原因、背景、内容、意义、影响等)。
阅读、讲述、归纳、动手实践、分组讨论法。四、教学过程(40分钟)导入:(4分钟)
多媒体播放《掀起你的盖头来》《青藏高原》两首歌曲,请同学们说一说与哪个民族有关?
多媒体课件展示藏族、维吾尔族、白族、彝族、满族图片,请同学们猜一猜是哪一民族。新课学习(35min)一:【天可汗】(8min)
《唐初边疆少数民族分布图》,初步了解突厥民族的分布 ----自由阅读突厥、“天可汗”部分,谈理解----唐太宗对东突厥采取的政策
二:【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20min)
分布图——多媒体展示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布达拉宫图片——表演历史短剧----视频《藏族》----认识文成公主入藏意义、评价文成公主----“和同为一家”的理解
新课学习(35min)三、【唐与回纥、靺鞨、南诏的关系】(7min)
展示“回纥贵族”“渤海石灯塔”“千寻塔”图片——看分布图——引导学生看书总结列表归纳,找出他们政策的相似性———表格总结各个民族与唐朝的发展情况及探究和平共处的原因
四、播放歌曲《爱我中华》 看一看下列图片说一说分别是哪个民族?看一看猜一猜 藏族 满族 维吾尔族 彝族 白族唐玄宗支持统一,封皮罗阁为云南王7世纪初,大祚荣建立政权,唐玄宗封其为
渤海郡王。唐玄宗时——册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唐太宗:“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他的话是什么意思?这体现了什么民族政策?
唐太宗 唐太宗说:“过去的统治者只重视中原汉族,轻视边疆的少数民族。我与他们不同,我对各民族一视同仁。”
政策:民族平等动脑筋渤海石灯塔 大理崇圣寺三塔小结(1min)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唐朝时各民族和谐融洽和同为一家的亲密关系。我们要认识到,只有坚持民族团结才能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五十六个民族兄弟姐妹是一家。课后思考和探讨1、联系现实,想一想你应该如何对待班里的同学尤其是少数民族同学?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你能总结出民族融合的形式有哪些吗?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分析材料,思考问题,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掌握本课知识点和提高自身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质。
本课主要是以学生为主导,充分体现新课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