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3月月考参考答案
高一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
(一)非连文本答案:
1 选A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
【解析】A.“ 前者比后者更为重要”于文无据。原文为“它反映的是人自主、自觉的内在标准,与孟子之前表达外在标准的善显然有着根本的区别”,只是阐述了孟子关于善的两个说明的具体内涵,并没有说“前者比后者更为重要”。
2 选B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 孟子完全反对‘性情合一’说”错误,文中明确表明“有安石‘性情一也’之旨”。
3 选A.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王安石《原性》篇第二段既反驳荀子性恶论,认为善基于本性;又反驳孟子性善论,认为人性中亦有恶性。因此,王安石《原性》篇第二段应是持“性善恶混”的观点。A. 性善恶混。B. 驳斥性善论。C. 性无善恶论。D. 性善论。
4 .①结尾以太阳比喻人性,以室中之光明黑暗比喻情善情恶。②依据事实逻辑,室中光明可证太阳光明,而室中黑暗是由于太阳被遮蔽,并不可证明太阳黑暗。③由此可论证:情善故而性善,情恶却非性恶。王安石错误地由情之恶证明性之恶。(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5 .①孟子认为善是指己之道德禀赋及己与他人适当关系的实现。外在没有表现出善,不影响内在禀赋本身仍为善。②孟子认为恶欲起于外界刺激,而非由于本性,善的本性被蒙蔽。③该同学了解到的学术造假行为是外在表现,作恶是由于名利诱惑刺激,违反了本性而已,他的道德禀赋仍然是善的,并不能得出本性为恶的结论。(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
6. C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析】C.“也暗示了‘我’对父亲有一种看不起的情绪”表述错误,根据“我气愤给父亲买了那么多件新衣服他不穿”可知,作者要表达的是“我”对父亲邋里邋遢不顾形象的不满。
故选C。
7. C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综合鉴赏能力。)
【解析】C.“这种插叙有利于凸显父亲形象”表述错误,此处先写西藏朋友怪米不好喝,然后写认可,最后写父亲的叙述,从叙述时间来看是顺叙,而不是插叙。故选C。
①既是对上文中父亲微信朋友圈的视频的详细介绍,又为下文的“卖小米”做好了铺垫,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②突出父亲种谷子时的认真细致,真实自然,不辞辛苦,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更具有典型性。
【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中重要情节作用的鉴赏能力。
(1)在情节结构上,第十段“父亲记日记一样,在微信朋友圈里记录着谷子成长的过程”是对上文“有一天,父亲突然打来电话,让我加他的微信,帮他在微信朋友圈里转发一下视频。我欣喜父亲终于有变化了,赶忙加上他的微信,打开发来的视频”“没想到到了晚上,父亲在微信里问我:‘怎么没有看到你转发的视频?’我不知道该怎样回答父亲,便索性装作没看见他的信息”中父亲反复让我转发的朋友圈的详细介绍。又为下文“没几天,一位西藏的朋友给我打来电话”做铺垫,为下文展开“同学们没有把视频看完,就敲定了买父亲的小米,五斤、十斤下了订单”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2)在人物塑造上,由“他每天用小刷子蘸着烟蒂泡的水刷谷穗,好半天才刷完一只……我知道他眼神不好,看不清那些小虫子。他抬起头来的时候,脸上沾着黑一道、绿一道的植物汁液”可知, 通过言行突出父亲的认真细致,真实自然,不辞辛苦,使人物勤劳认真的形象更加丰满,更具有典型。
9. ①父亲具有新时代农民的先进意识。父亲种“羊粪小米”,卖各种地方农产品,特色鲜明。②父亲善于学习,接受新事物,运用新科技。父亲能够熟练使用微信,展示小米的种植过程和优点,让“我”帮忙宣传,这都是积极学习的成果。③父亲更具有经营智慧,重视经营服务。父亲用三瓶矿泉水解决了西藏朋友的“米不好喝”的问题,售后服务到位。
【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个性化解读能力。
(1)依据原文第一段“这是纯天然的羊粪,我们的农产品不用化肥、不打农药,是真正的绿色食品” 和第十一段“我不光卖小米,还有核桃、蜂蜜、酸枣、荞麦、胡油、土鸡蛋。需要啥有啥,质量绝对没问题”可知,父亲不仅卖“绿色小米”,还卖各种地方特色农产品,体现了“父亲”紧跟时代特色,具有先进的意识和发展的理念。
(2)依据原文第一段“父亲突然打来电话,让我加他的微信,帮他在微信朋友圈里转发一下视频”和让我转发朋友圈,让我加微信帮忙宣传可知,“父亲”善于学习,接受新事物,运用新科技。
(3)依据原文第十一段“咱的米能有啥问题,我自己种的还不知道……不要拿你们的水,要是不好喝就是我的米有问题”可知,“父亲”更具有经营智慧,重视经营服务。
10.C 首先“七篇”是作《孟子》的定语,定语后置,中间不用断开,可排除AB。比较CD两项,“序”和“述”都是动词,其后的“诗书”和“仲尼之意”都是名词和名词性词组,根据句子构成方式,“序诗书”和“述仲尼之意”都是动宾结构,句子结构完整,所以中间要断开,可排除D项。原文标点是: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大意是:孟子于是就回到家乡,与万章等人整理《 诗经》《尚书》,阐发孔丘的思想学说,写成《孟子》一书,共七篇。故选C。
11.D D.“与《送东阳马生序》中的‘太学’一样。”理解错误。庠序是地方开设的学校,太学是朝廷开设的,两者不一样。故选D。
12.B B.“齐宣王先听劝谏后又悔而弃之”不当,齐宣王表面上虽并没有否定孟子的主张,但他真正想听取的还是攻伐性的“霸道”,并没有听进去孟子的“王道”,所以“先听劝谏”理解错误。故选B。
13.(1)等到(他们)犯了罪,随后加以处罚他们,这是陷害百姓呀。哪有仁爱的君主执政,却做出这种陷害百姓的事呢?(得分点:及陷于罪:省略句,及(之)陷于罪;从而:接着就;刑:名词作动词,处罚;是罔民也:判断句,“罔”通“网”,名词作动词,张开罗网捕捉、陷害;焉:哪里)
(2)齐威王和齐宣王重用孙膑和田忌这类人,使各诸侯国都向东来朝拜齐国。(得分点:之:代词,这;徒:类;东面:脸朝东;朝:朝拜)
14.①执政者富有同情之心,恩既及禽兽,又善推其所为;②明君在位要制民之产,这是重要的物质基础;③修治礼义,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④不崇尚攻伐。
【参考译文】
(3)孟轲是邹国人。他曾跟随子思的弟子学习。他通晓儒家治国之道以后,便去游说齐宣王,但齐宣王没有任用他。于是到了魏国大梁,梁惠王不但不听信他的主张,反而认为他的见解迂阔而不切实际。当时,秦国任用商鞅,使国家富足,军力强大;楚国、魏国也都任用过吴起,战胜了一些国家,削弱了强敌;齐威王和齐宣王重用孙膑和田忌这类人,使各诸侯国都向东来朝拜齐国。此时,正当各诸侯国正致力于“合纵连横”的攻伐谋略,把能攻善伐看作贤能的时候,孟子却称述唐尧、虞舜以及夏、商、周三代的德政,因此他游说的那些国家都觉得(孟子主张)不符合他们的需要。孟子于是就回到家乡,与万章等人整理《诗经》《尚书》,阐发孔丘的思想学说,写成《孟子》一书,共七篇。
15. B 此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B项,“早就做好了‘终老’的打算”错误,苏轼说自己依靠五亩田终老黄州其实是削官被贬后的无奈之辞,“终老计”是“渐成”的,而非早有的打算。故选B。
16. ①颈联说自己与鸥鸟己熟,经常来垂钓连所坐之石都温暖了,表达出谙人有忘掉机心、退隐出世之心。②尾联却说与春风约定,梅花也再度开放,写出自己希望能被君王再度起用的入世进取之意。这反映了诗人出世人世的矛盾纠结.
【解析】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此题要求分析颈联和尾联的矛盾,颈联“岂惟见惯沙鸥熟?已觉来多钓石温”写沙鸥岂止见惯我的身影,它早和我相熟,经常来到江边垂钓,坐的石台也是半温,表达出谙人有忘掉机心、退隐出世之心;尾联“长与东风约今日,暗香先返玉梅魂”的意思是很久以前我就与东风作好了今天的约定,当美丽的梅花再度开放,我将重返朝廷。写出自己希望能被君王再度起用的入世进取之意,这反映了诗人出世人世的矛盾纠结
理解性默写答案:
17. (1)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2)如其礼乐,以俟君子(3)夫子哂之 吾与点也
18.【答案】 ①魂牵梦萦/魂牵梦绕/刻骨铭心/牵肠挂肚;②必不可少/不可或缺;③穷乡僻壤/穷山恶水/不毛之地。
19. ①“更多人”能够显示出“对方言的态度转变”的人在数量上的变化,“更坚定自信”“更强烈认同”中的“更”字表示在原有基础上程度的加深。
②“可能”表猜测、推断,原句中使用“可能”表示后文的结论属于作者的推测,增强了表达的严谨性。
20. B 【答案】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把握词语含义的能力。画线句子处的“实在”是确实,的确的意思。A.具体而切实。B.确实,的确。与例句相同。C.其实。D.真实,不虚假。故选B。
21. ①虽然有各种各样的说法 ②可以提神醒脑、振奋精神 ③但如果摄入太多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①空,根据上文列举的很多关于功能饮料的说法可以总结出“各有各的说法”,后文提到“但是也都是各执一词”可以推断出应填入的应是表转折关系的分句。因此可填入“虽然有各种各样的说法”。第②空,根据上文“这些成分是提高人们的注意力和反应力的主要有效成分”以及本句承接上文说法的“的确”一词可以推断出应填写摄入适量咖啡因的效果,可填写与提振精神有关的内容。可以填:可以提神醒脑、振奋精神。③根据上文“适量”“安全摄入量”等字眼及下文“反而容易导致”的不良后果,可以推断出填写的内容应与上文形成转折关系。因此可填入如“但如果摄入太多”等类似意思的语句。
22.作文审题:
这是一则材料+命题作文题。
材料首先给出了“志”的定义——志向;接下来指出了志向的不同类型;然后列举了不同人的志向,有古人的,有今人的,有高远的,有切近的,正所谓“人各有志”。
可见材料的话题就是志向,标题“说‘志’”又给了考生非常宽泛的思考空间,可以围绕这个话题从各个角度来立意:志向是什么,志向可以怎么分类,志向有没有高下之分,人为什么需要立志,志向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我们要怎样立志,个体的志向与群体的志向有什么关系,个体的志向与他人、国家、社会等又有什么关系等等。
文体是议论文,考生要注意观点明确,脉络清晰。可以运用并列式结构谈志向是什么或志向可以怎么分类或我们要怎样立志,也可以运用层进式结构谈志向是什么、为什么人需要立志、怎么样立志。题目虽然给出了非常宽泛的思考空间,但文章切忌一盘散沙,分论点应该统一于中心论点之下,这样文章论证才严密,才有说服力。
立意:
1.人各有志。
2.大丈夫志在四方。
3.要成功,必先立志。
4.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答案】例文:
说“志”
事态变迁,世事无常,生处当今这人物杰出的时代,没有远大的志向,亦没有辉煌之人生。所以,青少年在成长中树立远大的志向是至关重要的,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挫折,奋发向上,向着自我的目标,执着地追求,直至梦想的实现!
所谓有志者,若非有识之士,亦必为有远大报负之人。有志者,妇则通情达理,孺则朝气蓬勃,少则盛气凌人,壮则气吞斗牛,老则残烛犹明。一个人,只要有志,则更能够坚持不懈,不言放弃,倾己之力,力主沉浮!
我们的先辈曾告诉我们:有志者,则可卧薪尝胆,食人之粪,卑躬屈膝,受尽耻辱皆空白。为的是那远离虎口,富国强兵,养精蓄锐,迷惑异己,为的是那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壮举!
我们的先辈曾告诉我们:有志者,则可苟延残喘,忍受宫刑,受人排挤,招人啐骂俱无形。求的是兑现诺言,实现梦想,著书于世,死而后已,求的是那无韵之离骚的经典!
我们的先辈曾告诉我们:有志者,则可受胯下之辱,食嗟来之食,为建汉朝洒热血;有志者,则可仁义忍让,避其锋芒,只身入秦护宝玉;有志者,则可揭竿起义,占地为王,为人之所不能,当显鸿鹄之志;有志者,则力能扛鼎,学万人之所不能敌也,乃立霸王之情……
有志者,事竟成!有志者,何愁山不摇,地不震;何惧抛头颅,洒热血。志也,催人奋进也!
此刻,就让我们立下远大的志向,携着精卫填海的精神,带在李白乘风破浪会有时的豪气,向着前面的万重山进发。不管前面是乱世还是盛世,不管前方是荆棘还是花香,都让我们卸下满船的愁气,装上志者的无敌。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相信,下一个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人不是我。
有志者,斗转乾坤圈;有志者,名成八阵图;有志者,功盖三分国;有志者,论英雄,普天之下你和我!连南瑶族自治县民族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
语文
说明:试卷共8页,卷面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
(一)非连续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孟子在人性论问题上,观点与以往有所不同。孟子性善论实际可以理解为以善为性论,因为把善看作是性,人性必然就是善的了,二者是同义反复,实际是一致的。
孟子以前,善作为一个名词,往往是指善人、善行等,而善人、善行之所以被称为“善”,是因为其符合社会、民众的一般认识,可以将这种善定义为“人与人之间适当关系之实现”,它显然反映的是社会、习俗的外在标准。人们谈论人性善恶,也以这种外在标准为标准。
孟子论善则与此有所不同。关于善,孟子有两个说明,第一个是:“可欲之谓善。”“可欲”也就是可求,是孟子特有的概念。
孟子区分了两种“求”:“求在我者”与“求在外者”。前者之得与不得完全取决于“我”,所以是可求的;后者之得与不得,要受到“道”和“命”的限制,所以是不可求的。孟子认为,声色欲望、耳目之欲,能否实现不是我们可以控制的,因而是不可欲、不可求,而仁义礼智或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能否实现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是“可欲”“可求”的,因而是善的。故“可欲之谓善”实际是说,不受外在条件的限制,能充分体现人的意志自由,完全可以由我欲求、控制、掌握的即是善。这种善当然只存在于道德实践的领域,具体讲,也就是人生而所具有的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或仁义礼智是善。
孟子关于善的第二说明是:“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意思是说,至于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的实情,可以表现为具体的善行,就可以说是善的。可以看到,孟子对于善的两个规定是密切相关的,“可欲之谓善”是就内在的禀赋而言,是说内在的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或仁义礼智是“可欲”“可求”的,因而是善的。“乃若其情,可以为善,乃所谓善也”则是就功能、作用而言,是说内在的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能够表现出具体的善行,就是所谓的善。但是孟子只强调“可以”,认为只要“可以为善”,就算是善;假如因为种种原因而没有表现出善,仍不影响内在禀赋本身仍为善。这里,“可以”是“能”的意思,表示一种能力。孟子的善可定义为:己之道德禀赋及己与他人适当关系的实现。它反映的是人自主、自觉的内在标准,与孟子之前表达外在标准的善显然有着根本的区别。
(摘编自梁涛《如何真正读懂孟子的性善论》)
材料二:
在《性情》一文中,王安石首先提出“性情合一”之旨道,来说明性情不可分的关系。他提出性情合一说,有两个作用:一是欲借以反对“性善情恶”说,认为人不可离情而言性,含有重视情感,反对抹煞情感的禁欲主义。二是由性情合一,认同由情之善知性亦善,由情之恶知性亦恶,而支持扬雄的“性善恶混”之说。王安石说:“性有恶乎?孟子曰:养其大体为大人,养其小体为小人。扬子曰:人之性,善恶混。是知性可以为恶也。”这是明显地由“性情合一”说而过渡到“性善恶混”的思想,且他认为孟子也有类似“善恶混”的说法,并借以调解孟、扬的性论。这里显然他牵强曲解孟子。孟子所谓“养大体”可以释作养性或养善性,而孟子所谓“养小体”,只是对养私欲、肉欲而言,而非所谓“性”。孟子绝不会以情欲为性,也没有以受蒙蔽、刺激而起的恶的情欲为性的说法。孟子只是认为恶的情欲起源外界之引诱刺激、本心之被蒙蔽,是违反本性,而非人之内在的本性。
在《原性》一篇中,王安石又认为情有善恶、而性无善恶。依该篇第一段,他与孟、荀不同的地方,在于二人各偏执善恶,而他认为性为“太极”,是超出善恶的。接着第二段反驳荀子“善者伪也”之说。王安石认为善乃基于本性,乃本性之自然实现,而非矫揉造作的伪。但他同时又反驳孟子,认为人皆有怨毒忿戾之心,而怨毒忿戾之心,伏于中而被感发于外,与恻隐之心并无不同,足见人心之中亦有恶性。王安石反驳孟子“性善论”之说,而替扬子“性善恶混”之说辩护,这显然与他自己上段认为性为“太极”、无善恶之说不合。且他有误解孟子之处。孟子言“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意谓恻隐之心(情),是仁的一种表现或端绪,而非混合性情、以恻隐之心言性。孟子虽亦有“恻隐之心,仁也”的明文,其意为仁性显现于恻隐之心,即情见性,不可脱离恻隐之心(情)而言仁性。虽含有安石“性情一也”之旨,却有内涵和作用上的区别。孟子以恻隐之心言仁,非仅以恻隐之心为心理上的情绪,而是以恻隐之心表示人之本性,代表真我。而怨毒忿戾之心,虽也是心理上的情绪,但有损人格,不能代表真我,是本性(仁)被蒙蔽。换言之,可由情之善以证明性之善。因善的情足以表现本性、发挥本性。由情之恶以证明性之恶则不可。因恶情是习染之污、本性之蔽,不足以代表本性。犹如,由室中之光明以证太阳之光明可,由室中之黑暗以证太阳之黑暗则不可。因室中之黑暗是由于太阳被遮蔽,阳光未能透入,并非太阳本身黑暗。安石知道情善故而性善,却不知道情恶而性不恶的道理,自陷于矛盾、为扬子“性善恶混”之说误导了。
(摘编自贺麟《王安石的哲学思想》)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孟子关于善有两个说明,前者就内在的禀赋强调善的“可求”“可欲”,后者则就功能、作用而言,前者比后者更为重要。
B .孟子认为的善是“可欲”“可求”的,反映的是人自主自觉的内在标准,并不受外在条件限制,能否实现完全取决于自我。
C .王安石认同由情之善推知性之善、由情之恶推知性之恶,认为性有善恶,于是从“性情合一”之说过渡到“性善恶混”思想。
D .王安石人性论的矛盾之处在于受扬雄“性善恶混”之说误导,和他自己提出的性无善恶观点不符,对性的理解也有失偏颇。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材料一阐释了孟子对“善”的特有概念,这是理解其性善论的理论基础。
B .材料二涉及孟子对性情关系的看法,可知孟子完全反对“性情合一”说。
C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提及了孟子的人性论,但两则材料论述的侧重点不同。
D .材料二中王安石认为性为“太极”,反驳了孟荀二人各偏执善恶的性论。
3. 下列选项,最能支持王安石《原性》篇第二段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 .举人之善性,养而致之则善长;恶性,养而致之则恶长。(王充《论衡·率性》)
B .善,教诲之所然也,非质朴之所能至也,故不谓性。(董仲舒《实性》)
C .性者,生之质也,未有善恶。(康有为《万木草堂口说》)
D .性无不善,则心之本体,本无不正也。(王阳明《大学问》)
4 .材料二末尾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论证,形象论述了王安石在性情关系认识上的误区,试作简要分析。(5分)
5 .有同学浏览网络时了解到某高校教授为名利所诱而学术造假、妨害学术公正,据此提出“人性本恶”的观点。请你结合材料,从孟子性善论角度,写下反驳他的理由。(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18)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父亲和我的时代(节选)
杨遥
①有一天,父亲突然打来电话,让我加他的微信,帮他在微信朋友圈里转发一下视频。我欣喜父亲终于有变化了,赶忙加上他的微信,打开发来的视频。父亲在施肥,他穿着脏兮兮的蓝色中山装,头上脸上都是土,不多的头发被风扬起,上面沾着碎草屑。他施的肥黑乎乎的,父亲捧着一把,用我们老家的方言说:“这是纯天然的羊粪,我们的农产品不用化肥、不打农药,是真正的绿色食品。”视频中的父亲样子很认真,像背课文的小学生。因为他的认真,方言听起来特别生硬、难听。
②原来父亲让我转发这样的内容。看架势,他要卖啥农产品了。
③现在父亲竟要做微商了,我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想起微信朋友圈里被我屏蔽掉的那些卖东西的朋友,做微商一定很难,怎样能让别人信任你,买你的东西?我们镇坐落在山西中北部,一半盆地,一半山丘。人们在盆地种些玉米、高粱等大田作物,山坡上种谷子、荞麦、胡麦、豆类等小杂粮,没啥特别的东西,谁买呢?而且想到父亲邋遢的样子,如果被朋友们看到……我便没有帮他转发,想过段时间,父亲或许会知难而退。他不适合干这个。
④没想到到了晚上,父亲在微信里问我:“怎么没有看到你转发的视频?”我不知道该怎样回答父亲,便索性装作没看见他的信息。侥幸地想,父亲刚用微信,大概不太熟悉它的功能,能糊弄过去;或者,他能猜测到我的想法,不再问。但是第二天一早,刚打开手机,就蹦出父亲的微信。他还是问怎么没有看到我转发的视频。没办法搪塞了,想到父亲的执拗,我便不情愿地转发了。
⑤到了傍晚,父亲的微信又来了,这么多年,我们从来没有这么频繁地联系过。这次他是来批评我的,他说朋友圈要互动,你不回复别人的留言,人家就不会给你点赞、留言了。
⑥过了几天,父亲又给我打来电话,很认真地说需要帮他一个忙。我对父亲的电话已经有些头疼了,我情愿他问我要一些东西,哪怕贵些也不怕。现在他这样认真和我说话,我预感不大好。果然,父亲说:“你在外面工作,认识的人多,拉我进你的几个微信朋友群。那里面肯定有许多人需要绿色食品。”我一听头大了,怎么能把父亲拉进我的微信朋友群呢?便回绝道:“拉不进来,进这些群都要群主审核。”父亲不死心地问:“你和他们说一下不行吗?”我说:“人家都是搞文艺的。”父亲叹口气,挂了电话。拒绝了父亲,我心里有些不安,想父亲这样着急是不是缺钱?便给他微信转账发去个大红包。父亲打都没有打开,回复说他不缺钱,这些年挣的钱连他死后打发也够用了,只是想让我多帮他做宣传,多帮他加一些微信好友。
⑦芒种过后十多天,父亲又发来他的视频。他在锄草。这次他脱下长衫了,却换了件穿过很多年的湖蓝色半袖衫,当初那鲜亮的湖蓝早已褪去,变得发灰,像湖水被大面积污染了。
⑧父亲满脸的胡子和头发连在一起,像从草堆里长出来的一棵最高的草。我很气愤,给父亲买了那么多件新衣服他不穿,总是让我转发他邋里邋遢的视频,便索性关掉朋友圈。
⑨一日有同学问,乡下可有绿色农产品?忽然想到有次父亲好像谈到在种什么“羊粪小米”,给他打电话。父亲的手机意外地占线,等了好长时间,才把电话打进去。我问父亲能不能买到好小米。父亲大概没有想到我问小米,有些意外,马上回答:“新米刚下来。今年咱家种的是羊粪小米,完全没污染,口感特别好。”我找到父亲的微信朋友圈,让同学们看视频,但没有告诉他们这是我的父亲。
⑩父亲记日记一样,在微信朋友圈里记录着谷子成长的过程。几天过去,谷子已经冒出一截儿。然后父亲锄草、施肥,施的是羊粪肥。长出谷穗了,刚开始手指头肚那么大,慢慢变成狗尾巴草那么大。突然长出虫子了,父亲对着镜头说:“我们不打农药。”他每天用小刷子蘸着烟蒂泡的水刷谷穗,好半天才刷完一只刷谷穗的时候,父亲的脸拼命往上凑。我知道他眼神不好,看不清那些小虫子。他抬起头来的时候,脸上沾着黑一道、绿一道的植物汁液。谷子地一眼望不到尽头。同学们没有把视频看完,就敲定了买父亲的小米,五斤、十斤下了订单。那天帮父亲卖了五十斤小米。第二天父亲告诉我已经快递发货了。他对我说:“你认识的人不一样,以后有机会多给我介绍啊!”
没几天,一位西藏的朋友给我打来电话。我有些诧异,他这么快就和我联系?没想到他开口就说:“你介绍的米贵,熬上不好喝。”我心里咯噔一下,赶忙说给他问一下。我给父亲打电话,父亲听完后说:“放心,我还能让你丢脸?”几天后,西藏的朋友又打来电话,他说:“我错怪你介绍的那位卖米的大爷了,是我们这儿的水有问题。以后我就吃他家的小米。”我不清楚父亲怎样处理的,忙去问。父亲说:“咱的米能有啥问题?我自己种的还不知道?肯定是他的水出了问题。我给他又寄了三斤小米,同时寄了三瓶矿泉水。我告诉他说你熬的米不好喝,可能是水的问题,这次你用矿泉水熬上,不要拿你们的水,要是不好喝就是我的米有问题。”父亲笑了一下:“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水土,他们那儿和咱们的水土不一样。一用矿泉水熬上,他就告诉我好喝。”我心里叹服父亲能想到这么个点子,说以后有朋友要小米,我就给介绍。父亲说:“我不光卖小米,还有核桃、蜂蜜、酸枣、荞麦、胡油、土鸡蛋。需要啥有啥,质量绝对没问题。”
(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父亲要“我”加他微信,帮他加一些微信好友,帮他宣传农产品,这些情节暗示父亲有变化了,懂得了用新媒体卖农产品的便利。
B. “我便没有帮他转发,想过段时间,父亲或许会知难而退”,没转发的主要原因是“我”推测父亲推销的农产品没有销路,转发也没用。
C. “像从草堆里长出来的一棵最高的草”,既写出了父亲在田间劳作时“邋里邋遢”的形象,也暗示了“我”对父亲有一种看不起的情绪。
D. 文章写的虽是父亲推销农产品的小事,但微信朋友圈转发、快递发货等新事物的出现,却构成了社会大背景,反映了农村的新变化。
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从“他不适合干这个”到“说以后有朋友要小米,我就给介绍”,形成叙事转折,这变化的背后,显示出“我”对父亲做微商的认可。
B. 父亲发来的前两段视频,都展现了他在忙活农活儿的情景,但文章描写侧重点的选取有所不同,收到了“同中有异”的表达效果。
C. 先写西藏的朋友怪“羊粪小米”不好喝,再写认可父亲的小米好喝,最后通过父亲的叙述交代事情的原委,这种插叙手法的运用有利于凸显父亲的形象。
D. 文章采用第一人称叙事,“我”既是故事的叙述人,起到串联情节的作用;又是文章中的重要人物,对父亲的形象起到重要衬托作用。
8. 本文第⑩段细致描写了父亲在微信朋友圈里记录谷子成长及料理过程的情景,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9. 有人评论说本文中“父亲与传统农民相比,具有新时代特色”,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二、古诗文阅读(共29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共20分)
(1)(齐宣)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曰:“否。”“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技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如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
(2)(齐宣)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 梁惠王上》)
(3)孟轲,驺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注释)唐、虞、三代:唐尧、虞舜以及夏、商、周三代。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D.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11.下列对文中加横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诗,这里就是《诗经》,《诗经》也叫《诗》《诗三百》,儒家经书之一。
钧是古代的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而锱铢是相对很小的重量单位。
北海,古人认为天下有四个大海,北海居其一,指齐国北边的大海。
D.庠序,指古代的地方学校,与《送东阳马生序》中的“太学”一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齐宣王富有一定的同情心。通过对话可以看出,齐宣王很同情禽兽,但不大同情老百姓,不能分清轻重、长短。
齐宣王先听进劝谏后又悔而弃之。齐宣王好像谦恭,能听从孟子的劝谏,但最终没能采用孟子主张,也没有任用他。
孟子的社会理想是美好的。孟子把其社会理想描述为: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当时的诸侯国多崇尚攻伐。秦楚魏齐等国皆务于合从连衡,把能攻善伐看作贤能,而这与孟子的主张背道而驰。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2)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
14.“唐、虞、三代的德政”在文中体现在哪些方面?请进行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9分)
六年正月二十日复出东门仍用前韵①
苏轼
乱山环合水侵门,身在淮南尽处村。
五亩渐成终老计,九重②新扫旧巢痕③。
岂惟见惯沙鸥熟?已觉来多钓石温。
长与东风④约今日,暗香先返玉梅⑤魂。
【注】①苏轼被贬黄州后,曾作诗赠友人,本诗与之前作的两首诗用韵相同。②九重,指朝廷。③新扫旧巢痕,暗指当时王安石革新官制,苏轼曾任职过的史馆被撤除。④东风,春风,此处有暗指君王意。⑤玉梅,二度开放的梅花通体如玉。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首联里诗人所写的黄州的环境特点与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的浔阳的环境特点相似。
B. 颔联写苏轼早就做好了“终老”打算,“新扫旧巢痕”点明他作“终老计”的原因。
C. 尾联中“与东风约今日”点明了标题“复出东门”的缘由,又引出末句“暗香先返”。
D. 这首诗感事抒怀,写景与抒情浑然一体,而且寓意丰富,显得婉转含蓄、情意温厚
16. 诗颈联、尾联写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纠结。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理解性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共6分)
(1)《侍坐》中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__________,_______ 。”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言谈、动作、神态可以看出四个学生的不同性格,冉有性格谦虚,从他述志时说“__________,__________。”即可看出来。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对子路“率尔而对”的反应是“____________”;而对于曾皙的回答,孔子的评价是“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17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惯常的印象中,方言常常营造出浓郁的乡土氛围,承载着温暖的家长里短和丰富的风土人情,游子因方言对于乡土有 ① 的眷恋。然而今天,在流行语聚集的网络上,方言也突然散发出不小的“感染力”。年轻人中间,夹杂不同方言的聊天方式越来越流行;方言发音和用词的“土味”不仅不被避讳,反而博得了年轻人的青睐。带有方言特色的表达已成为当今“Z世代”日常社交中 ② 的部分。在虚拟空间和公共空间中勇于并勤于使用方言,背后是对乡土文化的认同和自信。某媒体在 2021 年面向高校学生的一项调查显示,81%的人明确表示喜欢自己家乡的方言,76%的人会不自觉向身边人“安利”家乡话,近八成“Z世代”表示愿意为家乡话代言。一句方言的身后是多少“谁不说俺家乡好”的期待。随着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我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过去的 ③ 或坐拥“金山银山”,或发展特色产业,都成了丰衣足食的所在。家乡话的自信也因此底气十足了。更多人对方言的态度转变,可能意味着亿万人对祖籍、对人生来源的更坚定自信和更强烈认同。亿万人的“小家乡”汇成国人的“大家乡”,这份态度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益处良多。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若改为“人们对方言的态度转变,意味着亿万人对祖籍、对人生来源的坚定自信和强烈认同”,二者的表达效果有什么差别?请简要说明。(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在网上搜索,会找到很多关于功能饮料的说法:“功能饮料与心血管功能密切相关”“功能饮料会使心跳加快心律不齐”“喝功能饮料有生命危险”等等。① ,但是也都是各执一词,没有定论。
有研究报道发现,功能饮料中含有牛磺酸和咖啡因,这些成分是提高人们的注意力和反应力的主要有效成分。的确,每天摄入适量的咖啡因② 。根据推荐摄入量,咖啡因每天的安全摄入量不得超过300毫克。③ ,反而容易导致咖啡因中毒,引起失眠、头痛、易怒、暴躁、肠胃不适、心悸和肌肉颤动等不适症状,严重的话甚至威胁生命。我们平时喝一罐功能饮料,一般来说达不到引起咖啡因中毒的量,但如果每天都喝,或者一次喝得太多,就可能引起不适的症状。另外,也不能说咖啡因是功能饮料带来威胁的唯一原因,除了咖啡因,一般的能量饮料中还含有很多其它的成分,据报道,对这些成分安全性的研究目前还不够。
因此,虽然每个人的体质和身体状况对功能饮料的敏感程度不相同,但是如果不是实在需要,还是尽量少喝或不喝功能饮料。
20. 下列句子中的“实在”和文中画横线处的“实在”,语意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我愿意一点一滴地做点实在事情,留点痕迹。
B. 这一件衣裳也只配他穿,别人穿了实在不配。
C. 他名义上是个大学生,可实在只有中学程度。
D. 他匆忙上岸,竟不曾说真姓名与实在的住处。
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四、作文(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志的本义是志向,即心之所向。有的高远,有的切近;有的包罗天地万物,有的归于自我心灵。孔子十有五而志于学,认为“我欲仁,斯仁至矣”;陶渊明《归园田居》中以“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为自己的志趣;杜甫视“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为一生的志向……如今,既有马斯克以移民火星为“志”,也有人以“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为志。
请综合以上材料,以“说‘志’”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