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山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
1~5 DDCBB 6~10 BBCDA 11~15 DDBCC
二、多选题(每题3分,5题,共15分,多选漏选不得分)
16 .BC 17.BC 18.ABD 19.BCD 20.ABC
三、综合题(共55分)
21.(8分)(1) 血细胞计数板 增大
(2) A A区草履虫最早达到种群数量最大值,且种群数量最大值最大
(3)营养物质消耗殆尽、有害代谢产物不断积累(两分)
(4)N1×1.2t-1(两分)
22. (9分)(1)10 (一分) 2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2)垂直 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
23.(12分)(1) 突触小泡 特异性受体 突触间隙
(2) 下丘脑 大脑皮层 增多
24.(12分)(1) 甲 背光 向光
(2) 抑制 生长素类似物浓度Ⅱ处理48d a、c
25.(14分)(1) 不消耗 由正变负
(2) 大脑皮层感觉中枢 属于
(3)感受辣椒素和热水的感受器相同,喝热水增强了感受器的兴奋性
(4) 受体不同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育山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
考试范围:选择性必修一~选择性必修二第三章第二节;
一、单选题(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吞噬细胞吞噬抗原发生在内环境中 B.内环境的成分中可以有尿素和神经递质
C.“空调病”是由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 D:胰岛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
2.血浆渗透压可分为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其中,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 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
A.细胞内液中Na+浓度大于细胞外液
B.血浆渗透压不变,尿量不变
C.输入的Na+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
D.某病导致实验兔血浆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时,可使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引起组织水肿等
3.下图为人体某一反射弧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当a处受到刺激时,有3个电位计发生偏转
B.兴奋在神经细胞之间的传递方向是B→C→D
C.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则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
D.兴奋在神经元内和神经元间传导速度不同
4.一个处于安静状态的人,在不同温度的环境中皮肤血管血液的相对流量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皮肤血流量的变化受下丘脑的调节
B.在AB段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是体液调节的结果
C.在CD段通过皮肤血管舒张来加快人体散热
D.在D段以后因汗腺分泌增加需及时补充水和无机盐
5.某学生参加高考体检,早晨没有进食和饮水。在等待体检的过程中,该学生体内发生的变化是( )
A.体温调节中枢兴奋增强,代谢产热大于人体散热
B.交感神经控制胰岛A细胞释放的胰高血糖素增加,血糖浓度保持稳定
C.下丘脑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加强了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D.肾上腺释放的肾上腺素减少,细胞代谢减弱
6.将某小鼠的皮肤移植给多只同种小鼠后,将受皮鼠分成甲、乙两组。甲组小鼠注射一定剂量的环孢霉素A,乙组小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每天统计植皮的存活率,结果如下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移植的器官未存活主要是因为其作为外来异物被抗体攻击
B.使用环孢霉素A植皮存活率高可能是因为该药物抑制了小鼠的免疫反应能力
C.移植的器官不能完全存活体现了免疫系统的自稳功能
D.移植的器官未存活的机理与自身免疫病的产生机理相同
7.下列与免疫系统组成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T细胞和B细胞都来自骨髓造血干细胞且在骨髓中成熟
B.干扰素能抑制病毒的复制
C.唾液中的溶菌酶属于第二道防线
D.免疫活性物质是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8.免疫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生理功能,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非特异性免疫作用范围小、针对性,而强特异性免疫作用范围广、作用强
B.记忆B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时,能迅速分泌大量抗体
C.一个记忆B细胞膜上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受体只有一种
D.过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病是由机体免疫功能不强或缺陷造成的
9.近期以德尔塔和奧密克戎为主的新冠疫情爆发,研究表明,德尔塔毒株中刺突蛋白突变位点有15处,奥密克戎毒株中目前己知的刺突蛋白突变位点有32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同新型冠状病毒变种中刺突蛋白上突变位点有差异,不能表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
B.新冠病毒和某些原核生物的增殖方式相同,都进行分裂增殖
C.奥密克戎侵染人体后,在内环境中迅速增殖形成大量病毒
D.为有效提高机体内抗体和记忆细胞的数量需注射加强针疫苗,疫苗本身通常是一种抗原
10.如图是种群数量变化及影响种群数量因素等的概念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表示“S”形曲线,其K值表示种群在一定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大数量
B.②表示种群密度,黑光灯诱捕法可用于有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调查
C.种群数量受气候、食物、天敌等外因的影响
D.年龄结构属于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内因
11.下列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土壤中小动物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消费者
②土壤中小动物身体微小,适合用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来调查
③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也会发生变化
④土壤肥沃、动植物资源丰富的生态系统,其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也高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
12.生态位宽度是指被一个生物所利用的各种不同资源的总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研究某种植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在研究区域内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物高度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B.群落中各种群之间的生态位差异越大,群落的结构一般越复杂
C.生态位相似但存在地理隔离的种群常会进化出相似的生理结构
D.生态位宽度大的种群遇到外来物种入侵时,一般容易被淘汰
13.在某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假设羊摄入体内的能量为n,羊粪便中含有的能量为33%n,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为34%n,则( )
A.贮存在羊体内的能量为66%n B.羊同化的能量为67%n
C.由羊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为33%n D.由羊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为66%n
14.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食物链、食物网,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有几项( )
①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 ②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 ③植物都是生产者
④动物都是消费者 ⑤消费者都是异养型生物
A.五项 B.四项 C.三项 D.二项
15.某农场中的能量流动如图,字母A~ I代表能量,其中D和G分别为第二、第三营养级从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 E和H为摄入的饲料中的能量。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B+C+D是生产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B.第一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 (A+B+C+D) x 100%
C.第二、第三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分别属于C+E、I+H
D.第二和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G/ (D+E) x100%
二、多选题(每题5分,5题,共15分,多选漏选不得分)
16.下列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机制,叙述正确的是( )
A.仅靠调控皮肤散热和代谢产生的生理性调节,人体就可以维持体温的动态平衡
B.在寒冷环境中,人体的散热量增加,产热量也增加
C.在寒冷环境中,由于汗液分泌的减少,细胞代谢的增强,会导致多尿现象
D.安静学习状态下,人体主要通过肝脏和骨骼肌的代谢活动产热
17.HIV病毒能识别T细胞表面的CD4分子,从而实现入侵T细胞。如果给AIDS患者大量注射用CD4分子修饰过的红细胞,红细胞也会被HIV识别、入侵(如图)。因HIV 在红细胞内无法增殖,红细胞成为HIV的“陷阱细胞”,这为治疗AIDS提供了新的思路。据材料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CD4 分子是一种受体分子,其成分最可能是糖蛋白
B.因为人成熟的红细胞没有逆转录酶,所以导致HIV无法增殖
C.HIV 侵染胎儿的 T 细胞会引发先天性免疫缺陷病
D.红细胞中的HIV随红细胞凋亡后,可与体液中的抗体结合
18.对于大多数生物来说,种群数量总是在波动中,下列关于影响种群数量变化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凡是影响种群数量特征的因素,都会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
B.气温和干旱等气候因素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
C.相同环境因素对不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结果相同
D.种群数量的变化受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的综合影响
19.根据某农田中引入鸭子后,鸭子与蝗虫种群数量的变化关系,某生物兴趣小组建立了如图所示的两个模型甲、乙。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鸭子是影响蝗虫种群数量变化的密度制约因素
B.图甲中a→b→c段,鸭子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
C.引入鸭子后,该农田中蝗虫种群的K值为N3
D.由图乙可看出二者种群数量呈现同步性变化的趋势
20.下列关于群落结构及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物种丰富度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B.冰川泥、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沙丘、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C.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D.不同海拔高度地带的植物分布不同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
三、综合题(共55分)
21.(9分)有机质污染的水体中含有较多的草履虫。某实验小组为了调查A、B、C,3个湖区的水体污染程度,从A、B、C,3个湖区中各取水样100mL,分别置于3只含等量的相同浓度葡萄糖溶液的烧杯中培养,并每天定时利用显微镜进行计数,以统计草履虫种群数量的变化,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显微镜下对草履虫进行计数时需要用到的关键工具是______。与第9d相比,第12d对B区草履虫取样计数时要适当______(填“增大”或“降低”)稀释倍数。
(2)根据图中数据分析,______区的水体污染更严重,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
(3)培养到16d后, A、B、C,3个湖区的草履虫数量都急剧下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4)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常常需要建立数学模型。若草履虫第一代的种群数量为N1,第t代的种群数量为Nt,每一代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为20%,则理论上第t代种群数量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
22(9分).某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如图所示。请回答:
(1)该食物网有______条食物链。棕背伯劳鸟在食物网中占_______个营养级。图中缺少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____________________。
(2)棕背伯劳鸟主要在乔木树上与灌丛活动,不仅善于捕食草丛间的黑树荫蝶,也能捕杀小鸟,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结构。各级消费者的存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此外,消费者对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具有重要作用。
23(12分).在维持机体稳态中,消化系统具有重要作用。如图为人胃肠道的部分神经支配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兴奋沿神经a传到末梢,引起末梢内的______________释放神经递质。该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________结合后,使下一神经元兴奋,进而引起胃肠道平滑肌收缩。图中b处的突触结构包括突触前膜、________和突触后膜。
(2)严重腹泻失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位于________的渗透压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该兴奋一方面传至 ,引起渴感;另一方面可使抗利尿激素释放_____ ,从而尿量减少,保持体内水分平衡。
24(12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先后开展了下列实验,请回答问题:
(1)为探究植物的向光性,对胚芽鞘分别进行了甲、乙、丙的3 种实验处理。
胚芽鞘会发生弯曲生长的是_____(填序号),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单侧光的影响,生长素含量在_____侧比_____侧的多。
(2)为探究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对某种植物茎段侧芽生长的影响,进行了有关实验,结果见下表。
侧芽生长量/cm 处理时间/d
12 24 36 48
蒸馏水 1.0 1.8 2.3 2.5
浓度Ⅰ 1.5 2.3 3.2 4.4
浓度Ⅱ 2.0 3.5 5.0 5.6
浓度Ⅲ 0.8 1.0 1.4 1.8
①浓度Ⅲ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对侧芽生长所起的作用是_____(填“促进”或“抑制”)。该实验的各种处理中促进侧芽生长效果最佳的方法是_____。
②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浓度Ⅰ、Ⅱ、Ⅲ之间大小关系可能成立的有_____(填序号)。
a、Ⅰ<Ⅱ<Ⅲ b、Ⅲ<Ⅰ<Ⅱ
c、Ⅱ<Ⅰ<Ⅲ d、Ⅰ<Ⅲ<Ⅱ
25(14分).吃辣后舌头上会有火辣辣的感觉,经研究,该感觉的产生与辣椒素和感觉神经元上的热敏受体TRPV1(相当于热觉感受器)的特异性结合有关,TRPV1也是一种通道蛋白,其被辣椒素激活时,造成Ca2+通过TRPV1内流而产生兴奋,进而产生“灼烧感”。
(1)TRPV1被辣椒素激活后造成的Ca2+内流_____(填“消耗”或“不消耗”)ATP。当感觉神经元受到辣椒素刺激后,膜外发生的电位变化是_____。
(2)“灼烧感”产生的部位是_____,受辣椒素刺激产生“灼烧感”后,往往会引起机体的呼吸运动增强,这一过程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
(3)吃辣味食物的同时,喝热水会增强“灼烧感”,从反射弧的角度分析,其原因可能是_____。
(4)另据研究发现,TRPM8是人体内一种主要的冷觉感受器和薄荷醇感受器。天然物质薄荷醇能通过皮肤接触的方式给人带来凉爽感。基于此,科研人员通过基因工程改造皮肤细胞,开发了一个薄荷醇调控的基因开关,过程如图所示。
①辣椒素和薄荷醇作用于感觉神经元引起的生理效应不同,从感觉神经元的结构分析,原因可能是_____。
②若抑制TRPM8的表达,人体可能会表现寒冷反应下降而导致内环境稳态破坏。目前普遍认为,_________是维持机体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