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忆江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歌唱《忆江南》,这首歌曲由作曲家戴于吾根据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忆江南》谱写而成。《忆江南》是一首描写江南美景的诗。大意为:江南美啊,对我来说江南的美景曾经是那么熟悉。灿烂的阳光把江畔的野花照耀得比火还要红,春天的江水如蓝草一样碧绿清澈。这样的景色让我怎能不常常回忆呢?
歌曲曲调优美,旋律一级近为主,节奏规整。结构为一段体,共五个乐句,第五乐句是结束句,为第四乐句的部分旋律的变换重复。从第二乐句开始直接到结束句,运用了二部合唱方式,和声手法较为简单,是歌曲的表现力更为丰富。
学情分析:
我们学校的四年级学生由于家庭原因很少有利用假期外出旅游的,所以相对来说孩子知识面以及见识面就比较窄,但是很听话上课认真听课,喜欢探究不同的音乐风格的歌曲。这首歌曲旋律优美,上口,虽然接受能力慢一些,但是还是比较刻苦的。所以孩子们掌握起来不会困难。
教学目标:
从诗、景、歌、乐、舞等几个方面来让学生感受到江南水乡风光的秀美和江南音乐语言的甜美,激发学生对江南的热爱之情。
引导学生参与以小组为单位的创编活动,使每位学生积极投入音乐实践活动。
能够准确把握歌曲的情绪,用优美、富有表情的声音演唱歌曲《忆江南》较准确演唱两个声部的旋律。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愉快地演唱歌曲《忆江南》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创编活动。
3、指导学生准确演唱一字多音处并学会用优美的声音背唱歌曲。
4、学习用轮唱、合唱等方法来演唱歌曲。
教学准备:
江南相关图片、资料,音像资料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听音乐进教室
二:新授教学:《忆江南》
1、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忆江南》这首诗吗?这首诗的含义是什么呢?
生:听过。诗人对江南的深深的热爱,也激发着读者对那美丽风光的深深的向往。
师:《忆江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晚年回忆江南美景时欣然写下了一首著名诗词,让我们一起有感情的朗诵《忆江南》,请大家注意语调的起伏与停顿!
生:学生配乐朗诵诗词。(《忆江南》放伴奏)
设计意图:配乐诗朗诵,让学生通过配乐体会到音乐的美更能增加诗歌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习歌曲
第一遍聆听:静听
师:你们听过把古诗配上旋律的古诗新唱吗?请大家边听边思考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歌曲的情绪、速度是怎样的?
生:合唱的形式。歌曲优美抒情。速度为中速。
师:与唐诗相比,以诗为词所创作的这首歌曲给你们什么不同的感受?
生:具有音乐性,更能够表达出作者的情感。
第二遍聆听:学唱高声部歌词部分。
师:请同学们仔细聆听歌曲的高声部,可以小声哼唱。
学生听琴演唱找到不会演唱或是唱不准的地方,师生共同解决。(“能 不”,这个地方的节奏要多加注意,“不”孩子们容易抢唱。小附点也会出现唱不准现象。)
师: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声音来演唱歌曲呢?能不能为歌曲设计力度变化呢?
生:优美的声音来演唱歌曲。力度可以随旋律的起伏进行变化。
设计意图:让学生懂得,可以通过手的走向的旋律线来确定力度的变化,让学生视觉上有观感,从而更好地掌握旋律。
师生共同用优美的声音,跟琴注意随着训练的起伏的唱出力度变化。
师:在歌曲的地越剧和结束句中,“忆江南”重复了三次,每次重复时旋律都有一些小的变化。作曲家为什么会采用这种创作方式?我们在演唱的时候应该如何处理呢?
生:……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来思考设计结束句力度,给孩子一个战士的机会,让知识得到更好的巩固。
反复练习纠正,最后完整演唱高声部。
第三遍聆听:学唱低声部歌词部分。
师:请同学们仔细聆听歌曲的低声部,可以小声哼唱。
学生听琴演唱找到不会演唱或是唱不准的地方,师生共同解决。(首先注意二声部进入时要休止两拍子,接着同样要注意小附点也会出现唱不准现象。)
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两个声部进入还有结尾的结束有什么特点?
生:……
师:鱼咬尾是指前一句旋律的结束音和下一句旋律的第一个音相同的结构,也叫衔尾式、接龙式,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一种结构形式,也是音乐的一种创作手法,在我国很多的民歌中体现。
反复练习纠正,最后完整演唱低声部。
第四遍聆听:
师:同学们一会我们再次聆听歌曲的时候,请你试试尝一尝你喜欢的那个声部,如果你喜欢挑战可以和老师一起加入到低声部的演唱好吗?
设计意图:我们学校孩子能力不是很强,让孩子们自己选择演唱声部,是想让他们初步体会感受一下合唱的演唱魅力,同时也给与他们一定的自信心。
简单学习歌曲旋律,进行竖笛吹奏
师:同学们观察一下两这个声部的旋律具有怎样的特点?
生:……
让我们分声部来试唱一下旋律。
竖笛自行练习。
请同学们选择妮子换的声部,我们来做一次两声部竖笛吹奏。
完整吹奏全曲。
三 、拓展:民歌版的《忆江南》
《忆江南》这首词流传至今已有几千年,被很多人进行再创作,广为传唱。相同的词谱上不一样的 旋律,给我们带来的感受又会有什么不同呢?请同学们再来欣赏一首不同曲调的《忆江南》。
四: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诗词、歌曲这些不同形式了解了甜甜的江南,他给人的感觉是那么温婉秀美。最后让我们在宋祖英的《又唱江南》的歌声中结束这节课吧。
教学反思:
这首歌曲的教学我从优美的画面作为切入点,让学生为画面配乐,从而引出《忆江南》的歌曲教学。这样作的目的就是先让学生对江南有一个总体的感受,为后面的歌曲教学做一个情感铺垫。
让学生听教师的范唱,找出歌曲最能表达江南美景的句子,从这一句开始学习歌曲,打破歌曲教学的常规,这样的目的是能使歌曲教学始终围绕一个字“美”。之后的歌曲教学通过学生唱谱 、教师范唱、学生接唱等方式让学生来学唱歌曲。
这首歌曲虽然不长,但是却有许多的一字多音,也是歌曲的难点。教唱时我采用层层深入的方法,同学们掌握的很好,在完整演唱时基本没有错误。教师的教学语言很重要,教师韵律优美、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能把学生带入到音乐情境之中,加深他们对教学内容的印象,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为了让学生唱好、唱美这首歌曲,除了让学生感受江南的歌曲,我还让学生了解江南的丝竹乐、江南的舞蹈,从而让学生对江南的音乐、舞蹈有一个总体印象。课堂的设计有它的完整性。
通过这节课,我也知道了自身有不足,要通过自己每天、每一节的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真正成为一个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