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鸦喝水 教案
课题名称
乌鸦喝水
班级
科目
课时
二课时
执笔人
执教人
授课时间
一、教材内容分析
《乌鸦喝水》是一篇经典,有趣的童话故事,通俗易懂,以“ 喝水”为线索,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乌鸦机灵、智慧的形象,说明任何事情只要开动脑筋想办法,就能克服困难。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文中插图形象鲜艳。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创新和进取的精神,对课文的质疑可以使学生懂得在思考中学习,在问题中学习。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识和能力:认识“乌、鸦”等九个生字。会写“可、石、办”三个独体字。
2、过程和方法: 通过正确、流利地朗读,探究式地学习,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并背诵。
3、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在别人有困难时要热心帮助,明白遇到困难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我一边灵活运用教材,创设情景,让学生深入角色,把自己当成乌鸦,激发学生兴趣,体会乌鸦的心情;一边通过实验感受动脑筋的过程。同时还通过动画、音乐整合课堂,让学生全面、全程地参与到每个教学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让学生感受了快乐学习。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直观教学法。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直观的东西、表情、动作来记住字形,理解字义。体验法。通过乌鸦动作,心情的体验使得学生的朗读更有感情。此外还有以读代讲法,读中感悟法等。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一、导入课题
二、激趣引文
三、读文反馈
四、朗读感悟
五、课后延伸
1.同学们,你们认识它吗?(播放乌鸦飞行动画。板书:“乌鸦”。)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动画“乌鸦”与汉字“乌鸦”两者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吗?
2.你们听过哪些关于乌鸦的故事?
3.引入课题:乌鸦喝水。联系字形字义识记“喝”。
1.读题激趣质疑:同学们,你们想从课文中了解什么?
2.你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自读课文吗?如果碰上生字该怎么办?
1.在读文中你遇到了哪些难识记的生字词?说出来,大家一齐想想办法。(在学生反馈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好本课的多音字及叠词、轻声音节。如“喝不着、渐渐、小石子、一个一个地”等。)
2.师生互动猜词游戏,考查字词识记效果。
教师根据学生动作猜出词语。
1.同学们,现在生字宝宝和词语宝宝都玩累了,咱们让他们“回家”吧。刚才老师接到电话,说有四个词语宝宝连自己的家都忘了,你们愿不愿意做警察叔叔,帮他们找到家呢?看谁的速度最快!
2.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出示课文中带有以上词语的四个重点句。
3.指导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感悟乌鸦找水过程中的心情。
灯片一: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
1.初读:谁找到了“口渴”的家?试着读一读。
2.体会:在读的过程中,你们体会到乌鸦的什么心情?你是怎么体会到的?(在学生理解“口渴”“到处”的基础上,借机引导学生积累词语“又饥又渴、又累又乏”等。)
3.朗读表演:你能读出这种心情吗?谁愿意上台表演读?
灯片二:可是瓶子里的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怎么办呢?
1.初读:谁能找到“喝不着”的家?试着一读。
2.理解:你读了这句话,知道了什么?
3.说一说,读一读:应该怎样读才能体现乌鸦此时此刻的心情。
4.创设情境:如果是你,喝不到水会怎么办?
灯片二: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
1.引导学生从重点词语及感情、表情、动作手势等方面理解
2.指导读:
①模仿读:你能像老师这样读吗?(鼓励模仿)
②挑战读:还有谁向老师挑战?(鼓励学生有创造性地朗读)
3.体会:从读中体会到什么?
4.演示:谁能把乌鸦喝水的过程演示给大家看。(出示瓶子和小石子)
5.发现:同学们在演示中发现了什么?(理解“渐渐”并运用“渐渐”一词说话)
6.赞美:同学们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乌鸦?(教师扮演乌鸦在课堂上飞舞。)
7.儿歌:同学们,老师学了这个故事以后,渐渐地喜欢上了这只乌鸦,我还为它写了一首歌呢!(教师出示儿歌)
乌鸦乌鸦本领大,肯动脑筋想办法。
一个一个石子放,困难再大也不怕。
8.思维拓展:同学们,如果瓶子旁边没有小石子,那该怎么办呢?启发学生根据当时的情况以及自身的生活体验,说出一些可行的办法。
1.读一读:读一个关于乌鸦的故事,举行读书汇报会。
2.试一试:当瓶子中的水很浅很浅时,乌鸦用这种办法能喝到水吗?
1.认真观察:动画“乌鸦”与汉字“乌鸦”两者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
2.听故事。
3.联系字形字义识记“喝”。
2.通过自己的努力自读课文?碰上生字读一读音节。
1.说出难识记的生字词,大家一齐想想办法。
2.师生互动猜词游戏,考查字词识记效果。
学生根据出示的词语,以动作演示。
1.帮生字找到家。
3.在朗读过程中感悟乌鸦找水过程中的心情。
1.初读:找到了“口渴”的家,试着读一读。
2.体会: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到乌鸦的累、渴心情(在理解“口渴”“到处”的基础上,积累词语“又饥又渴、又累又乏”等。)
3.朗读表演:读出乌鸦这种心情。上台表演读。
1.初读:找到“喝不着”的家。试着一读。
2.乌鸦遇上麻烦──瓶口小、水不多
3、乌鸦心情很难过,很失去、很苦恼……)
3.说一说,读一读:应该怎样读才能体现乌鸦此时此刻的心情。(比赛读,评点读)
4理解乌鸦知难不退,不怕困难的精神
1.学生自悟。(从重点词语及感情、表情、动作手势等方面理解)
2.①模仿读:像老师这样读
②挑战读:向老师挑战,有创造性地朗读
3.体会:(乌鸦聪明、智慧;乌鸦喝着水的高兴心情)
4.演示:把乌鸦喝水的过程演示给大家看。
5.发现:(理解“渐渐”并运用“渐渐”一词说话)
6.赞美:以赞美的语气与乌鸦交谈)
7.学生拍手朗诵:乌鸦乌鸦本领大,肯动脑筋想办法。一个一个石子放,困难再大也不怕。
8.学生根据当时的情况以及自身的生活体验,说出一些可行的办法。
1.读一读:读一个关于乌鸦的故事,举行读书汇报会。
2.试一试:当瓶子中的水很浅很浅时,乌鸦用这种办法能喝到水吗?
学生通过观看动画乌鸦的外形,形象地记忆“乌鸦”,既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也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再由“乌鸦”一词联系到有关“乌鸦”的故事,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达到从旧知到新知的牵引过渡。
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已有知识积累都不一样,因此,让每个孩子提出自己认为难读、难识的生字,可以更好地尊重每个孩子的认知,也可以更好地实践以学定教的原则。游戏活动的设置,师生全员参与互动,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
识字与阅读的结合:从字到词,从词到句,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既巩固了字词的识记效果,也巧妙地与课文阅读紧紧联系在一起。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到处、喝不着、一个一个地、渐渐),通过朗读引导学生感悟乌鸦在喝水过程中的心情,体会乌鸦遇难不让、聪明能干、肯动脑筋的精神,使三维目标得以实现,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
新课标主张语文阅读应向课外延伸,向生活开放。《乌鸦渴水》是一篇传统教材,教师应启发学生敢于打破传统思维,引导学生大胆实验,敢于怀疑,学会更为客观地认识事物。
六、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二、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三、回顾全文,背诵积累。
四、 拓展思维:
1、 猜谜语:“身穿黑袍长得丑,飞在空中哇哇叫。”(贴简笔画)
对,小朋友,上节课我们和小乌鸦见了面。现在,小乌鸦可要考考大家吧。
2、 课件出示词语:乌鸦、喝水、口渴、瓶子、石子、办法、渐渐、可是、寻找、许多
开火车读、指名读。你有什么好方法能记住这些字?
过渡: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来进一步了解这只小乌鸦好不好?
1、 品读第一段。
(1) 小乌鸦飞了好多路,口渴极了,它怎么做哦?齐读第一段思考。
指导看图(一)
○1交流课件出示句子“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板书:口渴、到处)
○2师:乌鸦找水时心情怎样?(着急)你从哪知道的?(到处)谁来读这个词,读出乌鸦的着急。
(2)小乌鸦继续飞呀飞,找到水了吗?(找到了)你从哪知道的?这时乌鸦的心情怎么样?(高兴)它会说些什么呢?
(3)课件出示图片,指导看图。
思考:乌鸦为什么会喝不着水呢?用横线画出句子。
○1交流课件出示句子:可是,瓶子里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
○2指名读,看着图读。(板书:喝不着)
师:可以加上什么词语意思一样的?
○3课件出示:可是,因为瓶子里水不多,瓶口又小,所以乌鸦喝不着水。
○4同学们,小乌鸦遇到了困难,你们谁愿意帮它出主意?
过渡:聪明的爱动脑筋的小乌鸦看见旁边有许多小石子,也想出办法来了。同学们你知道是什么办法吗?
2、 品读第三段。
(1)指名读。划出想出的办法的句子。
(2)课件出示句子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
(3)指名朗读。分小组做实验。
(4)课件出示句子:
乌鸦把小石子放进瓶子里。
比较句子
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
哪一句话更恰当?
(5)看,水有什么变化?
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
比较句子
瓶子里的水升高。
○1哪一句写得好,好在哪里?
○2你也用“ 渐渐 ”说一句话,好吗?
○3乌鸦想到的办法有用吗?(板书:喝着水)
○4带着高兴的心情,齐读最后一段。
1、 读到现在,你觉得这是只怎样的乌鸦?(聪明,爱动脑筋)
2、 看来大家都很喜欢这只聪明的乌鸦,我们再把这个故事读一读。
3、 看图背诵(演一演)。
1、 如果瓶子旁边没有小石子,乌鸦该怎么办呢?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2、 学了这篇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板书:遇到困难想办法解决)
1、小乌鸦。
2、 开火车读、个别读。
齐读第一段思考。
(着急)
(到处)读这个词,读出乌鸦的着急。
(2)(找到了)
(高兴)
看图。
思考:乌鸦为什么会喝不着水。用横线画出句子。
○2个别读,看着图读。
思考:可以加上什么词语意思一样的。
帮小乌鸦出主意。
(1)个别读。划出想出的办法的句子。
(3)个别朗读。分小组做实验。
(第二句话,乌鸦必须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因为瓶口很小只能一个一个地方进去)
(5)看,水有什么变化
用“ 渐渐 ”说一句话,
○3乌鸦想到的办法有用
○4带着高兴的心情,齐读最后一段。
1、(聪明,爱动脑筋)
2、再把这个故事读一读。
看图背诵(演一演)。
1、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遇到困难想办法解决)
从复习生字新词着手,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生字,避免遗忘,也便于学生流利地朗读课文。在学生说话的过程中,得到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理解全文、设置悬念
此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以学生的阅读为主、放手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主动参与、自由表达,在自我展示中获取动力、受到熏陶、感染,得到了发展,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既张扬了自己的个性,又获得了许多积极的信息,知识的动态生成便越发丰富,个性则不断地完善。
激发学生的成就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进一步读好课文,活跃课堂气氛,努力创设开放的、民主的、和谐的课堂气氛。
提高人文素质,并对语文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促进课内外知识的贯通。
(教学流程图)
一、导入课题二、激趣引文
三、读文反馈四、朗读感悟
五、课后延伸
七、课堂检测设计
一、把《乌鸦喝水》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二、用“渐渐”说一句话。
八、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乌鸦喝水》这篇课文,用了许多方法认识了不少生字宝宝,还认识了一只爱动脑筋的小乌鸦,希望小朋友们回到家里,把课文读一遍给爸爸妈妈听。
九、反思
《乌鸦喝水》一课内容通俗易懂,很适合阅读。教学中重点应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乌鸦急着找水—喝不着水—想办法喝水—喝着水了”这一系列变化过程。同时,教育学生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因此,在教学中,我将乌鸦如何喝到水设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在教学这篇课文之前,我怕孩子们会出现觉得乌鸦的这个办法并不十分了不起的情绪。如果这样,就阻碍了学生去认真体会文本。所以在教学中我并没有急于让孩子们发散自己的思维,提出像“说说你还会想出什么好办法?”“如果你是这个乌鸦你会怎么做?”这一类的问题。而是与学生一起,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去感受这只乌鸦的高明之举。
在学完“乌鸦是怎么喝着水的”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乌鸦要喝着水,除了往瓶子里加石子外,还能用什么办法喝着水,请大家帮乌鸦想想办法,想到的请举手。”两分钟后,学生们纷纷举起了小手,一位男生站了起来,大声说:“用吸管吸。”旁边的学生有意见了,“乌鸦会用吸管吗?它去哪里拿吸管呀?”这位男生又说了:“小卖部不是有很多吗?”全班学生笑了起来,我也笑了,对他说:“你挺有办法的。”他挠了挠脑袋也笑了”。“同学们还有什么办法?”全班又议论纷纷了:“在瓶子旁边挖个坑,让瓶子斜倒下来,就能喝到水了。“用乌鸦尖硬的嘴巴,把瓶子啄破,水流出来就能喝到了。”“把一个碗放在瓶子旁,乌鸦用爪一踢,水流进碗里,就能喝到碗里的水了。”“把瓶子踢倒,乌鸦就能喝到水了。”……学生们的办法各种各样,我准备给学生们总结课文,这时又有一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乌鸦要喝着水多麻烦呀,你看我伸手拿就能喝到水了,多简单。”其他学生也说了:“是呀,我们多好呀,口渴了倒上一杯水用手拿就往嘴巴送,不像乌鸦那么累。”“我们的手不只可以拿瓶子,还可以做很多事情。”“动手又动脑才能有创造。”听到这里我很高兴,一堂课可以引出学生那么多的思考、体验,产生了一笔多好的教学资源!其实,只要留心,教学中的类似资源是很多的。作为老师,不就应该努力抓住这些资源吗?
孩子们的想法总是富有创新意识的,我想这堂课上我不仅与孩子们一起体会到了文中那个小乌鸦的聪明才智,更让我感受到学生们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