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古诗三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古诗三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27 12:10:34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24张PPT)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释题激趣,创设语境
学习任务一
导入诗题
示 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些诗都是反映什么的?
南宋诗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 “宋代四大诗人”之一、“中兴四大诗人”之一。
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中年入蜀,投身军旅。晚年退居家乡。一生笔耕不辍,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作者简介
陆游 (1125—1210)
秋天的后半夜,将要天亮的时候,陆游走出篱笆做成的门,迎着习习的凉风深有感慨。
解读诗题
初读诗歌,体会诗境
学习任务二
初读诗歌
自由朗读诗歌,并划分节奏。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三万里河”指的是什么?“三万里”是真实的数字吗?
体会诗境
不是,是为了突出黄河的长,是夸张的说法。
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发源于我国青海省,由西往东,最后在山东注入渤海。
气势磅礴
一泻千里
惊涛骇浪
波涛汹涌
……
体会诗境
三万里河东入海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五千仞岳”中“岳”指的是什么?
“五千仞岳”表现了华山的什么特点?
体会诗境
指的是西岳华山,“五千仞”也是虚指,夸张手法,突出华山的高。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体会诗境
这两句主要写景,运用了夸张、化静为动,使人感到景物不仅雄伟,而且虎虎有生气。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体会诗境
齐 读
女生读
男生读
品读诗歌,感悟诗情
学习任务三
背景资料
金兵入侵中原,攻入北宋都城开封,北宋灭亡,中原大好河山落入金人之手。金兵在中原大地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无数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宋钦宗的弟弟赵构在临安(今杭州)称帝,统治着江南一小块江山,根本不思进取,无心收复失地,继续过着花天酒地的日子。
北宋末年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遗民”是什么意思?他们是被谁遗弃的呢?
“胡尘”指的是什么呢?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什么画面?
感悟诗情
有的在金兵的追赶下四处逃窜,有的倒在金兵的铁蹄下,到处血流成河……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他们“望”的是什么?从“望”字你感受到什么?
感悟诗情
全诗以“望”字为眼,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千回百转的心情。
①一年过去了。
②五年过去了。
③十年过去了。
④65年过去了。
感悟诗情
“又一年”是多少年?
——(齐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齐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齐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齐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①面对终日寻欢作乐、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们,你想说什么?
②面对侵略者铁蹄下苦苦挣扎、度日如年的百姓,你想说些什么呢?
③面对壮志难酬、忧国忧民的诗人陆游,你又想说些什么呢?
感悟诗情
这一刻,你想说些什么呢?
比较阅读,总结提升
学习任务四
比较阅读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情感上
比较阅读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写法上
每首诗的前两句都是写景,借景抒情;后两句都是写人,通过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体现人物的内心。
课堂小结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山河壮丽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忧国忧民
作业设计
1.完成分层作业。
2.背诵、默写《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学好语文
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