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简单的有机化合物》测试题
一、单选题(共12题)
1.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煎炸食物的花生油和牛油都是可皂化的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
B.晶体硅可作光伏电池材料,其性质稳定,不与酸、碱发生反应
C.雾霾天气会危害人类的健康,“雾”和“霾”的分散质微粒不同
D.“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应用化学原理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
2.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是( )
A.棉花 B.羊毛 C.天然橡胶 D.塑料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油脂皂化反应中加入95%的乙醇的作用主要是增加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以加快反应速率
B.纤维素、淀粉和油脂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C.可用热的NaOH溶液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杂质
D.蛋白质是天然高分子,可在体内转化为氨基酸,该过程称为蛋白质变性
4.下列关于营养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糖类、蛋白质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B.糖类、油脂都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
C.油脂、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D.可用KI溶液区别淀粉溶液和蛋白质溶液
5.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可与C2H6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A.乙醇 B.溴水
C.氧气 D.酸性高锰酸钾
6.化学与生活、科技及环境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抗击“2019新型冠状病毒”过程中用到的“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Ca(ClO)2
B.高铁“复兴号”车厢连接关键部位所使用的增强聚四氟乙烯板属于无机高分子材料
C.2020年3月9日,我国发射了北斗系统第五十四颗导航卫星,其计算机的芯片材料是高纯度二氧化硅
D.许多绣球花在酸性土壤中花朵呈蓝色,在碱性土壤中花朵呈粉红色,若想获得蓝色花朵,可在土壤中施用适量的硫酸铝
7.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植物油分子结构中含有碳碳双键
B.淀粉和纤维素均为高分子化合物,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C.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乙炔和苯完全燃烧耗氧量相同
D.分子式为C5H10O2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产生气体的有机物有4种
8.由实验操作和现象,可得出相应正确结论的是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NaBr溶液中滴加过量氯水,再加入淀粉KI溶液 先变橙色,后变蓝色 氧化性:Cl2>Br2>I2
B 向蔗糖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水浴加热,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 无砖红色沉淀 蔗糖未发生水解
C 加热试管中的聚氯乙烯薄膜碎片 试管口润湿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氯乙烯加聚是可逆反应
D 石蜡油加强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Br2的CCl4溶液 溶液红棕色变无色 气体中含有不饱和烃
A.A B.B C.C D.D
9.下列化学用语表达错误的是
A B C D
CH≡CH 一COOH
氮气的电子式 乙炔的结构简式 乙酸的官能团 丙烷的空间填充模型
A.A B.B C.C D.D
10.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FeCl3溶液能与Cu反应,可用作铜制线路板的蚀刻剂
B.C2H4气体具有可燃性,可用作果实的催熟剂
C.Ca(ClO)2具有还原性,可用于消毒杀菌
D.CO2密度比空气大,可用作镁着火时的灭火剂
11.关于下列一组图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①表示可逆反应“CO(g)+H2O(g) CO2(g)+H2(g)”为吸热反应
B.图②可以制取金属锰
C.图③形成原电池
D.图④制取乙酸乙酯
12.下列物质性质与应用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二氧化锰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实验室制备氯气
B.Na2O2能与水或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可用作供氧剂
C.碳酸氢钠能与碱反应,可用作食品的膨松剂
D.Na2SO4浓溶液能使蛋白质发生盐析,可用于杀菌、消毒
二、非选择题(共10题)
13.下列有机物均含有多个官能团。
A B
C D
E
(1)可以看作醇类的是______(填序号,下同);
(2)可以看作酚类的是______;
(3)可以看作羧酸类的是______;
(4)可以看作酯类的是______。
14.(1)在①蛋白质 ②油脂 ③葡萄糖 ④纤维素⑤淀粉五种物质中,不能水解的是______(填序号),在人体中不能直接被消化吸收的是________(填序号),蛋白质水解后最终生成__________(填名称),油脂水解后得到醇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
(2)某学生设计用如下实验方案用以检验淀粉水解的情况:
由水解液分别进行上述实验后的现象,可得出的实验结论应该是________(填序号)。
A.淀粉尚有部分未水解
B.淀粉已完全水解
C.淀粉没有水解
15.由乙烷和乙烯都能制得一氯乙烷。
(1)由乙烷制一氯乙烷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
(2)在催化剂作用下,由乙烯制一氯乙烷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
(3)以上两种方法中_________[填“(1)”或“(2)”]更适合用来制取一氯乙烷,原因是___________。
16.下列反应属于取代反应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①CH4C+2H2
②CuSO4+Fe=FeSO4+Cu
③CH3Cl+Cl2CH2Cl2+HCl
④2NaBr+Cl2=2NaCl+Br2
⑤CH3OH+HClCH3Cl+H2O
⑥CH3CH2Br+H2OCH3CH2OH+HBr
⑦CH4+2O2CO2+2H2O
17.有A、B两种烃,它们的组成相同,都约含85.7%的碳,烃A对氢气的相对密度是28;烃B式量比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稍小,且实验式与A相同,烃A、B都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回答问题。
(1)推断A、B两烃的化学式。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B中_________(填A、B的结构简式)存在同分异构体,同分异构体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多少写多少)
(3)写出B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18.常温下,1L含甲烷9.5%(体积分数)的空气遇火充分反应(空气中含甲烷的体积分数9.5%时,刚好完全反应),恢复到常温时,气体最终的体积为___________。
19.称取某有机物(含C、H、O元素)4.6 g样品,经充分燃烧后,CO2质量8.8 g,H2O质量5.4 g。
(1)则该有机物中C、H、O个数比为_______。
(2)若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且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请写出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_______。
20.I.实验室有如下仪器:①试管 ②烧杯 ③量筒 ④蒸发皿 ⑤锥形瓶 ⑥温度计 ⑦蒸馏烧瓶 ⑧分液漏斗 ⑨容量瓶
回答下列问题:
(1)可以直接加热的有_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
(2)加热时必须垫上石棉网的有______________;
(3)使用前必须查漏的有______________;
Ⅱ.选取下列实验方法分离物质,将分离方法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A.萃取分液法 B.结晶法 C.分液法 D.蒸馏法 E.过滤法
(1)________分离饱和食盐水与沙子的混合物。
(2)________分离水和汽油的混合物。
(3)________分离四氯化碳(沸点为76.75 ℃)和甲苯(沸点为110.6 ℃)的混合物。
(4)________从含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液中分离出硝酸钾。
21.为定性探究乙醇的性质,某化学课外小组通过查阅资料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方案Ⅰ:在盛有少量无水乙醇的试管中,加入一粒已除去表面煤油的金属钠,在试管口迅速塞上配有尖嘴导管的单孔塞,点燃放出的气体,并把一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在烧杯内壁上出现液滴后,迅速倒转烧杯,向烧杯中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观察是否变浑浊。
(1)请写出乙醇与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2)以上实验设计因缺少必要的步骤而存在安全隐患,请你指出所缺少的必要的步骤:_________。
(3)若向烧杯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后发现有浑浊,则燃烧产生CO2的物质最可能是________(写名称)。
方案Ⅱ:(1)取一根铜丝,把其中一端绕成螺旋状(增大接触面积),点燃一只酒精灯,把绕成螺旋状一端的铜丝移到酒精灯外焰上灼烧(如下图),观察到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__。
(2)把螺旋状铜丝往酒精灯内焰移动,观察到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产生该现象的原理:___________,从该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___________。
22.掌握仪器的名称、组装及使用方法是中学化学实验的基础,根据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
①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
(2)若利用装置Ⅰ分离酒精和水的混合物,还缺少 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将仪器补充完整后进行的实验操作的名称为________;②的进水口是______(填“f”或“g”)。实验中,仪器①中需加入沸石,其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A. 植物油是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故不是饱和甘油酯类,故A错误;
B. 晶体硅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 晶体硅可作光伏电池材料,其性质稳定,可与氢氟酸、氢氧化钠反应,故B错误;
C. 雾滴的尺度比较大,从几微米到100微米,平均直径大约在10-20微米左右;霾粒子的分布比较均匀,而且灰霾粒子的尺度比较小,从0.001微米到10微米,平均直径大约在1-2微米左右,故C正确;
D. 绿色化学”的核心就是要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而不是对污染进行治理,故D错误;
答案选C。
2.D
棉花、羊毛、天然橡胶聚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塑料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D项错误,故答案选D。
3.A
A. 油脂能溶于乙醇、乙醇能与氢氧化钠溶液互溶,故油脂皂化反应中加入95%的乙醇的作用主要是增加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以加快反应速率,A正确;
B. 纤维素、淀粉是高分子化合物,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B错误;
C. 乙酸乙酯、乙酸均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不能用热的NaOH溶液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杂质,C错误;
D. 蛋白质是天然高分子,可在体内转化为氨基酸,该过程称为蛋白质水解,D错误;
答案选A。
4.B
A.糖类中的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A错误;
B.糖类、油脂都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B正确;
C.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不是高分子化合物,C错误;
D.碘遇淀粉显蓝色,不能用KI溶液区别淀粉溶液和蛋白质溶液,D错误;
答案选B。
5.C
C2H6为乙烷,可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可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乙醇、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均不发生反应,综上,C项符合题意。
故选C。
6.D
A.“84”消毒液是由氯气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生成,其有效成分是NaClO,A不正确;
B.增强聚四氟乙烯板是由四氟乙烯发生加聚反应生成,其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B不正确;
C.计算机的芯片材料是高纯硅,二氧化硅可用于生产光导纤维,C不正确;
D.若想获得蓝色花朵,应使土壤呈酸性,硫酸铝为强酸弱碱盐,呈酸性,所以可在土壤中施用,D正确;
故选D。
7.B
A.植物油主要成分为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含碳碳双键,A正确;
B.淀粉和纤维素均为高分子化合物,虽然都可以用(C6H10O5)n表示,但二者的n不同,不是同分异构体,B错误;
C.乙炔和苯的最简式均为CH,则等质量的乙炔和苯完全燃烧耗氧量相同,C正确;
D.分子式为C5H10O2的物质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产生气体,说明分子中含有羧基,可表示为C4H9COOH,丁基有4种同分异构体,故符合要求的有机物有4种,D正确;
答案选B。
8.D
A.氯水过量,能将碘离子氧化为碘单质,不能证明溴单质的氧化性大于碘单质,A错误;
B.氢氧化铜悬浊液检验葡萄糖需要在碱性环境下进行,题中没有将酸性环境调至碱性,B错误;
C.聚氯乙烯受热易发生消去反应而分解,放出氯化氢,不能得出氯乙烯加聚反应为可逆反应,C错误;
D.石蜡油裂解产物中的不饱和烃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结论正确,D正确;
故选D。
9.D
A.氮气分子含有氮氮叁键,氮分子的电子式为,故A正确;
B.乙炔分子中含有碳碳叁键,乙炔的结构简式为CH≡CH,故B正确;
C.乙酸的结构简式为CH3COOH,所含官能团为羧基,羧基的结构简式为-COOH,故C正确;
D.是丙烷的球棍模型,故D错误;
选D。
10.A
A.氯化铁溶液能与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常用作铜制线路板的蚀刻剂,故A正确;
B.乙烯的可燃性与可用作果实的催熟剂没有因果关系,故B错误;
C.次氯酸钙具有强氧化性,可因强氧化性而起到清毒杀菌的作用,故C错误;
D.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碳,所以二氧化碳不能用作镁着火时的灭火剂,与密度比空气大无关,故D错误;
故选A。
11.B
试题分析:A、根据图象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是放热反应,A错误;B、该装置是铝热反应装置,可以制备锰,B正确;C、酒精是非电解质,不能构成原电池,C错误;D、应该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且导管口不能插入溶液中,D错误。答案选B。
考点:考查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12.B
A.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加热后反应生成氯气体现了MnO2的氧化性,A项错误;
B.过氧化钠与水或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Na2O2可用作供氧剂,B项正确;
C.碳酸氢钠与碱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无气体生成,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CO2和水,可用作食品的膨松剂,C项错误;
D.Na2SO4浓溶液能使蛋白质发生盐析,不破坏蛋白质的生理活性,不能用于杀菌、消毒,D项错误;
答案选B。
13. BD ABC BCD E
醇的官能团是羟基,而且羟基不能直接连在苯环上。酚的官能团也是羟基,羟基要直接连在苯环上。羧酸的官能团是羧基。酯的官能团是酯基。
的官能团有酚羟基、醛基和醚键,既可以看做醛类,也可看做酚类,还可以看做醚类;的官能团有醇羟基、酚羟基和羧基,既可看做醇类,也可看做酚类,还可看做羧酸类;的官能团有羧基和酚羟基,既可看做羧酸类,也可看做酚类;的官能团有羧基和醇羟基,既可看做羧酸类,也可看做醇类;的官能团有碳碳双键和酯基,属于酯类。所以可以看做醇类是BD,可以看做酚类的是ABC,可以看做羧酸类的是BCD,可以看做酯类的是E。
14. ③ ④ 氨基酸 CH2OHCHOHCH2OH B
(1)葡萄糖是单糖,不能水解;人体没有水解纤维素的酶,所以纤维素不能被人体直接消化吸收;蛋白质水解最终生成氨基酸,油脂水解得到的醇为甘油,结构简式为CH2OH CHOH CH2OH;
(2)淀粉水解后溶液中加碘水,不变蓝,说明淀粉水解完全。
15. CH3CH3+Cl2CH3CH2Cl+HCl 取代反应 CH2=CH2+HClCH3CH2Cl 加成反应 (2) 产物纯净,没有副产物生成
(1)联系甲烷与Cl2的反应,结合烷烃性质的相似性,可知利用乙烷在光照条件下与Cl2发生取代反应可制备氯乙烷;
(2)利用乙烯与HCl发生加成反应可制备氯乙烷;
(3)用乙烷与Cl2制备氯乙烷时,副产物较多,目标物质不纯净,而乙烯与HCl的加成反应,只生成氯乙烷。
(1)因烷烃与卤素单质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得到卤代烃,所以用乙烷制备氯乙烷的化学方程式是CH3CH3+Cl2CH3CH2Cl+HCl;
(2)因烯烃与卤化氢能发生加成反应得到卤代烃,所以用乙烯制备氯乙烷的化学方程式是:CH2=CH2+HClCH3CH2Cl;
(3)由乙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反应得到的产物有:一氯乙烷,1,1 二氯乙烷,1,2 二氯乙烷,1,1,2 三氯乙烷,1,1,2,2 四氯乙烷,1,1,1,2 四氯乙烷,1,1,1,2,2 五氯乙烷,六氯乙烷和氯化氢,产物不唯一,副产物较多,而乙烯和卤化氢能发生加成反应得到氯乙烷,产物只有一种,则第(2)种方法好。
16.③⑤⑥
【解析】略
17. C4H8 C2H4 A 1-丁烯;顺-2-丁烯;反-2-丁烯;2-甲基丙烯 CH2=CH2+Br2 → BrCH2CH2Br
(1)根据烃A分子中碳的质量分数,计算分子中C原子、H原子数目,写出A的分子式;由于A、B的最简式相同,再结合烃B式量比空气的平均式量稍小,推断B的分子式;
(2)烃A、B都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含有不饱和键,根据A、B的分子式与结构判断是否存在同分异构体,根据结构及分子式书写限制条件的同分异构体;
(3)实验室制备乙烯是利用乙醇在浓硫酸催化作用发生消去反应生成。
(1)由于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5.7%,所以烃A中C原子的数目为=4,所以烃A中H原子的数目为=8,所以烃A的分子式为C4H8;A、B的最简式相同,最简式为CH2,B式量比空气的平均式量稍小,最简式CH2,所以B的分子式为C2H4;
(2)A为C4H8,B为C2H4,二者都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说明分子中含有1个C=C双键,属于烯烃;A存在同分异构体,是CH2=CHCH2CH3,其名称是1-丁烯;CH3CH=CHCH3,存在顺反异构,其中:为顺-2-丁烯;为反-2-丁烯;CH2=C(CH3)2为2-甲基丙烯;B不存在同分异构体。
18.0.81L
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空气中含甲烷9.5%(体积分数)时,刚好完全反应,恢复到常温时,水为液态,1体积甲烷燃烧,消耗2体积氧气,生成1体积二氧化碳,所以1体积甲烷燃烧,气体体积减小2体积,气体最终的体积为。
19. 2:6:1 CH3CH2OH
(1)根据反应前后元素守恒,可知n(C)=n(CO2)==0.2 mol,n(H)=2n(H2O)=2×=0.6 mol,n(O)==0.1 mol,n(C):n(H):n(O)=0.2 mol:0.6 mol:0.1 mol=2:6:1;
(2)根据(1)计算可知该有机物中C、H、O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2:6:1,则其最简式是C2H6O,最简式的式量是46,而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因此其最简式就是其分子式,符合该分子式的物质可能是CH3CH2OH、CH3OCH3,该有机物且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说明分子中含有-OH,则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是CH3CH2OH。
20. ①④ ②⑤⑦ ⑧⑨ E C D B
I.(1)(2)实验室中能够加热的仪器有两种: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燃烧匙、蒸发皿和坩埚等;需要垫石棉网的是:烧杯、烧瓶、锥形瓶等;不能加热的仪器有:容量瓶、漏斗、量筒、集气瓶、广口瓶等;
(3)带有活塞或瓶塞的装置使用前要检查是否漏水;
Ⅱ. 根据物质的性质差异以及物质的分离方法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I. (1)试管、蒸发皿可以直接用酒精灯加热,不需要垫上石棉网,故选①④;
(2)烧杯、锥形瓶、蒸馏烧瓶不能直接加热,加热时需垫石棉网加热,故选②⑤⑦;
(3)⑧分液漏斗、⑨容量瓶使用前均需要检验是否漏水,故选⑧⑨;
Ⅱ. (1)沙子不溶于水,可以使用过滤的方法分离饱和食盐水与沙子的混合物,故填:E;
(2)汽油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故汽油分离水和汽油的混合物可以使用分液法,故填:C;
(3)四氯化碳和甲苯的沸点不同,故可以使用蒸馏的方法分离四氯化碳和甲苯的混合物,故填:D;
(4)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特点不同,故从含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液中分离出硝酸钾可以使用结晶法,故填:B。
21. 点燃放出的气体之前检验纯度 乙醇(蒸气) 铜丝由红色变成黑色 铜丝由黑色变成红色 酒精灯内焰含有乙醇蒸气
方案Ⅰ:(1)Na与乙醇发生置换反应生成乙醇钠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2)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必须检验气体纯度,若在爆炸极限范围内可能发生爆炸,则点燃放出的气体前,需要先验纯,故答案为:点燃放出的气体之前检验纯度;
(3)可燃性气体除了,可能还有挥发出的,燃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答案为:乙醇(蒸气);
方案Ⅱ:(1)铜丝在加热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CuO,则绕成螺旋状一端的铜丝移到酒精灯外焰上灼烧,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铜丝由红色变成黑色,故答案为:铜丝由红色变成黑色;
(2)乙醇具有还原性,加热条件下能与黑色的CuO共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乙醛、铜和水,实验现象为铜丝由黑色变成红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实验说明酒精灯内焰燃烧不充分,含有较多的乙醇蒸气,故答案为:铜丝由黑色变成红色;;酒精灯内焰含有乙醇蒸气。
22.(1) 蒸馏烧瓶 冷凝管
(2) 温度计 蒸馏 g 防止暴沸
(1)根据仪器构造可知①是蒸馏烧瓶,②是冷凝管;
(2)若利用装置Ⅰ分离酒精和水的混合物时需要控制温度,则还缺少的仪器是温度计,将仪器补充完整后进行的实验操作的名称为蒸馏;冷凝时应该是逆向冷却,则②的进水口是g;实验中由于需要加热,为防止液体暴沸,仪器①中需加入沸石